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整理分析了引黄人民胜利渠灌区1982—1984年三年泥沙测验资料,定量描述了在目前引水引沙条件、工程现状和运行管理水平下,灌区内的水沙分配现状、泥沙淤积分布现状、灌区退水退沙现状及其泥沙颗粒组成分布现状,探讨了形成现状的主要因素和主要特点,指出了灌区现存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可供灌区借鉴的泥沙处理和利用的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1998~2005年实测引水引沙观测资料和试验数据的分析,运用水沙运动力学理论,对引水引沙季节变化特点、灌区水量的区域分配特点、泥沙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引黄闸的引沙特性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灌区水沙分布的规律及特点.结合簸箕李灌区的实际运行情况,围绕如何减少骨干渠道的淤积进行探讨,通过对大量观测资料和数据的科学分析,得出水沙优化调度方案,并指出通过实施渠道防渗衬砌和扩建工程及调整东条渠比降等工程措施,使骨干渠道减淤效果明显,推而广之,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经验的分析探讨,为远距离输沙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也为同类引黄灌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开河灌区引黄入田泥沙的土壤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水含沙量大,使引黄灌区在引水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引黄泥沙既是引黄灌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重要的、有待深入研究开发的自然资源。本文根据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土壤调查、分析化验与多年工程测试研究等资料,深入分析了通过远距离输沙与浑水灌溉后,引黄入田泥沙对灌区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既有利于引黄泥沙处理,又可以稳定和提高引黄灌区土地质量的具体措施。为引黄灌区合理配置水沙资源,解决灌区引黄泥沙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运用涪江武都引水枢纽段1984-2010年的年径流量和月径流量资料分析流域径流量变化规律,并结合2005-2010年武引灌区实际引水情况分析流域径流量变化对灌区引水的影响。根据研究,涪江武都引水枢纽段具有年径流量线性下降、年代际平均径流量下降、年径流量丰枯波动等特征,而未来灌区需水总量将大幅增加,将对灌区引水总量产生影响;涪江发生枯水的月份与灌区灌溉用水时间的吻合,加剧了灌区供用水的矛盾,将对灌区引水时间产生影响。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径流量的变化,使武都引水工程更好地为灌区工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5.
位山灌区泥沙淤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渠首地区泥沙淤积是整个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分析位山灌区渠道特性及引水引沙特性,说明了渠道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与淤积分布状况,进而阐明了渠首地区多年累积引沙清淤带来占压耕地、土壤沙化、环境恶化等不利影响,并针对灌区泥沙淤积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冯家山水库结合灌区工程现状和用水实际,采取干渠分段节制槽蓄水量调节供水的灵活调度方式、分阶段优惠水量措施、签订单季以及全年供水合同的办法等,来适应灌区市场新要求,满足灌农适时灌溉.通过这些措施和办法,引导群众自觉调整用水时间,旱灌溉、早引水,达到移峰填谷和灌区均衡受益的目的,解决了灌区用水供需矛盾,实现了优质供水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类似灌区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处理好位山灌区的泥沙问题,通过分析泥沙的各种危害及泥沙处理中面临的新问题,在分析泥沙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泥沙危害的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及综合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1998年至2005年实测引水引沙观测资料和试验数据的分析,运用水沙运动力学理论,对引水引沙季节变化特点、灌区水量的区域分配特点、泥沙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引黄闸的引沙特性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得出灌区水沙分布的规律及特点。结合簸箕李灌区的实际运行情况,围绕如何减少骨干渠道的淤积进行探讨,通过对大量观测资料和数据的科学分析,得出水沙优化调度方案,并指出通过实施渠道防渗衬砌和扩建工程及调整东条渠比降等工程措施,使骨干渠道减淤效果明显,推而广之,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经验的分析探讨,为远距离输沙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也为同类引黄灌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安徽省重点中型灌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灌区规划格局、生态灌区建设、骨干与田间工程统一规划和非工程措施的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议,能对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内蒙古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内蒙古段北岸的"几"字弯上,现引黄灌溉面积1100万亩,是亚洲最大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和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排配套的工程体系。