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亮  刘瑜 《科学养鱼》2000,(12):27-27
稻田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投资小、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稻田养蟹蟹稻共生,蟹的粪便可以做为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同时,水稻又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避敌、栖息的场所,可获得蟹稻双丰收。   一、田间工程   1.田块选择: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强的田块,田块面积可大可小, 10亩左右为宜。   2.田间工程:稻田东西向、长方形,沿田埂内侧挖环沟,宽 1.0~ 1.2米,深 0.5米,坡度为 1∶ 1.2,视田块大小挖“十”字或“井”字畦沟,畦沟与外环沟…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稻田改藕田比较普遍。为提高藕田经济效益,2002年,我们根据农村养殖特点,进行了藕田鳝鳅合养试验,取得了成功。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农民参考。一、田块的选择与准备试验田是一普通农户的藕田,该田面积1.1亩,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排灌方便。2月初开始藕田建设,在田四周开挖围沟,宽1.5米、深0.5米,围沟四周均匀建有6个坑池,每个坑池面积10米2,深0.5米;田中开挖纵横沟,宽0.8米、深0.4米,呈“井”字形并与围沟、坑相通。在沟、坑内设置有管子、竹筒、砖隙等作鱼巢。进出水口在池…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适宜本地区的河蟹幼蟹培育成蟹种及稻田商品蟹养殖技术,我站于2003年进行了幼蟹培育及成蟹养殖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蟹种培育(一)试验材料1郾池塘的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冬闲田,面积为20亩。2郾池塘工程建设在稻田四周开挖蟹沟,开挖泥土主要  相似文献   

4.
利用香蕉田沟养殖河蟹是我国南方蕉农一项新兴的养殖业,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节水、节肥,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一般放养1年.可亩产成蟹50~90kg,亩产值达万元以上。大力发展蕉田养蟹,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丰富“菜篮子”。具有重要作用。现把该模式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蕉田建设养蟹的蕉田,应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的蕉田。在蕉田四周离田埂1.5~2m处开挖一条环沟,在每两行行距之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与环沟相通连。环沟和田间沟的沟宽均为1.5m、深1.2~1.5m。视田…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利用藕池的生物资源,提高藕池的利用率,1998年泗水县水产站承担了县科委下达的“藕池养殖革胡子鲶技术研究”试验课题。通过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提前达到试验指标。经验收,亩产藕1900公斤,革胡子鲶540公斤,亩纯利6065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技术及体会报告如下:一、藕池条件用作养殖革胡子鲶的藕他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注方便。藕池土质肥沃,他埂坚实,无渗漏,保水性好。藕地选定后,一是加高加宽加固地埂,使埂高出水面3(k小m;二是开挖鱼沟、鱼坑。鱼沟可按“回”。“目”或“田”等字形开挖,沟宽6(F…  相似文献   

6.
稻田培育扣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进行了稻田养殖扣蟹试验。研究了水稻栽植和河蟹放养密度,水稻晒田、晾田与养蟹兼顾技术,调整水稻施肥、撒药时间等,结果:20亩水田,平均每亩产稻413kg,扣蟹26kg,纯利2224.8元。专家鉴定认为,本试验在养殖面积、单产和经济效益方面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罗氏沼虾在藕池中养殖的可行性,1998年泗水县水产站进行了藕池养殖罗氏沼虾试验,经验收,亩产藕1980kg,虾62kg,鱼70kg,亩纯盈利5035元。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藕池条件本试验选在中册镇故县村原养鱼池塘中进行。参试池塘1.2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注方便。养殖期间,池水溶解氧≥5 mg/L,pH值 7~7.6。池底为沙壤土,池埂坚实,保水性好。池塘可注水深1.5 m。1.2藕池改造 3月中旬池塘清淤后,翻池松土 35cm深,平整池底。池内按“目”字形开挖虾沟,沟…  相似文献   

8.
<正> 1984—1985年间作者采用“十”字型养殖法和田角挖氹养殖法试验藕田养鱼,取得良好成绩。二丘试验田面积各为1亩,以育草鱼种为主,搭配一定数量的罗非鱼、鲤鱼、鲢鱼和鳙鱼。试验期间,采取投饵、施肥除虫和定期注水等措施。一丘经饲养205天,亩净产鲜鱼348斤,其中食用鱼211斤,该丘产藕4086斤。另一丘经饲养203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 ,俗称河蟹 ,是我国的水产珍品 ,随水产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 ,特种水产品尤其是虾蟹品种的养殖面积得以逐步扩大。在江、浙、沪等地 ,不仅是湖荡、池沟多开展河蟹养殖 ,甚至于采用开沟挖田的稻田养蟹也呈现出快速  相似文献   

10.
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藕田生态养殖乌鳢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藕池建设试验藕池选择在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保水力强的一片涝洼地,面积25亩,东西长131米,南北宽127米。藕田四周田埂高1.2米,上宽5米、  相似文献   

11.
丽水钟达华稻田养蟹收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水市水阁乡桐岭村农民钟达华,于1986年11月在0.9亩稻田中挖了一个暂养池(面积为0.2亩。放养了10公斤小指甲大小的蟹种。翌年在稻田中挖“田”字形深沟,种上0.5亩水稻。结果:在未喷一次农药和施肥的情况下,共收获稻谷200公斤,折亩季产400公斤;共起捕河蟹195公斤,净产185公斤,河蟹个体平均规格为2两(大的3两多)。每公斤河蟹售价为1.6元,产值达  相似文献   

