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壳粉添加剂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农业废弃物稻壳粉能有效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该文研究了稻壳粉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调理机理,同时分析稻壳粉调理对污泥滤液和脱水后污泥主要性质的影响,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稻壳粉的最佳投加量为70%污泥干质量(DS);在最佳调理条件下,与单独投加三氯化铁(FeCl_3,138.09g/kg)相比,污泥比阻降低了59.73%,污泥净产率提高了45.27%,污泥泥饼的含固率从13.99%提高到23.97%;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稻壳粉调理后的污泥泥饼具有不可压缩性和可渗透性,有利于污泥中水分的脱出;同时,稻壳粉的投加可有效降低滤液浊度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因此,利用稻壳粉来调理污泥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集贵州省8个典型地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冬季和夏季的脱水污泥样品,进行室内分析测试,研究其养分和重金属特性。结果表明,贵州省主要地级城市脱水污泥pH为6.5-7.4,盐分含量为0.4-0.9。城市污泥中有机质、全量N、P高于一般农家肥,但全K量较低。污泥中全量重金属Cu、Pb、Ni、Cr、Hg和As均远低于国家农用标准,但一个处理厂污泥Cd、Zn超标,另有一处理厂污泥Cd超标,有3个处理厂污泥存在Zn超标现象。形态分析表明,Cd在多数污泥中化学形态主要是以生物有效态的形式存在,而Zn主要以稳定的化学形态存在,说明Cd存在环境风险,而Zn相对安全,表明贵州地区脱水污泥多数可安全农用,冬季和夏季脱水污泥的养分和重金属浓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脱水污泥的组分和农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脱水污泥样本采自二级处理厂,用带式压滤机脱水。污泥组分和农用价值的研究表明:(1)主要影响因素是进厂污水的组分,而不是脱水与否。(2)生活污泥是一种富含有机质、氮、磷的优质有机肥,除去锌以外的重金属含量较低。(3)污泥农用控制量的确定依据是,在连续施用一段时期内农田锌负荷量低于限制值。  相似文献   

4.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流变规律与脱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流变学与污泥理化性能(脱水性能)之间的关联及低温水解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对常规污泥及低温热水解预处理污泥进行厌氧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低温热水解-厌氧消化的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s, VS)去除水平较常规厌氧消化污泥提高3.7个百分点,低温热水解预处理也使得消化污泥的脱水性提高1.59%;污泥屈服应力分别了降低了64.51%和71.47%;稠度系数分别减小了90.94%和92.83%,污泥流动性增强。整个消化过程VS/总固体(totalsolids,TS)和屈服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均呈对数下降趋势;通过线性方程拟合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屈服应力与VS/TS、屈服应力变化与脱水性能改善两两间的拟合优度(R^2)均大于0.94,表明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屈服应力、屈服应力变化与污泥VS/TS、脱水性能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从流变学角度为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监控和优化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污泥及秸秆生物质固体燃料制备中试工艺及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该文利用处理量为24t/d的中试试验台,进行了化学调理剂添加比例、脱水时间、秸秆尺寸等工艺参数对污泥制备固体燃料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Fe3+和Ca2+为调理剂,污泥及秸秆等生物质制备固体燃料最佳的铁钙比及燃料压滤最优时间分别为1∶4~1∶2和6h;化学调质法制备的污泥固体燃料存在一个脱水极限,在脱水压力为1.2MPa、秸秆或木屑添加质量比为10%时,污泥固体燃料的质量含水率最低为40%~50%;同等条件下,秸秆越长,燃料脱水性能越好;燃料着火点低,约500K,完全燃烧温度范围窄,燃烧性能好,可做替代燃料使用。该文研究成果对降低污泥处理成本、实现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982年,日本群马县污泥肥料的生产量约1.3万吨(脱水饼),预计今后还将迅速增多。目前全县污泥肥料的用量约2.7万吨,污泥作为堆肥原料利用正在不断增多。在这种形势下,以县农业综合试验场为中心的各研究单位开展了有效利用污泥肥料的调查试验。结果证明,施用污泥或污泥肥  相似文献   

7.
