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就业,进而造成了低素质劳动力供给和高素质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因而促使农村劳动力提高就业能力,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逐渐成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在分析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对策。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一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制度安排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I)创新农村和农业内部制度,挖掘农村和农业的就业潜力,拓宽农民就地转移和就业渠道;(2)破除各种体制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体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城转移就业速度;(3)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增强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市民化就业的容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失业人员、被征地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快速增长,宁波市江北区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形式日趋严峻。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特点和转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统筹城乡就业的对策措施。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不断理顺和优化城乡就业关系,努力扩大城乡就业,既要统筹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又要兼顾本地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平竞争的、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10,(9):1-2
当年10.3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凡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全部纳入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95.7%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0%的农民参加了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新建3475个村邮站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建站、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很多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同志往往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片面地等同于劳务输出,过分强调和推动劳动力外出就业而忽视劳动力本地转移,给劳动力输出地和流入地的协调发展带来了隐患。在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应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扩大劳务输出和促进本地转移就业“两条腿”走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及其相配套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制度,成为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化壁垒。破除这些制度障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制度平台,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耿燕 《现代农业科技》2013,(14):331+339
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有效的转移就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介绍了滨州市农村劳动力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滨州市劳动力转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滨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日益完善,农业转移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市民化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本文从自由流动、人力资本提升和市民化三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实践。研究认为,取得成就的根本在于党和政府立足国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将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有待提高、返乡农民工进退两难和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等挑战,本文建议坚持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毫不松懈地推进农村劳动力市民化,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指超过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在职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运动。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关键。主要思路是寻找发展乡镇企业的新契机,扩大就业需要,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载体;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充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竞争就业的能力;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全方位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内容和手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口和资源配置,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基本条件。河南省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本地就业为主导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河南省的城市化道路,使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2.
一、立足新起点,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新突破 一是抓认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二是抓保障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得到广泛深入扎实开展;三是抓政策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始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四是抓培训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五是转移对接,农民外出务工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六是抓服务优化,农民外出务工稳定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七是抓就业平等,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农民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有所减慢.在对各种转移障碍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据此,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应彻底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分布;改革土地制度;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14.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2010—202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某一省份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地受到周边省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分地区检验结果来看,各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一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最后,针对实证结果和现实情况,提出了推动劳动力转移、建设高质量城镇化、加强东中西部合作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打工第一县"四川省金堂县为分析对象,剖析了金堂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关键在于提高拟转移农民的素质和就业能力,重点在于加强对拟转农民就业前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村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审要措施之一。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适应现代产业的生产技能和业务技能、提高市场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工积极性、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包括城乡收入的差距、行业收入的差距、耕地数量的减少和政策的松动;分4个时期对改革开放后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转移的主要途径是到乡镇企业和工业部门,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归纳了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即文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传统的小农思想仍然存在、待遇较低;最后,提出了促进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①加强对天津市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②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③要形成并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迫切性、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从个体的角度讲,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是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他们是在家专业务农,还是流向附近的小城镇或异地大中城市打工创业,主要还是取决于其自身的机会成本、比较利益、行为偏好等各种因素的合理抉择。但是,从一个地区的角度来讲,当地政府有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统筹规划,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形成明确的目标导向,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从而在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和速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本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就业是新时期就业工作重点转变的重要内容。政府作为统筹城乡就业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和稳定的转移。本文从政府职能角度出发,针对政府在统筹城乡就业中职能缺位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