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a Linnaeus)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主要分布在欧洲的里海、咸海、黑海及波罗的海水系。1995年农业部下达《梭鲈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重点科研课题后,我们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探索。在池塘条件下人工繁育,取得了成功,现已推广到国内许多省市。本试验利用野生梭鲈为亲鱼进行大面积池塘繁育,比小面积池塘繁育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梭鲈鱼池塘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池塘中梭鲈鱼人工繁育的试验介绍,阐述利用这种优质鱼类在池塘中进行人工养殖的可行性及重要的推广价值,并对试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相应的对策。该试验是在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开翔先生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现我局已进行了5年,规模和产量不断提高。1992年,成鱼驯养面积900m^2,繁殖出水花25.4万尾,售出秋片1000尾;1993年,繁育出梭鲈夏花苗50000尾,秋片10000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亲鱼培育和促熟产卵技术,满足其大规模养殖生产的苗种需求,2011-2012年,在池塘条件下,进行了河川沙塘鳢亲鱼强化培育和繁殖试验,并在产卵规律和采卵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亲鱼的优选、培育期水流控制、各阶段饵料营养强化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可促进亲鱼性腺发育,使其达到性成熟并自然产卵。河川沙塘鳢亲鱼在水温达到15℃时开始产卵,其最适产卵水温为18~20℃,水温高于22℃时,产卵量开始下降。整个产卵期自3月下旬至5月初,其中4月份为产卵高峰期。试验共获得鱼卵48.9万粒,其中4月份获得鱼卵37.5万粒,受精率为66.7%,而3月份和5月份不仅产卵量少,受精率也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4.
广东顺德龙江镇的左滩有一个梭鲈繁殖基地,全省养殖的梭鲈苗种几乎都来源于这里。在广东梭鲈界,提起谭婧和谭礼忠这两个人,几乎是无人不识。他们是一对夫妇,也是这个梭鲈繁殖基地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内陆水产》1993,(4):25-25
白鲫属分批产卵型鱼类。繁殖期在3-7月,繁殖盛期在4月上中旬。最低产卵水温为14℃,最适产卵水温在18-20℃。  相似文献   

6.
对地下采矿水养殖的棘腹蛙在翌年的繁殖行为、产卵时间、产卵量、受精率与孵化率以及水温、pH值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并对养殖水温和翌年棘腹蛙的繁殖情况进行了曲线估计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利用地下采矿水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棘腹蛙在翌年能正常繁殖,其最适繁殖水温为21~23℃;最初产卵时间由原来的5月份提前到2月份,繁殖期由原来的5~9月份延长到2~9月份;繁殖高峰期在5~6月。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繁殖的适宜水温为22~30℃,一般在5月中旬以后可以自然产卵。繁殖时不需要进行人工催情和流水刺激,只要水温稳定在20℃以上,将成熟的雌雄亲鱼放入同一繁殖池中就能自然繁殖。在水温稳定在25~29℃的情况下,每隔30~50天即可繁殖一次鱼苗。湖北省英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可实现每年产苗三至四次,还可采取人工增温,强化培育,提早开展春季繁殖,使罗非鱼在4月中旬产卵孵苗。在罗非鱼苗种繁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梭鲈繁殖习性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鲈 (stizostedionluciopercaL)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 ,主要分布在前苏联的波罗的海、亚速海、黑海等地区 ,我国仅在新疆地区有分布。由于梭鲈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 ,近年来被广泛关注 ,是农业部、水利部两部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1993年以来 ,已先后被移植到山东、湖北、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但由于对梭鲈繁殖习性及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尚有欠缺 ,目前生产上苗种供应明显不足。笔者依据 1998~ 1999年对梭鲈池塘繁殖习性及苗种培育的试验观察 ,摸索出一些生产中的技术要素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出…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苗种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繁殖的适宜水温为22℃~30℃,一般在5月中旬以后可以自然产卵。繁殖时不需要进行人工催情和流水刺激,只要水温稳定在20%以上,将成熟的雌雄亲鱼放人同一繁殖池中就能自然繁殖。在水温稳定在25℃~29℃的情况下,每隔30d~50d即可繁殖1次鱼苗。湖北省英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可实现每年产苗3次~4次,还可采取人工增温,强化培育,提早开展春季繁殖,使罗非鱼在4月中旬产卵孵苗。在罗非鱼苗种繁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1996年6月由新疆福海引进乌仔1万尾,当年培育成的鱼种平均体重75g,第2年养成规格为平均体重480g。山东省夏季池塘水温高达34℃,但采取井水降温等措施后梭鲈能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1.
团头鲂的性腺在池塘中能够发育成熟。在北方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池塘中产卵和人工催产的最适季节。受精卵在水温25~28℃,30小时左右即能孵化出苗,鱼苗当年能长到5—7cm。  相似文献   