12.
刘四清,55岁,自1990年开始从事河蟹养殖和一龄蟹种培育,至今已30年,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2018年被评为“江苏十大金牌扣蟹培育师”,2019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评为“中国河蟹产业杰出贡献人物”。2018年在江苏省现代农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泗洪推广示范基地负责技术管理,该基地2018年开展“长江1号”河蟹池塘生态健康养殖示范400亩,共10口池塘。单塘面积40亩,为环沟型池塘,亩均放养规格为110~170只/千克的蟹种900~1200只,收获雄蟹平均规格为238克/只、雌蟹平均规格为167克/只、总重5.25万千克,亩均131.25千克,亩利润1.35万元。基地实现当年新建、当年投产、当年盈利。针对泗洪地区河蟹成熟晚、放养密度偏高、水草管理难度大、养殖早期特别是第一次蜕壳死亡率高、翻倍率低等河蟹养殖技术管理薄弱环节,笔者曾多次向其请教、进行探讨,现将养蟹达人刘四清2018年在该基地的相关管理经验整理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光明  曲立 《淡水渔业》2004,34(6):51-52
黑龙江省方正县于1997年开始河蟹成蟹养殖试验,经过7年的探索,养殖技术日渐成熟.河蟹总养殖面积已由1997年的34亩发展到2003年的6850亩,最高回捕率达到40%,平均个体100 g,最大个体达到200 g.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田凼式河蟹养殖"技术可以挖掘田凼综合利用的生产潜能,适于在高寒地区应用,其优点有四:①解决了稻田养蟹的暂养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1月笔者在资兴市三都镇辰南村指导村民袁任林在930米2稻田中搞蟹田工程建设,2001年进行稻田鱼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试验。经过1年的试验,取得了成蟹23千克,草鱼种1700尾,稻谷700千克,综合效益3830元的好成绩。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田田块靠河边沟渠,水源为河水,无污染,排灌方便,面积930米2。田块四周开挖宽1.5米、深60厘米的围沟,田间开挖“十”字型鱼沟,鱼沟宽1米,深40厘米,另在进水口侧挖50米2,深1.0米的鱼凼,作为幼蟹暂养…  相似文献   

15.
青虾,河蟹同属甲壳类动物,它们食性相近,生长特征也相同,都是通过一次次蜕壳完成生长过程,而且都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虾、蟹混养,在蜕壳过程中,会不会发生相互残食现象呢?它们能否相互混养,以多大比例为宜?为此,在1997年-1999年,笔者选择美堰市娄庄镇蔡港村的10亩稻田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1.1养殖水体选择水源良好、过排水方便、田四周为宽圩或大路的稻田进行提水养殖。扶沟窝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3开挖蟹沟。蟹窝。沟深(田面向下)0.6-1m,保持水深0.8-1…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1994年起尝试进行庭院河蟹养殖,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条件和养殖方法试验点设在秀城区东栅乡陈志根屋前的承包田.周围环境幽静.屋后有一小河,换水方便。1.1蟹池建设承包田共开挖四只小塘,总面积1.58亩,每只小塘四周挖一因围沟,沟深1米左右,中间的留作压墩,种植养白之类的挺水植物,围沟内栽植槐叶萍等小型浮水植物,面积不超过总水面的1/3,供河蟹栖息、援食、遮阳和蜕壳之用.同时净化水质,保持水质情爽.周围用砖砌成防逃墙,墙内侧用白铁皮围成一圈倒檐。1.2蟹种放养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彻底清塘,待药性消失后…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河蟹能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 ,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不毁田、无污染、千家万户都能养等优势。笔者近几年对池塘养蟹进行对比养殖 ,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地养殖的路子 ,现将体会浅析如下 :1 蟹池建造蟹池地处交通方便 ,排、注水容易的溪河边 ,水体透明度在 0 4m以上 ,单池水面 2~ 4亩 ,池形要求长方形、东西方向 ;池四周挖深水沟 ,挖出的泥土做池埂 ,埂高 1 4m左右 ,池埂坡比 1∶3左右 ,池两端设进、排水口 ,进水口建在水面上 ,排水口建在池最低处 ,以利进水可满 ,排水可干 ,进、排水管口用尼龙筛绢过滤进水 ,防止有害杂质进…  相似文献   

18.
郑岩  孙娜  席文秋  刘胥 《齐鲁渔业》2014,(12):11-12
近年来河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农、渔民参与养殖,为养殖地区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稻田养蟹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模式,一般是借鉴稻田养鱼的模式,在稻田中开挖环沟、中央沟、“井”字形沟来进行河蟹养殖。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显现出了不利于发展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对机械化生产的阻碍上,环沟的存在使得插秧机、收割机等田间作业机械不能靠近田边作业,使得这部分土地要么荒废,要么人工作业增加成本;中央沟、“井”字形沟使得稻田小区域化,增加了农田机械操作难度,降低了机械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开展稻田养蟹的积极性。笔者2013年试验了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取得了和传统环沟模式相当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成之  贾泳 《内陆水产》1996,23(1):10-11
为使稻、蟹、鱼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1994年我局在七套乡郜庄村、小尖镇小广村等进行蟹、鱼、稻综合养殖种植高产技术探讨攻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1公顷面积中,平均每公顷产蟹645公斤,最高产840公斤,鱼种780公斤,稻6 105公斤。现将关键技术报告如下:1稻田改造稻田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的低洼水田用作稻田养殖。围绕田块四周开挖成宽3-4m,深1-1.2m的环形沟。在稻田设置“ ”或“#”字沟,沟深60-  相似文献   

20.
王利庆  王建红 《齐鲁渔业》2007,24(12):23-24
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藕田养殖乌鳢生态试验。试验面积1.67hm~2(25亩),平均每667m~2产藕2146.8kg,产鱼319.7kg,纯收入8708元。1材料与方法1.1藕池建设藕池选择在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保水力强的一片涝洼地,面积1.67hm~2(25亩),东西长131m,南北宽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