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苎麻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苎麻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81年苎麻面积达到18万多亩,总产量32万余担。与1949年比较,面积扩大1.2倍,总产翻了一番半。但是,由于苎麻纺织工业和商业贸易还未跟上生产的要求,限制了苎麻生产的发展。为此,本文就关于苎麻生产是不是湖南的优势,怎样解决产销矛盾以及如何提高苎麻纤维品质等问题,谈谈一些浅见,借以求教。  相似文献   

2.
我今年71岁,种苎麻几十年了,从1956年开始到现在,进行了一些苎麻科学试验,使苎府产量不断提高。70年代我村苎麻单产在150公斤以上,80年代初期开始,单产已提高到200公斤以上。我在生产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我从1956年开始到现在,进行了20多年苎麻科学试验,使苎麻产量不断提高。我队苎麻单产每年在300斤以上,我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主要有如下六点:  相似文献   

4.
吴远科 《中国麻作》1980,(4):26-28,41
课题的提出 水稻等粮食作物能用提高复种指数,单季改为双季的方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长江流域苎麻能否将一年收三季改为一年收四季,从而达到提高单产的目的呢?能!湖北省阳新县全国苎麻劳动模范陈森茂同志经过多年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并进入了全国苎麻高产纪录的行列。  相似文献   

5.
旌德县是安徽省的苎麻主产区,年产量和收购量占全省第一。为了搞活苎麻生产该县于1984年8月13日召开了苎麻研究会成立会议.研究会由从事苎麻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苎麻生产专业户、重点户的代表31名会员组成。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提高科学种麻水平,组织交流经验,引进先进技术,捕集市场信息,为苎麻“两户”服务。  相似文献   

6.
秦岭、大别山地区野生苎麻开发利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大别山一带野生苎麻十分丰富,本世纪60~70年代,这里的野生苎麻干皮大量调往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一带,做吊运木材的绳索用,每公斤干皮仅0.4元,利用价值很低。近几年少数地方利用野生苎麻干皮制成了与栽培苎麻类似的精干麻,每公斤干皮价值6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为了详细了解野生苎麻的分布和利用,我们于1984年9月至11月,  相似文献   

7.
新制订的湖南省苎麻标准(湘Q/NY712-83),从1983年新麻上市起执行以来,受到了农业、商业和纺织工业的一致好评。这对于改变苎麻长期以来重长度轻质量的分级检验方法,促进苎麻刮制质量的提高,增强我省苎麻制品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们把苎麻快速繁殖方法和高产栽培技术与新品种的推广相结合,不但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大大促进了苎麻生产发展和植麻水平的提高。1983年至1983年实行苎麻品种改良,芦竹青良种面积由19.2%增加到67.6%,平均单产提高30%左右;1989年开始引种推广湘苎2号、湘苎3号,亩平增产22.9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苎麻花叶病、疫霉病、炭疽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是我国重要纤维作物之一。随着用途的广泛和利用价值的提高,对苎麻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苎麻生产上,苎麻病害仍是阻碍苎麻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过去国内对苎麻白纹羽病、根腐病、炭疽病和褐斑病等进行过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理论和实践上,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我们把苎麻快速繁殖方法和高产栽培技术与新品种的推广相结合,不但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大大促进了苎麻生产发展和植麻水平的提高。1983年至1985年实行苎麻品种改良,芦竹青良种面积由19.2%增加到67.6%,平均单产提高30%左右;1989年开始引种推广湘苎2号、湘苎3号,亩平增产22.9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麻作》1979,(1):28-32,34
苎麻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面积居全省首位,但产量长期徘徊不前,品质也较差。为提高我区的苎麻单产及纤维品质,自一九七。年以来,我所开展了苎麻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经过反复实践,目前“三系”已基本配套,在生产上扩大试种,全区试种杂交苎麻600余亩,比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受到各级党委重视,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2.
关于进一步开发苎麻纺织产品和稳定苎麻生产的建议毕秋芳(湖北省农牧厅武汉430070)我国苎麻生产经过7年之久的萧条徘徊,现由冷变热。自1993年初开始,苎麻原料供应趋紧,库存几乎告罄,苎麻价格由1988年的每公斤2元左右上涨到1994年的13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江西宜春地区种植苎麻历史悠久,万载苎麻驰名中外。广大麻农有丰富的种麻经验,品种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适宜苎麻生长。为了充分发挥我区苎麻生产优势,使苎麻生产尽快得以恢复和发展,满足麻纺工业的需要。宜春行署于1982年11月批准将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苎麻研究室改为宜春地区苎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我县是湖北省主产苎麻区之一,种植苎麻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解放后,苎麻最高年总产达20400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苎麻生产有很大恢复和发展。1979年,全县总产13997担,比1978年增长47.8%;1980年总产17047担,比1979年增长21.5%。两年来,苎麻总产净增7567担,比1978年将近翻一番。  相似文献   

15.
我县是个老苎麻产区,麻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水用水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实行了苎麻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种麻积极性,老经验又有了新发展,苎麻产量不断上升。1982年新老麻地10152亩,其中收益面积8800亩,总产221万斤,平均亩产251斤,比1981年总产138.4万斤增长59.7%,单产196斤提高28%;比1980年总产99.7万斤增长121%,单产151.6斤提高66%。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迅速提高新扩苎麻产量,1985年我们在位于资水以北,洞庭以南的张家塞乡农科站进行了新扩苎麻速生丰产栽培示范试验。11亩苎麻共收干麻1270公斤,亩平115.5公斤,其中高产的达130公斤。据调查,比当年一般产量要高50~60公斤,从而做到了当年栽麻,当年高产。  相似文献   

17.
苎麻是瑞昌县的传统特产。三中全会以后,党对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得到贯彻落实,苎麻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产量年年提高。范镇公社陡岗大队第6生产队和范镇大队第19生产队,1981年苎麻面积分别发展到25.07亩和17.16亩,单产分别达到201.6斤和215.9斤,比1980年增产19.68%和21.45%。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信阳地区苎麻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了指导苎麻生产,提高其经济效益。我们与光山县共同协作,为突破“种麻三年穷”的传统种植方式,开展了苎麻种子育苗技术及当年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小面积试验亩产75公斤,大面积(8万亩)亩产30公斤。  相似文献   

19.
苎麻嫩茎梢带叶土培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苎麻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如何迅速扩大苎麻生产面积,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国内着重研究了苎麻无性繁殖的几种方法,如1981年湖南农学院与上海农科院合作进行的“苎麻组织培养及其快速繁殖研究”,1983年华东师大与华中农学院研究成功“苎麻嫩梢带叶水培繁殖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WTO后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产业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苎麻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产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苎麻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国苎麻纺织品出口形势日渐好转,年出口创汇达5亿美元左右;苎麻价格稳步回升,稳定在8000—9000元/吨之间。与传统的农作物相比,种植苎麻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麻类保健产品认识的加强,国内苎麻产品销售量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些国内知名苎麻服饰品牌。另外,西部开发战略的打响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给我国苎麻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国际市场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我国纺织品出口形势逐步好转,苎麻织品的出口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目前国内麻纺企业已恢复长纺能力达20余万锭,苎麻种植面积也由1999年的100余万亩扩种至目前约200万亩。在我国加入WTO后小麦、油料、棉花等传统作物将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而苎麻却展现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