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耕地供需平衡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提出耕地供需平衡预警模型的工作方法,对平衡判断以及预警结构的各个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的预警体系结构。应用组件式GIS的开发流程实现了耕地供需平衡预警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耕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是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实时对耕地质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建立开发以Arc GIS Engine为基础的耕地质量预警系统,实现耕地质量及其养分的评价、预警等功能,从而为耕地质量管理者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和决策服务,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改变耕地质量恶化趋势,避免耕地质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84个县(市、区)作为监测预警单元,以土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加权分析法,从耕地和建设用地两方面,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处于绿色无警状态,预警级别地区差异明显,22个县(市、区)预警级别较高,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26.2%,主要位于沿海6市1区,以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为主,土地承载压力较大,耕地保障能力下降;62个县(市、区)预警级别较低,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73.8%,以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土地承载压力较小,土地承载压力变化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的中原地区耕地预警实证研究——以新郑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发现并排除中原农区耕地警情,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客观的耕地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方法.鉴此,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确定耕地预警指标体系,主要预警指标有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增长率、灌溉保证率、农业GDP增长率、粮食单产、粮食作物占作物总播种面积比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长率、城镇化率...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是耕地占补平衡预警的基本前提,是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测系统的关键。本文从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出发,依据地域性原则、可靠性和充分性原则、简捷性原则和宏观稳定性原则,采用对象属性解析法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占补平衡、人地关系、生态环境、耕地利用效果及投资潜力五个方面构建了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同时阐述了构建喀斯特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预警指标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耕地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获得食物的保障。耕地预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预警体系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模型两个方面对国外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从耕地数量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区域等多角度对国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提出我国耕地预警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新疆鄯善县耕地质量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质量预警指标体系,[方法]运用熵权法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对耕地土壤属性、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农田基本建设影响比较大的指标作为耕地质量预警的警情指标;阐述了2007-2018年耕地质量存在的警情,在此基础上引入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鄯善县2020-2030年耕地质量的警情进行了预测,并进行综合警度的划分。[结果]结果表明:鄯善县耕地质量综合警情朝着恶化的趋向进行。[结论]鄯善县耕地质量恶化。  相似文献   

8.
江涌起  吴相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3010-13013
对我国耕地预警研究的理论探讨、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及其实证及工程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我国耕地预警研究的发展趋势:未来将重点深化耕地安全预警模型的应用研究,揭示不同尺度耕地资源安全变化的机制,建立适合研究区域的预警模型,进行耕地资源安全的准确评价与预测等方面研究,探索建立健全各层次耕地资源安全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耕地产能预警系统对区域耕地质量状况实行临界警戒,提供耕地产能下降的早期预警。采用负数原则法划分警情阈值,建立多种模型分别计算了新增、减少耕地面积变化带来的产能变化,新增、减少耕地质量不同带来的产能变化,质量建设带来的产能变化。研究发现,耕地面积的增、减对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的影响方向不同。受新增、减少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耕地面积的增减与区域耕地质量的变化关系是非正向关系,但耕地面积的增减与耕地产能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受造成耕地质量升、降原因影响的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升、降与产能的变化不是正比关系,耕地产能更能体现区域耕地保护的健康状况。耕地质量建设可以在耕地面积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提升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对耕地预警结果和原因的分析可以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得出,耕地产能可以作为区域耕地质量的预警指标。耕地质量预警结果可避免区域耕地质量状况的严重恶化,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管理提供实时服务,对耕地的粮食生产有一定的预见性,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下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喀斯特山区乡镇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评价,从乡镇角度出发,运用科学方法预测未来耕地不正常状态,为喀斯特山区乡镇耕地占补平衡起到预警作用,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实现耕地资源的占补质量与数量的动态平衡。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县28个乡镇耕地占补平衡预警警度涉及无警区、轻警区、中警区、重警区和巨警区五种类型;2009-2020年,黔西县28个乡镇,除仁和乡、洪水乡、太来乡、中建乡、金碧乡和五里乡外,其余乡镇耕地占补平衡预警预报综合在2009年基础上呈下滑趋势。至2020年,全县有11个乡镇处于无警,6个乡镇处于轻警,1个乡镇处于中警,3个乡镇处于重警,7个乡镇处于巨警。本研究将为喀斯特区域建立合理的乡镇耕地保护制度,从而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建立明光市耕地资源数据库。针对明光市三大耕地类型区(平原潮土耕地类型区、稻田耕地类型区、山地丘陵耕地类型区)特点,分别建立其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在GIS的支持下,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成功地实现了耕地地力自动化、定量化评价。评价获取了明光市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运用该技术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昌图县土壤养分现状及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于GIS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的CLRM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辽宁省昌图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82—2007年昌图县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而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目前2、3等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87.7%。  相似文献   

13.
耕地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的耕地适宜性评价存在计算繁琐、不能定位等问题,作者运用专家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了耕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此系统已在江苏省邳州市到成功应用,研究成果也为其他类型的土地适宜评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监测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分区的指标体系,划定了化州市36个耕地质量监测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化州市耕地质量监测分区方案符合化州市耕地质量的实际需要,将为华 南地区耕地野外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为广东省及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县域耕地资源评价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综合指数(IFI)法和累积曲线分级法对青岛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以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灌溉保证率、土壤物理状况作为限制性主导因子,对青岛市耕地进行改良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青岛市耕地地力由高到低等级可划分为6级,其中1~4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说明青岛市耕地地力整体较好;改良利用分区结果显示,青岛市耕地可划分为土壤培肥、自然环境条件改善、土体整治 3种改良利用分区类型,不同分区类型耕地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提高其产出水平。本研究可为青岛市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短板原理,利用GIS技术,以研究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等级为出发点,以万载县耕地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建立万载县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照评价体系分别对评价对象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适宜性进行了有差别的等级评定。在国家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等级并进行分析,同时给出各适宜等级土地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大型数据库软件进行集中管理和规划新疆耕地资源数据,加强耕地资源数据的共享和利用,为土地管理决策者和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技术,在DOTNET平台下用ASP.NET+ ArcGIS Server技术设计建立新疆耕地资源数据库.[结果]通过对各种耕地资源的数字化,采用现代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海量耕地资源数据的存储、组织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耕地资源数据的网络共享与应用.[结论]该系统较好地实现了海量耕地资源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对提升耕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和更好地指导农业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GIS技术和作物生长机理模型对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了测算,并在对粮食需求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通过保护耕地数量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河南省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粮食安全保障问题,而且还可以补给缺粮地区。  相似文献   

19.
在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的技术方法,以推进耕地的管护工作,加强耕地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情况,以凤山县测土配方施肥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等数据资料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凤山县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六个等级,一、二级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15%,是高产稳产耕地;全县耕地地力等级以三至六级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86.85%,是凤山县粮食、水果和经济作物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主要的中低产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