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针菇栽培以往都是待菌丝长满袋,就移至栽培室提高湿度开袋出菇。这种开袋方式子实体整齐度较差,基部分蘖受抑制,且不能全部成活,从而会影响质量和产量。笔者改进了这种传统开袋方式,先松开袋口棉塞,待菇蕾形成后,再拿掉套环,把袋口拉开下折至离料面3cm 处,以增加通风量,待子实体长齐至袋口后,再拉直袋口,覆盖上报纸,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明显提高。(一)材料供试菌株为FL8203。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培养基为蔗渣73%、麸皮25%、碳酸钙1%、蔗糖1%、磷酸二氢钾0.2%,水为干料的2倍。(二)方法①料拌匀后装袋,每个标准袋(14.5×28cm)装干料200g,常压灭菌100℃保持10小时,灭菌后无菌操作接种,1瓶原种接20袋。②设常规开袋(处理1)和改进式开袋(处理2)两个处理,每个处理20袋。③接种后置25℃下保湿培养,菌龄为55天。④栽培袋置17~18℃的空调室让其出菇,并保持空间湿度90%以上。每天通风一次。⑤子实体菌柄色泽为浅黄至金黄色,柄长10~15cm,菇盖2/3内卷,菇盖直径0.5~1.5cm,符合制罐要求。  相似文献   

2.
更正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简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温升至100℃维持12~15h,灭菌结束后闷12h。料温降至70℃出锅,将菌袋运到接种室内冷却至30℃时在晴天清晨或傍晚抢温接种,  相似文献   

3.
袋栽食用菌一般是加透气塞(如棉塞、稻草把等),待菌丝长满袋后移至出菇室出菇,这样较费工时.经笔者四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点小经验.现介绍给广大食用菌栽培者.装袋、灭菌、接种按常规进行.接种后用尼龙线扎口,待菌丝长到袋的1/5时去掉扎口线,用手捏住袋口轻轻往外拉松,这样发菌速度比对照要快3~5  相似文献   

4.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筒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  相似文献   

5.
地沟吊袋栽培黑木耳,方法简单,省工、省料,温湿度,阳光可人为调节。 1.制作栽培袋:培养料为木屑78%、麸皮10%、米糠10%、石膏1%、白糖1%,用水拌匀,含水量达65~60%,分裝于17×33厘米聚丙烯袋中,每袋折合干料约300克,常压灭菌8小时,无菌操作接种。然后置于23~25℃室内培菌,当菌丝发到底部,移入室外阴凉处进行光刺激。 2.挖地沟:在地势较高处挖长2.5~3米、宽0.6米、深0.9~1米的地沟,沟底放3厘米厚洗净的河沙,沙上撒一层生石灰,然后放水,使沙表面积水,在沟上沿长方向放二根长3~3.5米的木杆。 3.开口挂袋:菌袋发满菌丝后移出室外,经光刺激产生耳芽时,去掉棉塞和颈圈,用1~1.2米塑料软绳两端扎袋口,每根绳吊2袋,再用已消毒的  相似文献   

6.
据测配料栽培的黑木耳营养价值比段木栽培的高,而且不附有泥沙和朽木碎屑,食用方便。特别是用棉子皮生产的黑木耳营养价值较为突出,其栽培要点如下: 1 配料和装袋 配方为棉子皮90%,玉米面8%,蔗糖1%,石膏1%。料拌好后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袋的规格为35×17cm,用普通蒸锅常压灭菌,可用0.03~0.04mm厚的聚丙烯塑料袋,若用高压锅灭菌,则必须用0.06mm厚的塑料袋。随装料随用手稍加压实,料面要平整,中间用圆木棒从上至下扎一直径2cm左右的通气孔。在袋口外加套直径为3.5cm、宽3cm的普通塑料环,并将塑料袋口外翻,形成象瓶子口一样的袋口,袋口加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立即灭菌。 2 接种与发菌 每袋接种量为5~6g,使菌种占据袋内表面一薄层;然后按原样仍把袋口包扎好。置室内发菌,前期20天室温以保持20~22℃为好,20天后室温可控制在23~24℃。发现有杂菌污染(主要是青霉、绿色木霉和黑曲霉),要及时处理。污染轻微的杂菌斑,可用注射器慢慢注入30%的氢氧化钠;污染较重的,用刀片在污染处切开塑料袋,用镊子将杂菌取  相似文献   

