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探讨了施用不同氮肥后灌淤土中速效氮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碱解氮出现的高峰期,硫酸铵为施肥后的第2天,普通尿素为第3天,大颗粒尿素为第5天并维持至第10天.3种氮肥的共同特点为施肥后15天左右,碱解氮含量迅速降低,表明已转化为硝态氮.施硫酸铵后的高氮量只能维持到第5天,普通尿素维持到第3天,而大颗粒尿素可维持到施肥后10天,说明大颗粒尿素氮的分解释放缓慢且持续不断,对喜铵态氮的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应用密闭培养法研究了灌淤土加入外源氮肥后,土壤中氨的挥发机制及数量。试验结果表明,灌淤土氨的挥发与施入的氮肥形态有关,施用硫酸铵后仅1天,氨的挥发量就达到9.9%,3天后达到15%并维持2周基本不变,45天后挥发量达到25,4%。当施用大颗粒尿素3天后,尿素已转化为碳酸铵,氨挥发量为7,3%,45天后挥发量为18.6%,远低于施硫酸铵后同期氨挥发量。施用大颗粒尿素有利于减少氨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施用缓释尿素部分替代普通尿素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适合小麦作物高产稳产的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的适宜配施比例尚不明确.通过大田试验,在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不同配施比例(10∶ 0、5 ∶ 5、4 ∶ 6、3 ∶ 7)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比例为5 ∶ 5处理小麦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籽粒及植株含氮量最高,分别比常规施用普通尿素(10 ∶0)处理提高9.02%、8.40%、5.41%、7.94%.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随缓释尿素配施比例增加,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3 ∶ 7)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最高,分别比常规施氮(10 ∶ 0)处理提高13.90%和13.00%.  相似文献   

4.
应用密闭培养法研究了灌淤土加入外源氮肥后,土壤中氨的挥发机制及数量.试验结果表明,灌淤土氨的挥发与施入的氮肥形态有关,施用硫酸铵后仅1天,氨的挥发量就达到9.9%,3天后达到15%并维持2周基本不变,45天后挥发量达到25.4%.当施用大颗粒尿素3天后,尿素已转化为碳酸铵,氨挥发量为7.3%,45天后挥发量为18.6%,远低于施硫酸铵后同期氨挥发量.施用大颗粒尿素有利于减少氨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一次性施肥(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施肥经济效益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以夏玉米品种‘富友9’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不施氮、常规施氮、减氮10%(30%包膜尿素)、减氮10%(50%包膜尿素)、减氮20%(30%包膜尿素)和减氮20%(50%包膜尿素)共6个处理,分析调查了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和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在田间的释放曲线为抛物线形,释放期为81 d(氮素累积释放80%)。与常规分次施氮相比,采用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处理的夏玉米产量增加2.85%~20.87%,氮肥利用率提高19.1~25.3个百分点。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的情况下,夏玉米每公顷净收益(扣除肥料投入)比常规施氮增加1 000~4 484元。夏玉米收获后,在100~200 cm土体内残留硝态氮较常规施氮降低35.1%~56.6%,减少了硝态氮淋失风险。研究表明,减氮10%~20%的一次性基施混施肥在夏玉米上实现了增产增收,减少了硝态氮在深层土壤的残留量,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综合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施肥经济效益和土壤硝酸氮残留等因素来看,减氮10%(30%包膜尿素)施氮配方的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为夏玉米轻简化生产和氮肥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对土壤供氮能力的碱解氮测定值与氮肥施用量关系的研究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的提高有一定的规律,在施肥1月后,碱解氮测定值的净增值与氮肥的施用量呈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性系为y=2.2049x^-11.8208。据这一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棉花苗期氮肥的适宜施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的长期免耕条件下不同施肥制度对春小麦氮肥后效试验点,研究了免耕条件下不同施氮制度对春小麦氮肥后效及最佳施肥量,采用氢氧化钠-硼酸碱解扩散法测定0~20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免耕条件下,经过7年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各处理表层0~1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均高于其他土层,...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氮肥施用量,以绥粳27为材料,设置常规施肥、不施氮肥和几种不同聚脲甲醛施用量处理,研究聚脲甲醛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减少种植后土壤碱解氮含量也呈下降趋势,等量施肥情况下,施用全量聚脲甲醛的处理碱解氮含量高于减量施肥,且MU70处理碱解氮含量高于MU50处理;减量施肥下氮肥利用率低于常规施肥,全量施肥氮肥利用率较减量配合尿素处理高;各聚脲甲醛减氮处理的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数均低于常规施肥,施用全量MU50、MU70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常规处理;各减施氮肥处理的产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全量聚脲甲醛下,MU50处理比常规施肥产量高,MU70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产量低。说明施用全量MU50可以保证水稻产量不低于常规施肥,且氮肥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9.
