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为探究成都平原地区玉米(Zea mays)与拉巴豆(Dolichos lablab)间作的最佳比例及其对混合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德美亚一号'玉米分别与不同密度的'润高'拉巴豆进行间作,对适宜收获时期玉米的农艺性状以及混合饲草的鲜、干草产量和饲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混合饲草的鲜草产量增加部分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拉巴豆播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茎叶比等指标较玉米单播处理有所降低,混合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体外消化率和干鲜比等指标高于玉米单播处理.其中,52500株·hm?2玉米间作112500株·hm?2拉巴豆处理的混合饲草鲜草产量最高,为63711.86 kg·hm?2,与单播玉米处理相比净增收20081.69 CNY·hm?2,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将鲜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112500株·hm?2拉巴豆与玉米间作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83,此处理下混合饲草综合评价最佳.综合分析表明,在成都平原地区,52500株·hm?2的玉米与112500株·hm?2的拉巴豆间作处理是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的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成都平原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与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间作对混合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获得最佳的间作比例。本研究以甜高粱单播(A0:18 kg·hm-2)为对照,以甜高粱中间作拉巴豆不同播量(A1:11.25 kg·hm-2;A2:16.88 kg·hm-2;A3:22.50 kg·hm-2;A4:28.13 kg·hm-2;A5:33.75 kg·hm-2)为处理,测定收获后甜高粱的农艺性状、混合饲草鲜/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并对混合饲草鲜草产量增加部分进行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甜高粱/拉巴豆处理下甜高粱的株高、茎粗、茎叶比等指标较A0处理均降低,而CP、干鲜比和饲草产量等指标均升高;其中A3处理下混合饲草的鲜草产量最高,为112 289.45 kg·hm-2,此时净收入与A0相比增加了12 198.1元·hm-2;A3处理下混合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较A0处理降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A3处理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67。综合表明,在成都平原地区,18 kg·hm-2的甜高粱间作22.50 kg·hm-2的拉巴豆是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的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播量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甜高粱(Sorghum dochna)混播后对混合饲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甜高粱单独播种(播种量为22.5kg·hm-2)青贮(S0),不同播种量拉巴豆(S1、S2、S3、S4分别为22.5、45.0、67.5和90.0kg·hm-2)与甜高粱混播后的混合饲草青贮,室温(约25℃)发酵60 d后测定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甜高梁单播的鲜、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5.61和23.04t·hm-2。混播处理组混合饲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粗蛋白含量则显著提高(P<0.05)。混播处理组的混合饲草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单播甜高粱青贮饲料,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单播甜高粱青贮饲料(P<0.05)。与S0处理相比,S2处理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同...  相似文献   

4.
王斌  董秀  李满有  杨雨琦  兰剑 《草地学报》2021,29(4):828-834
为探究宁夏雨养区不同播量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青贮玉米(Zea mays)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同播量(0 kg·hm-2,22.5 kg·hm-2,45.0 kg·hm-2,67.5 kg·hm-2,90.0 kg·hm-2)的拉巴豆与青贮玉米混播,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各处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单播的鲜、干草产量分别为82.09 t·hm-2和25.21 t·hm-2,显著高于青贮玉米与播量为45.0 kg·hm-2,90.0 kg·hm-2拉巴豆混播(P<0.05);不同播量拉巴豆与青贮玉米混播饲草的粗蛋白、粗灰分、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青贮玉米单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灰色关联度分析,拉巴豆播种量为22.5 kg·hm-2与青贮玉米混播综合性状排名第一,优于其它混播处理和青贮玉米单播,可作为宁夏雨养区适宜播种量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青贮玉米(Zea mays)混播对混合饲草青贮质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青贮玉米单播后青贮为对照(CK),设置青贮玉米与拉巴豆1∶1(D1)、1∶2(D2)、1∶3(D3)、1∶4(D4)4个混播比例进行混合青贮,室温发酵60 d后测定各处理营养成分、发酵质量和有氧稳定性。【结果】青贮玉米与拉巴豆混播的混合饲草青贮后,干物质损失率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显著降低(P<0.05);CK pH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D2处理乳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K处理(P<0.05);D1处理乙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K青贮(P<0.05),与其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青贮玉米/拉巴豆混合青贮能有效延长有氧稳定性时间,在暴露环境下不易发生二次发酵。综合有氧稳定时间和发酵质量,建议青贮玉米与拉巴豆的混播比例为1∶1时混...  相似文献   

6.
