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辣椒叶柄解剖结构数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辣椒不同品种幼苗不同节位叶柄的组织结构横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辣椒维管束间细胞层数相对稳定,叶柄中维管束间细胞层数约为10;随着节位的变化,其皮层细胞层数、横切直径大小略有差异,其中第2、4节位细胞层数最多,横切直径最大;皮层内大的薄壁细胞直径与维管束两端口间距离、维管束面积及叶柄横切面积显著相关,相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稻品种穗颈维管束性状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6个不同水稻品种的穗颈节间维管束性状(大维管束数目、小维管束数目、穗颈粗度、节间横切面面积、髓腔面积、茎壁面积、茎壁/节间比、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决面积、木质部总面积、韧皮部维管束比、单个大维管束面积、单个小维管束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小维管束总面积等15个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在穗惩粗度、茎壁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等13个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对小麦4个春性品种和3个半冬性品种的茎秆维管束形成发育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分蘖节中心空间绝大部分为维管束群所占据。小麦茎生长锥伸长期是分蘖节中大维管束数目的最终决定期。(2)主茎基部伸长节间与穗下节间大维管束的比例关系为3:2.基部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接近1:1的对应关系。(3)小麦节部的维管束联络结果为:节部的维管束粗大,成为茎内椭圆形大维管束,呈横行或倾斜状态。椭圆形维管束产生分枝、联合,形成分散维管束,包围着大维管束,并和边缘小维管束相连。大维管束在节板处与节网维管束相连,从叶鞘进入节部的维管束位于茎轴边缘,汇入边缘小维管束环。  相似文献   

4.
小麦茎秆维管束发育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对小麦4个春性品种的3个半冬性品种的茎秆维管束形成发育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分蘖节中心空间绝大部分为维管束群所占据,小麦茎生长锥伸长期是分蘖节中大维管束数目的最终决定期。(2)主茎基部伸长节间与穗下节间大维管束的比例关系为3:2。基部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间大维管束数与分化小穗数接近1:1的对应关系。(3)小麦节部的维管束联络  相似文献   

5.
水稻穗部性状与穗颈和倒二节间维管束数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1个粳稻品种(系)对穗部性状与穗颈和倒2节间维管柬数量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系)间穗颈的维管束数量存在较大变异。穗颈大、小维管束数量、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量与穗部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选择穗颈和倒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量多,穗颈大、小维管束数量之比和穗颈与第2节间大维管束数量之比较低的类型,有利于改善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6.
幼苗质量对于蔬菜作物的植株生长发育以及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培育壮苗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而培育壮苗必须建立准确、快速、简便的幼苗质量评价体系。本试验以番茄品种‘合作906’(有限生长型)和‘合作908’(无限生长型)为试材,以不同育苗条件下不同生长状态的番茄幼苗为材料,对反映幼苗质量的18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通径分析等,筛选出能准确反映番茄幼苗生长状态,并且测定简便的番茄幼苗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叶面积、全株鲜质量、全株干质量、叶干质量、茎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叶面积/株高、(茎粗/株高)×全株干质量、(茎粗/株高+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全株干质量、(茎粗/株高)×全株干质量×叶片数以及(茎粗/株高)×全株鲜质量等指标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变异较大,而且指标间相关性极显著,可被聚为一类。其中,(茎粗/株高)×全株干质量的模拟模型包含了多个单项幼苗数量性状指标信息,而且与他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996 4。因此,可将(茎粗/株高)×全株干质量作为番茄幼苗质量评价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对5个樱桃番茄品种株高、茎粗、叶片数、果穗数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最适宜无土栽培的樱桃番茄品种,并对比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与土壤栽培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C樱桃番茄品种的茎粗、叶片果实性状等指标优于其他品种。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在株高、茎粗、果穗数及最大果的长与宽等植物学性状上显著优于土壤栽培,有利于栽培管理和提高植株产量。  相似文献   

