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澳洲坚果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并播种于盛装已灭菌珍珠岩的塑料育苗盒中,观察其幼苗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hiza Fungi,AMF(CL.mosse)】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发育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AMF 能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及其幼苗叶片蛋白质及糖分的积累;能促进其根系磷酸酶的活性,磷酸酶活性与AMF侵染率存在显著相关性。接种AMF可增强澳洲坚果幼苗根系活力,促进其根系对N,P等矿质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并促进澳洲坚果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其幼苗  相似文献   

2.
种衣剂在杂交水稻种子上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89年进行了种衣剂在杂交稻种子上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后发芽率随贮藏期延长而降低,但保存一周左右对发芽率影响不大;包衣剂与种子的比例以1比20为宜;干种子包衣后晾25分钟成膜后,催芽播种的出苗率比不包衣的高8.7%,比催芽后包在播种的高18.7%;包衣种子可明显减轻秧田鼠雀病虫危害,对全生育期和产量无不良影响,每亩可以省工、节本、增收10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澳洲坚果多倍体的化学诱导及流式细胞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澳洲坚果品种‘云澳57’、‘云澳51’、‘云澳41’和‘云澳58’的萌动种子和幼嫩顶芽为材料,采用浓度为0.1%~0.3%的秋水仙素分别处理48、72(种子)或96 h(顶芽),对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形态和顶芽存活率等进行观测,并对有形态性状变异的植株进行流式细胞术倍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种子的发芽速率减慢,发芽率呈现显著的降低趋势,且不同品种对秋水仙素浓度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大多数处理后种子萌发的幼苗出现了植株矮化、生长缓慢、第一对真叶显著变小或畸形甚至缺失、茎干明显增粗、叶尖出现分叉或卷曲、根系变为须根系等性状,部分幼苗叶片显著增大或分枝显著增多。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均可导致澳洲坚果嫁接苗顶芽存活率的降低,但大多顶芽并未出现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在处理后种子萌发的幼苗中出现了多倍体,但均为2C+4C或2C+4C+8C的嵌合体,且多倍体诱变率在5%以下;经秋水仙素处理的嫁接苗顶芽并未检测到倍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影响含芽谷杂交稻种子发芽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芽从杂交水稻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贮藏条件,不同浸种方式以及不同催芽方式测定种子发芽率,研究了影响含芽谷杂交稻种子发芽率 的主要因素及提高其发芽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繁殖制种的母本及杂种一代种子,存在着颖壳闭合不严、成熟度不一、种子不饱满粒比例较多、呼吸强度大,携带各种病苗比例较多等问题。在催芽时常出现发酸、发臭、发芽率低,甚至烂种等现象,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采用煤渣拌种催芽法,可以增强种子的发芽势,使破胸、长芽整齐一致,一般可提高发芽率5~15%,尤其是芽谷较多或发芽势弱的陈种作用更为明显;播后秧苗整齐度高达80%以上,秧苗素质高。一、煤渣拌种催芽技术1.种子浸泡与消毒将所用的种子装入编织袋中,每个编织袋装15kg左右,放入配制的药液(每1kg种子5g强氯精…  相似文献   

6.
水稻育苗期壮苗用药应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药剂浸种目的主要为了防治恶苗病,首选药剂为25%施保克。最好与0.15%天然芸苔素混合浸种,既防病又促进水稻生根,苗齐苗壮。方法:施保克、天然芸苔素各10ml加水50L浸50kg种子,浸5~7d,不需水冲洗直接催芽播种。苗床消毒主要防治水稻立枯病。对水稻安全、药效好的杀菌剂有30%土菌消、15%恶霉灵、3%恶甲水剂(育苗青、育苗灵)、移栽灵等均比敌克松安全,发芽率高,幼苗长势好,防病效果好。用药量:30%土菌消3ml/m2;15%恶霉灵6ml/m2;3%育苗青、育苗…  相似文献   