甜高粱品种九甜杂三在祁连山牧区铺地膜种植其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达61 745kg/hm2和10521kg/hm2;适宜种植密度33万穴/hm2,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达63 476kg/hm2和9674kg/hm2;在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效果最佳;单播或与箭筈豌豆混播总鲜草产量和总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混播灰分含量增加和无氮浸出物的降低对饲草品质有一定影响;混播粗蛋白含量提高5.34个百分点,粗纤维含量降低2.37个百分点,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4.24个百分点,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2.21个百分点,极大的提高了饲草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玉米与菊苣不同密度间作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二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粮食作物玉米Zea mays与牧草菊苣Cichorium intybus cv. Puna不同密度间作试验,将试验数据建立玉米籽粒产量与玉米密度、菊苣密度的回归模型和菊苣鲜草产量与玉米密度、菊苣密度的回归模型。解析回归模型得知,当玉米密度为22 966株/hm2,菊苣密度为11 1851株/hm2时,玉米籽粒产量为5 993.69 kg/hm2;菊苣密度为258 834.3株/hm2时,菊苣鲜草产量为106 014.51 kg/hm2,玉米密度对菊苣鲜草产量的影响呈负增长效应。以玉米籽粒产量和菊苣鲜草产量同步增长为目标,对回归模型进行模拟寻优,提出实现玉米、菊苣共同增产技术方案,即玉米籽粒产量≥5 475 kg/hm2、菊苣鲜草产量≥82 500 kg/hm2时的玉米、菊苣间作密度为玉米43 446~50 499株/hm2、菊苣105 713~204 158株/hm2。  相似文献   

8.
在4种不同种植密度处理(6.75、8.25、9.75、11.25万株/公顷),以及间作4种豆科牧草(拉巴豆、秣食豆)试验基础上,从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方面,研究了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以及间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8.25万株/公顷处理下,青贮玉米产量最高,结构较为合理,显著高于6.75万株/公顷和9.75万株/公顷(P0.01),而在高密度处理下(11.25万株/公顷),表现为茎秆比重高、穗比重低,生育期推迟2~3d,茎秆变细,倒伏率增加。间作豆科牧草与对照(玉米单作)的青贮玉米产量、产量结构无显著差异;间作群体于玉米蜡熟期收获时,间作拉巴豆鲜草总产量、干草总产量、净收入、土地当量比均显著高于对照(P 0.01),分别提高了33.4%、22.1%、33.6%和0.57,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综上所述,在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为8.25万株/公顷,其与拉巴豆间作为最佳间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鹏  温定英  孙启忠 《草业科学》2011,28(12):2203-2208
以科多8号青贮专用型玉米(Zea mays)为试验材料,设低(6.80万株/hm2)、中(8.00万株/hm2)、高(9.5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植株高度、单株叶质量、茎质量均最高,但鲜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却低于其他处理;青贮饲料营养成分随密度变化不一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青贮降低了原料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种植密度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影响不显著。比较产量、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硝酸盐类物质含量,中种植密度玉米产量和青贮质量较高,为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青贮玉米(Zea mays)栽培中品质改良、产量升高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在贵州松桃县九江乡试验地以青贮玉米(郑青贮1号)和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为研究材料,于青贮玉米行距间套种不同行数的拉巴豆,共设3个处理玉米不套作(A_0)、1行玉米+1行拉巴豆(A_1)、1行玉米+2行拉巴豆(A_2),研究多行拉巴豆套种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巴豆行数的增加,青贮玉米产量、粗蛋白、粗灰分、叶长、全氮、全磷和全钙含量均显著增高(P 0.05),其中产量最高达55 350.00 kg·hm~(–2),与单作青贮玉米相比,可实现农民增收10 520.50元·hm~(–2)。青贮玉米粗脂肪、干物质量、株高在套种1行拉巴豆时最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叶宽和叶片数随着套种拉巴豆行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不同套种处理后,青贮玉米的产量、粗蛋白、粗灰分、N、P、Ca、Mg、无氮浸出物和叶片数9个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10%~32.9%。青贮玉米与拉巴豆套种表现出较强的套种优势。因此,在生产中为提高产量,增加套种优势,宜采用青贮玉米与拉巴豆套种行数比为1∶2模式。但是鉴于粗灰分含量在此处理下最高,还需在今后的试验中对套种处理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是影响间作体系产量潜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明确不同株型玉米(Zea mays)与大豆(Glycine max)间作搭配的适宜种植密度,本研究以紧凑型'登海605'(DH605)和平展型'川单428'(CD428)玉米及辽鲜一号菜用毛豆为试材,在同一施肥水平下,设置4个玉米种植密度(45000、52500、60000和67500株·hm-2),研究玉米不同株型和密度对间作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利用、产量和产量构成及群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间作大豆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单株荚数、鲜百粒重、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和氮磷钾偏生产力均显著降低(P<0.05).相同密度下,与CD428间作的大豆产量、生物量、氮磷钾积累量均低于与DH605间作大豆.