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作物的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低磷适应机制,主要涉及土壤磷的活化、吸收、转运和内部磷的循环、再利用等过程。从作物低磷胁迫下的根系形态、根系分泌物、与微生物共生体系、分子机制4个方面综述了作物耐低磷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作物栽培调控及耐低磷作物品种的改良与选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低是限制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由于长期不当施肥,土壤中累积大量磷素,其中大部分磷是植物难以直接吸收的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其中根系分泌物参与土壤磷活化利用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关于低磷胁迫调控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和紫色酸性磷酸酶)合成和分泌的研究进展,对根系分泌物在根际微生态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展望,旨在阐明通过控制作物根系分泌物来提高作物磷效率的途径,为培育磷高效作物品种和优化磷肥的田间管理提供思路和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磷素是作物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磷素含量相对较高,但磷素的生物有效性较低,可被作物所吸收利用的磷素有限,而通过生物方法利用解磷微生物来分解土壤中难溶态磷来提高磷素的生物有效性是解决作物缺磷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使土壤中磷素得到有效利用,论述了解磷微生物的研究概况及种类、解磷能力测定、微生物解磷机理等,并阐述了磷微生物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解磷微生物未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玉米根分泌物对喀斯特地区土壤吸附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养分,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中碳酸钙是主要的磷吸附基质,使得喀斯特土壤中可利用的磷含量低。农作物根的分泌物在活化磷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平衡法模拟喀斯特地区土壤在有根分泌物存在时的磷吸附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根分泌物能抑制土壤对磷的吸附,即使得土壤中可供作物利用的磷增加。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反应能被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拟二级速率方程是描述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方程。  相似文献   

5.
工业固体废渣--磷石膏在农业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津日用化学助剂厂排放的固体废渣--磷石膏,在水稻、玉米、大豆、青椒、白菜、花卉、果树等作物上进行应用试验,研究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改良土壤的效果,分析磷石膏中有害物质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3 750~5 250 kg/hm2,对提高作物的移栽成活率,促进有效分蘖,增加籽实产量,降低土壤pH值和改良盐碱地有明显作用.磷石膏中氟及放射性物质经淋洗、挥发等转化过程达到安全值,不会造成土壤和作物二次污染,在农业上的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微肥的施用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素芳  徐爱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6):88-88,152
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硼、钼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虽微,但它们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作物在氮、磷、钾大量元素养分能够充分满足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下,微肥有提高产量和改进产品品质的效果;但是,如果微肥的施用方法不合理,不但不会增产,相反还会对作物造成危害,造成作物减产。因此,充分了解各种微肥的性质及施用技术对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元素,然而多数土壤中可利用磷的含量却很少能满足作物的需要,因而作物磷素营养研究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目前,磷素营养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磷缺乏时,植物根和茎中发现了许多磷缺乏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包括高亲和力磷转运子、有机酸的分泌相关基因、酸性磷酸酶、TPSI1/Mt4基因家族等。这些磷缺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对植物吸收利用磷起到重要作用。磷缺乏特异性表达基因的研究为了解植物适应磷胁迫的机制、提高磷利用率改良作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中石灰性土壤上磷肥构肥效问题,解放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在缺磷地块施用磷肥对多种作物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磷肥已是生产上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但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作物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是影响磷肥肥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是作物磷素营养的直接给源,与作物产量一般是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许多大田作物在种植时都会施用基肥,很重要的目的是增进作物初期的生长。笔者随易普润农艺师拜访许多荷兰种植户,亲身听闻了种植户对种肥一致的认同,特别是易普润创新含IPE(磷增效剂)技术的微粒种肥,更受到荷兰种植户的青睐。大田作物施用种肥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作物初期生长,而其中,补充磷更是重要的课题。磷元素对作物初期萌发和根系  相似文献   

