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介绍经3年试种示范的平湖市大球盖菇与水稻轮作模式的技术经验。大球盖菇栽培要点包括品种选择;采用大棚保护地栽培;适当添加辅料增加培养料的营养和通透性;冬季低温适当加盖地膜促发菌;机械开沟,同时完成菇床整理与覆土;先覆土,后预湿,简化生产工艺;适时采摘,确保优质优价。概述水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大球盖菇林地简便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商丘利用大量的泡桐林地和杨树林地,发展大球盖菇生产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重要的林下经济种植模式。该模式操作简便,效益可观。平均每公顷林地种植大球盖菇纯收益6万元。林地栽培大球盖菇,既充分发挥了当地的林地、麦秸等资源优势,又发展了林下经济,同时生产大球盖菇后的下脚料又培肥了地力,促进了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3.
介绍水稻与大球盖菇轮作栽培模式的优点及其具体栽培方法。其中,水稻栽培要点有品种选择,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大球盖菇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有培养料配制,铺料,播菌种,开沟覆土,发菌期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针对鄂西武陵山区烟草种植后冬闲田面积大、秸秆资源丰富等特点,充分利用大球盖菇适应性强、栽培简单的优势,选择水源充足、利水通风且没有污染的场地开展大球盖菇—烟草轮作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从茬口衔接到大球盖菇栽培技术,总结出了一套较成熟的大球盖菇—烟草轮作栽培模式,并开展了效益分析,期望为鄂西武陵山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结合绵阳市生态和生产条件,分析大球盖菇—玉米轮作模式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简述了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与对策,为大球盖菇—玉米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药用菌》2015,(3):193
<正>种植大球盖菇管理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栽培成本低、周期短、产出高,受到桐庐凤川街道农户热捧。2015年3月起当地就已开采第一批大球盖菇,目前市场价可卖到每千克10元,收益十分可观。另外,大球盖菇需种在厚厚的稻草上,1亩(约667平方米)大球盖菇要用掉8亩的稻草。据悉,桐庐正拟定相关现代农业补助政策,为更多农户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7.
总结大球盖菇–玉米轮作栽培技术,涵盖大球盖菇栽培的栽培时间、原料准备、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和采收;玉米栽培的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采用这一技术可利用70%玉米秸秆、30%稻草作为生产大球盖菇培养料;而大球盖菇栽培后的菌渣直接还田作为有机肥种植玉米,具有生产成本低、操作技术简便和生态环保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等,是一种色泽艳丽,肉质嫩滑的优质珍稀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1]。大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大球盖菇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经常食用大球盖菇,可以增强人体机能,抑制疾病的发生[2]。赣北是稻油主产区,因油菜收益下降,种植一季水稻后抛荒冬闲田较多,同时有丰富水稻秸秆资源。  相似文献   

9.
用粉碎后的棉秆栽培大球盖菇后菌渣就地还田,实现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秆的就地高效处理,既改良土壤,又充分利用冬季闲田,增加农民收入。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棉花大球盖菇轮作技术,不影响棉花种植,大球盖菇产量达100 kg/667 m2以上,增收效果明显,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21,(3)
结合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气候特征,总结介绍大球盖菇冬闲田轻简栽培技术:菌种与基质制备、栽培季节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与杂菌防控等。大球盖菇冬闲田轻简化栽培,可实现"稻-菇"轮作,水-旱轮季,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可替代木屑栽培大球盖菇的特色农林废弃物资源,比较不同基质栽培大球盖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出菇时间、子实体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稻草、玉米芯、莲子壳、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单位产量、生物学效率均高;木屑栽培的大球盖菇出菇时间为72 d,而玉米芯、稻草、莲子壳、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出菇时间分别缩短28 d、17 d、14 d、13 d;玉米芯和莲子壳栽培的大球盖菇质地(硬度)和菇形指数优于木屑,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菇体硬度相近于木屑;玉米芯、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菇盖和菌褶颜色差异明显。综合表明,江西省特色农林废弃物莲子壳、竹屑和玉米芯有潜力替代木屑与稻草和谷壳搭配栽培大球盖菇,这一结果为江西省大球盖菇栽培提供新型栽培基质,为当地特色农林废弃物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任志敏 《食用菌》2020,(2):62-63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皱球盖菇。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其推荐大球盖菇原因:一是利用秸秆原料,生产成本低;二是可生料或发酵料栽培,省去装袋灭菌等环节;三是大球盖菇脆嫩光滑,口味清淡,深受消费者青睐。贫困地区脱贫项目之一即栽培大球盖菇。  相似文献   

