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插秧机是主要的粮食生产设备之一,其性能将直接影响粮食的质量和生产速度。为此,介绍了国内外插秧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插秧机的技术要求,并介绍了安徽省插秧机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近代插秧机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插秧机作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要产品,能提高插秧工效、降低劳动强度、省水省肥,所栽秧苗深度适宜、种植密度适度、成活率高,有利于粮食增产增收及实现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为此,就近现代国内外插秧机研究现状,各类插秧机存在的部分待解决问题,以及未来插秧机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上半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农机部门突出重点保障粮食生产关键环节与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的机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呈现三大亮点。一是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机具的购买使用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的突破。新增插秧机9台(其中乘坐式高速插秧机6台),结束了该区没有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的历史,粮食烘干机新增14台,极大的提高了该区水稻机插、谷物烘干等薄弱环节的农机化作业水平。二是农业(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种粮大户购买补贴机具资金占比超过50%,成为了引领该  相似文献   

4.
信息荟萃     
正南康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呈现三大亮点冯勇上半年来,南康区农机部门突出重点保障粮食生产关键环节与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的机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呈现三大亮点。一是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机具的购买使用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的突破。新增插秧机9台(其中乘坐式高速插秧机6台),结束了该区没有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的历史,粮食烘干机新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水稻插秧机存我国水稻种植地区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使用区域不断扩大,机具拥有量得到快速的增长。广西的水稻插秧机每年以5000多台的速度递增,机插作业面积也成倍地增长,给农业丰收、粮食增产、农民增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由于插秧机生产企业的管理、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6.
李齐 《湖南农机》2016,(4):16-17
将插秧机应用到水稻的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农民插秧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插秧的工作效率.然而在插秧机的使用过程中,插秧机常常会出现一些故障,这就需要操作人员懂得插秧机的故障排除办法以及简单维修知识,及时排除故障,确保插秧机能快速被继续投入使用.基于此,文章主要介绍插秧机的故障排除办法、简单维修和维护保养知识,以供广大插秧机操作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水稻插秧机现状分析及发展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插秧机技术研发与产品质量保障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日本、韩国等已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机型以高效高性能插秧机为主.近几年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插秧机械化水平、插秧机技术研发和产品产销量得到了大的发展,全国插秧机生产企业有20多家、年产销量达4万多台.今后插秧机技术发展趋势是,产品向系列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机型从单一插秧作业向复式作业方向发展、底盘向多功能通用底盘方向发展.但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将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机型.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和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水稻插秧机作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产品,其行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对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有很大的影响。一、我国水稻插秧机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刺激了插秧机市场的发展,农民使用积极性高涨,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平江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耕地总面积80.5万亩,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县,全县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4%,其中机械化收割80%,机械化翻耕70%,机械化插秧3%。2011年以来,平江县全力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到目前为止,全县插秧机达到134台,其中手扶步进式插秧机122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2台,乘坐式插秧机12台,机械化插秧面积8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8%。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仪征市农委将提高水稻机插秧实际应用效果作为粮食增产整体推进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整合项目资源,保持对机插秧推广的补贴力度、扩大集中育秧规模、提升社会化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措施,稳步提高机插秧的应用面积和生产水平,在做到"认识不减、力度不减、扶持不减"的同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技术到位"。全市共新增插秧机116台(310标准台),其中高速插秧机97台、手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