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明不同施肥措施对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太子参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2021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施单层复合肥(T1)、施单层有机肥+复合肥(T2)、施双层复合肥(T3)、施双层有机肥+复合肥(T4)]处理太子参的药材产量、生物总量、单株块根数、块根单重、块根长度及块根最大直径的变化,太子参药材优形指数和等级得率,折干率、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进而分析双层施肥技术对太子参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措施对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T2和T4对太子参生物总量(23.1 g/株、24.7 g/株)、折干率(37.7%、38.9%)和浸出物(37.1%、37.7%)影响显著,分别较T1和T3的生物总量显著提高17.9%、9.5%和26.0%、17.1%,折干率显著提高7.4%、6.5%和10.8%、9.9%,浸出物显著提高5.7%、5.1%和7.4%、6.8%;...  相似文献   

2.
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英  薛梅  樊汶樵  罗洁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3):2570-2578
【目的】探讨对蓝莓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蓝莓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蓝莓叶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分别采用福林酚和比色法、亚硝酸盐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各样品的总酚、总黄酮、绿原酸和芦丁含量,采用亚铁还原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各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样品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4种干燥方式对蓝莓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多酚类组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蓝莓叶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总酚(55.7 mg GAE·g-1 DW)、总黄酮(104.8 mg RE·g-1 DW)两者含量均为微波干燥方式的1.2倍左右,真空和热风干燥方式的3倍左右;多酚单体绿原酸(38.3 mg·g-1)、芦丁(10.2 mg·g-1)两者含量是微波干燥方式的1.5倍左右,热风和真空干燥方式的2-6倍。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的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中,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抗氧化能力最强,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54.8 µg·mL-1和183.9µg·mL-1,亚铁还原能力FRAP值达到6.0,抗氧化能力略高于微波干燥法(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61.8 µg·mL-1和225.7 µg·mL-1,FRAP值4.0)。微波干燥法样品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热风干燥(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136.6 µg·mL-1和575.1 µg·mL-1,FRAP值1.7)和真空干燥方法(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136.1 µg·mL-1和225.7 µg·mL-1,FRAP值1.8)(P<0.05)。热风和真空干燥样品间抗氧化活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芦丁外,其他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留蓝莓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且具备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微波干燥的效果略低于真空冷冻干燥,生产上可根据样品处理量的大小和具体情况选择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冬小麦春季灌溉制度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冬小麦品种邯麦17号为材料,在拔节期设置充分灌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和重度干旱(T3)4个处理。【结果】拔节期冬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T2处理下最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均有所降低。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和经过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Fm/Fo)均表现为T1> CK> T2>T3。与CK相比,T1和T2处理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1.8%和3.0%,T3处理降低4.0%;T1、T2和T3处理地下部分干物质占比分别提高4.0%、...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喷施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骏枣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骏枣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骏枣为材料,以噻苯隆(TDZ)、赤霉素(GA3)、二氢卟吩铁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单、复配6种组合,于骏枣花期叶面喷施,测定叶片的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结果】 6种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骏枣光合特性,改善果实品质、增加单株产量,其中,T1和T2处理后骏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CK,T3处理的水分利用率(WUE)最高;T1+T3较CK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重、纵横径分别高于对照44.45%、11.11%和16.78%,T3出干率最高为46%;T3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纤维素含量最高,并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56%、60.71%、352.77%;T1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为2.65 kg/株,与对照(CK)相比提高了194.44%。