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隆县天然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化隆县天然草地资源的调查,发现牲畜超载过牧,利用不合理,草地退化严重,建议通过优化天然草地生产结构,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划片轮牧,加大灭鼠力度,巩固草地使用权,天然草地改良,加强法制建设,实现草畜平衡,使天然草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而达到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然草地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80年代全国草地资源调查研究的实践,在总结以往草地分类原则和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天然草地新的分类原则和类、组、型三级分类体系及其相应的分级标准。并将我国天然草地划分为8个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天然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扎鲁特旗天然草地资源特点及生产力进行了简略的归纳,分析,并就合理利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维持和恢复草地生态平衡,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出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青海省天然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对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温性荒漠类天然草地牧草营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这说明该类天然草地牧草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天然草地类。  相似文献   

5.
正天然草地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开展天然草地返青的监测,对科学安排草地畜牧业生产活动、监测预警草地灾害具有重要作用。为及时了解广西天然草地植被生态状况,准确、客观掌握天然草地返青时间,在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广西草地监理中心在兴安县、宜州市连续多年开展了天然草地返青的地面监测。1监测区概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利用青海省甘德县天然草地资源,对甘德县天然草地草畜平衡状况、天然草地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甘德县天然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乐都县天然草地分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永和 《草业科学》1997,14(4):8-12
对乐都县天然草地分类进行了探讨,根据综合顺序分类法,乐都县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类,9个亚类,26个草地型,同时指出,草地类随海拔升高,依次分布着微温微干类-微温微润类-冷温潮湿类-寒温潮湿类。并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临夏县天然草地退化原因及改良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唐永昌 《草业科学》2003,20(12):72-74
对临夏县天然草地现状分析表明:由于长期超载过牧,砍、挖、垦荒和干旱少雨,造成了已退化天然草地占可利用草地的75%。建立人工草地,退耕还林还草,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和草场承包,是实现该地区天然草地合理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混合草群营养成分分析,总结了青海天然草地的几个营养类型。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主要营养类型为氮碳型草地面积最大,其次是氮碳一灰分型草地。两营养类型草地面积为3902.60×10^4hm2,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3.10%。从而构成了青海天然草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生态建设中天然草地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特有的生境条件和生态脆弱性,通过对区域天然草地牧草返青、生长规律及放牧对草地植被影响的分析,针对目前天然草地利用和退化、沙化现状,提出在今后大规模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对天然草地的利用必须因地制宜地走全年舍饲与季节性禁牧互补的途径,探讨了适合本区域实施舍饲休牧的时间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为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地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的复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孜州天然草地的生态地位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初  兰伟 《四川畜牧兽医》2001,28(10):12-12,17
四川省甘孜州地处长江源头区,天然草地是全州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但长期以来,天然草地因疏于管理与保护而被不断开垦、掠夺或放牧利用,导致生产力严重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已成为全州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甘孜州天然草地是长江上游地带性植被,经过长期的演化,适应了当地高寒的严酷生态环境,对于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与建设已成为综合治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1甘孜州天然草地的生态地位概括地讲,甘孜州天然草地左右着长江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天然草地现状与风沙源区植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11.82亿亩天然草地,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67%。天然草地作为内蒙古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具有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内蒙古草地80%以上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过度利用,导致草地荒漠化趋势不断加重。本文分析了2000年以来内蒙古风沙源地在连续遭受3年干旱和虫害(蝗灾)后造成的草原退化和沙化趋势以及草地围封等措施对植被恢复的效果,论述了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及风沙源区天然草地植被的演替轨迹,揭示了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自我和人工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了人类过渡生产活动和草地资源管理利用不合理,致使天然草地遭到严重破坏。同时,重点论述了保护天然草地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95年6月对门源种马场的天然草地植被组成,草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场的天然草地,尤其是春草地,由于长期超载过牧,组成高寒草地的建群种及主要伴生种的优势度等均明显下降,一些杂类草,毒草的优势度增强,改变了群落外貌和结构,草地逐渐退化。  相似文献   

15.
共和县天然草地产草量动态地面监测工作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天然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饲草资源总量,为全县及各乡镇畜牧业生产中的草畜平衡工程提供依据,防止草地过度放牧,有效控制草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维护草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参考青海省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野外调查资料,结合2007年第二次草地资源调查时获取的最新数据,从退化草地面积、草地类鲜草产量初步对全省天然草地进行了退化趋势的分析,认为青海省天然草地的退化趋势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退化程度不明显。最近30年来,天然草地的退化速率明显加快,尤其是地处"三江源区"的天然草地,是全省退化扩展速率最快的地区。其原因,主要是人为活动和气候因素所致,自然因素对天然草地的影响是渐进式和缓慢的、不易察觉的一个过程,远不及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长期超载过牧等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干扰对草地动态演替产生的影响,更加直接,更为严重。但自然因素对天然草地的影响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天然草地的现状及退化趋势 ,论述了采用围栏、施肥、翻耕地、建立人工草地等方法 ,合理培育改良天然草地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兵团农六师天然草地资源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兵团农六师天然草地资源分布、数量、质量及利用等进行了全面调查与评价,建立了农六师天然草地分类系统和资源数据库,揭示了天然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建议和对策,为农六师草地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简述了扎兰屯市天然草地资源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该市草地利用状况,根据草地的载畜量以及草地利用状况,将全市的草地划分为草地超载退化区,畜草基本平衡区,少畜富草区;对不同区域的草地提出了合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土地覆盖变化看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草地的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GIS技术和1990—2000年的TM影像图,分析了塔里木河中下游近10年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天然草地退化严重,高、中覆盖草地大幅减少。低覆盖草地的数量虽然增加但主要是流域河岸胡杨林群落退化后向荒漠灌丛草地演化的结果;而在自然环境更加恶劣的塔里木河下游地区,随着断流和地下水位的下降,天然草地正在向裸地和沙地演变。通过分析,提出了恢复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草地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