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秀山县石堤——酉水河风景名胜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外相关研究成果,文章采用AHP法通过4项评价因素和17项评价因子对石堤——酉水河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石堤——酉水河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因素层中,观赏游憩层是评价中最重要的因素,应着重观赏游憩的长期的开发规划,提高总体景观价值,形成各具特色的景点、景观。  相似文献   

2.
千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千山风景名胜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风景区内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千山景观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仍存在景观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等问题,据此评价结果争风景区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千山风景名胜区进一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利用AHP法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其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为例,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生态旅游及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生态旅游区的休闲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市场环境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获得各指标权重,进一步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地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调令关森林公园林景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调令关森林公园的林景资源等级评定综合得分为33.0分,属二级风景资源,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明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10-17211
基于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风景资源的调查,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主要资源有5类60处,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分值为22.81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10.0分,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9.0分,综合得分为41.81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Ⅰ级标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最后,对洪庆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的综合价值,提出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价值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科研宣教价值、观赏价值、可开发利用价值3项共7个指标),确定了影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价值的各因子权重,并据此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翠云廊自然保护区的风景资源、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条件3个方面的17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的评价模型体系,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专家评分等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和评价得分,最后得出的分值为14.435,质量为优,表明翠云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生态价值高,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对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该区的旅游资源总体上表现出类型多样、组合良好、时空分布密集、美学价值高、地质科考资源丰富等综合特征,具有极大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对旅游开发应采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1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特点国家风景名胜区将自然景观、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保护等作为基本内容,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同称作国家三大法定遗产保护体系。在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实践中不仅体现了科学、美学、文化、历史学等价值,而且还展现出山水审美、旅游休闲、健康娱乐等多个功能,在打造多元文化价值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具备综合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策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我国风景名胜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制度变迁,对其进行了评述,并用路径依赖理论对其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解释,得出: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制度变迁过程较为复杂,其路径依赖的起点在于对风景名胜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约束性控制,而路径依赖的来源则在于各利益集团对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利益的诉求,并在路径强化的效应下进一步复杂化。我国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了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的复杂性,所存在的问题均需要通过改变路径依赖的来源即协调影响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管理的各种关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07-3509,3529
以新建铁路工程对五大连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评价为例,采用生态机理法、综合指数法,中尺度水平从"面"的层次、小尺度水平从"点"的层次选取评价指标,分析了铁路工程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总体要求、线路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提出了保护措施与对策,以最大程度减少对风景名胜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风景道作为一类线性景观空间,对于打造城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旅游带游憩空间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风景道选线是评估城市景观印象、游客游憩体验的重要指标。以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为导向,选取水域因子、地形坡度、绿地斑块、旅游资源、交通道路5个因素作为风景道选线的指标因子,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适宜性及其效益研究,得出风景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分析结果,建立旅游带风景道最优选线的普适性思路,为环巢湖风景道旅游空间的上位规划及其他相关环湖区域布局分析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Fragstats3.3软件包对五大连池风景区的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标、景观空间构型指标及景观斑块特征指标进行了计算,全面、定量地分析了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目前的景观格局应通过人工措施加以改善,优化景观资源,改善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地域组合形式理论为指导,依据生态旅游资源特征,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从资源景观价值及特征、生态环境条件及旅游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33个指标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测度及评判方法,计算了指标权重,同时,结合隶属度函数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加权求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论述了休闲农业风景资源的分类,提出了以人工干扰强度作为区分农业景观资源在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中的分类依据;以景观美感度和体验感知的舒适性、便利性为休闲农业景观本底风景评价的价值取向;以综合评价结合VRM评价方法结合构成快捷休闲农业风景景观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14个指标创建桂花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临沂市18个桂花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桂和丹桂品种得分较高,在园林应用方面有较高价值;四季桂和银桂的品种得分相对较低;蒙山金桂、红双喜、赤金、朱砂桂、状元红得分较高,可在临沂园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莹  贾良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63-3864
为遴选出省域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关键区,建立一套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一般关键区域等8个指标为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17种槭树属植物应用价值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植物观叶价值,树形、干形、观花、观果等其他观赏价值和生态适应性因素,确定12个评价因子,建立槭树属植物资源层次分析(AHP)评价模型,对已筛选出的17种槭树属植物资源的园林应用综合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个评价指标中,指标P_1(叶色)权重值最大,占34.70%;其次是P3(彩叶期),占21.90%;再次是P_2(叶形),占9.20%;然后是P_5(观花),占7.60%,其余指标的权重值相对较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将17种槭树属植物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包括元宝槭等10种槭树属植物,园林应用价值最高;Ⅱ级包括茶条槭等5种槭树属植物,其园林应用价值较高;Ⅲ级包括2种槭树属植物,其园林应用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营敏捷性由一系列指标来体现.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市场反应程度、企业组织柔性、企业管理适应性与企业文化创新性、企业经营业绩.4个一级指标又包含19个二级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企业经营敏捷性的评价模型.依托实际案例,使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实例企业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企业是否具备经营敏捷性.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此次调研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问卷访谈等方式,整理出福建棕树山风景区内有自然景源79处,人文景源1处。通过层次分析法,从资源要素价值与资源影响力两个方面对棕树山的景观资源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结果表明,棕树山景区人文资源多元,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本底,其中双龙瀑、鹅冠峰、双驼下山等景源的综合评分较高。为实现风景资源有效保护与旅游的协调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建议景区应明确发展定位、严格管控核心区、优化道路交通、健全服务设施、丰富游玩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