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章剑 《齐鲁渔业》1999,16(6):33-34
5类毒素免疫预防 70年代。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曾为天津市出口的商品鳖进行治疗试验.用患赤斑病病鳖的肝、肾等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注射病鳖后大部分痊愈.疗效非常显著。刘茂春(1980)用患红脖子病病鳖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用来预防.效果也很显著。凡是大型、中型的养鳖场应该自行制备类毒素疫苗.解决传染性鳖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鳖病的免疫预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手段中,免疫预防是属于较方便、有效和经济的措施,而且它具有无抗药性、免疫力较持久的特声、,尤其是对某些给药困难、治愈率低的水生动物疾病,更是效果明显,可大大提高成活率,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预防措施。现以鳖的传染性疾病为例,介绍免疫预防的方法。一、组织浆土法疫苗的制备1.取材:取具有典型症状的濒死病鳖(如患红脖子病、红底板病、腐皮病),体表反复冲洗,并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以后,用煮沸后的剪刀解剖,取出肾、脾、肝、肠等病变组织。若在野外工作,可将病变组织保存在50%磷酸甘油缓冲液中,放…  相似文献   

3.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3  
陆宏达 《水产学报》1996,20(3):223-234
将病鳖进行细菌分离,获得的菌株经细菌学鉴定,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病鳖食欲减退以至不吃食,反应迟钝;颈部充血,腹甲严重充血,甚至出血、溃疡,体表可见形成的疤痕;口腔、舌尖和鼻孔充血,甚至口、鼻孔中流出血水;肝脏、肾脏、脾脏肿大,有坏死病灶。组织病理观察表明:大量细菌侵入肺、肾、脾、血液、心脏和肌肉等器官组织,造成出血以及全身性组织损害,组织细胞出现肿胀、颗粒变性、玻璃样变和坏死崩解;血管壁严重受损,内皮细胞坏死脱落。血管内以及器官组织血液中大量红细胞变形、碎裂、溶解,呈现溶血性贫血,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极少,病变区无白细胞浸润现象。病鳖由于血细胞广泛受损、心脏病变、肺组织严重坏死,影响气体交换,最终因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肝、肾和脾等器官组织坏死,失去应有的功能,更加速病鳖的死亡进程。疾病的病理变化表明本病为败血症。鳖病的治疗方法:重病鳖体表病灶处涂抹鱼泰8号药,后腿肌肉注射治鳖灵2号药以及轻病鳖口服治鳖灵1号药,并改善水环境等措施后,治愈率在90%以上。此外,提出了9条综合性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4.
鳖穿孔病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鳖穿孔病的防治蔡完其,彭康民,陆海燕(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市水产办)(上海市佳马特种水产养殖场)鳖穿孔病(洞穴病)是温室养鳖最主要疾病之一,已成为我国温室养鳖的一大威胁。在上海地区,穿孔病主要流行于10月初至12月底。在此之前,由于刚孵化出来的稚鳖还...  相似文献   

5.
鳖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鳖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研究初报葛继志张颖葛盛芳(安徽大学生物系,合肥230039)1990年以来,安徽省许多养鳖场都暴发出血性败血症。病鳖体表、腹甲严重斑状充血,体表有些部位出现溃疡、疤痕,剖检见肝脏肿大,脾及肠粘膜充血。该病易传染,加之目前缺少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鳖细菌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较高经济效益的驱动,养鳖业呈现强劲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当鳖的养殖达到一定水平后,对鳖病的防治就显得紧迫而0突出了。养鳖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鳖病。高密度的养殖方式,欠妥当的饲养管理方法,不断诱发鳖的传染病。据调查,鳖病种类多且复杂,主要表现有腹甲充血(红底板)、体表或裙边腐烂出山(腐皮病)、脖子红肿(红脖子)、口鼻充血或流血(出血病)和背甲、四肢点状白斑甚至穿孔(疖疮病)等症状。一旦疫情蔓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为弄清楚病因,我们对此开展了研究,对发病鳖进行了致病…  相似文献   

7.
鳖的养殖     
鳖的养殖张幼敏李茵明(湖北省水产研究所,武汉430071第五讲鳖的营养需求和饲料一、鳖饲料的种类1.动物性鲜活饲料主要有水蚤、蚯蚓、摇蚊幼虫、黄粉虫、蝇蛆、鱼、虾、螺、蚌、蚕蛹、禽畜内脏(肝、肺、肠)。这些鲜活饲料可以满足鳖在某一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8.
章晓炜 《水利渔业》2001,21(5):46-47
对稚鳖养殖中的白点、疖疮、腐皮、红脖子等疾病进行病原鉴定,证实是气单胞菌所引起。组织病理表明,气单胞菌不但从体表伤口进行感染,而且还会引起肺、肾、心脏、肠等内脏器官的损伤。分析气单胞菌的特征和生存条件,以及对各种药物的敏感试验,患病稚鳖可通过环丙沙星、氯霉素、四环素等高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鳖穿孔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孙佩芳 《水产学报》1996,20(2):120-124
鳖穿孔病是我国养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对象主要是稚鳖。从垂死的鳖体中分离到M-Ⅱ-3、M-5、M-Ⅰ-3和M-Ⅱ-2四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稚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由此证实这四菌株是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普通变形菌。  相似文献   

