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大细胞(MC)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能分泌4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或细胞因子.肥大细胞在发情周期以及胚泡着床、胎盘发育和正常分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肥大细胞在子宫及输卵管中的分布、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功能等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对试验性蛔虫感染鸡的空肠粘膜和胸腺髓质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的研究表明 ,蛔虫感染鸡空肠粘膜肥大细胞较对照组有轻度增多 ,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性 (P>0 .0 5 )。然而 ,试验组鸡的胸腺髓质肥大细胞为 (136± 49)个 / m m2 ,较对照组的 (2 73± 5 6 )个 / mm2有极显著减少 (P<0 .0 0 1)。似乎试验感染鸡胸腺髓质肥大细胞的显著减少与空肠粘膜肥大细胞的相对增多之间存在某些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饲喂低硒日粮(0.032 mg/kg)的鸡脾脏、胸腺、法氏囊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以探讨硒缺乏对鸡免疫器官中肥大细胞(MC)结构变化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硒组鸡免疫器官中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并与变性细胞紧密相邻,肥大细胞胞浆内充盈大量呈现电子密度不同的均质状基质颗粒,同时可见肥大细胞颗粒内容物释放后的空隙或空泡.结果说明硒缺乏可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对变性细胞周围组织的免疫机能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人和多种动物体内,分为粘膜肥大细胞和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两个亚群。在不同种属、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肥大细胞都存在着异质性。本文从肥大细胞的分布、形态结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组织化学特征、功能等方面论述了肥大细胞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肥大细胞(MC)是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靶细胞,也是与IgE有关的免疫调节细胞,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肥大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它分布在人和动物的各个组织器官、脏器黏膜和结缔组织中.但是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肥大细胞的深入研究发现,MC与肿瘤发生、神经系统功能、生殖系统的周期变化以及寄生虫的排除、高原低氧、血...  相似文献   

6.
成年猪结肠按常规制备石蜡切片,用甲苯胺蓝改良法显示肥大细胞.结果粘膜型肥大细胞(MMCs)主要分布于固有膜深层,不同部位结肠粘膜中MMCs的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CTMCs)主要分布于粘膜下层且不存在数量上的区域性差异(P>0.05).结论猪结肠MMCs的分布类型具有区域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用HRP—SBA标记技术、甲苯胺染色法及甲苯胺蓝和HRP—SBA双重染色技术,观察了猪子宫大豆素(SBA)受体细胞和肥大细胞.发现SBA受体细胞和肥大细胞,形态相似,但两者在子宫壁内的分布和数量不同.双重染色证明,SBA受体细胞和肥大细胞是存在猪子宫内膜的不同细胞.  相似文献   

8.
成年雄性仓鼠经皮下连续注射二乙基己烯雌酚(DES)7 d后,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和阿尔新蓝番红染色法(AB S)研究DES对附睾肥大细胞的形态大小、类型和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仓鼠附睾肥大细胞为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多分布于附睾头与附睾尾的被膜和间质中。试验组的肥大细胞常见于附睾管近旁,多呈脱颗粒状。虽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肥大细胞大小相近,但试验组的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尤其是附睾尾间质中肥大细胞增加明显(P<0.01)。  相似文献   

9.
四种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小肽,是带正电荷的两性分子[1]。许多科学家曾认为宿主天然防御系统的主要参与者是白细胞(如肥大细胞)、血清蛋白(如补体)、吞噬细胞(如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试验对取自21头发育各期奶牛的乳腺样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观察奶牛乳腺肥大细胞5-羟色胺(5-HT)和类胰蛋白酶的表达。结果表明:5-羟色胺和类胰蛋白酶在奶牛乳腺肥大细胞中表达,肥大细胞数量在各期有显著差异,泌乳期的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分娩后60天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最少;5-羟色胺在不同发育时期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少于类胰蛋白酶在不同发育时期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说明肥大细胞的数量随生理周期的改变而增减的趋势可能与乳腺的发育、乳腺局部免疫状态及内分泌调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