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调查了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8a生新苹梨适宜授粉品种、合理负载量、套袋技术、适宜采收期等的指标,以期确定该品种的优质、丰产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新苹梨的最佳负载量为2 500kg/667m2,坐果后15d套袋效果最好,在熊岳地区最适采收期在10月5日,此时果实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收期对‘新梨7号’梨果实品质及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泊头‘新梨7号’梨为试材,研究了4个采收期(盛花后106、116、126、136 d)果实在常温[(20±0.5)℃]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和种子颜色指数增加,果肉硬度下降,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2(7月30日采收,盛花后116 d)果实最高;果皮颜色L*值和a*/b*值增加,h?值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和Fv逐渐降低。在常温贮藏条件下,随着货架期延长,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果皮颜色L*值和a*/b*值增加,h?值下降,Fo升高,Fm、Fv、Fv/Fm降低,种子颜色指数和腐烂率增加;采收期2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保持较高水平,口感较好,果面具红晕,且果实腐烂率较低,贮藏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新梨7号’在河北省泊头地区长期贮藏的适宜采收标准为:果实7月下旬至8月初采收,果实生长发育期110~120d,种子颜色1/2左右变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肉硬度≥5.0kg/cm2。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作为‘新梨7号’贮藏期间果实衰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梨新品种‘早金酥’是由‘早酥’和‘金水酥’杂交育成,在辽宁熊岳地区8月初果实成熟。果实纺锤形,单果质量240g,果面绿黄色,果皮薄,肉质脆,果汁多,风味酸甜,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8%,总糖含量8.343%,可滴定酸含量0.252%,维生素C含量0.03372mg·g-1,硬度4.76kg.cm-2,品质极上。结果早,优质,丰产,采收期长,抗苦痘病。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3个采收期(果实生长发育95、105、115 d)新梨7号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综合得出适合长期冷藏的采收时期及标准。结果表明:刚采摘的果实随着采收期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L*值和种子颜色指数逐渐升高,果实硬度、h°值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值逐渐下降;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Ⅱ(果实生长发育105 d)果实最高。在冷藏条件下,随着冷藏期延长,各采收期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变化,果皮L*值逐渐升高,h°值逐渐下降,Fo升高,Fm、Fv、Fv/Fm降低,果实腐烂率增加,果柄保鲜指数降低;采收期Ⅱ(果实生长发育105 d)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可保持较高水平,品质较好,且果实腐烂率较低、果柄保鲜指数较高,贮藏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综上,在河北省泊头地区,新梨7号适宜机械冷藏的采收标准为:7月下旬至8月初采收,果实生长发育100~110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肉硬度≥4.5 kg/cm2;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作为新梨7号果实冷藏期间衰老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酸苹果品种澳洲青苹、瑞丹、瑞连娜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榨汁品质,测定了成熟期果实品质理化指标.试验表明,3个品种的可滴定酸含量均符合果汁加工含酸量要求,其中瑞连娜可滴定酸含量最高,最适合果汁加工.  相似文献   

6.
以中熟品种‘黄冠’和晚熟品种‘雪花’‘鸭梨’和‘迎霜’的果实为试材,测定其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淀粉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采收期果实切面I-KI溶液染色变化,综合评判各品种的成熟期及适宜采收期,以期了解梨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的变化规律,探究利用碘-淀粉染色图判断梨果实成熟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随着采收期的延长,梨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淀粉含量逐渐下降。2)淀粉含量的变化与其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存在较强的相关性;3)果实横切面的染色程度随成熟度的提高逐渐变浅。‘黄冠’和‘雪花’梨果实的淀粉水解先发生在果心周围,逐渐向外扩散,染色图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和颜色变化。而‘鸭梨’和‘迎霜’梨果实染色区域变化不明显,呈现出整体颜色逐渐变浅的变化。根据梨果实染色情况将其划分为6个等级,染色等级为3时,适宜作为冷库长期贮藏,染色等级4~5时,适宜作为鲜食或加工。综上,果实淀粉含量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果实成熟度及内在品质,但不同品种淀粉水解特性不同,利用淀粉染色图谱判断果实成熟期需依品种而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酸王、粉红女士、澳洲青苹、瑞星、瑞林等20个苹果加工品种的观察研究,认为酸王、粉红女士和澳洲青苹等品种的果实含酸量高,果汁质量优,可作为适宜加工优质高档果汁的高酸苹果扩大栽植,以改善我国苹果加工品种少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金酥’梨是由‘早酥’和‘金水酥’杂交育成。在辽宁熊岳地区8月中旬成熟。果实卵圆形,单果质量230 g,果面黄绿色,果皮薄,肉质脆,果汁多,风味酸甜,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可滴定酸含量0.28%,维生素C含量0.037 mg · g-1,硬度5.68 kg · cm-2,品质上等。结果早,优质,丰产,采收期长,抗苦痘病。  相似文献   

9.
以6个苹果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前与贮藏5个月后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华红’贮藏前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高,贮藏后总酸与维生素C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贮藏前后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澳洲青苹’贮藏前果实硬度、总酸、维生素C含量较高,贮藏后各营养指标下降幅度较小,有高酸、多汁的特性,生食品质中等,主要用作果汁加工;‘望山红’与‘寒富’贮藏前果实的营养成分含量高,味道纯正,但贮藏后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明显,适宜鲜食;‘岳帅’与‘金冠’贮藏前果实硬度、总酸、维生素C含量较低,贮藏后硬度、总酸含量下降幅度大,适宜鲜食。  相似文献   

