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桑产业化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传统蚕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有否立足之地,能否得到稳定和发展,关键要看经济效益.目前蚕桑生产面临着比较效益低下,蚕农经营规模小,生产和市场风险大,因此蚕桑产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威胁,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正逐年减少.要提高蚕桑的综合效益,必须走新型的蚕桑产业化之路.本文就蚕桑产业化的三个模式进行探讨,以寻求提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的有效途径,从而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达到蚕业增效蚕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杭嘉湖蚕区茧丝绸产业历史悠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茧丝绸产品质量优异.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蚕桑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种桑、养蚕在一般蚕农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如何在经济发达地区跳出现有的种养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服装、箱包等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蚕农呈现老龄化趋势.面对这样的形势,蚕桑生产只有走规模化、综合化、效益化的道路才能吸引新生力量从事蚕桑生产,使蚕桑生产从家庭小规模单一化种桑养蚕向大户规模化综合化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受大气候的影响,我县蚕桑生产效益滑坡,蚕区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部分蚕农陆续发展其他经济,放弃了蚕桑这一长期经营的产业.为此,笔者从稳定生产的角度出发,本着省力、低耗的原则,从1998年春蚕起,在本县朱码乡周庄村朱小圩组朱义涛、胡友才等4户应用蚕桑配套省力化技术,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陆琴 《江苏蚕业》2010,(3):39-40
蚕桑生产是如皋的四大高效特色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万亩,其中投产桑园8.49万亩,全年发种25万张,蚕桑综合产出近4亿元,生产规模与效益位居江苏省第三位。为了实现蚕桑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充分发掘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蚕桑产业高效规模化发展进程,蚕农栽桑养蚕技术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信息化,构建蚕业信息技术平台,让广大蚕农足不出户了解掌握市场信息、技术,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升了蚕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传变。  相似文献   

5.
浙西山区开化县蚕桑生产成本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是集栽桑养蚕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蚕桑生产效益决定了蚕农对蚕桑生产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因而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蚕桑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蚕桑生产成本主要由桑园肥料、农药、蚕种、蚕药、蚕具维修折旧和养蚕用品消耗等物化成本和桑园培育管理用工、养蚕用工等劳动力成本两部分构成。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和劳动工资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成本也有明显提高。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地理环境、生产习惯等因素与嘉湖重点蚕区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育好小蚕一半收”,“小蚕育不壮,大蚕没指望”。多年实践证明,抓好小蚕共育是促进蚕作安全、提高养蚕效益、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前几年,我县蚕桑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出现较大滑坡,蚕区的小蚕共育体系随着蚕农积极性下降和桑园面积的减少土崩瓦解,散发蚕种现象日趋严重,如不及时纠正,必然对蚕桑生产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蚕桑产业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先后建成了小蚕智能化共育工厂和3~4龄蚕自动化饲育工厂,推广了自3龄起地面饲育的省力化养蚕模式.进一步将蚕桑产业做大做强需要继续推行产业规模化、小蚕共育全面工厂化、大蚕全面省力化、蚕农与合作社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思路,以及提升产业技术服务质量和开拓产业多元化发展途径,力争成为全市的现代蚕桑产业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8.
如东县是蚕桑生产的重点县,也是优质蚕茧生产大县,年饲养蚕种近20万张,生产蚕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我县一直实行小蚕共育,蚕农已习惯于小蚕共育,依赖于小蚕共育。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县曾拥有共育室1500余座,参与共育人员9000多人,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形成完整的共育体  相似文献   

9.
<正>过水镇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镇,全镇耕地面积1731.47hm2,其中,土927.67hm2。2013年全镇有桑园320hm2,养蚕10800盒,产鲜茧42.6万kg,蚕农茧款收入达1480万元。蚕桑生产规模与效益在荣县各乡镇中排名第一,蚕桑生产在我镇农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镇农户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1小蚕共育的重要性在蚕桑生产上,现行饲养的家蚕品种,从孵  相似文献   