河套灌区引黄灌溉已有两千多年,始于秦汉,兴于清末,新中国成立后,河套灌区掀起了引水工程建设、排水工程畅通、世行项目配套、节水工程改造等四次大规模水利建设,实现了从无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列举了黄河流域灌区面临的工程老化、配套差、资金投入不是及水位偏低等诸多难题和黄河流域特有的泥沙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浪底水库运用对下游引黄灌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以来,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改变,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着新的形势。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前后下游河道水沙和边界条件的变化,研究了下游引黄灌区在新条件下所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研究表明,小浪底枢纽建成后有利于缓解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下游生态环境。在水库蓄水拦沙初期,下游灌区引水中的泥沙含量大幅降低,灌区引沙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库的拦沙作用下游河道来沙量减少,造成边界条件改变,有可能引起灌区引水条件恶化和粗沙入渠加剧淤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工程改造效果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1982—2012年长系列农业净引水量和年降水量资料为基础,运用均值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生存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种植发展进程,分析了河套灌区多年农业净引水量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得出年降水量(超过211.76 mm时,即丰水年)和节水工程改造分别独立地与农业净引水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的结论。运用时间序列法预测了2013、2014和2015年河套灌区的农业净引水量分别为44.5、44.18和43.86亿m3;同时运用生存分析法预测了在灌区现有节水改造规模条件下,河套灌区农业净引水量区间为35~55亿m3,平均为45亿m3。  相似文献   

14.
在黄河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位山灌区年引水量远不能满足灌区的用水需求,这对灌区的节水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位山灌区节水灌溉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节水发展思路,总结了多种途径下的综合节水措施,主要包括工程节水措施、非工程节水措施和管理节水措施,同时提出了今后位山灌区要继续完善的节水方法和途径,这些措施和方法的实行实现了节水扩浇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目的,最后提出了节水灌溉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已建大型灌区向城市引水是供水对象扩展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等方面的多目标复杂系统优化问题。运用系统科学原理和方法,根据灌区供水结构调整的需要,基于系统仿真技术建立了灌区供水系统的多目标模拟模型,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函数,并提出试验遗传算法对该系统的设计参数和引水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某实际灌区的优化设计表明,该模型可以在保证城市需水要求的同时减小城市引水对农业灌溉的影响,从而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发挥灌区水资源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汀溪水库灌区的水源工程,主要包括两座水库和一座引水工程.汀溪水库建于1956年,集雨面积77.4平方公里,总库容4780万立米,兴利库容3800万立米,坝后电站装机容量960瓩;溪东水库建于1964年,集雨面积23.4平方公里,总库容1440万立米,兴利库容1200万立米,坝后电站装机容量400瓩;小坪引水工程从流域以外引水,引水流量5秒立米.溪东水库和小坪引水工程均直接放水入汀溪水库,再通过长105公里的干渠(输水流量10秒立米)和31条支渠,灌溉同安县10个公社和南安县石井公社,总灌溉面积19.66万亩.灌区作物以水稻和花生为主.  相似文献   

17.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位山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池渠泥沙淤积严重,处理困难;工程配套率低,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不高;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就灌区节水改造规模、水沙优化调度模式,田间工程配套模式与节水灌溉技术,适宜的井渠结合形式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引江济汉工程中引水渠道内泥沙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引江济汉工程渠道引水防沙的设计要求,在收集基本水文泥沙和工程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维恒定流非均匀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设沉沙池和设沉沙池后引水渠道内泥沙淤积情况,模型计算结果可以为引江济汉工程中渠道引水防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兴建引水涵闸、引用过境客水是解决江河两岸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主要工程措施,而目前外洪内旱时引水涵闸的防汛措施就是关闸度汛、停止引水,严重影响了灌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汉江罗汉寺闸的防汛调度为例,讨论外洪内旱时引水涵闸的抗旱调度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工动床模型为江河治理做出过巨大贡献,它是解决重大工程泥沙问题的主要手段。结合库区泥沙试验,观测不同流量情况下浯溪口水电站取水口附近河道及拦沙坎内的流速流态情况,分析电站进口的引水防沙条件,研究电站取水口防沙设施设计布置的合理性,提出改善电站进口引水防沙条件的工程措施。观测不同流量情况下电站厂房尾水渠的水沙条件,包括尾水渠的流速流态和坝下游河床冲淤形态及对电站尾水出流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