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柃属(Eurya)植物的抗逆性,主要从柃属(Eurya)植物的抗寒性、抗荫性和抗盐性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柃属(Eurya)植物的抗逆性,主要从柃属(Eurya)植物的抗寒性、抗荫性和抗盐性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选择具有高观赏价值的柃木属6种植物为材料,采用气体交换方法,于温室中重点通过6种柃木属植物的光-光合作用曲线、CO2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值的测定,对其光能利用特性及耐荫性比较研究,为城市绿化合理利用柃木属材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根据光合作用光补偿点数值大小来评价植物耐荫性,6种柃木树种耐荫性依次为:窄基红褐柃>柃木>微毛柃>滨柃>格药柃>翅柃,它们的光补偿点随着CO2补偿点增高而减少,随着RuBP羧化酶的相对活性的提高而增大,与最大净光合速率成正相关关系,与最大量子效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浙江产柃木属Eurya Thunb.12种和1变种,其中金叶微毛柃E.hebeclados Ling var.aureo-punctata为新组合,尖萼毛柃E.acutisepala L.K.Ling及从化柃E.metcalfiana Kobuski为浙江分布新记录。 文中包括分种检索表及每一分类群的列举及其地理分布、生态条件和分类讨论。 本文中所研究和引证的大多数标本藏于杭州植物园植物标本室和杭州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属的区系分析,并统计了中国不同地区山茶科植物的分布情况,以测序完成的14个属14种山茶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基因组间的结构差异,分析4个IR边界扩张与收缩情况,并以近缘物种圆叶鹿蹄草为外类群,使用MEGA 4.0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山茶科植物共计15属,主要为热带亚热带成分的涉及9个属,占山茶科总分布包含属的60%。所分析的14种山茶科植物基因组长度各一,折柄茶属的心叶折柄茶叶绿体基因组最大,为158 450 bp,而最小的柃木属翅柃大小为155 179 bp,差异接近3.3 kb。以杜鹃目下鹿蹄草科的圆叶鹿蹄草为外类群,对14种山茶科植物构建了系统进化树,一共12个节点,支持率较高,山茶科14个种被分成2个大的进化枝,红皮紫茎和心叶折柄茶亲缘关系近,厚皮香属的厚皮香与山茶科的所属关系存在争议。结合植物区系分析与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进化分析方法,反映出山茶科植物的进化发育关系,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的发现,填补了河南省没有古茶树的空白,翅柃古茶作为一种低咖啡碱、高可溶性糖的新型信阳茶饮品极具开发价值。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信阳大茶沟翅柃古茶树资源,对翅柃古茶树植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并对其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翅柃古茶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雌雄异株,嫩枝有3棱,叶革质,花期为10~12月,果熟期为次年7~9月;喜阴,好肥沃、湿润土壤。信阳大茶沟分布有地径8 cm以上的翅柃古茶树37株,最大树龄400~500 a,对翅柃古茶种质资源的保护可根据情况实行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同时应加快大茶沟古茶树的繁殖技术研究。通过规划茶园建设、旅游开发、加大宣传、政府支持等措施促进对翅柃古茶树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2004年通过对山东省蔷薇属植物资源的调查,共整理出山东省蔷薇属植物资源9种、7变种和1变型,分别对这些蔷薇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做了详细描述,为山东省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依据.同时提出了合理利用蔷薇属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20-122
通过对丽江卫矛属种质资源走访及实地调查,结合标本鉴定和文献资料考证,初步了解了丽江市卫矛属植物资源种类与地理分布,丽江现有卫矛属植物资源16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6种,并对丽江卫矛属植物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论述了叶子花属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综述了中国叶子花属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收集保存情况,总结了叶子花扦插、高压、嫁接和和组织培养等繁育技术,指出了叶子花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叶子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为今后叶子花属植物的综合开发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对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应用研究以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杜鹃属植物资源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杜鹃属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东观赏灌木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东野生观赏灌木资源的组成情况,[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获得有关资料。[结果]广东省观赏灌木植物资源77科,220属,523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分别占全省灌木植物科总数的79.38%,属总数的60.77%,种总数的36.94%。提出了广东观赏灌木植物优势科、属,将观赏灌木植物划分为10种类型,[结论]该研究为广东观赏灌木植物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蔚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38-1239,1284
