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测定冬季和夏季两批育肥猪的环境状况及生产性能,探讨在新型大棚、单列式和双列式三种类型猪舍中,舍内环境状况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大棚舍内气温极显著高于单列舍和双列舍;相对湿度略高于单列舍,显著高于双列舍;气流速度显著低于单列舍和双列舍;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双列舍,但与单列舍差异不显著;夏季环境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单列舍,但与双列舍差异不明显;冬季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单列舍和双列舍;料重比显著低于两类猪舍;夏季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单列舍,与双列舍差异不显著;料重比显著低于单列舍,与双列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冬、夏季两批育肥猪的生理生化指标及育肥性能,探讨在新型大棚舍、有窗舍和开放舍3种不同类型猪舍条件下,冬季和夏季育肥猪生理生化指标状况及对育肥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大棚舍猪的血红蛋白极显著高于开放舍,红白细胞总数、总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显著高于开放舍,血红蛋白和总蛋白显著高于有窗舍。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开放舍和有窗舍,饲料消耗低于两类猪舍,胴体瘦肉率高于两类猪舍。夏季大棚舍猪的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血糖和胆固醇显著高于有窗舍。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的高于其他两类猪舍、饲料消耗也低于其他两类猪舍。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冬、夏季肥育猪的12 项生理生化指标,探讨在大棚舍,有窗舍和开放舍三种不同类型猪舍条件下,寒冷和炎热季节猪的生理及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冬季,大棚舍猪的血红蛋白极显著高于开放舍,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血细胞压积、总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显著高于开放舍,血红蛋白和总蛋白显著高于有窗舍。夏季,大棚舍猪的呼吸频率极显著低于有窗舍,显著低于开放舍,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血糖和胆固醇显著高于有窗舍。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对采用双层膜日光温室和卷帘技术与自动化养猪技术相结合的饲养方式,猪舍的内环境条件及育肥猪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夏季试验组和对照组气流速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的指标如温度、相对湿度、NH3和CO2的含量差异均显著;夏季试验舍猪只的日增重比对照组高出5.90%,料重比降低7.17%,差异显著(P<0.05);冬季试验舍猪的日增重比对照组高出14.11%,料重比降低3.6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屠宰性能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冬、夏季肥育猪的12项生理生化指标,探讨在大棚舍,有窗舍和开放舍三种不同类型猪舍条件下,寒讼和炎热季节的生理及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冬季,大棚舍猪的血红蛋白极显著高于开放舍,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血细胞压积、总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显著高于开放舍,血红蛋白和总蛋白显著高于有窗舍。夏季,大棚舍猪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有窗舍,显著低于开放舍,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血糖和胆固醇显著高于有窗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采用环境自动控制技术(冬季热风炉采暖,夏季湿帘-风机降温)的试验分娩舍、保育舍和相应的对照舍(冬季火炉采暖,夏季自然通风降温)进行了环境对比试验,以及环境因素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试验舍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对照舍;试验舍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冬季、夏季分别为96.37%和95.36%,比对照舍分别提高4.28和6.97个百分点;冬季试验舍保育猪的平均育成率为98.09%,日增重0.409kg/(d·头),分别较对照舍提高5.27个百分点和30.67%,料肉比为1.472:1,下降13.25%,而夏季湿帘风机系统对保育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择健康、胎次、日龄、体重相近的三元杂交猪32头,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置于东西走向舍的南、北栏及南北走向舍的东、西栏,以观察畜舍朝向对育成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畜舍朝向对育成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虽无显著差异(P>O.05),但B组与A、C、D组相比,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而C、D组料重比和日增重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对双列式封闭舍采用南北走向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采用环境自动控制技术(冬季热风炉采暖,夏季湿帘-风机降温)的试验分娩舍、保育舍和相应的对照舍(冬季火炉采暖,夏季自然通风降温)进行了环境对比试验,以及环境因素对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试验舍的环境条件明显好于对照舍:试验舍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冬季、夏季分别为96.37%和95.36%,比对照舍分别提高4.28和6.97个百分点:冬季试验舍保育猪的平均育成率为98.09%,日增重0.409kg/(d·头),分别较对照舍提高5.27个百分点和30.67%,料肉比为1.472:1,下降13.25%,而夏季湿帘风机系统对保育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发酵苹果渣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100头育肥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头。