污泥连续水热炭化工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热炭化可以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促进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但目前污泥水热炭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鲜有报道。该研究基于工程规模的污泥水热炭化系统开展研究,重点研究了系统工程设计和控制逻辑,开展了系统参数测试,分析了污泥炭、气相和水相的理化性质和组分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污泥年处理量达1.4×104 t,水热炭化后的三相产物分别为污泥炭28.57%,水相70.00%,气相1.43%,污泥脱水率达75%,综合整个生产系统,系统加热能为454.22 MJ/t,动力耗能为64.80 MJ/t,连续水热炭化工程系统能耗比为83.83%,能量回收率为66.68%,系统具有较高的能耗比。该研究可为生物废弃物连续水热炭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对沙漠化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作为土地改良剂对沙漠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确定合适的污泥掺混量,试验以离心脱水污泥与沙漠表层土壤按污泥掺混量为5%,10%,15%,20%,25%,30%,35%充分掺混,以土壤物理指标、营养指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污泥掺混量对沙土的改良效果,并与3种适于耕作土壤平行对比。试验表明沙土经污泥掺混后,随着污泥掺混量的增大,其土粒密度、土壤容重降低;污泥掺混量与土粒密度和土壤容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99,-0.89,而土壤孔隙度增加,呈正相关(r=0.79),当污泥掺混量大于10%后,污泥掺混量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的改良效果减缓;改良沙土中有机物含量、含水率随污泥掺混量增加呈线性增加(r0.99),持水能力与污泥掺混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改良沙土较对比土壤有更强的保水能力;氮、磷元素含量和污泥投加量呈显著正相关(r0.95),污泥掺混量为15%~25%时,改良沙土氮磷含量均接近对比土壤含量,污泥掺混对土壤全钾含量改善不大,但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污泥掺混量为10%~25%时,改良沙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接近对比适宜耕作土壤。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作为土壤改良剂对风蚀沙土的改良效果,确定合适的污泥沙土掺混比例,试验以污水厂离心脱水污泥与沙漠表层土壤按污泥掺混量为10%,15%,20%,30%,50%充分掺混,以水分入渗能力、土壤饱和含水率和土壤保水能力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掺混比例"泥—沙"复合土壤中水分入渗规律和土壤保水性能,用以确定最佳污泥掺混比例和最佳保水层。结果表明:污泥与沙土的掺混比例对水分入渗湿润锋影响较大。掺混比为10%的"泥—沙"复合土壤入渗时间最短,速率最大,30%,50%的入渗时间长,速率较慢;不同污泥与沙土掺混比例,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的大小依次为:10%(54.15 cm)15%(47.12 cm)20%(40.80 cm)沙土(34.97 cm)30%(23.10 cm)50%(12.68 cm),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关系符合Kostiakov土壤水分入渗模型;在污泥与沙土不同掺混比对各土层含水率及水分再分布试验中,污泥与沙土掺混比为20%的复合土壤为最佳选择,保水性最好的土层是40—60 cm。  相似文献   

10.