12.
作者应用琼胶电泳法对拟鲌和梭鲈的血清旦白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这两种鱼的血清旦白可分离出6—7个主要区带。几种旦白成分在鱼类不同性周期的各个时期是不恒定的,在产卵时期变化明显。拟鲌和梭鲈血清中几种旦白成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具有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池塘里强化培育草亲鱼,通过加水保温、降水增温,增加有效积温,于2月中旬开始进行强流水刺激;当水温上升到18℃,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用LRH-A2对雌雄亲鱼分两次同步注射(雄的剂量为雌的一半),可使草鱼在4月下旬产卵繁殖,这一措施在时间上比往常人工繁殖季节提前半个月。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自1995年以来多次引进梭鲈亲鱼。在历次试验中国亲鱼规格大,可塑性小,雌雄比例不当,给人工繁殖带来一定困难。本次试验除采用上述亲鱼外,还部分采用1995年春自新疆福海县水产局引进的鱼苗,经3年培育而成的亲鱼。自育的亲鱼具有适应北京地区池塘条件的特点,但由于亲鱼规格较小,性晚发育较差等原因,给人工繁殖增加了一定难度。该项试验采用新疆运来的亲鱼和自育的亲鱼同期进行人工繁殖,试验对亲鱼产卵条件、产卵池理化因子进行测定,对亲鱼产卵行为进行观察,对使用催产药物和未使用催产药物进行比较,对两批人…  相似文献   

15.
鮸鱼性腺发育人为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鮸鱼自然繁殖习性,模拟其自然繁殖生境,采用调控水温、光照,并结合注射生物激素,对舟山近海鮸鱼的性腺发育进行人为调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控水温、光照周期和注射外源激素能使鮸鱼由原来在9~10月份产卵提前到6月份产卵;而仅调控水温只能提前至8月份产卵;仅调控光照或仅在春季注射激素,不会使鮸鱼提前产卵。经调控后6月份产出的卵其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与9~10月份相比差异不显著。同时对调控方法和对不同年龄亲鱼的调控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鲤鱼白云病和小瓜虫病并发症防治鲤鱼白云病、小瓜虫病流行较广,池塘养鱼、流水养鱼、河沟养鱼等形式,鲤鱼种均可患病。白云病的流行水温是11—14℃,而小瓜虫最适繁殖水温为15—25℃。笔者于1992年4月16日至5月27日在盐城市郊区水产养殖场发现白云病...  相似文献   

17.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氏黄颡鱼在池塘生态环境条件下人工培育亲鱼、人工繁殖.产卵季节为每年的5中旬~7月上旬,产卵水温为20~30℃,最佳产卵水温为23~28℃,催产效应时间水温20~30℃为40~52小时.流水水泥池中流水孵化,孵化必须在室内光照500~800Lx条件下进行,孵化出膜时间水温20~30℃为47~70小时.人工繁殖的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云斑 ,又称褐首鲶 ,原产美国 ,属广温性鱼类 ,生存水温 0— 3 8℃ ,最佳水温 18— 3 2℃ ,摄食水温 5— 3 7℃ ,同时还具有成熟早、易繁殖、食性广、抗病力强等特点 ,体型与我省地产的黄颡鱼 (嘎牙子 )十分相似。云斑耐密养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 ,从鱼苗到成鱼均能很好摄食颗粒饲料 ,同时也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 ,适用于蛋白含量 3 0 %左右的颗粒饲料驯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2 0 0 3年我县在成祥渔场进行了 80∶2 0技术饲养云斑试验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1.1 池塘条件。池塘为东西向的长方形池塘 ,面积 4…  相似文献   

19.
鲤、鲫鱼和团头鲂繁殖虽较简单 ,但在生产中 ,养鱼户一次能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受精卵也并非容易。往往春天水温回升 ,部分性腺发育好的亲鱼先行产卵 ,结果又因冷空气侵袭 ,鱼卵因丛生水霉而全军覆灭。根据我县鱼种场多年的成功经验 ,要提高亲鱼的催产率和受精率 ,应抓好以下措施。1.卵前雌雄分养 ,以防水温升高 ,亲鱼自然产卵。鲤、鲫鱼,在产卵前20d将亲鱼池排干池水。把亲鱼捕出 ,放在网箱中 ,然后在池中用竹箔或芦帘将池塘一分为二。加水后 ,将雌雄鱼分开暂养。团头鲂,在产卵前20d将雌鱼从亲鱼池捕出 ,放入另一个鱼池暂养。2…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宁夏地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一苗难求”、商品鱼错季适时上市的生产实际问题,本研究利用西北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先在室外池塘开展遮荫控温培育,后转入室内开展循环地下水控温培育,并开展适时反季节繁殖研究。实验分为控温组和对照组,室外池塘养殖37 d(控温组平均水温8.5℃、对照组平均水温14.2℃),再转入室内水泥池在(14±1)℃水温下继续培育至性腺发育为Ⅴ期分别从对照组和控温组随机挑选80尾(雌∶雄=1∶1)升温至20℃进行反季节产卵。采用HE染色观察性腺组织的结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性激素表达水平,同时统计一周内大口黑鲈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来分析反季节繁殖效果。结果显示:室外池塘培育期间,大口黑鲈性腺指数(GSI)均呈上升趋势,除雄鱼第24 d后控温组与对照组GSI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时段控温组雌雄鱼G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期间控温组精巢从Ⅱ期发育至Ⅲ期,卵巢从Ⅲ期发育至Ⅳ期;而对照组精巢从Ⅲ期发育至Ⅳ期末,卵巢从Ⅲ期发育至Ⅴ期;控温组与对照组血清性激素(T、E2)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控温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