7.
《吉林蔬菜》2019,(2):47-47
1催蕾1.1 "再生法"出菇将发满菌的金针菇栽培袋移至培养架的顶层或搬入栽培室进行搔菌,可直接诱导原基分化。催蕾阶段,菇房温度最好能控制在13~14℃,给予弱光照和通风。当鱼籽般菇蕾布满料面时,将棉塞、套环拔除,打开袋口,把塑料袋口向外折起卷至离料面2~3厘米处,袋口不能盖湿布或报纸,开袋后加强通风,使菇逐渐失水枯萎变深黄色或浅褐色,然后再从干枯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  相似文献   

8.
用塑料袋制菌种,常用棉塞或扎线封袋口,前者在灭菌时棉塞易受潮而增加污染率,后者则由于通气差而导致后期菌丝长速慢、纤细长势不良。我们采用厦门市厦青塑料制品厂生产的无棉盖体塑料双套环制菌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无棉盖体结构 分套环和盖两部分。盖中央有一直径1.1cm的孔,下垫一层无棉盖体,盖体下衬一张有6个小孔塑料薄片。使用时在套环上盖上盖子,压紧即可。 2 试验方法 基质配方为木屑78.5%,麸皮20%,石灰0.5%。共试验两批。第一批封口材料:a.无棉套盖;b.套环加棉塞。15×30cm的聚丙烯袋,高压灭菌。第二批封口材料:c.无棉套盖,d.棉线扎紧袋口。17×34cm的低压聚乙烯袋,常压灭菌。分别于1998年6月12、16日接毛木耳193,每组60袋,27~31℃培养。菌丝封面后隔7天测菌丝长速,各测2次,记录污染袋数。 3 试验结果 ①菌丝长速:接种后7~8天,菌丝封面,各组差异不显著。采用无棉盖体套盖的菌丝日均长速与用棉塞封口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快于用棉线扎袋口  相似文献   

9.
稻田套种平菇,是一项既能增产粮食,又可提高经济效益的立体栽培法。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适时制好菌种袋 为保证平菇栽培袋适时套放到稻田里,要及早制作培养好苗种袋。平菇的菌种,宜选用高温型、耐高湿、抗性强、发菌快的菌种,一般5月初购回原种,发菌需35~40天。培养料选用新鲜的棉子壳,不加磷肥,经前发酵处理,料含水量为65%,堆闷7天,装袋前拌入0.2%的多菌灵,每袋(规格37×17cm)装干料300~350g,扎紧袋口,高压灭菌3~4小时,菌袋出锅后冷却至30℃,恒温接种,接种量为干料重的5%,排放在阴凉暗处保持温度28℃左右发菌,20~25天菌丝可发好,适时放入稻田。  相似文献   

10.
珍珠菇,又名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的食用菌。新鲜的珍珠菇是汤料、凉拌的美味菜肴。在日本国年产量居食用菌第五位。工厂化栽培珍珠菇生产量大,出菇整齐,省工,省本(?)益高。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产设备 800mL的塑料广口菌瓶,塑料筐(30×40×15cm),拌料机,装瓶机,灭菌室,蒸气炉,接种室,接种机,培养室(能调控温度、光线、氧气),出菇室(能调控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培养架,搔菌机,菇分级筛选机,真空包装机。 2 培养基配方 木屑或野生牧草粉(五节芒粉)69%,麸皮7%,米糠5%,玉米粉15%,黄豆粉1%,砂糖1%,石膏1.5%,过磷酸钙0.5%。 3 拌料装瓶 按配方将料混匀,在拌料机内搅拌5~10分钟,加水再搅拌30分钟,调节水分和酸碱度,料含水量为65%,pH值5.5,偏酸可加石灰。料拌匀后传送到装瓶机上,瓶放在塑料筐内,每筐装12瓶每次装一筐,料装完后即加瓶盖,进入灭菌室。 4 灭菌消毒 用蒸汽消毒,料温达100℃后保持4~5小时。采用高压灭菌,温度达121℃保持1小时。  相似文献   

