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农业信息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科技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要大力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创新,提升农业社会化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要靠科技创新来引领、来支撑。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对此,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科研与生产两张皮,是阻碍农业科技展翅高飞的痼疾。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的现象相当突出。让农业科研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引领  相似文献   

3.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要靠科技创新来引领、来支撑。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对此,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科研与生产两张皮,是阻碍农业科技展翅高飞的痼疾。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的现象相当突出。让农业科研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必须加快解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市农业发展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期,"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迫切需要农业科技的强大支撑。文章分析了国内农业科技工作面临的宏观形势,研究了临安的农业发展状况,就临安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强化政策引领,突出政府主导;强化企业主体,迸发创新火花;强化平台建设,促进创新服务;强化人才培养,推进现代农民培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如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新时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以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各国正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赋予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摆脱经济危机束缚的历史使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投资重点。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需要抢抓机遇,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支持企业技术开发,加强科企联合,构建技术标准,发展低碳绿色科技农业等方式应对国际挑战,努力掌握世界农业发展主动权;积极培育现代生物种业、现代装备业、绿色投入品、生物能源、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沙漠与海洋农业等农业新兴产业生长点;通过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稳定基本科研经费,实行“政研分开”,树立勇于创新的科研价值观,营造鼓励创新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等方式充分激发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引领农业科技发展方向,推动中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7.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的战略决策,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阐述了农业科技引领改革的主要方向,并结合武汉市实际,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的重点工作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地域性强、风险性高、公共性广、交互性多等重要特征。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支撑作用和保障作用。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一是要构建良好政策环境,二是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三是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四是要打造农业科技队伍,五是要开辟多条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地域性强、风险性高、公共性广、交互性多等重要特征.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支撑作用和保障作用.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一是要构建良好政策环境,二是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三是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四是要打造农业科技队伍,五是要开辟多条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近年来,中国步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为探寻建立健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对美国、英国、德国与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殊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应用、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②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英国则是注重政府引导、信息共享与知识服务,德国是信息化生态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代表,注重信息引领与绿色、可持续发展。③与欧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可从协调统筹、规划建设、队伍与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为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有效性、针对性、适配性和前瞻性,引领科技创新趋势和科研攻关方向,凝聚众智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科技瓶颈,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2022年中国农学会首次开展了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学命题的征集凝练工作。1遴选方法采取“面上征集+定向邀约”方法,面向农业农村部相关部属单位、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各省农业农村部门及所属单位、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进行了广泛的面上征集,同时向相关院士专家、近几年农业领域国家科技奖获奖者、中国农学会理事开展了定向邀约。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记者从农业部获悉,2015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将于11月20-21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依靠创新驱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聚焦农业科技"十三五"规划,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围绕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展开研讨交流,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2011,(5):54
<正>从近日召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凸显了该院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国家队的地位,引领了全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近年来,中国步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为探寻建立健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对美国、英国、德国与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殊性,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应用、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②产学研紧密结合是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英国则是注重政府引导、信息共享与知识服务,德国是信息化生态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代表,注重信息引领与绿色、可持续发展。③与欧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可从协调统筹、规划建设、队伍与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战略,这对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坚持创新引领优化科教兴农工作机制,在促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上形成新模式,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上探索新机制,在科技进步引领农业现代化方面走出新路子。一、充分认识坚持创新引领优化科教兴农工作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  相似文献   

16.
李鹏达  杨入一  刘继芳 《特产研究》2021,(1):99-101,104
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到来,面向农业农村主战场,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和牵引力,对加快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兴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农业科技创新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科技兴农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剖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巨大发展空间,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引领产业升级和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为主要功能,贯通农业科学到技术、技术到产品、产品到市场"全链条一体化"的农业科技创新实践载体与产业服务综合体,是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靠科技引领和支撑。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广泛应用,为破解农业价格"天花板"、资源"紧箍咒"双重束缚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农业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业科技潜力巨大。一号文件指出,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报完奖后,许多农业科研成果往铁皮柜里一锁,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要求,必须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四川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农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农业科技进步与科技力量难以满足产业兴旺的发展需求。要实现产业兴旺,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引领作用,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不断完善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构筑产业兴旺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要靠科技创新来引领、来支撑.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对此,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