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郏县红牛主产于平顶山市郏县、宝丰县和鲁山县,现存栏约30万头。其特征是被毛深红,体躯高大,体质结实,背腰平直,结构匀称,肌肉结实,后躯发育良好,遗传性稳定,繁殖率高,是较理想的肉役兼用型品种。为提高郏县红牛的产肉性能,在做好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我们选择部分农村,有计划地导入利木赞肉牛基因,现利郏一代牛已出生,表现良好,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郏县红牛肉用性状的高效选育,分析了郏县红牛种质资源特性与现状,综述了郏县红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与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郏县红牛高效选育的实施和措施。首先必须坚持进行郏县红牛的本品种选育,其次是利用已取得的在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展高效选育。在选育和扩群的基础上提出了郏县红牛遗传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比了郏县红牛不同时期的种质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郏县红牛种质特性以及品种资源的保护和选育过程中的措施,总结了二十多年来郏县红牛选育进展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郏县红牛的选育工作,郏县红牛育种委员会1986年8月14~15日在河南平顶山市召开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厅、局领导、许昌市代表和平顶山市代表共20余人。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凤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对郏县红牛给予高度评价,并期望郏县红牛育种委员会要加强领导,思想明确,各部门要通力合作,扎扎实实地工作,为郏县红牛的育种工作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郏县红牛是河南省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为了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切实搞好选育工作,郏县红牛选育研究小组于1984年8月26日对全县种公牛进行了外貌、体尺、体重等方面的普查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52头种公牛的各性状等级中,体重等级较好,一级以上者40  相似文献   

6.
丹麦红牛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及产肉性能好而闻名于世。该牛毛色紫红或红色,胸部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宽广,乳房发育良好,耐粗饲,适应性强,是著名的改良牛品种。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郏县、宝丰和鲁山3县,分布于毗邻的10余个县(市)、区,现存栏约28万余头,占全市牛存栏量的38%。具有被毛紫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病力强,繁殖率、挽力大,耐粗饲等特点,但肉用性能欠佳。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制定了导入丹麦红牛冻精颗粒改良郏县红牛的实施方案,使郏县红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宝丰县是郏县红牛的主产区.长期以来,在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广大农户的精心饲养培育,郏县红牛逐渐形成了一个役用兼用型地方良种黄牛.郏县红牛在1980以后发展迅速.但在1990年以后,由于农业机械化和过量超前的宰杀,郏县红牛的数量和品质受到一定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宝丰县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有力措施,结合秸杆养牛示范县项目建设,制定了郏县红牛育种方案和发展规划,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选育工作,使郏县红牛的选育走上了规范化道路.郏县红牛数量大幅度增加,质量明显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摸清纯种郏县红牛的现状。[方法]本研究在郏县红牛主产区对92头良种繁育场的纯种郏县红牛和197头农户散养的纯种郏县红牛进行了体尺测定。[结果]表明,纯种郏县红牛的体尺与历史记录差异不大,说明郏县红牛在核心主产区仍保持着较为纯正的血统。但是繁育场中的郏县红牛的体尺要大于农户散养的郏县红牛,说明在郏县红牛的选育中要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结论]我们建议要控制合适的外血比例以保持郏县红牛自身的特色,同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建议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应该将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以提高郏县红牛向肉用方向选育的进度。  相似文献   

9.
郏县红牛列入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原产地和中心产区在中国河南省郏县、宝丰县和鲁山县,优点是:体格大,体躯中等,结构匀称,体质结实,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肢势端正,后躯丰满,蹄圆大而结实,毛色一致,具有肉用体型基础;肉质细腻,香味浓郁,肉色鲜红;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通过对郏县红牛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统一、科学、完整地收集、整合,能够进行有效保护、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实现郏县红牛种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肉牛良种之一,具有良好的特征特性和稳定的遗传性能,搞好郏县红牛的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郏县红牛的发展及现状为基础,提出了郏县红牛新品系培育的技术路线、方向和方法.并就郏县红牛高档牛肉的开发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扩展对郏县红牛基因组变异的研究,开发更多有效的分子标记,达到促进郏县红牛的进一步选育改良的目标。本研究对30头郏县红牛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了郏县红牛的基因组变异情况,并结合查阅文献筛选影响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检测这些变异在郏县红牛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并同时通过实验在3头郏县红牛中加以验证,为郏县红牛的保种与淘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准确度量郏县红牛的体重,是制定郏县红牛饲养标准、选育计划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其生长发育、测定生产性能、衡量选育效果的主要指标。目前,因缺少地磅设备,在农村直接称量牛的体重还很困难。而应用二十  相似文献   