11.
对松脂皱皮孔菌(Ischnoderma resinosum)进行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研究。在实验范围内,松脂皱皮孔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pH为5~6,酵母浸粉和蛋白胨均为适宜的氮源。驯化栽培结果表明:松脂皱皮孔菌二级种接于菌袋后(栽培料配方为78%杂木屑、20%麦麸、1%石灰、1%石膏,含水量65%)于(25±1)℃,湿度65%条件下培养,接种第2天菌丝开始萌发,在第3~5天开始吃料,约60 d菌丝长满菌袋;长满菌丝的菌包于(21±1)℃,空气湿度90%~95%,每天12 h光照(400~500 lx)条件下催蕾出菇,从催蕾开始约50 d后出现原基,16~20 d后原基分化为成熟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12.
吴中声 《食用菌》1998,20(1):31-32
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是袋料香菇反季节栽培的新突破,可省去菇筒搭排、浸水出菇等工艺,节约劳力50%。覆土栽培具有降温、保湿功能,可充分调节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环境,增强菌丝活力,克服夏秋病虫危害。使用该技术反季节栽培的香菇,菇形圆正,盖厚柄粗而短,香气浓郁,口感甜脆,保鲜冰菇率高,市场竞争力强,比传统的竖式栽培法可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现将其要点总结如下: 1 季节安排与菌株选择 一般安排在11月制栽培种,12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接(?)制菌筒,此时气温低,接种成活率高,只要注意保温通气,成品率可达90%以上。品种应选中温型与中温偏高型的菌株,如Cr04、Cr20、Cr087、L26等。这类菌株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出菇早,产量高,抗逆性强,出口商品等级率高。 2 配料与装袋灭菌 配方为干杂木屑75.5%,麸皮17%,玉米粉4.5%,糖1%,石膏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活性炭0.1%,维生素B_2100片,含水量60%~65%,pH4.4~5.3。料袋选用15×60×0.055cm的低压聚乙烯袋。用装袋机装袋时要装紧实,轻拿轻放,扎紧袋口。菌袋上灶灭菌时,灶温在4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食用菌》86年第4期上,吴长春同志介绍了一种用耐高温的塑料纸包扎袋口的最新方法。我认为他的作法,虽然能防止杂菌侵染,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塑料纸包扎袋通气性较差;二是菌丝细弱,发菌速度较慢;三是灭菌时用棉塞,接种时再换塑料纸,增加了生产环节。笔者认为,棉花容易感染杂菌,采用海绵塞代替棉塞。简便易行,且菌丝生长快、粗壮,不污染杂菌。材料:长3厘米,母指粗细的海绵塞数块。16厘米长棉线或乳胶圈数根。具体方法:把培养料装入17×34厘米塑料袋内。装至袋的一半时,用二厘米粗的圆  相似文献   

14.
我市棚式栽培食用菌比较普遍,本文主要介绍棚式栽培金针菇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菌丝迟迟长不满不能解袋出菇 1.1 主要原因 ①菌种用量少。②菌丝长到2/3时,因袋内氧气不足,影响了菌丝的长速。③发菌期培养温度不适或袋料过干、过湿或污染严重,影响了菌丝的正常生长,延长了菌丝生长期。 1.2 处理办法 ①接种量7%~8%增加到10%~12%。②菌丝长到1/3时,把扎口解开,增加向袋供氧气,加速菌丝生长。③发菌期保持菌袋温度19~20℃,保证含水量70%,争取30~35天让菌丝长满袋。④把杂菌污染处理在最佳的状态,一是在拌料时每100kg培养料加入50%的多菌灵0.01%,生石灰2%~3%,石膏1%,充分搅拌均匀;二是进行熟料栽培,把料袋装锅在100℃下灭菌8~10小时;三是把全部接种用具放入接  相似文献   

