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杏疔病又叫黄病、红肿病,仅危害杏树,主要危害新梢、叶片,严重时危害杏花和果实,影响杏树的正常生长和果实品质,给杏树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杏疔病的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疔痤菌科,杏疔座霉菌。病菌以子囊壳在病叶或芽体内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杏树萌芽时,遇雨后,病叶中的子囊孢子即从子囊壳中放射出来,借助风雨  相似文献   

2.
正杏疔病是由杏疔座霉菌(Polystigma deformans Syd.)引起的杏真菌病害。该病又叫黄病、红肿病,是仅危害杏树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新梢、叶片,受害严重时危害杏花和果实,影响杏树的正常生长和果实品质,给杏树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生产者参考。1发病规律及危害症状  相似文献   

3.
正杏疔病是由杏疔座霉菌引起的杏真菌病害。该病又叫黄病、红肿病,是仅危害杏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新梢、叶片,受害严重时危害杏花和果实。近年来,杏疔病在甘肃省张家川县中西部杏产区普遍发生。据调查,全县中西部杏疔病发病率39.2%,直接影响杏树的正常生长,导致果实品质下降,给杏树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现根据生产实践和防治试验,总结出杏疔病综合防治技术,供果农防治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志忠 《河北果树》2013,(6):18-18,24
<正>1梨黑星病1.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梨树的叶、新梢、果实等。叶片受害,叶正面有多角形或圆形褪绿黄斑,叶背面有黑霉斑出现,容易造成梨树早期落叶。果实发病,病部木栓化,坚硬龟裂,呈疮痂果。新梢发病,形成凹陷龟裂病斑,病斑呈椭圆形并产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梨树新梢严重枯死。1.2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腋芽鳞片内越冬,或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越冬,或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及未成熟的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经风雨传播,直接侵入危害叶、新梢、果实等。  相似文献   

5.
<正>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1.1杏疔病1.1.1发病症状杏疔病又称杏黄病、红肿病,主要危害新梢、叶片,也可危害花和果实。新梢染病后节间缩短,其上叶片变黄变厚,从叶柄开始向叶脉扩展,之后叶脉变为红褐色,叶肉呈暗绿色,变厚,并在叶片正反两面散生许多小红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后期从小红点中涌出淡黄色孢子角,卷曲成短毛状或在叶面上混合成黄色胶层。叶片染病后叶  相似文献   

6.
<正>1症状可危害叶片、果实和新梢,其症状特点是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由于梨黑星病菌的越冬方式不同,最初发病的部位也不一致。病菌在芽鳞内潜伏越冬,随梨芽萌发,病菌先侵染幼嫩的新梢基部,产生黑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病芽抽出来的病梢叫病芽梢,以病  相似文献   

7.
正1柿圆斑病该病主要侵染柿树叶片,同时也危害柿蒂,发生严重年份会造成叶片提早变黄、脱落,最后枝条变成光秃,只剩下黄色的果实,严重影响树体美观,造成营养流失和树势衰弱。病原属于子囊菌亚门,为叶球腔菌,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果、子囊壳在病叶、病蒂中越冬。越冬病菌翌年5-6月子囊果成熟,子囊孢子随风雨进行传播,由气孔侵入。叶片发病初期产生圆形、针头大的黑色斑点,病斑直径一般为3~7 mm。病斑中部浅红褐色,后逐渐变成褐色圆形斑,病斑周缘有黑褐色的边缘。伴随病情发展,病斑背面出现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子囊壳,青色病叶干枯早落。发病严  相似文献   

8.
1主要病害 1.1葡萄霜霉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被害后,初生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嫩梢受害后,形成水渍状斑点,后变为褐色略凹陷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也产生白色霜霉。病重时新梢扭曲,生长停止,甚至枯死。卷须、穗轴、叶柄有时也被害,其症状与嫩梢相似。幼果被害后,病部褪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霉,很易萎缩脱落;果粒半大时受害,病部褐色至暗色,软腐早落;果实着色后不再被侵染。2)发生规律。葡萄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叶残留于土壤中越冬。  相似文献   

9.
杏疮痂病,主要危害果实,造成果面龟裂、粗糙,不能食用。同时,也危害叶片和新梢.使叶片早落.新梢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1危害症状①果实受害状。此病多在果实肩部发生。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暗绿色圆形小斑点.随着果实的膨大,病斑扩大,颜色加深,逐渐变为褐色或紫红色。当果面变黄,果实接近成熟时.病斑上出现紫黑色或红黑霉状斑点。严重时数个病斑连成一片,果面粗糙,  相似文献   

10.
柿树的病虫种类不太复杂,只需将几种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表1)掌握好,即可丰产丰收。一、柿炭疽病主要危害柿果和新梢。在果实近蒂处发病,果实表面出现圆或椭圆形深褐色斑点,上面密生褐色小点,引起果实早熟和脱落。感病新梢表面上生黑色圆斑,凹陷,纵裂,易从病部折断或枯死。病菌在病果及病枝内越冬,靠风雨及昆虫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入侵,6月下旬开始发病,雨季为发病盛期,一直危害到9月至10月。防治方法:剪去病枝、病果,集中处理。发芽前,喷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夏季发病期,喷1∶5∶400的波尔多液,7月…  相似文献   