对照组育肥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4组育肥猪饲喂添加5%、8%、10%、15%发酵苹果渣的基础日粮,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试验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3组育肥猪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组育肥猪血清中的甲状腺素(T4)、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育肥猪血清中白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略有上升,而甘油三酯降低(P0.05)。研究表明,基础日粮添加10%发酵苹果渣能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坚木单宁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及胴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坚木单宁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70 kg左右的杜×长×大育肥猪10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500 mg/kg坚木单宁,测定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粪便大肠杆菌数量、猪肉品质及胴体性状。结果表明:试验全期试验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育肥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育肥猪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优于对照组,肌肉嫩度、肌肉水分含量、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坚木单宁可以增加采食量,促进生长,对肠道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育肥猪的瘦肉率,对猪肉品质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最适宜的加×(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日粮消化能(DE)水平,根据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能量需求差异,试验分20~60 kg和60~100 kg两个阶段,测定日增重和料重比。试验结果表明,20~60 kg阶段,对照组育肥猪的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都相对高于其他2组,但差异不显著。60~100 kg阶段,试验2组育肥猪的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相对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20~60 kg生长阶段,加×(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的最适日粮消化能水平为13.4 MJ/kg;60~100 kg育肥阶段,最适日粮消化能水平为13.2 MJ/kg。  相似文献   

12.
长白猪早期的健康成长对长白猪的育肥增重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正阳储美种猪场2008~2010年资料中记录的仔猪断奶重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仔猪的断奶重高于母仔猪,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2009年和2010年的断奶重极显著高于2008年(P<0.01);第7胎次断奶重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ZYSBC场的断奶重显著低于ZYSBCH场(P<0.05);断奶重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断奶重按照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的顺序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3.
白雅琴 《养猪》2006,(6):17-20
选用体重20kg左右的杜长大、杜长本杂种猪各16头,分别饲养于种养结合棚和弓形暖棚舍至90kg,育肥期116~156d,测定暖棚类型和杂交组合对肥育猪育肥效果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养结合棚和弓形暖棚舍肥育猪的日增重分别为578g和451g,棚舍类型对增重效果的影响极显著;杜长大和杜长本日增重分别为520g和494g,杂交组合对增重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种养结合棚肥育猪的料重比为3.47,低于弓形暖棚舍的3.99;杜长大和杜长本料重比分别为3.61和3.86。杂交组合和棚舍类型对猪肉品质均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发酵桑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日增重相近的4月龄大约克夏育肥猪5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每组1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组、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猪场同期育肥猪平均日耗料量的4%、6%添加发酵桑叶,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54 d,测定其生长性能和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和Ⅱ组日均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Ⅱ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Ⅱ组猪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月桂酸、豆蔻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极显著或显著提高(P0.01或P0.05),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发酵桑叶能有效提高猪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从而提高其生长性能;添加发酵桑叶还能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总量,其中6%的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试验随机选取320头体重相近(59.78±1.38kg)DLY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基础饲粮按60~90kg营养需求结合夏季高温实际生产情况配制。