10.
辽宁果树所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熊岳地区.10月10日以前采收的新苹梨,果实出汁率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增加,10月15日出汁率明显下降;果实浓缩汁的透光率和色度值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晚熟耐贮梨新品种-新苹梨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珍 《果树学报》2004,21(4):391-392
新苹梨是一优良实生品种,属白梨系统。优质、晚熟、耐贮、抗逆性强。平均单果重357 g,果形指数0.99,酥脆多汁,可溶性 固形物7.85%,总糖8.46%,总酸0.56%,酸甜味浓,果实发育期150d,属晚熟品种。果实常温下可贮至翌年5月份,贮后风味更佳; 抗寒性与苹果梨相似,对梨黑星病和黑斑病有较强抗性;结果习性与苹果梨相近。可在苹果梨种植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种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属5个栽培种的98个梨品种资源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成熟果实的有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98个品种果实的总酸含量差别很大,其范围是1.28 ~ 23.47 mg · g-1 FW;5个栽培种中,西洋梨的总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秋子梨、白梨和砂梨,最低的为新疆梨。梨果实中主要组分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73 ~ 23.16 mg · g-1 FW和0.02 ~ 15.29 mg · g-1 FW,分别占总酸的55.91%和37.08%;大部分西洋梨品种,柠檬酸含量高于苹果酸含量,是以柠檬酸优势型为主的梨栽培种。基于有机酸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揭示白梨与秋子梨、砂梨存在较近的关系,以及西洋梨与秋子梨高酸的共同特征,同时也表明西洋梨与其他栽培种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摘期对金水2号梨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通过研究不同采摘期对金水2号梨果实大小,外观,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口感品质及贮生状等方面的影响,从而确定武汉地区金水2号梨果实可采成熟期,最适采收期及最佳食用期。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省安宁市"彩云红"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期2(盛花后165 d)果实着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相对较高,果实酸度低,品质较佳。因此,云南安宁地区"彩云红"梨适宜采期为8月20日前后,即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65 d左右采收为宜,其采收成熟度指标为:果皮底色为黄绿色,果实硬度不低于5.0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3.00%。  相似文献   

15.
不同采收期对南果梨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南国梨果实糖酸组成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不影响南果梨的产量,但影响果实糖、酸的组成成分及含量;适当晚收有利于提高果实总糖、总酸、果糖、蔗糖、柠檬酸及苹果酸的含量,降低果实中奎宁酸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16.
林彩霞  位杰  蒋媛 《北方园艺》2017,(12):174-177
"新梨10号"梨是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鸭梨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果实脱萼、果形端正、果面条红;肉质松脆,果汁多,风味酸甜适口,品质上等;平均单果质量174.8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总酸含量1.69g·kg~(-1),维生素C含量3.92mg·(100g)~(-1),可溶性糖含量8.5%;早果丰产,适应性广,抗寒力强,适于新疆南疆地区及其他冷凉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翠冠梨常温货架期的合理采收期,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模拟货架期,研究在常温货架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货架初期,采收期Ⅰ的翠冠梨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采收期Ⅱ与采收期Ⅲ;货架中期,采收期Ⅲ的翠冠梨其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呼吸强度以及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的;在货架后期,失重率、腐烂率和呼吸速率为:采收期Ⅲ采收期Ⅱ采收期Ⅰ。色差指数和硬度在3个采收期间无显著性差异,维生素C含量采收期Ⅲ和采收期Ⅱ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高于采收期Ⅰ,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显著高于采收期Ⅲ。综合各项指标,采收期Ⅱ的果实常温货架期品质均优于采收期Ⅰ、Ⅲ的果实,为翠冠梨较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玉露香’梨果实发育中糖、酸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糖、酸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玉露香’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糖含量呈"慢—快—慢—快"的上升趋势;总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幼果期果实中的糖以山梨醇为主,酸以苹果酸为主;成熟果实中的糖以果糖为主,酸仍以苹果酸为主,成熟时果糖含量占总糖含量的43.07%,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占总酸含量的71.9%。蔗糖含量从坐果到花后60 d内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从花后60 d开始迅速上升,直到成熟期其含量上升了3.81倍。山梨醇含量从坐果到花后75 d,含量逐渐上升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结论】‘玉露香’梨为高果糖型果实;按照苹果酸型、柠檬酸型和酒石酸型三大果实类型分类,属苹果酸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鲁秀梨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累积方式,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与销售期提供依据。【方法】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鲁秀梨可溶性总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从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至采收期,可溶性总糖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其中,前期的增加主要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有关,其在花后100 d时含量达到最高;后期的增加主要与蔗糖在成熟前快速累积有关,山梨醇含量在整个测定时间变化幅度较小。采后贮藏至30 d时,可溶性总糖依旧呈上升趋势,但随后逐渐下降。有机酸主要是由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奎宁酸组成。总体上,苹果酸含量高于其他种类有机酸,为苹果酸优势型。因此,尽管柠檬酸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是增加的,但有机总酸含量变化与苹果酸一致,即随着果实生长、成熟而降低。在贮藏期,有机酸含量呈继续下降趋势。【结论】鲁秀梨在果实发育中期和贮藏后期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而在果实采收时及贮藏前期蔗糖在总糖的占比较其他时期为高;整个测定期内,苹果酸含量始终高于柠檬酸含量,为苹果酸优势型果实。果糖、蔗糖和苹果酸可能是鲁秀梨果实特有风味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20.
红梨新品种‘满天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魏闻东  田鹏  苏艳丽 《园艺学报》2009,36(2):303-303
 ‘满天红’梨由‘火把梨’与‘幸水’梨杂交育成, 在郑州地区9月下旬成熟, 果实近圆形,单果质量280 g, 阳面鲜红色, 肉质酥脆, 汁多, 味酸甜, 石细胞少,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 ~ 15.5% ,总糖含量9.45% , 总酸含量0.40% , 维生素C含量0.0327 mg·g-1 , 品质上等, 早果, 丰产, 耐贮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