【结论】 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骏枣叶片的光合日变化、果实品质及产量均有显著提高,以T3处理的光合作用参数、水分利用率与果实品质较优,T1与T2+T3处理的果实的产量优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戈壁日光温室内不同番茄留果数对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获得戈壁温室番茄生产的经济最适留果穗数。【方法】 以NS3389番茄作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留果穗处理(T3:留3穗果;T4:留四穗果;T5:留五穗果;T6:留六穗果),测定各处理下,番茄叶片光合特性、植株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筛选出综合效益较优的戈壁设施番茄留果数。【结果】 除T3和T6处理外,不同留果穗数的番茄功能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普遍随留果数增加而增加,T4和T5处理下的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5和T6处理下的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数据却较高。单株果实产量T6处理组数据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5和T6处理的设施年产量最高。果实果形指数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VC)以及番茄红素的果实品质指标T4和T5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 新疆南疆地区戈壁温室番茄生产较适合采用4穗和5穗的留果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硒作为高等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甜瓜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建立提高甜瓜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吐鲁番秋季大田栽培条件下,以甜瓜露地主栽品种西州密17号为试材,从初花期开始叶面喷施氨基酸硒处理5次,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甜瓜在各生育期的主蔓长、茎粗、节间长、叶面积和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外源氨基酸硒肥处理在一定时期内明显促进了甜瓜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叶片光合能力,在结果期(T3)、网纹期(T5)、成熟期(T6)3个时期A25处理,结瓜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对照处理分别高26.29%、53.51%和301.56%,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显著(P>0.05),延缓了功能叶片进入衰老期的速度。【结论】各处理在初花期(T1)至盛花期(T2)主蔓茎粗和节间长增长速度最快,盛花期(T2)至结果期(T3)主蔓长和叶面积增长速度最快,A20和A25处理网纹期(T5)至成熟期(T6)主蔓茎粗和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同节位叶片在3个生育期A20和A25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显著改善了叶片的光合能力,延长了不同节位叶片的功能期。外源喷施2 0002 500倍氨基酸硒肥是延缓甜瓜功能叶片衰老的理想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化肥影响棉花生长性状和产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和无机复混肥为对照,研究化肥有机替代比例(20%、40%、100%)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棉花株高、叶片数、SPAD值、茎粗以及棉花产量变化规律一致:T5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T1、T5分别与T2、T3、T4处理差异显著。与无机肥处理(CF)比较,化肥减量20%下施用400 kg有机肥、化肥减量40%下施用800 kg有机肥处理,显著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T3、T4处理棉花产量分别比空白处理(CK)增产27.70%、21.75%。【结论】有机肥配施化肥可以达到化肥减量、棉花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增密对河西灌区春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密抗倒玉米品种正德30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9.0(T1)、10.5(T2)、12.0(T3)和13.5万株/hm2(T4)4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密度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农艺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叶面积指数(LAI)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但灌浆期和乳熟期LAI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不同密度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吐丝前随生育期递进逐渐增加,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后随灌浆逐渐降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以T2处理最大,在吐丝期T2处理Pn达到27.18μmol/(m2·s)...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通气性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江苏南京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盆栽试验条件下不施肥(CK)以及施用常规尿素(T1)、腐植酸尿素(T2)、商品有机肥(T3)、有机肥+常规尿素(T4)处理的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差异。【结果】各处理间的容重差异不显著,具体表现为T1>T3>CK>T2=T4。