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1采取96%基础饲粮+4%车前草(按风干量计,下同)饲喂方式;处理组2采取92%基础饲粮+8%车前草饲喂方式;处理组3采取88%基础饲粮+12%车前草饲喂方式。正式试验期50天。结果显示,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猪育肥期增重以添加8%车前草组效果最高,与4%和12%车前草组相比显著和极显著增加5.95%(P0.05)、11.06%(P0.01),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2.53%(P0.01);8%车前草组的采食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比对照组显著提高8.66%(P0.05);8%车前草组的料重比最低,饲料转化率最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2%车前草组3.44%(P0.01)和2.83%(P0.01),显著低于4%车前草组1.28%(P0.05)。本试验表明在夏季高温情况下,猪育肥阶段添加鲜绿车前草替代基础饲粮比例达到8%,猪的采食量、料重比和增重性能显著或极显著得到改善,综合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指导农户的生产,探索农区冷季生猪饲养方法,进行半棚式塑料暖棚舍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试验组生猪平均日增重469.5g,对照组平均日增重180g,试验组比对照组高289.5g,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说明:冷季利用暖棚舍饲养育肥猪,经济效益高于敞圈饲养。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不同兔舍环境对四川白兔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机选取健康的四川白兔初产母兔160只,分别饲养在湿帘负压纵向通风大棚兔舍(试验组)和普通封闭式兔舍(对照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兔舍的温湿指数(THI)在26.3~27.9之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28日龄断奶个体重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组的情期受胎率、胎产仔数、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天窝重以及断奶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日增重、10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腹泻率、死亡率以及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之,湿帘负压纵向通风大棚兔舍显著降低了兔舍的THI,能够使四川白兔母兔表现出较好的繁殖性能,提高了四川白兔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80头体重相近、日龄相近的"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含有10%的发酵饲料(替代10%的基础日粮)试验周期为126d,其中预试验10d,正式试验期116d。结果显示:在育肥期,发酵饲料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7.59%;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降低了7.85%;对平均日采食量为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生长期和全期,发酵饲料未对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平均日增重的趋势,降低料重比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选择二元杂交组合“大莱”24头、“汉莱”24头作育肥试验,与三元杂交“长大莱”组合作比较,三元杂交猪试验分四批90头。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猪“长大莱”平均日增重742.48克,比二元杂交猪“大莱”平均日增重526克、二元杂交猪“汉莱”平均日增重476克,差异极显著(P<0.01);三元杂交猪料重比2.39∶1,比二元杂交猪“大莱”3.45∶1,二元杂交猪“汉莱”料重比3.57∶1,差异极显著(P<0.01);三元杂交猪平均瘦肉率57.65%,比二元杂交猪“大莱”平均瘦肉率51.50%、二元杂交猪“汉莱”平均瘦肉率50.40%,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1003头公猪和母猪(PIC猪327×1050,初始体重113.5磅),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氨基酸平衡水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其中饲粮中涉及到的平衡氨基酸组成依照理想氨基酸模式,至少考虑4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其他氨基酸添加水平不低于其推荐水平。试验期为88天,共2个阶段,分别为生长阶段0-28天,育成阶段28-88天。试验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3个重复(7个重复母猪,6个重复公猪),每个重复27头。处理1饲粮中平衡氨基酸组成满足NRC(1998)推荐水平,处理2饲粮中平衡氨基酸组成满足赢创德固赛公司推荐水平,处理2饲粮中平衡氨基酸组成高于赢创德固赛公司推荐水10%(增加氨基酸营养密度)。结果显示,性别和处理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不存在交互作用(P>0.30)。生长阶段,提高饲粮氨基酸营养密度可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线性分析,P<0.03);其中母猪平均日采食量(P<0.001)和料重比(P<0.001)显著低于公猪。育肥阶段,各个处理组在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方面无显著影响(P>0.62),但母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公猪(P<0.001)。整个试验阶段,饲粮中增加氨基酸营养密度可显著改善料重比(线性分析,P<0.04),提高平均日增重趋势(线性分析,P<0.06)。屠宰性能方面,屠宰率、背膘厚、腰肌厚、瘦肉率以及收入/支出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对于生长-育肥猪来说,生长阶段饲粮中氨基酸营养密度(特别是赖氨酸水平)高于NRC(1998)推荐值,可有效改善生长猪的生长性能,但对育肥阶段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