综合群体产量分析,认为适合紧凑型DH605玉米间作大豆的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适宜平展型CD428玉米间作大豆的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是影响间作体系产量潜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明确不同株型玉米(Zea mays)与大豆(Glycine max)间作搭配的适宜种植密度,本研究以紧凑型‘登海605’(DH605)和平展型‘川单428’(CD428)玉米及辽鲜一号菜用毛豆为试材,在同一施肥水平下,设置4个玉米种植密度(45 000、52 500、...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利用方式下种植模式和施氮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甘肃环县对栽培草地设置放牧(G)和刈割(M)两种利用方式,每种方式下设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W)、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单播(H)与两者混播(WH)3种种植模式及0(N1)、80 kg·hm-2(N2)和16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1)放牧较刈割显著提高了总鲜、干草产量,显著降低了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进而提高了相对饲用价值(RFV).2)WH和H处理较W显著增加了鲜、干草产量,且WH显著高于H;WH和H较W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了NDF含量,进而显著提高了RFV.3)总鲜、干草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N2和N3处理的粗蛋白、粗脂肪显著高于N1,而NDF和ADF显著低于N1,并显著提高了RFV.因此,无芒雀麦和红豆草混播草地在放牧下施氮160 kg·hm-2是一种适宜陇东地区放牧型栽培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青贮玉米栽培中性状改良、产量升高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在贵州松桃县九江乡试验地以青贮玉米(郑青贮1号、豫青贮23)和拉巴豆为研究材料,于青贮玉米行距间套种不同行数的拉巴豆,共设3个处理玉米不套作、一行玉米+一行拉巴豆、一行玉米+两行拉巴豆,研究多行拉巴豆套种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行间套种两行拉巴豆时青贮玉米产量最高,郑青贮1号产量达55350.00 kg·hm-2,豫青贮23产量达75410.71 kg·hm-2;套种一行拉巴豆时株高最高,但豫青贮23的产量、株高均优于郑青贮1号,分别高达62013.89 kg·hm-2和298.99 cm;随着套种拉巴豆行数的增加郑青贮1号农艺性状指标叶长增大,叶宽和穗数减小,而豫青贮23的农艺性状指标变异正好相反;郑青贮1号套种两行拉巴豆时穗长最长达37.24 cm,而豫青贮23不套种拉巴豆时穗长最长达43.57 cm;变异分析中,两个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和穗数均是变异较大,达到17%以上;套种两行拉巴豆时的郑青贮1号收入最高可达29335.50元·hm-2,豫青贮23收入最高可达38664.76元·hm-2,豫青贮23的经济效益要显著优于郑青贮1号。  相似文献   

15.
燕麦间作箭筈豌豆效应对后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对燕麦(Avena sativa L.)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不同间作比例下的产量和氮素营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对燕麦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箭筈豌豆产草量影响较小:燕麦与箭筈豌豆按3:1间作土地当量比大于1,具有明显产量优势(P<0.05),2006和2007年间作燕麦产量分别比单作提高12.2%和16.8%;燕麦植株的含量氮提高了1.6%~6.8%;间作后茬复种燕麦产量极显著高于连作(P<0.01),其产量是连作燕麦的1.1~1.5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可改善土壤肥力,为后茬作物生产提供养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菊苣(Cichorium intybus)在贵州地区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本研究用正交设计对菊苣进行土壤含水量(20%、30%、40%)、氮肥(300、500、700kg·hm~(-2))、磷肥(300、450、600kg·hm~(-2))、钾肥(100、150、200kg·hm~(-2))4个因素3个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菊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产量方面,不同水肥处理均显著(P0.05)提高了菊苣鲜草产量,年产量在7.93×104~1.997×105 kg·hm~(-2),且在40%土壤含水量、500kg·hm~(-2)氮肥、300kg·hm~(-2)磷肥、200kg·hm~(-2)钾肥配施的水肥条件下达到最大值(1.997×105 kg·hm~(-2));不同水肥处理后,菊苣产量相比无任何处理对照(4.97×104 kg·hm~(-2))提高了60%~300%;2)在菊苣品质方面,经过不同水肥处理后菊苣粗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在30%土壤含水量、500kg·hm~(-2)氮肥、600kg·hm~(-2)磷肥、100kg·hm~(-2)钾肥的水肥条件下达到最高值294.1g·kg-1,相比对照其含量提高一倍多。本研究结果为贵州高产量、高蛋白的菊苣牧草生产提供了生产指导,为贵州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饲草来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西藏河谷区以箭筈豌豆与黑麦为材料,开展混、间播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通过对牧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测定分析,探讨适宜当地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和黑麦混播、间播处理使箭筈豌豆的有效分枝数和生物量受到抑制,黑麦有效分蘖数增加,生物量显著提高;相对于间播,混播更能表现出利于增产的种间关系,更利于增强种间正相互作用而减弱负相互作用,箭筈豌豆在混、间播条件下处于竞争劣势,大多数处理中其RY值小于1,黑麦在混、间播条件下处于竞争优势,大多数处理中其RY值大于1;由于不同牧草的生态位分化和种间互作关系,牧草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相比单播,适宜的豆禾牧草混、间播处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箭筈豌豆和黑麦2:1间播的鲜草产量(5253 g·m-2)和20%+80%混播干草产量(1572 g·m-2)最高,但混播处理的产量总体优于间播处理;箭筈豌豆与黑麦混、间播处理使混合牧草的饲用品质相比禾本科牧草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