介绍了潮汕地区芸香科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记录到该地区芸香科药用植物资源共有13属、30种(含变种),分析了部分芸香科药用植物的利用价值,并提出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w(灭线磷)=10%GR(颗粒剂)在广东省、湖北省两地水稻植株的降解动态和植株、稻米和米糠中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灭线磷在水稻植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60%~92.24%,83.29%~91.60%和83.74%~90.57%。灭线磷在植株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广东省和湖北省水稻植株茎叶的半衰期分别为6.01d和5.91d。w(灭线磷)=10%GR以有效成分2700g/hm2和1800g/hm2两个剂量施药后,在广东省和湖北省两地水稻植株中均未检出灭线磷;以有效成分2700g/hm2剂量施药后,广东省和湖北省两地稻米中的灭线磷的残留量分别为0.0047mg/kg和0.0041mg/kg,而以有效成分1800g/hm2剂量施药后,广东省和湖北省两地稻米中均没有检测出灭线磷;以有效成分2700g/hm2和1800g/hm2两个剂量施药后,广东省的米糠中均未检测出灭线磷。  相似文献   

14.
广东银杏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粤北山区有种植银杏的历史,南雄市是广东目前唯一的产区,而且南雄白果享誉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全省银杏种植和加工利用开始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轨道种植规模达250万株,有2家大型制药企业开发银杏叶片剂市场,2家食品饮料厂生产银杏叶口服液面市,还有2家银杏茶叶厂投产针对起步中的广东银杏产业存在的资源不清、生产技术落后,综合利用研究滞后等问题,必须强化政府宏观调控、重视品种资源研究、加强白果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发银杏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采取资料收集、实地典型调查、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共调查广东省20个各类自然保护区,基本掌握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和生态旅游现状,分析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条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内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生维管植物127科367属551种,其中新种2个,广东新记录种11个,国家濒危稀有植物3种;另有栽培植物约50种,隶属于21科32属。内伶仃岛的经济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共有用材树种66种、药用植物405种、果类植物60多种、淀粉植物26种、油脂植物55种、芳香植物40多种、有毒植物80种、鞣料植物31种、纤维植物79种、观赏绿化植物40多种,猕猴食源植物200多种。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农业信息需求、服务与资源共建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分析了广东省农业信息需求、服务和信息资源共建的现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广东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东的肉羊养殖业一直停滞不前,羊肉消费价格逐年攀升,本地肉羊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该文通过分析广东肉羊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广东肉羊产业化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72份广东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瘟性及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生态条件下对72份来自广东的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稻瘟病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多数广东水稻种质在四川生育期属中籼中、迟熟类型,株高相对较低,分蘖较强,穗子中等偏小,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较低。通过农艺性状表型聚类可将72份广东水稻种质分为3大类,Ⅰ类20份,属中等穗型,平均结实率83.3%;Ⅱ类21份,属大穗型,平均穗着粒180粒左右;Ⅲ类31份,其生育期较短,植株较矮,穗子较小。稻瘟病抗性鉴定表明,颈瘟1~3级的抗病品种52个,占72.2%,其中丰丝占1号等6个品种叶瘟1~2级,颈瘟1级,高抗稻瘟病。对广东水稻种质在四川利用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广东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确定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向。本文选取经济发展阶段相异及资源禀赋类似的黑龙江省及日本作为对照,分析影响耕地利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及持续程度数据,利用功效系数模型,计算“三地”1999-2008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运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合日本近60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发展轨迹,建立“三地”集约度之间的联系,提出广东省未来耕地利用方向。结果显示:广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介于日本及黑龙江省中间,符合“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环境;参考日本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运行规律,对比于集约化规模经营起步阶段中快速增长期的黑龙江省,广东省目前已进入经济发展持续成长期的黄金阶段;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广东省面临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及劳动力人工成本提高的双重压力,未来耕地利用方向可借鉴日本资本密集型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