7.
松辽122品种采用大棚旱育苗培育壮秧。播前种子晾晒,太阳紫外线可杀死种子表皮所带的病菌,并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势与发芽率。种子精选,药剂消毒,催芽,适时播种,床土制作,精准播量,复土适中,棚内温度调控,苗床水分,施肥喷药防治病虫害等育苗技术措施是培育壮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育剂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铁军 《玉米科学》1997,5(2):50-52
本文以黑301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衣剂对玉米干种子及催芽后包衣种子萌发,种子初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对干种子包衣的种子有促进萌发,提高发芽势,发芽率,促进生长和增产作用,对催芽后包衣玉米种子降低芽势,影响出苗日期,但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衣剂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郑铁军 《玉米科学》1997,5(2):050-052
本文以黑301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种衣剂对玉米干种子及催芽后包衣种子萌发、种苗初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对干种子包衣的种子有促进萌发、提高发芽势、发芽率、促进生长和增产作用;对催芽后包衣玉米种子降低发芽势,影响出苗日期,但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叶千斤拔是一种具有饲用及药用价值的豆科植物,种子育苗发芽率低,不能满足人工栽培需要。通过不同化学处理试验结果:经浓硫酸浸泡10min的处理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为最高,依次为92.0%、92.0%,148.38,此方法可用于大叶千金拔育苗种子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1989年和199.0年,我们用威优49作杂交早稻栽培,两年均采用温水快速催芽技术,其发芽率分别达到91.3%和93.5%。不同的催芽方法对比表明,不论杂交早稻或杂交晚稻,其种子催芽均以干催为好。这样进行种子催芽,破胸整齐,发芽率高。 杂交稻种子的浸种催芽为什么以干催为好?这是因为杂交稻种子与常规稻种子比较,具有四个明显不同的生理特点。一是杂交稻在制种时授粉时间较长,有先后差别,种子成熟度不一致,成熟度高的种子,浸种催芽发芽势强,发芽快而齐;成熟度低的种子,发芽势弱,发芽慢且不整齐;如用作杂交早稻时,还往往发生部分参差不齐的弱小种芽由…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发展杂交水稻生产过程中,一个反映普遍而突出的问题是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偏低。 为了摸清杂交稻种子浸种催芽方法与发芽率高低的关系,于1988年8月中旬在室内(室温30℃)模拟农户三种传统的浸种催芽方法,并用目前提倡和推广的两种方法作对照,进行了杂交水稻种子不同浸种催芽方法与种子发芽率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100%集中催芽,以大型水浴式集中催芽器与恒温催芽箱对比,二者在相同催芽时间内相差不大;大型集中催芽器催芽后在空气温度内堆温出芽效果较好,与恒温催芽箱早生率差35.8%,晚生率多35%。大型水浴式集中催芽器可提高催芽效率,每次可催30 t种子,可完成400 hm2的育苗任务,10 d可催出200 t种子;节省人工,节约资金;突出了统一供种的模式,为实现集约化、工厂化育苗、供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质量杂交稻种子发芽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杂交水稻组合商品种子中含有张口种、裂颖种和秕粒种等,不同类型种子对发芽率影响很大。商品种最佳浸种时间为12h,浸种药剂以浸种灵效果较好。为此,提出了特殊催芽方法,即分类催芽以免催芽不整齐;坚持夜浸日晾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保证头次浸种时间不超过12h,此后经常淘洗,防止酸化产生异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选取与澳洲坚果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5个农业气象因子作为区划指标,通过对澳洲坚果最适生长的气象指标与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各地区气象条件的关联分析,初步得到云南热区各地与澳洲坚果最适气象指标之关联度;据此进行云南澳洲坚果生态适宜区区划,并对各分区进行评述,以期为云南省澳洲坚果宜植地区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杂交早,中稻几种浸种催芽方法的发芽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河 《作物研究》1998,12(1):10-11
针对杂交早、中稻种子带病较多,颖壳闭合不完全,活力低于常规稻,对贮藏、浸种、催芽、育秧等过程中的不良环境条件反应特别敏感的特点,进行了几种浸种催芽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少浸多露、湿润吸水浸种催芽法,能较好地协调杂交水稻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水分、温度和氧气三者之间的矛盾,为种子吸水和发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芽快而整齐,根粗芽壮,种芽素质好。  相似文献   

17.
采取9种不同处理方法,对3个不同品种的蔷薇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分析其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处理方法间达到显著差异而品种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低温沙藏层积+萘乙酸(NAA)和低温沙藏层积+高锰酸钾(KMnO4)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浓硫酸对木豆种子进行不同浸泡时间的催芽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析不同时间处理、温度、种质采集高度及种子千粒重对木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种子用浓硫酸浸种处理的最佳时间为1 min,发芽率达92.33 %。木豆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大部分木豆种子的千粒重较重,发芽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澳洲坚果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品种7-10年龄澳洲坚果嫁接树挖根调查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根第浅,主根不明显。70%的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30cm的土壤中,70cm以下土壤未发生有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20.
在种子检验中经常发现部分因种子收获期遇到连续阴雨高温,造成稻谷在穗上长芽,或由于无场地摊凉使种子闷在一起发芽发酵发酸,严重降低种子发芽率。但这类种子如果不使用,势必造成种子浪费,种子生产者经济损失,在种子紧缺年份,还将造成种子供应紧张,不能满足生产用种。经过多年观察和试验,发现这类种子中一般有70%左右的种子可以发芽做种。在生产上,如何利用这类芽谷严重的稻种具有现实的意义一、对有刀直惦发芽享的种子进行将我处回首先不得让农户刨了将种子流入市场。其次严重低发芽率的种子浸种催芽技术要求较高,种子要以优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