8.
1983—85年间观察了五个小麦品种地上部伸长节间的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及其与单穗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茎节间维管组织的发育状况因节位、品种、年度气候条件等而异。节间大、小维管束之间在数量上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4118)。并证实小麦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与面积和单穗粒数之间呈正相关,但其间密切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芦笋雄株幼苗的几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幼苗一次茎高、一次茎生长量、地上茎数、地上茎生长量、地上部干重等5个数量性状的综合作用显著影响鳞芽数,其中对鳞芽数影响最大的是地上茎数.在本试验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芦笋雄株壮苗的适宜数量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小麦维管解剖结构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大、中、小3种不同粒型的6个小麦品种主要营养器官的横切解剖研究结果表明,维管组织对穗粒重贡献程度是维管束数量大于维管束面积,且维管束面积与粒重大小成正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旗叶、旗下叶及茎、穗轴维管束数量可以作为“流”对生产力性状影响程度大的鉴定指标,研究结果可以启示小麦育种工作者在进行外部性状选择时应结合植株解剖结构特征共同选育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1.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for anatomy in stems of three varieties tomatoes seedlings showed that the cell population between vascular bundle and epidermis, the cellular layers among vascular bundles and the cell population in an unit area (mm^2) of no vascular bundle areas were similar and there had small difference among three varieties.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se studies, the developmental mechanism of tomato seedling stem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以8个广泛种植的番茄品种为材料,对番茄苗期叶和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活、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杂9号叶酶活性最高,中杂11号叶酶活性最弱,叶酶活均高于茎酶活;叶片共出现4条酶带,不同品种酶带数为2~4条,不同品种茎的酶带数均出现2条.根据酶谱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发现,8个番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甘蔗脱毒种茎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F134、黔糖4号、Badila(果蔗)3个品种脱毒种茎和非脱毒种茎生产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3个品种脱毒种的出苗率、分蘖率、月株高和月生长速都高于非脱毒种茎,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田间锺度也比非脱毒种高。理论产量:F134脱毒种较非脱毒种高2 040kg/667m2,增产31.9%;黔糖4号脱毒种较非脱毒种高2178kg/667m2,增产36.2%, Badila(果蔗)脱毒种较非脱毒种高1108kg/667m2,增产20.8%,并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说明,甘蔗脱毒种较非脱毒种有较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甘蔗不同种茎的贮藏细胞体积、维管束大小及其密度都有很大差别.原始栽培种的细胞体积大于野生种的;维管束密度以野生种和春尼为高,竹蔗、黑车里本和拔地拉较低;维管束大小顺序则为伊利安>黑车里本>拔地拉>竹蔗>春尼>割手密.从野生种、原始栽培种到这些种远缘杂交和回交培育的生产品种的系统发育中,生产品种的茎贮藏细胞体积居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之间,而维管束则呈增粗且密度变稀的趋势.细胞体积、维管束密度与糖分的相关是有一定范围的.在生产品种和原始栽培种中,细胞体积大于2000000μm~3时,与糖分呈显著负相关;生产品种的维管束密度在小于300条/cm~2时,与糖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何首鸟幼苗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何首鸟幼苗类型为木兰型.根为四原型,通常无髓部.子叶和初生叶的上表皮无气孔器分布,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垂周壁波浪状,有较多的气孔器,气孔器属无规则型.子叶柄中有3个维管束,初生叶的叶柄中有6个维管柬.何首鸟幼苗的过渡区位于下胚轴,根的4个放射维管...  相似文献   

16.
以栽培高山红景天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比较分析不同性别高山红景天植株茎叶显微结构部分性状的特点.结果表明,高山红景天茎的表皮厚度、皮层厚度、维管束数目、叶片的维管束数目等性状均表现为两性株最大;韧皮部厚度、束中形成层层数和厚度、叶片厚度、叶片表皮细胞厚度、主脉维管束直径等性状均表现为雌株最大;雄株除叶片维管束间距离最大外其它性状均最小或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7.
秧苗特性是超级稻品种产量形成的首要环节,为了解超级稻品种的苗期特征特性,2010年中季和2011晚季分别对福建省育成的4个超级稻品种的秧苗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干物质积累的因子进行了位序分析。结果表明:中季种植下各材料在苗高、单株茎数和叶龄等方面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差异,在晚季种植下各品种在性状间差异则不明显。中季种植超级稻应选叶龄大的,叶鞘基部稍宽的,苗高和单株茎数适中的植株,而晚季则要挑选秧苗高的,叶鞘基部稍宽的,叶龄和每株茎数适中的植株。研究初步认为中季超级稻选育指标为叶龄4.67~5.07,叶鞘基部宽6.70~6.82 mm,苗高33.53~35.13 cm,每株茎数1.1~1.8;晚季选育指标苗高43.90~48.06 cm,叶鞘基部宽6.3~7.3 mm,叶龄7.76~8.10,每株茎数1.6~2.0。  相似文献   

18.
蔓长春花与花叶蔓长春花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对蔓长春花和花叶蔓长春花的根、茎、叶进行了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形态解剖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蔓长春花茎的维管束排列成均匀的一圈,花叶蔓长春花维管束中有4个部分细胞数量较多,向髓部突起;蔓长春花根为五原型,花叶蔓长春花为六原型;蔓长春花栅栏组织只有一层,叶柄有两个维管束,花叶蔓长春花栅栏组织为两层,叶柄只有一个维管束。另外,两种植物的表皮特征基本相同: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器,表皮细胞垂周壁波浪状,气孔器为平列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