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西侧,濒临南海,属北回归线以南的亚热带季风区,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平均温度22.4℃,年降雨量工700—2300毫米。海域分布:东起东经114&;#176;19′的担杆岛,西至东经113&;#176;06′的杧仔岛;北自北纬22&;#176;24′的淇澳岛,南至北纬21&;#176;48′的平洲岛。海域东西长约41公里,南北距约122公里,面积628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70公里。海岛144个。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6年1月31日~4月17日采用底拖网在几内亚比绍海域收集的数据,对该海域4个不同地质特征水域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个海区以区域1(16°30′~17°00′W,11°30′~12°20′N)的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最高,为2992mg/m^3;区域3(16°40′~17°20′W,10°00′~11°00′N)最低,仅为1069mg/m^3。浮游动物主要分属浮游甲壳类Crustacean、水母类Medusae、毛颚类Chaetognatha和被囊类Tunicata等,其中浮游甲壳类共计6目22科22属23种。桡足类Copepods为4个水域最主要的浮游动物,除区域3外,所占比例均达到80%以上,其次为莹虾类Lucifer。区域1、区域2(16°55′~17°30′W,11°00′~12°20′N)和区域3数量最多的种类依次为桡足类、莹虾类和毛颚类,而区域4(16°20′~16°40′W,10°20′~10°35′N)中毛颚类数量要高于莹虾类。区域1的浮游动物种类及其多样性指数(H=1.55)为4个水域最高,但其丰富度指数却最低(D=0.28)。区域3的丰富度指数(D=0.58)和均匀度指数(J=1.26)均为4个水域最高。区域4的多样性指数(H=1.07)和均匀度指数(J=0.59)为4个水域最低。  相似文献   

3.
台湾浅滩地理位置为北纬22&;#176;24’.5——23&;#176;44’,东经117&;#176;17‘——119&;#176;07‘.5,面积约为2.3万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常年季风不断,海底地形复杂,具有低温、高盐、富营养盐、高浮游生物量及高初级生产力等特征。因此,在台湾浅滩及附近海区形成了优良渔场,即广东渔民俗称的汕头——台湾浅滩渔场,  相似文献   

4.
广东海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9&;#176;45’-117-&;#176;15‘,北纬20&;#176;19’-23&;#176;37’,属热带、亚热带。海岸线长3368.1公里,岛岸线长1600公里,岸线绵延曲折i,形成无数优良港口和海湾。海区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广东大陆面积的2.7倍;其中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和滩涂面积1900万亩。  相似文献   

5.
《水利渔业》2008,28(4)
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张家界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0′~110°20′、北纬28°52′~29°48′,东与常德市相连,南与怀化地区相邻,西与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湖北省接壤。整个保护区水域面积约14285hm^2,属澧水有1~4级支流290条,沅水有1~4级支流72条。整个区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4℃,年最高气温24.3℃,雨水充沛,相对湿度达77%,非常适合大鲵及其它珍稀动植物的生长繁衍。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大鹏鹅公湾及南澳附近海域开展外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及养殖技术研究,本文作者于2001年3月在该海域开展了环境状况及生资源的调查研究。鹅公湾海域位于北纬22&;#176;28’~22&;#176;32’,东经114&;#176;27’~114&;#176;29’,在深圳市南澳镇附近,为大鹏湾东部的一个海湾。本文依据历史资料及本次的现场调查的结果整理而成,旨在为开展外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及养殖技术研究提供本底材料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6年6月在荣成俚岛开展的人工鱼礁拟投放海域海洋生物和海洋水文本底调查资料,对拟投礁海域的水质和海洋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作了较详细地分析研究,以评估该海域是否适于投放人工鱼礁。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底质类型为:表层为淤泥(3~10cm),中间层为半硬质沙泥(20~50cm),底层为硬质底。水深为9~18m,海区海水透明度较高,污染较轻,水质绝大多数指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游泳动物数量较少,种类组成简单,生物量不高。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和生物量较丰富,海参、海胆等有一定分布。评估海域大多数指标符合建礁要求,所选海域是投放人工鱼礁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8.
一、地理位置和海域自然条件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南纬11&;#176;—43.5&;#176;、末经113&;#176;-153.5&;#176;之间。是南太平洋的最大岛国。陆地面积T6823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8T35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海域广阔,大陆架而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北都的卡奔塔利亚湾、阿拉弗拉海,西北部的帝汶海以及南部的大澳大利亚湾为浅海,大陆架较宽.其余大陆架均很狭窄,  相似文献   

9.
东山岛位于福建东南端(23°35′~23°48′N,117°20′~117°34′E)。周围大小岛屿20多个,海岸线长113公里。滩涂面积约7,000亩,其中可利用的有3,500亩,岩礁面积125亩。东山的南面从塔屿至岐下属外海性海区,海水比重为1.022~1.025,浪大、流急、水质清澈、海藻丰富,是腹足类的良好栖息场所。东面是东山湾、西面是诏安湾。据统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6~1990年和1997~2001年东海虾类资源调查及近年来监测调查资料,对长角赤虾的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长角赤虾的平均渔获率为1.23kg/h,以夏季最高,为2.14kg/h,主要分布区在26°00′~28°00′N,120°00′~125°30′E的南部海域,水深80~100m,适温13~21℃,适盐34~34.5,属高温高盐种。雌虾周年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分别为55.1mm,1.62g,雄虾为55.8mm,1.66g,最大值出现在6~7月。繁殖期在5~7月,高峰期在6月。8月以后,当年生小虾数量逐月增多,生长加速,翌年春、夏季,成为捕捞对象。捕捞群体周年雌虾多于雄虾,雌、雄性比为1∶0.85,摄食强度以1级为主,春季摄食量较高,冬季较低。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宜在3~5月份该虾生长阶段进行保护,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闽东渔场光诱鱿鱼敷网渔业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2005年闽东渔场鱿鱼灯光敷网作业技术试验和鱿鱼资源调查项目的资料结合近年来闽东地区鱿鱼敷网生产监测资料,对闽东渔场鱿鱼敷网生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闽东地区鱿鱼敷网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渔场范围位于北纬26°00′-28°00′,东经121°30′-125°00′海域;渔期每年的4—10月,旺汛为6~8月。主要渔获物组成为枪乌贼类、鲐鳄鱼、纯科类和扁舵鲣、其年间所占比重变化很大;本文还对其中部分主要渔获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总体来看,闽东渔场的光诱敷网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不宜过度发展,建议不要过早的捕捞产卵群体和过度捕捞幼体枪乌贼。  相似文献   