10.
蚕桑产业是桐乡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有众多农业新型产业的崛起,蚕桑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蚕业老区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传统技术等,已不能适应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蚕业经营主体和蚕业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着蚕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的稳定。目前在生产中除了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蚕桑生产要摆脱传统家庭生产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条件和集成技术,从而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为了稳定桐乡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特通过调研,摸清桐乡市蚕桑生产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稳定蚕桑产业,加快培育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与措施及其创新蚕业配套技术,为蚕桑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发展、组织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从而实现蚕茧优质高产、蚕农增收、产业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 蚕桑是桐乡农民的主要产业,有专业桑园面积1.15万hm2,11万多农户栽桑养蚕,2001年饲养蚕种54.9万张,生产蚕茧2.416万t,蚕茧总收入4.11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蚕种生产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品质的好坏一直是桐乡蚕农关心的敏感热点,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疫病,也是蚕业生产的重要检疫对象,蚕种场遭受微粒子病的危害,不仅蚕种场经济损失巨大,外地劣质蚕种也乘机流入,蚕农收入下降,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霞  田时铭 《蚕学通讯》2013,(1):46-47,49
蚕桑产业是铜梁县农村一大传统特色产业,自古至今,仍是“桑-蚕-茧”为主模式。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元化发展等影响,蚕桑业比较效益降低,严重影响到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要使铜梁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单一模式为多元化发展,拓展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金湖县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稻是我县的主要农作物。自1993年以来,由于受农药污染的影响,中秋蚕饲养中毒现象普遍发生,蚕农怨声载道。到2003年,我县被迫取消了中秋蚕,每年只饲养二季蚕,即春蚕和晚秋蚕。随着养蚕次数的减少,蚕农收入下降,蚕桑效益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失去了明显优势,蚕桑生产稳定的形势也变得不容乐观。为巩固和发展我县的蚕桑生产,提高桑园单产效益,2007年春我们引进了“二春蚕”饲养这一做法,进行了二春蚕的饲养实践,现对推广二春蚕饲养谈一点体会。1二春蚕推广饲养的优势1.1二春蚕期的气候适宜,蚕作安全二春蚕的饲养正值6月份,气温一般在25~30℃,气候条件相对夏蚕、中秋蚕而言比较适宜,而且大田农作物未到农药使用高峰期,蚕作十分安全,正好适合二春蚕的饲养。1.2二春蚕的经济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夏蚕期由于高温多湿,蚕茧产量极低,经济效益差。中秋蚕由于水稻多次使用农药,造成大环境的污染,蚕中毒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绝收。通过实践,饲养二春蚕,桑叶质量优良,蚕茧产量和春蚕相当,蚕茧质量略逊于春茧,但明显好于中秋茧,总的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1.3桑叶硬化延迟,有利于晚秋蚕生产由于春蚕和晚秋蚕相差3个半月左右的...  相似文献   

14.
谷成易 《蚕学通讯》2010,30(3):34-36
蚕桑是潼南县农民增收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县蚕桑生产一落千丈,全年养蚕由历史最高峰13万张降至2009年全年养蚕不足1000张。其主要原因是:丝绸行业形势不断变化,起伏不定,蚕茧价格时涨时跌,亩桑收入低,造成蚕业生产不稳定。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拓展产业面,挖掘桑树自身多种用途的潜力,千方百计提高亩桑经济效益,为蚕农增收创造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发展果桑产业,使蚕农获得养蚕和桑果双重收入,以提高蚕桑的综合效益,推动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义厚 《四川蚕业》2009,37(1):58-59
蚕桑是我县几个蚕桑基地乡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产业。去年以来,受自然灾害频发、金融危机爆发等因素的影响,丝绸市场进一步持续低迷,蚕茧价格不高,比较效益优势不强,相当部分蚕农生产积极性十分消极,丝绸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对南溪这个蚕桑小县而言,蚕桑产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困难局面。南溪县农业局面对严峻形势,积极组织蚕桑、蔬菜部门及丝绸企业,认真探索桑园综合开发利用种植模式,增加桑园立体效益,保住蚕农收益,保住蚕桑资源,稳定蚕桑企业。于去年9月中旬开始,以南溪镇大塘、东堂等四个村为重点,留宾、  相似文献   

16.
淳安县蚕桑生产真正上规模发展只不过2 0年时间 ,这期间蚕桑生产几经起伏 ,有过辉煌 ,步过低谷。近年来 ,县茧丝绸总公司认真总结了淳安蚕桑生产发展经验教训 ,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蚕桑发展趋势 ,进一步明确了我县今后蚕桑生产发展指导思想 ,即按照“稳定提高 ,调整发展”思路和“区域化、规模化、效益化”的要求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以产业化建设为载体 ,充分调动蚕农生产积极性 ,因地制宜 ,加快效益蚕业发展步伐。积极推进“千岛湖”品牌茧建设进程 ,提高蚕茧质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努力使蚕桑生产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与…  相似文献   

17.
德清新市吉祥蚕桑专业合作社初见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永泉 《蚕桑通报》2011,42(1):21-22
德清县是杭嘉湖平原的重点蚕桑老区,是全省蚕茧生产的主产区。全县中东部重点蚕区7个镇1个开发区和零星产区2个乡镇,有蚕桑生产村118个,养蚕农户44983户,现有桑园面积4342.7hm2,全年饲养蚕种近10万张,蚕桑产业是我县一项传统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8.
修水县黄溪村把蚕桑做为产业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重点产业进行打造,引导蚕农发展适度规模、高效产出生产经营模式,引进技术提高蚕农生产水平,推广多批次循环养蚕模式和设施化蚕桑生产,全村蚕桑生产得到了高效发展,成为了江西蚕桑第一村。  相似文献   

19.
柯红成 《江苏蚕业》2007,29(2):31-32
<正>蚕作安全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一些蚕区经常发生一些比较严重的区域性农药中毒事件,严重挫伤了蚕农的培桑养蚕积极性,影响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秋,淮阴区蚕桑站借鉴“富安模式”的一些做法,开始在淮阴区尝试、摸索“蚕技服务单位+蚕农”的“订单蚕业”的可行性。经过5年不懈努力,淮阴区的“蚕技服务单位+蚕农”的“订单蚕业”从2003年秋的一个组31户50亩生产规模发展到2007年底的56个组2622户近4000亩生产规模。“订单蚕业”这种形式得到了广大蚕农的广泛认同和领导的肯定,并对淮阴区蚕桑生产的生存、稳定与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