相较于CK处理,T1、T2和T3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分别增加了7.07%、6.53%和3.20%。生育期内不同肥料处理的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变化趋势不同;各处理的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在白天呈上升趋势,但到达峰值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施肥类型会显著影响土壤氧气含量,施用腐植酸尿素在土壤容重和土壤平均氧气体积分数方面的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土壤消毒结合微生态修复对烤烟生长及其主要病害的影响,为烤烟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98%棉隆微粒剂土壤熏蒸消毒与微生态修复不同组合方式(T1,消毒+塘施水稻土;T2,消毒+混施伯克霍尔德氏菌生物有机肥+哈茨木霉复合微生物菌剂;T3,消毒+塘施水稻土+混施伯克霍尔德氏菌生物有机肥+哈茨木霉复合微生物菌剂;T4,仅消毒)对烤烟生长及其土传病害(烟草花叶病毒病和烟草黑胫病)的影响。【结果】用棉隆进行土壤熏蒸消毒能够显著提高烟株各项农艺性状和产量,显著提高烟株抗烟草花叶病、黑胫病能力;消毒后施用有益微生物菌剂,能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烟株生长,显著提高烟株抗烟草黑胫病能力和前期抗烟草花叶病毒病能力,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其中,T2,烟株的茎直径(3.50 cm)、叶片数(21.13片)、最大叶宽(28.80 cm)及最大叶面积(1 341.42 cm2)均为最高,但与T4无显著差异;团棵期,T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Cu)、T2(100 mg·L-1Pb+10 mg·L-1Cd+200 mg·L-1Cu)、T3(200 mg·L-1Pb+20 mg·L-1Cd+400 mg·L-1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Pb、Cd、Cu累积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T1对银叶树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T2、T3显著抑制根部生物量生长,3个处理银叶树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与CK无显著差异;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烟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的影响,为烟秆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烟秆有机肥20 kg/667m2(T1)、常规施肥+烟秆有机肥40 kg/667 m2(T2)、常规施肥(基肥减量20 kg/667m2)+烟秆有机肥20 kg/667m2(T3)、常规施肥(基肥减量40 kg/667m2)+烟秆有机肥40 kg/667m2(T4)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常规施肥+烟秆有机肥20 kg/667m2和常规施肥+烟秆有机肥40 kg/667m2处理均能有效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改善农艺性状,增强对花叶病的抗病性及提高产量和产值。与CK比,常规施肥+烟秆有机肥40 kg/667m2处理烤烟的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适宜半夏设施栽培的中药渣基质的最佳配比,为其在半夏种源扩繁及设施栽培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药渣为有机基质成分,研究蛭石、椰糠等无机质与中药渣不同配比基质(T1,100%中药渣;T2,75%中药渣+15%椰糠+10%蛭石;T3,50%中药渣+30%椰糠+20%蛭石;T4,25%中药渣+45%椰糠+30%蛭石;T5,100%椰糠)对设施栽培半夏组培苗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半夏最终出苗率达99.60%~100.00%,其中T3、T4和T5的出苗率均达100.00%;各处理半夏6月22日倒苗数为88~238株,倒苗率为35.20%~95.20%,T5和T4在90%以上,T3最低,仅35%左右;不同处理半夏珠芽数为662~812个,产量为149.68~199.00 g/667m2,均以T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黔青235玉米与川饲苎1号苎麻不同比例混合青贮料的发酵品质,为其饲料化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黔青235玉米(C)和川饲苎1号苎麻(R)按原料计设4∶0(CR40)、3∶1(CR31)、2∶2(CR22)、1∶3(CR13)和0∶4(CR04) 5个混合比例,每个混合比例设添加0.0 mL/kg(CK,即不添加)、0.2 mL/kg和0.4 mL/kg微生物发酵剂3个浓度处理[CR40(T1、T2和T3)、CR31(T4、T5和T6)、CR22(T7、T8和T9)、CR13(T10、T11和T12)和CR04(T13、T14和T15)],探究不同处理对混合青贮料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T1、T2、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氮、磷、钾配方施肥对黄花木本曼陀罗生长及东莨菪碱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黄花木本曼陀罗为材料,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共设置复合肥(0.48 g/kg N+0.48 g/kg P2O5+0.48 g/kg K2O,T1)、复合肥+尿素(0.96 g/kg N+0.48 g/kg P2O5+0.48 g/kg K2O,T2)、尿素(0.48 g/kg N+0 g/kg P2O5+0 g/kg K2O,T3)、磷酸二氢钾(0 g/kg N+0.73 g/kg P2O5+0.48 g/kg K2O,T4)、过磷酸钙(0 g/kg N+0.48 g/kg P2O5+0 g/kg K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不同微生物菌处理对番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番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以水果型番茄农博粉18109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放线菌(T1)、枯草芽孢杆菌(T2)、哈茨木霉菌(T3)3种微生物菌处理,以不施用微生物菌对照(CK)进行番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与环境相关性的影响。【结果】哈茨木霉(T3)处理的土壤中细菌含量最高,放线菌(T1)处理的土壤中真菌含量最高,T1、T3的细菌和真菌的比例均大于对照,土壤微生物呈现“细菌化”。Alpha多样性显示T1和T3的细菌种类多于CK,T1、T2、T3的真菌种类均少于CK;T2处理的细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低于CK,T1和T3处理的细菌Shannon和...  相似文献   

17.