13.
大球盖菇是福建省三明市主栽的特色食用菌品种,也是主要的出口品种,其主要利用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栽培。而水稻等农作物在栽培过程中常常要施用毒死蜱、溴氰菊酯等农药。为明确含有农残的秸秆对大球盖菇产量、质量的影响,为大球盖菇高效、绿色栽培提供技术依据,开展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1栽培材料大球盖菇可利用农作物的秸杆作原料,不用加任何有机肥的栽培料,大球盖菇的菌丝就能正常生长并出菇。如果在秸秆中加入氮肥、磷肥或钾肥,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反而很差。木屑、厩肥、树叶、干草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也不理想。作物秸秆可以是稻草、玉米秆、大豆秆、小麦秆、大麦秆、黑麦秆等。早稻草和晚稻草均可利用,但晚季稻草生育期较长,草秆的质地较粗硬,用于栽培大球盖菇,产菇期较长,产量也较高。稻草  相似文献   

15.
大球盖菇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广泛引种栽培,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且有巨大发展空间。目前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因素和各地栽培季节的选择依据缺乏系统报道,并存在大球盖菇与其他食用菌商品名混乱等问题。因此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因素、各地播种时间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种商品名为“松茸”的食用菌进行了区分。结论如下,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栽培料的配方、处理方式、用量,播种时间,栽培料在菌丝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的温度和含水量等。各地大球盖菇的栽培季节可根据当地栽培场所的气温确定。“红松茸”是大球盖菇合适的商品名。  相似文献   

16.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e Farl.ex Murrill)又名酒红色球盖菇、皱环球盖菇,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1],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也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大球盖菇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等营养成分[2]。1922年美国首次发现并命名,其后欧洲各国、日本、中国也相继发现其分布。在上世纪60年代,德国开始试种,其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相继引种栽培[3,4]。野生大球盖菇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及东北等地,春季至秋季生于路旁、草丛、林缘等腐殖质较多的地上或粪上[5]。近年来的引种栽培表明,该菇抗杂能力强,可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来源丰富,在多种秸秆培养料上生长良好;适应温度范围广,栽培后的废料直接还田,增加肥力;栽培成本低,产量高,营养丰富,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6]。大球盖菇属中温型草腐菌,且东北地区稻草、木屑栽培原料丰富,适宜发展大球盖菇。本试验对大球盖菇进行菌种搜集、鉴定,筛选出适宜吉林省栽培的大球盖菇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兰陵县地处鲁南沂蒙山伸延的南缘,位于北纬30°40′~35°05′,东经117°42′~118°18′。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夏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13.2℃,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出菇,冬季保护地为种植大球盖菇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大球盖菇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肥力增加效果明显。目前,大球盖菇—辣椒轮作模式在种植户中接受度高,推广范围广,面积5万亩(3 333 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正>兰陵县地处鲁南沂蒙山伸延的南缘,位于北纬30°40′~35°05′,东经117°42′~118°18′。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夏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13.2℃,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出菇,冬季保护地为种植大球盖菇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大球盖菇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肥力增加效果明显。目前,大球盖菇—辣椒轮作模式在种植户中接受度高,推广范围广,面积5万亩(3 333 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正>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新品种,它以丰富的营养、鲜美的味道和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利用冬闲田、菜地、荒地露天栽培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简便、用工少,无需搭建菇房、大棚和菇架等设施,667m2产量可达3000kg,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生产下脚料又可作为水稻、蔬菜、果树生产的基肥,可循环生产,是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方式。2010年以来,我场先后推广露天栽培大球盖菇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副产物栽培大球盖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利用农作物副产物作为主要培养料,探索适合大球盖菇最佳生长栽培料。对比分析不同栽培基质,大球盖菇产量和经济效益,筛选出适合大球盖菇生长最佳配方2(谷壳为主料),生物转化率达到64.2%。该配方大球盖菇出菇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