10.
硫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是继氮、磷、钾之后第四位植物必需的中量营养元素。从硫素营养对作物的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硫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同化、积累、再分配以及同其它营养元素的交互作用,进一步阐述硫素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硫素作为中量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季作物只利用磷肥的很小部分。在旱作条件下,残存在土壤中的大部分磷肥,不断转为非活性磷;随时间的延长,磷肥对后作的连续效应不断降低。改为水田时,旱作物未吸收的磷素,将释放进入活性磷库中,使作物吸磷量急剧上升。四季作物磷肥累加回收率将大大超过当季回收率,最高达56.86%。因此,要注重当季的施磷效果,又不容忽视磷肥的连续效应。土壤磷库水平与作物吸磷量的关系密切。在旱作条件下,作物吸磷量占 Olsen-P 量的1/4~1/3左右;在水田则可超过 Olsen-P 量的1~2倍以上。土壤总磷库(全磷量)虽然对当季作物吸磷量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准,但对四季作物的总吸磷量和生物产量则有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γ=0.6192、0.6530。为此,提高土壤磷库水平在生产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磷、钾、钙等大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虽然作物对这些元素需要的量相差很大,但是它们对作物生长发育起的作用同等重要,而且不可相互代替。过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不仅会对作物产生毒害,还会妨碍作物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例如磷过多会降低钙、锌、硼的有效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不仅可了解近期磷素供应水平状况,而且是植物合理施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铝毒和缺磷是酸性土壤上作物生产的2个主要限制因子,解决酸性土壤铝毒和缺磷问题是提高作物产量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酸性土壤中铝毒和缺磷经常共存,磷与铝在土壤、根-土界面和植物体内关系密切,其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该文总结了酸性土壤中铝的存在形式、磷的现状及存在形式,简述了近年来磷与铝元素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磷为作物生长提供重要的营养元素,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如果作物中的含磷量不足就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但是土壤中的磷容易和金属阳离子发生反应,严重影响土壤的吸收效果,一般情况下只有30%的磷能够被土壤所吸收。菌根能够分泌酸活化土壤磷,加快磷的运输效率。如果土壤中的磷含量较低,在菌根的促进下能够帮助植物更好地进行吸收,并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改善植物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20,(12)
正高效利用磷肥资源的战略需求: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植物对磷的获取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无机磷。由于土壤中无机磷形态的多样性,不同的作物对磷的吸收能力也不尽相同。当作物缺少磷素时,往往表现出生长缓慢、叶色失绿、茎秆呈紫红色等症状,缺磷严重时可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能力,不仅能更  相似文献   

16.
作物耐低磷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述了作物对低磷胁迫的可能适应机制,重点介绍了碳代谢的改变在作物适应低磷环境上的积极作用,力求为作物耐低磷基因资源筛选及磷高效作物品种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低植酸作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广泛存在于作物种子中,由于植酸中的磷不能被非反刍动物有效吸收利用,而从粪便排出造成了磷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来,利用理化诱变与转基因技术已成功地获得了玉米、大麦、水稻和大豆等作物的低植酸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低植酸作物育种的现状,对植酸的简史、生物合成过程、低植酸突变体的培育及遗传特征、低植酸突变体农艺性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低植酸作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作物缺钙是目前农业界较为头痛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多数种植者还未认识到钙肥对作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及作物对钙肥的需求量。从底肥到追肥,种植者多以氮、磷、钾为主,极少关注钙、镁等中微量元素。所以施肥时氮、磷、钾施用量远超钙肥,这极易引起作物缺钙,如瓜类作物果面裂瓜,茄果类果实出现脐腐病、顶枯病,产量降低,作物品性大打折扣,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磷能显著促进大豆和玉米生长,提早出叶,使幼苗生物学产量提高。磷对作物地上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地下部,使两种作物的根茎比降低。施磷提高了两种作物各器官的磷含量,使玉米叶片和大豆根系中磷的比例增大,改变了根磷与茎磷比值;也增加了两种作物根系中根尖对磷的累积。在两种作物的定位叶片中有磷的输出,使叶片中无机磷组分减少,核蛋白磷组分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20.
<正> 2.磷素化肥:在植物体内,磷的含量虽不如氮和钾多,但磷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磷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主要成分,并参与呼吸及各项代谢过程,直接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与核酸、蛋白质与淀粉的化合形成。此外,磷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及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1)过磷酸钙:简称普钙。主要成分为磷酸一钙,并含有大量的石膏(约50%)和3—5%的游离酸等副成分,含有效磷(P_2O_5)12—18%。由硫酸与磷矿石粉作用直接制成。常见的过磷酸钙是灰白色粉末,也有制成颗粒状的。易溶于水,易为作物吸收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