10.
陈鹏飞  吕彪 《内陆水产》1996,24(2):22-23
鳖“红脖子病”“赤斑病”“穿孔病”并发症防治试验1995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荣昌县养鳖场连续出现成鳖死亡,从数天死亡一只发展到日死亡数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万元。我们在小范围治疗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利用综合预防和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住了鳖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温室土池养鳖一般都把水温调控在28±2℃左右,因而其流行病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1996~2000年东莞市温室土池养鳖流行的病害有钟虫病、白斑病、疖疮病、腐皮病、红脖子病、红底板病、肺化脓、出血性败血症和白底板症等。由于种苗、饲料营养、水质、病害诸因素,死亡率在60%以上的养鳖场占5.8%,死亡率在25%~50%占35.5%,成活率达80%以上的不足50%。1997年以后,随着土池增、加温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市的主要病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土池温棚稚、幼鳖的饲养成活率平均达90%,高者达97…  相似文献   

12.
9.问:红脖子病和大脖子病是不是一种病? 答:红脖子病和大脖子病是一种病。病鳖背甲失去光泽而呈暗黑色,颈部肿大,行动迟缓,鳖体消瘦。随着病情的日趋严重,颈部充血发红,成为红脖子现象,以致颈部不能正常伸缩。严重时,病鳖眼睛失明,口鼻、舌头都出血。解剖病鳖,见肝、脾脏均肿大,质脆易碎,口腔、食道、胃、肠的粘膜层呈明显的点状、弥蔓性出血占80%。从红脖子病鳖分离到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从大脖子病鳖分离到的也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因病原菌相同,故为同一种病。防治方法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养鳖热潮席卷全国。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流行严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现将作者近年来防治研究赤斑病的结果介绍如下:赤斑病又称红斑病,红底板病,腹甲红肿病。1.病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点连接成片,故称红底板病.口鼻呈红色,解剖检查,舌呈血红色,喉部红肿,肝脏呈黑紫色,肠道亦发生充血呈红色.病鳖闭口不援食,肠内无食物,对外界反应迟钝,极易在岸边捕捉到。2.病原体: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3.危社与流行:在长江流…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不明原因鳖病,我们利用组织解剖,病理检查及细菌培养,查明该鳖病系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肝脓疡病。选用口服抗生素和注射抗生素两种方法治疗,结果口服抗生素效果不佳,注射抗生素治疗后鳖病情好转,鳖病得以控制,表明鳖肝脓疡病注射治疗优于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5.
鳖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是养鳖和开展鳖病研究最早的国家。但与鱼病相比进展得非常慢。80年代初据江草、木村、福田等日本学者报道,共发现10种鳖病。其中属细菌性疾病有3种:气单胞杆菌病、皮肤腐烂病和穿孔病。主要病原菌为产气单胞菌,其次是假单胞菌等。 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也开始对鳖病进行研究,报道过赤斑病、红脖子病、疖病、出血性败血病等。主要病原菌为嗜水产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有的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笔者等1993年从厦门东浮养鳗场的病鳖中也分离到嗜水产气单胞菌。 由此可见产气单胞菌是鳖的主要致病菌。故本文着重探讨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甲鱼红脖子病的诊疗甲鱼红脖子病又称大脖子病,是一种常见的甲鱼恶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此病的发病季节一般在3~6月份,但温室养鳖全年均可发生。各种规格的鳖都可感染发病,成鳖对此病很敏感,在温室养鳖的条件下,幼鳖也易发生该病。此病传染性很强,一...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工健  王磊 《淡水渔业》1998,28(2):42-42
中华鳖“白板病”防治研究周工健王磊(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研究所,长沙41006)中华鳖“白板病”(暂名)主要在幼鳖、商品鳖和种鳖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发生。发病季节一般在48月份,但在加温养殖中发病不受季节限制。病鳖肺、肝、肠、胃等内脏发炎,口鼻或泄殖孔出血导...  相似文献   

18.
稚鳖无沙盆养试验稚鳖个小体弱,对不良环境适应力很差,成活率低,特别是在冬眠过程中会逐渐死亡.故稚鳖阶段是养鳖全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为探索稚鳖养殖的新技术,笔者从1994年10月开始在我县汪家乡下坂村进行了稚鳖无沙盆养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饲养盆规格...  相似文献   

19.
工厂化养鳖水质与鳖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工健 《内陆水产》1995,(11):21-22
工厂化养鳖水质与鳖病防治随着工厂化养鳖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往往注重于饲料和养殖方法的提高,忽视了水质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至鳖病频发,给养鳖业带来本可避免的重大损失。本文谨就工厂化高密度养鳖的水质环境与鳖疾病的发生关系作点探讨.一、不良水质所引起的鳖病...  相似文献   

20.
一、鳖的营养与保健在传统的史料记载中,鳖的美味滋补和药用价值已广为人知。随着对鳖营养成份的进一步分析和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现可较系统地揭示鳖不同部位的营养结构和药用原理及科学的应用方法。1.鳖体蛋白的营养与保健通过对鳖生化分析表明,鳖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0%左右,鳖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全、含量高,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居众食品之首,特别是作为人体主要限制因子的赖氨酸和作为鲜味氨基酸的谷氨酸含量均高于其它食品。2.鳖体脂肪的营养与保健鳖肌肉中的脂肪含量虽然很低(1%左右),但都是对人体保健极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