15.
七、及时拆袋所谓及时拆袋,就是要在满足以下条件下,把塑料袋的扎口或棉塞颈套全部拆掉,使袋口畅开,袋壁拔挺,恢复圆筒状。拆装的条件是:菌丝发至袋(?),上面出现类似于鱼籽一般的原基,栽培室的室内气温在18℃以下,但是有些品种因受光线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会出现边发菌边出菇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开袋,以防止第一潮菇畸形或造成养分损失。根据多年来塑料袋栽培金针菇的经验,对一批高产菇房的调查总结,笔者认为拆袋时没有必要进行“搔菌”。“搔菌”后非但推迟出菇,而且拆袋后袋口敞开,水份散发很快,表面菌丝的失水会影响菇蕾的形成,不利于出好第一潮菇。但是在拆袋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黎明 《食用菌》2002,24(5):29-30
我县近年才开始栽培杏鲍菇,发菌期都相当好,出菇时由于对其出菇特性不甚了解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总结介绍如下:1 几项改进措施1.1 现原基后再割袋口 我县菇农由于受一些“专家”的错误指导,采取先割袋口现蕾,且棚内湿度不让增大,结果导致料面干缩无法形成原基。笔者将其改为待袋内现原基后再割袋口出菇,并预先将棚内湿度提高至85%~90%。1.2 出菇时加强棚内通风 2000年出菇时,由于棚内通风不良导致料面菌丝受二氧化碳刺激形成密集的菇蕾,再加之幼菇竞争生长性差,使菇蕾都长成了刺猬菇,空耗了袋内营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菌糠再利用栽培金针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针菇栽培料由于出菇2~3潮后料内水分缺乏,菌丝的活力下降而难以出菇,料内含有大量营养尚未充分利用。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笔者进行了利用金针菇菌糠再次栽培的试验。1供试材料①品种:三明1号金针菇。②栽培袋规格:20 × 35cm、4丝厚聚乙烯栽培袋。③培养基配方:试验配料为棉壳35kg,菌糠12.5kg,石灰粉500g,玉米粉2kg;对比试验配料为棉壳47.5kg,石灰粉500g,玉米粉2kg。2接种培养常压灭菌,接种后在25℃恒温室内培养,试验配料25天发菌满袋,对比试验配料28天发菌满袋。发菌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南方平菇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南方湿度大,气候温和,若管理不善,极易感染杂菌,影响产量,甚至导致失败。笔者这里把稻草料栽培干菇管理技术作一介绍,供同行们参考。 1 制备培养料 ①备料:选新鲜黄熟无霉变的稻草,晒干,泡洗后堆成垛,任其自然滴干,1周后取出铡成约6cm的小段。②配方:稻草78%,麸皮18%,蔗糖、石灰、食盐各1%,尿素、磷酸二氢铵各0.5%。③发酵与灭菌:料拌好后覆膜堆沤,至55℃左右翻堆一次,再沤至60℃,即可装袋常压蒸汽灭菌,100℃下保持10小时,并焖一夜后出锅,搬至消毒过的接种室冷却。 2 接种与培养 ①接种:两头接种,接种量为料重的5%~8%,用接种锄轻轻压实,袋口套颈环(用小塑料管或包装带制成,孔径4cm),盖一层用新洁尔灭消毒过的报纸,扎皮筋。②培养:菇房地面撒石灰,再铺上农用膜,将接种好的菌筒呈井字形码放3~4层。发菌期间,室温控制在24~26℃,料温不得超过30℃。若墙栽须翻料降温,注意加强通风换气,光线要暗。18天左右长满菌丝,其间若发现有杂菌污染,可配1∶500倍的多菌灵用注射器分点注射患处。  相似文献   

19.
桑枝束覆土栽培木耳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备料装袋 主料为桑枝,采用枝束熟料栽培。将桑枝截成1.5cm长,调节水分后用塑料绳捆缚成直径9cm左右的枝束,分装入15×33×0.0045cm的低压聚乙烯袋内。为了防止破袋和加速菌丝吃料发菌,袋底和袋口均加入少量棉子壳、麸皮或杂木屑,麸皮作为辅料,袋口用套环、棉塞封口。  相似文献   

20.
李庆利 《食用菌》2006,28(1):29-29
食用菌种植比较普遍,以平菇熟料袋栽为多,在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过程中,或多或少有部分料袋水分偏多,接种菌丝萌发后就被料内多余水分阻止生长,造成菌丝易染杂,严重的可使部分菌袋报废,此现状困绕了许多种植户。笔者种菇多年,对接种后菌袋水多偿试过多种方法,由于袋内水分多少不一,因袋而宜从中选用了三种方式来解决袋内多余的水份,提高菌袋的成品率。具体介绍如下,供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