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葡萄UV-B辐射的适应机制研究及抗紫外线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外自然光的基础上,用0μW/cm2(CK)、10.8μW/cm2(T1)、25.6μW/cm2(T2)3种强度紫外线-B(UV-B,280~320 nm)辐射处理葡萄植株30 d,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在整个辐射处理期间,T1处理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高于CK,T2处理叶片的SOD活性较CK有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1和T2处理葡萄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UV-B辐射处理组(T1和T2)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在辐射初期(6~12 d)均低于CK,且差异不显著,但在辐射第30天显著高于CK。T1处理与CK抗坏血酸(ASA)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辐射初期(6~9d),T2处理ASA含量低于CK,随着辐射量的累积,其ASA含量逐渐升高,24 d后呈下降趋势。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增加,且始终为T2>T1>CK。UV-B辐射处理30 d后,CAT、POD活性升高,Car、MDA含量增加,ASA含量降低,而SOD活性变化不大。【结论】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的抗氧化系统产生了影响,这可能是在UV-B辐射下活性氧的积累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籽粒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大棚盆栽种植元阳梯田传统水稻品种——白脚老粳(OryzamIaponicamantiquam cum pedibusalbis)。在水稻各生长期进行不同强度UV-B辐射处理(自然光和2.5、5.0、7.5 kJ·m-2·d-1),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籽粒酚类化合物含量(包括总酚、总黄酮、总酚酸)的影响和酚类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包括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2,2′-联氮-双-3-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和羟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UV-B辐射强度增加至7.5 kJ·m-2·d-1时,相较于自然光,千粒质量降低了34.9%,每株籽粒生物量下降了45.8%,同时对水稻籽粒酚类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产生影响。水稻籽粒中酚类含量在自然光下无显著变化,当UV-B辐射达到2.5 kJ·m-2·d-1时酚类含量显著升高,但7.5 kJ·m-2·d-1时酚类含量会显著降低,同样地,酚类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在自然光下无显著影响,在2.5 kJ·m-2·d-1时清除率显著上升,7.5 kJ·m-2·d-1清除率显著下降。研究表明,UV-B辐射增强对酚类合成作用表现为低强度促进高强度抑制,且酚类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自由基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辣椒育苗基质配方,为辣椒育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将小麦秆、棉花秆、羊粪、草炭和蛭石按不同体积比设置5个处理,CK(草炭∶蛭石=7∶3),T1(小麦秆∶棉花秆∶羊粪∶蛭石=2∶3∶2∶3)、T2(小麦秆∶棉花秆∶羊粪∶蛭石=3∶2∶2∶3)、T3(小麦秆∶棉花秆∶羊粪∶蛭石=4∶1∶2∶3)、T4(小麦秆∶羊粪∶蛭石=5∶2∶3),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容重、pH、EC、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对辣椒株高、茎粗、叶片数、干鲜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T4处理容重为0.55 g/cm3,pH为7.07,EC为1 287.67μS/cm,适宜辣椒生长,且T4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此外,T4处理下辣椒植株长势优于其他各处理,且叶片叶绿素、可溶性...  相似文献   

20.
欣噻利对棉花综合性状的方差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型脱叶剂欣噻利在新疆奎屯棉区的使用效果。【方法】 以Z1146为材料进行脱叶剂试验,采用方差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新型脱叶剂欣噻利不同处理的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及纤维品质。【结果】 喷施噻苯隆+乙烯利(450 g/ hm2+2 250 mL/hm2)、欣噻利(1 800~2 700 mL/hm2)均能明显提高棉花脱叶率,且催熟效果较好。喷施脱叶剂对棉花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和马克隆值无显著影响,对产量和棉纤维断裂比强度有一定影响。不同处理综合性状优劣排序为T5>T4>T3>T6>T1>T2,其中T5处理的综合评判值最高,为0.861 6。【结论】 T5处理(欣噻利4:1 350+1 350 mL/hm2分2次喷施)具有较优越的综合性能,适宜在新疆奎屯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