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鸭肠炎病毒感染鸭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趋势,建立了检测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MTS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DEV免疫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抗原特异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从末次免疫后可持续上升近4周达到高峰,以后快速回落。研究证实MTS法可有效检测鸭抗原特异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2.
选择体重、年龄相近的藏獒10只,研究不同温湿指数(THI)对藏獒的生理常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高温季节,随THI升高,藏獒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也逐渐升高,极显著高于春季非热应激组;(2)夏季高温热应激显著增加了藏獒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在THI为83.58时达到最高,与非热应激组相比差异极显著;(3)夏季高温热应激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蛋白的表达,与非热应激组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1)夏季高温热应激显著提高了藏獒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2)热应激诱导藏獒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凋亡;(3)热应激诱导藏獒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0蛋白过表达.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胃肠癌病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状态和肿瘤局部巨噬细胞浸润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转移程度肿瘤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在体外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非转移组表现为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在乳腺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18例乳腺癌患者和77例正常女性外周血中MnSOD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nSOD基因表达水平为4.38±0.74,正常女性外周血中MnSOD基因表达水平为4.16±0.64,P〈0.001,有统计学意义.淋巴转移患者组和临床早期患者组与正常女性组比较,P〈0.001.结论淋巴转移和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nSOD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女性,提示MnSOD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nSOD基因水平对监测乳腺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家鸡外周血中的异型红细胞,Sugiyama(1926)在其著作中指出胚胎期和初生雏鸡外周血中出现少量异型红细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Lucas AM和Jamroz C(1961)也曾列举过一些异型红细胞,并指出在正常家禽外周血中,异型红细胞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正常人外周血非激活及MAF激活单核细胞为效应细胞(E),人胃癌细胞系MGC—803为靶细胞(T),裸小鼠为载体,探讨了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裸鼠体内对人癌MGC—803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以不同季节济宁青山羊的垂体组织和外周血为研究对象,研究外周血和垂体组织中促性腺激素(GTH)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宰前外周血YSH和LH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交化(P〈0.05),垂体组织中LH浓度在不同季节间有极显著变化(P〈0.01),垂体组织中YSH浓度季节间变化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LH浓度与垂体组织中LH浓度呈正相关(r=0.544,P〈0.01),外周血YSH浓度与组织中YSH浓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对猪体有免疫刺激活性的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DN),设计了9种未甲基化CpG-ODN不同序列,通过人工合成,分别作用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细胞,进行健康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脏免疫细胞体外转化试验。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效果和脾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代谢能力,通过测得的OD490值,计算出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筛选CpG-ODN的免疫刺激作用。结果显示:9种不同序列的CpG-ODN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脏免疫细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效果,其中CpG-ODN6、CpG-ODN7刺激强度极显著。为研制DNA疫苗有效的CpG-ODN免疫佐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磺酰罗丹明B法(Sulforhodamine B,SRB)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佳条件。【方法】体外培养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选用SRB法对淋巴细胞含量(1×105,1×106,2.5×106,5×106,7.5×106和1×107 mL-1)、ConA质量浓度(5.0,7.5,10.0,12.5和15.0μg/mL)、培养时间(36,48,60h)3个因素进行组合设计培养T淋巴细胞,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SRB显色后用酶标仪在492nm波长处测量OD492值,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筛选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结果】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淋巴细胞含量1×106 mL-1,ConA质量浓度5.0μg/mL,培养时间48h。【结论】确定了体外培养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ConA质量浓度、培养时间及淋巴细胞含量,证实用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可靠,是切实可行的淋巴细胞数量与活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的影响。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用于小鼠外周血细胞实验,另4组用于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分别为对照组、1/30给药组、1/10给药组和1/3给药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mL,其余各组2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5-Fu,微核试验观察小鼠外周血和骨髓细胞中微核形成。结果第1次给药后,各组外周血和骨髓细胞中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2次给药较第1次给药的微核率明显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Fu能引起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影响,为将CLA作为免疫调节剂调控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应用于畜禽乃至人类的营养实践提供参考。