控释尿素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硅藻土为载体的控释尿素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地上部生物量、吸氮量以及土壤尿酶活性、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及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一次性施用相比,控释尿素能提高玉米生长后期地上部生物量和吸氟量,抑制脲酶活性,维持土壤氮素水平,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效果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相当.尿素分次施用和控释尿素处理分别比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产量增加23.48%和17.70%,氮肥利用效率提高17.33%和17.58%,这说明以硅藻土为载体的控释尿素替代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替代基肥加追肥是可行的,能达到省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控释肥与尿素配施处理对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与尿素配施能显著增加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能有效提供茶树生长所需的大量碱解氮;在肥料施入后的6个阶段内,不同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且出现迅速下降与缓慢降低两个阶段,84天后,土壤中碱解氮含量降至最低值。控释肥与尿素配施显著增加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能有效提高绿茶品质,3种不同施肥处理中,以30%控释肥与70%尿素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张淑英  鲍明运  张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7-1139,1188
[目的]为控释肥在新疆地区棉花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棉田随水滴施普通尿素与控释肥,研究施肥后棉田土壤中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氮素移动规律。[结果]施控释肥棉田的氮素垂直移动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降低,氮的垂直移动距离基本达20~30 cm;施普通尿素的棉田垂直移动规律是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氮的垂直移动距离达到30 cm以上。施普通尿素与控释肥的棉田不同深度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随着水平距离的变化很小,氮的水平移动距离均达30 cm以上。[结论]滴灌施肥条件下,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施用控释肥的地块均比施用普通尿素地块的土壤碱解氮含量要高,土壤中氮素垂直移动距离较为接近,水平移动距离均达30 cm以上。  相似文献   

12.
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对土壤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尿素与生物质炭混合穴施条件下,生物质炭对土壤氮素转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单施尿素(N_(120)、N_(180)、N_(240))、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N_(120)B、N_(180)B、N_(240)B)处理,施氮量分别为240 kg·hm~(-2)(N_(240))、180 kg·hm~(-2)(N_(180))、120 kg·hm~(-2)(N_(120))和不施氮(CK),生物质炭施用量为10 t·hm~(-2)。测定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和碱解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研究表明,第5 d尿素穴施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是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4.5~8.2、2.0~3.0、2.55~5.81、3.13~4.46倍,第10 d尿素穴施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是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24.5~58.9、1.21~1.37、2.99~3.82、1.34~1.48倍,第15 d各处理间土壤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第5 d和第10 d,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尿素穴施处理,但在第15 d后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第5 d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是尿素穴施处理的1.80~2.55、1.07~1.77、1.18~1.22倍,第10 d尿素混合生物质炭N_(180)B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N_(240)B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混合生物质炭处理的蔗糖酶活性是单施尿素处理的2.35~2.37倍。因此,生物质炭促进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吸附土壤中的NH_4~+和NO_3~-,赋予土壤氮素缓慢释放特性,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可以促进土壤酶活性,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氮素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增效氮肥对玉米生长及土壤无机态氮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靖远县北滩乡井滩村布设大田试验,测定了3种肥料、6个施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及土壤无机态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常规施肥和施入等氮硫酸铵相比,施用增效氮肥可使玉米生育期延长4 d,折合产量较常规施肥和施入等氮硫酸铵分别提高10.71%、13.18%,分别增收3 138.74、3 780.74元/hm2,收益率为10.71%、13.18%。室内测定的不同肥料对土壤无机态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增效氮肥可延长肥效20~30 d,提高肥料利用率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油菜秆还田和施用不同种类氮肥对水稻生育前期土壤养分的影响,设置油菜秸秆还田(还田、不还田)和氮肥种类(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两因素的盆栽试验,测定油菜秆翻压后15、29、43、57、71 d时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土壤养分指标.结果表明,相比施用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处理下的土壤pH值在油菜秆翻压15 d时(水稻移栽日)明显降低.施用硫酸铵有利于油菜秆翻压15~43 d时保持较高的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含量,但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相比不添加油菜秆,添加油菜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还有利于保持57、71 d时硫酸铵处理下的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综合来看,添加油菜秆可以改善土壤肥力;与施用尿素、碳酸氢铵相比,施用硫酸铵更有利于维持土壤氮素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新型缓效氮肥——化合长效尿素(自制)在小麦上施用,对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减少氮肥无效损失的作用,为提高尿素氮肥利用率提供有效技术途径。