13.
郏县红牛是由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经过长期不断选育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近几年,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郏县红牛产业新的问题凸显.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郏县红牛产业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从而使郏县红牛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郏县红牛的保种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郏县红牛的品种特性、发展历史出发,客观地分析了郏县红牛保种的必要性,根据保种选育工作进展情况,详细制定了郏县红牛的保种育种技术方案,并对如何开发利用这一品种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主产于郏县、宝丰、鲁山。以肉质细嫩而深得中外畜牧专家的好评。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饮食逐渐向追求品质方面转变,牛肉的品质愈发受到重视,郏县红牛的保种及选育改良愈发重要。本文从郏县红牛品种资源现状、保护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策和肉用选育改良存在的问题、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方法]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从2010年开始在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平顶山市畜牧局和郏县畜牧局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在平顶山市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引进红安格斯牛对当地饲养的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安郏F1公牛初生重平均为31.65 kg,母牛为29.03 kg,比郏县红牛初生重分别提高了13.09 kg和10.65 kg;6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13.52 kg和20.48 kg;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46.92 kg和6.90 kg;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也有较大提高,6月龄安郏F1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5.91,5.93 cm,12.75,1.37和1.73,5.45,15.67,0.81 cm;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2.93,2.54,13.21,2.07和13.49,3.84,21.14,1.78 cm.[结论]说明利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饲料粒度对生长黄羽肉仔鸡的影响饲料粒度对生长黄羽肉仔鸡的影响饲料粒度对生长黄羽郏县红牛是我国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主产于平顶山市的郏县、宝丰、鲁山、汝州四县(市),分布于毗邻的十多个县(市)。在2000年5月举行的“河南省郏县红牛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郏县红牛毛色纯正、肉味香、肉质好,有向肉牛方向改良的体型基础,是一个难得的品种资源。但由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等种种原因使郏县红牛育种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体型外貌不一致。部分牛只前胸较窄,背腰结合不良,后躯发育欠佳等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郏县红牛的保种安全性.通过对郏县红牛主产区牛群的调查,认识到在现代肉牛生产体系中,郏县红牛属于一个良好的母本品种,具有很多优良特性.提出要依据保种理论建立保种群体,尽量提高保种群体的安全性;以发展促进保种,不断选育提高,合理利用导入杂交.作者认为,主动保种是郏县红牛长期保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郏县红牛的保种方法与选育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桂变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2):69-70,73
以郏县红牛的历史、发展及现状为基础,综合分析了郏县红牛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性,阐述了保种与选育的技术路线、方向和方法,并就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LYST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基于GeneBank提供的序列,以鲁西牛、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4个品种共计602个个体为试验材料,利用DNA池测序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LYST基因的插入缺失(InDel)进行探索验证,并对不同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再结合体尺数据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牛LYST基因的第44内含子上检测到一段InDel,片段长度为22bp;(2)LYST基因内含子区P2InDel突变位点在郏县红牛、秦川牛、鲁西牛群体中均存在II、ID、DD共3种基因型,而在南阳牛群体中仅存在野生纯合基因型DD和杂合子ID两种基因型,无II基因型存在;(3)LYST基因第28号内含子区InDel位点多态性与郏县红牛的体高、胸围、体重、重高比及体躯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候选分子标记用于郏县红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论:本研究在LYST基因第28内含子发现一个能显著影响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22bp插入突变,该突变可作为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