【方法】30头21日龄杜长大断奶健康仔猪按体质量相近、性别比例一致原则两两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LA日粮组,分别喂给基础日粮和2%CLA日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63日龄时用肝素抗凝真空管前腔静脉采取血样,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毒活性、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日粮添加CLA不影响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的数量(P0.05),但可显著提高CD8+T细胞总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CLA组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毒活性、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分别提高29.98%(P0.01),32.87%(P0.01)和43.36%(P0.01);未添加CLA时,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几乎不含CLA,但CLA组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LA含量达到0.24%(P0.01)。【结论】日粮添加2%CLA可提高仔猪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数,增强仔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外周血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体重、胎次、泌乳量接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8头,研究不同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对奶牛外周血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外周血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在夏季高温季节比冬季均呈现极显著的下降(P0.01),丙二醛(MDA)的含量在夏季高温季节则表现极显著的上升(P0.01)。抗活性氧(anti-ROS)活性在THI为83.58时最低。所以热应激显著影响了奶牛外周血的抗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绞股蓝总皂甙对热应激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健康的艾维因商品内鸡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并对其进行高热刺激,测定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获得了免疫押制荆与热应激互作降低了鸡外周T、B淋巴细胞转化率.证实了饲粮添加绞股蓝总皂甙显著提高了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串(P<0.01),从而显著提高热应激条件下内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对已经病理证实为鳞癌的未经任何治疗的男型秃发肺癌患才作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发现亚二倍体细胞,超二倍体细胞明显增高。且有结构异常:1号环形染色体,2号巨大亚中着丝粒标记染色体。作者认为这些具有异常染色体的淋巴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变化有可能作为预测肺癌的诊断。外周血标本来源较易,培养方法简单,成功率亦高,是一种可取的检查方法,并对男型脱发作了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M1和RSAD2在奶牛早期妊娠阶段外周血中的表达规律,于人工授精后0、14、18、21和28d采集奶牛外周血,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IFITM1和RSAD2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化学发光法同步检测血清中孕酮浓度;并深入分析自然发情和同期发情2种状态下青年母牛外周血中RSAD2基因的相对表达及其在18d和21d外周血白细胞亚类(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结果表明,妊娠牛与空怀牛血清孕酮在21d和28d呈显著差异。人工授精后14d和18dIFITM1基因在妊娠牛与空怀牛中都显著下调,但在空怀牛与妊娠牛间差异不显著。妊娠牛外周血中RSAD2于21d显著上调;18d时,RSAD2在妊娠青年牛外周血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牛。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情条件下,妊娠牛外周血中RSAD2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牛,同期发情条件下该基因在趋势上与之类似但统计学上不显著。人工授精后18d和21d,RSAD2在妊娠牛与空怀牛外周血淋巴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研究提示:IFITM1不适合用于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利用RSAD2的相对表达量可望对青年牛在18d做出早期诊断,具体判别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扩群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在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水平和发病情况不同的牛群中,随机抽取523头外观健康牛的耳静脉血液,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和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活性测定。结果除0~1岁年龄组外,BLV感染牛外周血内ANAE阳性淋巴细胞,即主要为T细胞的百分率都比无BLV感染牛的高。14头双阳性牛[BLV感染阳性,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PL)阳性]外周血内T细胞平均多达72.36%(范围23.5~90%),其中11头都在70%以上,2头处于一般水平,1头显著偏低,仅占23.5%。剔除PL阳性牛后,高感染高发病牛群外周血内T细胞百分率仍比高感染低发病牛群的高,前者各年龄组平均都在63%以上,后者只有4~5岁年龄组超过63%。由此可见,乳牛在感染BLV后,外周血内出现PL时,以及牛群在高发病的情况下,外周血内T细胞的百分率都明显增高。本文还就T细胞作为BLV靶细胞的可能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选择体重、胎次、泌乳量均接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8头.研究不同温湿指数(THI)条件下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应激可明显地增加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淋巴细胞凋亡率在THI为83.58时达到最高,为17.79%,与非热应激处理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热应激对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仔猪痢清口服液对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MTT法测定仔猪痢清口服液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痢清口服液具有良好的促进ConA诱导的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3×106CFU·mL-1)的鳗鲡,进行外周血的血相、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菌活力等免疫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感染的初期,感染组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抗菌活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感染组的外周血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感染组粒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米糠多糖对不同免疫状态雏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健康雏鸡、环磷酰胺处理雏鸡和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在服用米糠多糖(剂量150 mg/(kg.d))和不服用米糠多糖情况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米糠多糖能够提高健康雏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对CD8^+T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能够提高环磷酰胺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诱导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