选取民勤县勤锋农场流动沙区作为试验地,以城市生活脱水污泥作为沙区或荒漠区土壤水分补充的基质和材料,制成不同的污泥沙障(上覆污泥、下覆污泥、污泥方格)铺于流动沙丘迎风面,以自然状态的流动沙丘为对照,撒播黄蒿并经过一年生长后,比较各处理土壤含水量的大小,结果表明:所有污泥沙障处理多余的水分均下渗至沙区0~60 cm的土层中,以下覆污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其次为污泥方格处理,上覆污泥处理土壤含水量最低,3个污泥沙障处理0~60 cm土层的含水量均显著大于对照(P<0.05)。综合考虑成本、用量和治沙效果,以污泥方格沙障最为经济实惠且环保,可以在极端干旱的民勤流动沙区起到较好的促进植被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污泥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荣艳  骆永明  李振高  滕应  章钢娅 《土壤》2008,40(5):738-743
应用滤纸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污泥及其与青紫泥混合后对蚯蚓的急性致死效应及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滤纸法测定的污泥对蚯蚓的毒性症状出现快且严重,不同污泥对蚯蚓的毒性大小差别较大,致死中浓度(LC50)相对应的污泥与水比值(Rsw-LC50)范围在0.0010~0.0242之间。在供试的城市污泥中,上海贮泥池污泥对蚯蚓的毒性最大,上海脱水污泥5对蚯蚓的毒性最小。自然土壤法测定的污泥与土壤作用后对蚯蚓的毒性结果为:所有处理蚯蚓死亡率均为0,各污泥处理对蚯蚓体重增长率的影响差别不大,个别污泥处理蚯蚓体重增长率比对照处理低,即对蚯蚓的体重有负增长影响。与滤纸法各处理相比,中毒症状较轻微,仅极个别中毒症状较明显。与污泥的水浸液相比,污泥与土壤作用后对蚯蚓的毒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过磷酸钙和双氰胺联用减少污泥堆肥温室气体及NH3排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添加剂过磷酸钙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联用对脱水污泥高温好氧堆肥氨气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效果,该文以脱水污泥和玉米秸秆为原材料,设置4个堆肥处理分别为: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作为对照(CK),只添加3.5%(湿基)过磷酸钙为SP3.5,在添加0.1%双氰胺基础上分别加入3.5%(湿基)过磷酸钙(SD3.5)和5.0%(湿基)过磷酸钙(SD5.0)控制材料,在60 L发酵罐中进行为期34 d好氧高温堆肥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氨气排放速率及堆体总有机碳和总氮损失率。结果表明:添加过磷酸钙及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可以促进堆肥腐熟和提高堆肥品质,同时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总氮损失、NH_3排放以及显著减少污泥堆肥总温室气体排放。2种添加剂联合使用使SD3.5和SD5.0处理氮素损失相比于CK处理减少10.92%和13.08%,总温室气体排放量比对照减少65.6%和74.8%。该研究可为污泥堆肥添加剂的选择以及污染气体的减排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自然条件下把污水污泥与泥炭混合进行堆肥生产的传统方法,具有过程长、效率低等许多缺点。苏联农化服务中心研究所研制出了用离心脱水污水污泥制取有机矿物混合肥料的生产工艺。为了提高灭菌速度,在混合肥料中添加农药,如棉隆等。利用各种吸湿材料(如泥炭)和成形材料作填充剂。这样能使混合肥料的灭菌时间缩短到2—3周。这段时间内该农药完全被分解。棉隆的添加量为污泥的O.1—0.2%。生产混合肥料  相似文献   

14.