11.
梁金霞 《中国果菜》2012,(10):25-25
一、发生规律苹果早期落叶病包括褐斑病、斑点病、轮斑病及灰斑病等,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块)和分生孢子盘在落地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天4~5月份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冲溅至地面的叶片上进行初侵染,多次通过气孔进入叶片,也可以通过伤口直接侵入,以后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除侵染叶片外,还危害枝条、嫩梢、果实。病害多在6月末7月初开始发生,如不及时防治,会造成果树大量早期落叶、落果,果实不能成熟,严重影响果品产量、质量,同时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1症状及危害程度桃树缩叶病主要危害桃树幼嫩部位,以叶片为主,严重时也能侵染新梢、花和果实。该病还危害梅、李等果树。其主要症状及危害程度如图1。病树萌芽后嫩叶刚抽出即呈红色卷曲状,以后叶片皱缩增厚变脆,并变成褐色,春末夏初病叶表面生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层。发病重时,春梢叶片大量早落。新梢受害  相似文献   

13.
1病虫越冬方式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危害果树的各种病虫也以不同形式进行越冬休眠。病菌的越冬形态一般是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等,害虫则以卵、成虫、幼虫或蛹进行越冬。病虫潜伏场所一般为果树的皮缝、伤疤、枝杈、芽鳞、落叶、落果、树上僵果、杂草、土石裂缝或土层中。其具体越冬形态和场所见表1、表2。表1果树主要病菌越冬方式病菌越冬形态越冬场所早期落叶病菌丝体被害叶片和枝条上斑点落叶病菌丝体被害叶片和枝条上轮纹病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被害枝病瘤内、  相似文献   

14.
苹果褐斑病菌为盘二孢属苹果盘二孢,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叶片感病,田间会出现圆形(又称轮纹型)、针芒状、羽纹状及大型不规则混合型病斑4种不同类型的症状,其中针芒状占60%以上。病斑褐色或紫褐色,边缘不明显。感病叶片变黄,病斑周围有绿色晕圈,病斑上生小黑点(分生孢子盘)。发生多时,病斑汇合,叶片早落。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盘在叶片上越冬,4~5月份遇到适宜降雨即可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成为初次侵染源。病菌潜伏期1~2周,再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再次侵染,7~8月份为发病盛期。1)发生原因。①多雨、持续高湿气候是苹果褐…  相似文献   

15.
葛莉 《河北果树》2014,(4):20-20
<正>1桃细菌性穿孔病1.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枝干、叶片和果实。枝干受害,枝梢出现褐色至紫褐色、圆形、稍凹陷病斑,感病严重的植株枝干上有溃疡病斑。叶片受害,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成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周围呈水渍状黄绿晕环,随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果实受害,果面出现圆形、暗紫色、边缘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黄白色菌胶,干燥时病斑发生裂纹。1.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第2年春随气温上升,从溃疡斑内滋出菌液,借风雨  相似文献   

16.
木纳格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葡萄生产重点区域,木纳格葡萄是南疆地区主栽品种.近年来,木纳格葡萄霜霉病危害趋于严重.病菌主要危害葡萄叶片,病叶是果粒的主要侵染源.叶片生长早期发病可使新梢、花穗枯死,影响下一年产量,严重感染的病叶会提早脱落,从而降低果粒的糖分积累和越冬芽的抗寒力.  相似文献   

17.
7 黑星病研究进展 黑星病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的形式在芽鳞片内越冬,其中顶芽占96%以上。据蒲城县植保站调查,每年最早发病的是刚萌发的嫩芽,其次是新梢和花梗的基部。首次侵染的病菌来源于附着在芽鳞片的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到附近的叶片和幼果上,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蔓延扩展。  相似文献   

18.
高贵涛 《果农之友》2012,(10):28-28
杏树细菌性穿孔病分布范围较广,如防治不及时,常造成杏树大量落叶和落果,削弱树势,影响产量,甚至导致树梢枯死。1症状该病可危害杏树的叶片、枝条和果实。①叶片患病症状。发病初期,先产生多角形水渍状斑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水渍状。后期水渍状边缘消失,病斑干枯、脱落或部分与病叶相连,形成直径为0.5~5毫米的穿孔。病叶极易早期脱落。②果实患病症状。果皮上先产生水渍状小点,扩  相似文献   

19.
樱桃苗木芽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樱桃苗芽枯病大发生,发病严重的苗圃受害率达70%以上,几乎毁园,成为一些樱桃苗圃地的第一大病害。为此,我们对该病进行了初步研究。 1 芽枯病的主要症状 叶片先发病,由接穗新梢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侵染。感病叶片一般有一个或数个病斑,病斑形状不规则,在病斑中有一个10mm左右圆形黄褐色斑,病健交界处不明显,病斑扩展迅速,病斑相连后,几天内便可危害整个叶片,病菌沿叶脉侵害叶柄,然后干枯死亡。感病新梢一般由发病叶片沿叶脉经叶柄传至叶腋处浸染发病,病斑褐色,开始仅在皮层危害,病斑迅速向四周扩展,当病斑围绕新梢一周时新梢  相似文献   

20.
经 1999~ 2 0 0 1年研究 ,初步明确辽宁省丹东地区尖把梨黑星病菌主要在落地病叶上越冬 ,为病菌初侵染来源。叶片于 5月中旬开始发病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果实每年有 3次发病高峰期。生产防治应于落花后开始喷 1次内吸性杀菌剂福星乳油 ,以后与腈菌唑、大生、仙生、可杀得、波尔多液等交替使用。病菌对常用药剂多菌灵已明显产生抗药性 ,应暂停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