12.
鳗春鳃病是池塘养鳗的一种为害严重、传染迅速的流行性疾病,发病期多在冬春季,特别是在春季3~4月份,水温15&;#176;~22℃时,华南地区养鳗池塘广泛流行此病,蔓延十分迅速,病程较长,从黑仔鳗到成鳗都会感染,是养鳗业严重疾病之一,给养鳗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浮游桡足类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2年4-5月东海122°00′~123°30′E、29°00′~32°00′N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和赤潮生物的关系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共鉴定桡足类40种,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水蚤幼体(Eucheta larvae)、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等,并以中华哲水蚤占绝对优势.桡足类总丰度均值为154.97 ind·m-3(5.00~649.85 ind·m-3),最高丰度区(>500 ind·m-3)主要分布于长江口30°30′~31°15′N、123°15′E以东水域.多样性指数值在长江口以北是近海高于外海,长江口以南是外海高于近海.桡足类种类数与表层水温(℃)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R=O.713,P<0.01).桡足类总丰度与表层水样中硅藻丰度,桡足类总丰度与夜光藻丰度呈非线形相关关系,前者可用肥力与产力模型描述,后者可用有效积温模型表达.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的金枪鱼渔业中,多半采用延绳钓作业。在世界大洋中,这种作业主要在北纬40&;#176;和南纬40&;#176;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沿海,自北纬20&;#176;-40&;#176;之间广阔绵延的海岸带上,蕴藏着千万种鱼类及水生动植物。它们在漫长而艰苦的生存竞争中,各自寻找着适宜的生活环境,终于各得其所,沿着它们祖辈的遗迹,在一定的温度、盐度和食物等条件下生存下来,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1年2、5、8和11月4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对黄海南部及东海(28°00′~34°00′N、121°00′~127°00′E)水域中、小型浮游桡足类隆剑水蚤科(Oncaeidea)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水域共出现隆剑水蚤9种,其中等刺隆剑水蚤(Oncaeamediterranea)、背突隆剑水蚤(Oncaeaclevei)和角突隆剑水蚤(On caeaconifera)为主要优势种。夏季丰度最高(60.38ind·m-3),秋季次之(15.16ind·m-3),冬季最低(2.34ind·m-3)。通过对同步温度和盐度资料分析后发现,隆剑水蚤主要分布在受台湾暖流和黑潮暖流影响的高温、高盐区域,其中等次隆剑水蚤可作为暖流的指示种。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春季东海区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胡芬 《海洋渔业》2004,26(2):79-85
本文分析研究了2003年春季东海区(27°00′~34°00′N)150m以浅海域浮性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共鉴定49种鱼类的鱼卵、仔稚鱼,其中31种鉴定到种,隶属于26科、29属。优势种类为日本鳀、方氏云鳚、太平洋鲱。带鱼、小黄鱼等经济鱼类鱼卵、仔稚鱼数量少,鲱形目鱼类鱼卵、仔稚鱼数量较多。鱼卵、仔稚鱼分布主要在近海禁渔线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海渔场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海域跨越纬度37.5&;#176;,兼有北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大陆海岸线漫长而曲折,全长约1.8万公里,沿海散布着5000多个岛屿,岛岸线长约1.4万公里,构成了许多良好的港湾;沿岸又有数以万计的江河径流倾注入海,为近海渔场带来了丰富的无机盐和有机碎屑,使饵料生物得以大量繁殂;陆架宽广而平坦,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4年4、6、9月和12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中北部(27°00’~34°00’N、122°00’~127°00’E)进行的渔业资源大面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以相对资源密度指数作为指标值,分析了黄[鱼安][鱼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GAM模型,分析了黄[鱼安][鱼康]数量分布与经纬度、水深、底温和底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鱼安][鱼康]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海区,4个季节的分布范围有明显不同,以春季为最大,冬季最小;黄[鱼安][鱼康]适宜底温、底盐和水深范围分别为11—14℃、33.5~34.5和40—90m;根据黄艘鲸分布的底温范围,推断黄[鱼安][鱼康]为冷温性鱼种。  相似文献   

20.
近海性代表性种类有太平洋鲱鱼、鳗鱼、青鳞、黄鲫、斑鰶、小鳞(鱼箴)、颚针鱼、赤鼻棱鳀等;外海性代表性种类有鲅鱼、鳓鱼、鲐鱼、银鲳、竹筴鱼、远东拟沙丁鱼、黄条鰤、燕鳐和鯕鳅等。近海性种类越冬场的范围为北纬32°00′—36°00′;东经123°00′—126°00′。外海性种类主要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