低氧烟道环境制备污泥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污泥制备活性炭的成本,以高温低氧烟道气为媒介,研究了活化时间、温度、蒸气含量以及氧含量对污泥活性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及水蒸气流量的最佳值分别为800°C、90 min和34.8%,该条件下污泥活性炭比表面积、产率、甲基橙及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246.3 m2/g、46%、14.8 mg/g、18.1 mg/g。因而,高温低氧烟气直接用于物理活化法制备污泥活性炭,活化气量(水蒸汽)不够,产品活性炭的性能差,活化温度高达800°C,运行成本仍偏高。将湿污泥用ZnCl2按1∶1浸渍16 h后活化炭化,在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氧含量分别为550°C、90 min、2%时,污泥活性炭的产率为59%,其比表面积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达516.1 m2/g和129.8 mg/g,孔体积为0.29 cm3/g,微孔体积为0.16 cm3/g,平均孔径为3.95 nm,性能较好。氧气能促进活性炭微孔的形成与发展,最佳的氧含量为2%~4%。与无氧条件下制备的污泥活性炭相比,氧含量为4%时制得的污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加了6.82%,亚甲基蓝吸附值提高了2.75倍。该研究表明:高温烟气作为热源、保护气和活化气,结合化学活化法,可将脱水湿污泥直接制成污泥活性炭。该结果可为低成本制备污泥活性炭、实现污泥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卢再亮  刘兆东  李九玉  姜军  徐仁扣 《土壤》2015,47(2):408-413
从南京市、马鞍山市和丹阳市的3个污水处理厂采集污泥,在500℃下热解制备炭化污泥,测定了污泥和炭化污泥的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研究了污泥和炭化污泥对酸性红壤改良效果,并探讨了炭化污泥中重金属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污泥和炭化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碱,添加炭化污泥可提高红壤的p H和交换性钙、镁和钾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和交换性H+含量。但污泥中大量铵态氮的硝化作用释放质子,抵消了污泥对红壤酸度的改良作用。添加污泥和炭化污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污泥炭化后重金属含量有所增加,但大部分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下降,说明热解过程可以降低部分有毒重金属的活性。与对照相比,添加炭化污泥会增加土壤中部分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特别是有效态锌含量显著增加,因此炭化污泥农业利用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建议将炭化污泥用于酸化的森林红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蝴蝶兰类原球茎(PLB)耐脱水性规律,本研究通过取一定数目、鲜重的PLB样品分别经不同相对湿度或时间脱水后进行相关测定,结果表明经相对湿度52%下脱水2d的PLB含水率13.31g/gdw(脱水重/鲜重比值40.62%)是质膜损伤和胁迫致死的临界含水率。虽然不同脱水条件使材料达到接近的含水率,但较高湿度脱水对PLB组织细胞伤害较小。相较于含水率指标,PLB脱水重/鲜重比值与相对电导率、成活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PLB脱水处理前用水浸泡不能明显提高脱水后的PLB脱水重/鲜重比值,但能明显提高成活率。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慢速脱水蝴蝶兰PLB可减轻脱水损伤,降低脱水损伤对PLB起始含水率的敏感性;采用PLB脱水重/鲜重比值替代含水率表示材料失水程度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污泥农用正在成为世界上各国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我国目前关于污泥农业利用控制的技术标准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 309—2009)。本文从标准的制定时间、适用范围、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定等4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在各项控制指标方面越来越趋于完善,但同时也需借鉴《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提出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生态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运行问题中,90%是由污泥膨胀所引起。本文介绍了引发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种群特性和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生态因子和控制方法。指出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实质是活性污泥微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丝状菌种群代替菌胶团菌群成为优势种;利用微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寄生等关系控制污泥膨胀的生态学调控方法,是实现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保持污泥微生态系统稳定,获得良好污水净化效果的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对污泥最终处置利用具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决定了技术路线的选择.论文从分析西安市3个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含量和浸出量的检测结果出发,对我国污水污泥处置利用相关标准与危险废物鉴定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污泥处置现行标准对重金属的迁移特性不够重视,应当建立重金属总量指标与形态指标(浸出毒性)相结合的污泥处置控制标准体系;在进行污水处理厂泥质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西安市较为可行的污泥处置利用方式,提出西安市污水污泥处置利用的2条途径:填埋和能源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主要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海兰  陈玲  彭喜玲  周旋  周犀  林莉  南蓬 《土壤学报》2008,45(6):1164-1169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具有“三致作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污泥土地利用时重点控制的有机污染物之一[1,2]。国外关于污泥中多环芳烃的研究比较深入[3~7],我国关于污泥中多环芳烃的研究报道并不多[8~9]。随着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上海污泥的量也越来越大,污泥土地利用是上海今后污泥处理处置的有效途径之一[10,11]。为了解上海污泥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为污泥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应用索氏提取法和GC/MS技术对上海主要的14个污水处理厂中污泥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