本研究通过小区模拟试验,分析了土壤碱解氮的动态变化和小麦的氮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尿素氮肥在小麦上施用,化合长效尿素氮素利用率比其它尿素氮素利用率高。这说明化合长效尿素有明显的缓释功能,能减少氮肥的NH3挥发损失,有利于提高尿素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施氮方式对川中丘陵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主要探讨适合川中丘陵区地膜移栽玉米的高产高效施肥方式,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在当地习惯施氮量(300kg N/hm2)的条件下,设置了4种不同施氮方式(SF:复合肥+普通尿素+碳铵一次性底施;DF:复合肥+普通尿素+碳铵分底追肥两次施用;BN:包膜尿素缓释氮肥一次性底施;PN:包膜尿素+普通尿素一次性底施)。结果显示增施氮肥相比不施氮处理有显著的增产效应(14.57%),平均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5.35%、2.75kg/kg N和21.65kg/kg N。普通氮肥分底追两次施用(DF)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明显高于氮肥一次性底施的处理(PN、BN、SF)。而在氮肥一次性底施处理中,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PN处理BN处理SF处理。DF处理的植株干重和氮素积累量(TNAA)明显高于氮肥一次性底施处理(SF、BN、PN),但在干物质与氮素转移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普通氮肥分底追两次施用(DF)方式可获得高产;从节约劳动力和简化施肥角度看,则宜采用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PN)的氮肥一次性底施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施比例对氮素释放及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旨在筛选有利于东北春玉米高产及氮素高效利用的包膜肥料与普通尿素比例,为控释氮肥在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和海城市两地以当地主栽品种东单6531和铁研358开展田间试验。供试肥料: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两个试验区均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K0)、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CK)和减氮对照处理(CK1)、树脂包膜尿素较CK减氮处理(T0);沈阳试验区还设置了3个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及减氮处理(T1、T2、T3),海城试验区设置了两个处理(T1、T2)。T1、T2、T3处理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分别为8:2、6:4、4:6;沈阳试验区常规氮肥用量为244 kg·hm -2,减氮处理施氮量为220 kg·hm -2;海城试验区常规氮肥用量为217 kg·hm -2,减氮处理施氮量为195 kg·hm -2。玉米生长季内各生育时期分别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含量,每个小区单独采收记录产量。 【结果】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且随着配施比例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T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10 250 kg·hm -2),CK1产量最低(9 307 kg·hm -2)。在等氮素条件下,玉米产量表现为T2>T3>T1>T0>CK1,籽粒产量较CK1处理增产幅度为3.89%—25.76%。在减氮10%条件下,T2处理产量与CK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土壤中无机氮含量,树脂包膜尿素可以为玉米中后期生长提供氮源,且在等氮条件下,随着包膜肥料与普通尿素配比增加,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益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均以T2处理最高,CK1处理最低,两地结果一致。 【结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的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益均优于普通尿素处理,其中以T2处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为6:4,效果最好;根据两种肥料不同时期的释放特点,通过拟合曲线,在辽中南地区,当62%包膜尿素搭配38%普通尿素条件下,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高且最合理,可以充分发挥普通尿素和包膜肥料优势,可有效增加春玉米中后期土壤无机氮供应能力,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氮素积累及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比较,小麦-玉米周年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在肥料用量减少20%和40%情况下,小麦-玉米总产量分别是100%普通尿素处理的97.4%和97.7%;控释尿素施氮量为60%处理的肥料农艺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比普通尿素提高11.57%和54.14%.控释尿素施氮量为80%处理的肥料农艺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40%和22.09%.施用控释尿素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的碱解氮和0~4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60~100 cm土层中,控释氮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与不施氮肥处理筹异不显著,普通尿素处理小麦收获后60~80 cm土层、玉米收获后60~100 cm土壤硝态氮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肥料氮素下移明显.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控释尿素增加了耕层(0~20 cm)土壤的氮素积累,减少了氮素向土壤深层移动的数量,有利于减少施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腐植酸和钙镁磷肥包裹颗粒尿素的方法自制了两种缓释氮肥,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和盆栽实验研究了其氮素释放特征和肥效。结果表明,两种缓释氮肥较普通尿素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在室内培养24h后,尿素溶出率为56.78%,而两种自制缓释氮肥分别仅为15.28%和11.58%;以玉米为供试作物,两种自制缓释氮肥与普通氮肥(尿素)相比,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显著提高玉米吸氮量和氮素表观利用率,其中以腐植酸包裹尿素(SRF2)效果最佳,较普通氮肥增产13.62%,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6.2%。  相似文献   

20.
应用长效氮肥降低土壤硝酸盐淋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土柱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高肥力莱田土壤条件下,施用4种长效氮肥对油莱硝酸盐积累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莱田土壤上,施用长效氮肥未能明显提高油莱的生物量争吸氮量。施肥增产效果不明显。施用长效碳酸氢铵(MAB)争长效尿素2(SRU2)的油莱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8.0%和9.9%。长效碳酸氢铵(MAB)、长效尿素2(SRU2)和大颗粒尿素(SGU)3种长效氮肥能够在一定时期把NO3^-N保持在油莱的主要根系层,但并没有显著降低NO3^-N的淋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