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观赏茄子的一个分枝作砧木,观赏番茄作接穗;观赏番茄的一个侧枝作砧木,观赏茄子作接穗进行观赏番茄观赏茄子双向嫁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观赏番茄作接穗时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观赏茄子作接穗时的嫁接成活率,能否嫁接成活与嫁接时的砧木、接穗的茎粗有一定的关系,本试验中观赏番茄、观赏茄子茎粗在0.5 cm时嫁接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观赏茄子的一个分枝作砧木,观赏番茄作接穗;观赏番茄的一个侧枝作砧木,观赏茄子作接穗进行观赏番茄观赏茄子双向嫁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观赏番茄作接穗时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观赏茄子作接穗时的嫁接成活率,能否嫁接成活与嫁接时的砧木、接穗的茎粗有一定的关系,本试验中观赏番茄、观赏茄子茎粗在0.5 cm时嫁接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春,以砧木君迁子和接穗阳丰品种为试材,进行了不同嫁接时间和不同嫁接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因素对嫁接成活率和当年生长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甜柿的嫁接时间以3月下旬到4月中旬的萌芽前后为宜,以双舌接方法最好,嫁接解绑后喷施甲胺磷+多菌灵有效防治病虫害,可提高嫁接的成活率和当年苗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砧木直径、立地条件及气候因子3个因素对核桃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分别于2013年5月下旬和12月中下旬,以采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香玲"、"西林3号"、"西洛2号"核桃良种接穗为试材,分别对宁陕县江口镇和商州区腰市镇核桃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生产中对核桃实生树进行嫁接改造时,选择砧木直径在9~12cm的实生树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枝条长度生长量与砧木直径呈正相关;平地的核桃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均较坡地好;降雨量对核桃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至关重要。该研究可为生产中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规格喜树枝为试材,进行嫁接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高、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规格的接穗,嫁接成活率从高到低排序为径粗≥0.5cm的2a生枝径粗≥0.5cm的1a生枝径粗0.5cm的1a生枝;不同规格的接穗嫁接苗高、径生长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径粗≥0.5cm的1a生枝径粗≥0.5cm的2a生枝径粗0.5cm的1a生枝;从喜树不同规格接穗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的高、径生长的影响综合分析,径粗0.5cm的1a生枝不宜作接穗,径粗≥0.5cm的1a生枝和径粗≥0.5cm的2a生枝嫁接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山椒、朝仓山椒和琉锦山椒为接穗,以1、2、3a生国内花椒实生苗为砧木,以5a生国内花椒进行高接,研究了嫁接时间、砧木年龄、砧木萌芽的去留对嫁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时间对山椒成活率和生长量影响显著,4月9日前后嫁接山椒为宜;山椒品种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存在差异,朝仓山椒的成活率最高,生长量最大,琉锦山椒次之,葡萄山椒最小;砧木年龄对山椒的嫁接成活率影响极显著,1a生国内花椒砧木嫁接的山椒成活率最高。及时去除砧木上的萌芽可显著提高山椒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  相似文献   

7.
北部边缘区油茶低产林换冠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市位于油茶分布北部边缘区,油茶生产中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通过研究影响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因素,以期为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和指导。结果表明:油茶换冠改造前应先对嫁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嫁接技术后再进行,采用撕皮嵌接法、利用新鲜接穗在春季进行嫁接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最好。  相似文献   

8.
北海道黄杨是常绿阔叶乔木优良新品种,能耐-23.9℃低温,特别适合于北方冬季寒冷、干旱的地区种植。本文通过探讨不同基质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北海道黄杨扦插生根的影响,旨在提高北海道黄杨扦插成活率,降低成本,对于该树种在本地区的推广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梅高位嫁接后不同处理方法对接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戚子洪,蔡健华,蒋建华(江苏省吴县市果树研究所215107)杨梅小苗嫁接后再移植,成活率低,且管理不便。如先将实生苗定植,经过3~5年的培育,再进行高位嫁接,可明显提高嫁接成活率,而且树冠形成快,管...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野生欧洲李嫁接繁殖技术,提高其嫁接成活率,以野生欧洲李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不同嫁接方法,研究不同嫁接砧木、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砧木粗度和嫁接高度对接穗成活率及新梢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野生欧洲李嫁接的4种不同砧木的优先顺序依次为:栽培欧洲李品种‘女神’>野生樱桃李>野杏>山桃。春季4月中旬以野生樱桃李为砧木嫁接时,适合采用劈接法和嵌芽接法,最高成活率达90.37%;夏季6月中旬、7月中旬嫁接则适合采用T形芽接法,成活率最高为90.93%,且新梢生长快。根据接穗嫁接成活率和成活后生长量筛选出适合野生欧洲李嫁接的砧木粗度为大于14.00 mm。野生欧洲李在7月中旬以‘女神’作砧木,采用T形芽接法嫁接后成活率最高达93.52%。  相似文献   

11.
根癌农杆菌介导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建立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u zhi')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以获得转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基因植株。采用根癌农杆菌(Agrrobacterium tumefaciens) ( LBA4404菌株)介导法,研究影响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预培养与否、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在遗传转化过程中,不经预培养,根癌农杆菌浓度OD600 = 0.6,侵染下胚轴40 min,再共培养3 d,有利于获得最高遗传转化效率。抗性植株经PCR和DNA-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北海道黄杨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大叶黄杨光能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叶黄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隙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全天中阳面栽培的极显著高于阴面栽培的,其中阴面在上午8:08左右达到全天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峰,而阳面栽培的在下午13:08达到全天最高峰;细胞间隙CO_2浓度,阴面栽培的比阳面栽培的普遍高;气孔导度日变化,阴面栽培的出现的峰值比阳面的时间要早,阴面的分别在上午8:08和下午13:08,而阳面的分别在中午12:08和下午15:08;蒸腾速率日变化阳面栽培的为双峰曲线,阴面的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3.
以北海道黄杨的茎尖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生长素浓度等因子对建立茎尖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茎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6-BA+0.5 mg/L+NAA 0.1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且在前10 d采用暗培养,之后采取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紫叶小檗的抗性强弱,于2011年7~8月和2011年10~11月取样,系统地测定了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和植物组织含水量6项抗性生理指标,并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叶黄杨0.635紫叶小檗0.613金叶女贞0.467。大叶黄杨和紫叶小檗的抗性相近,均优于抗性最差的金叶女贞。以这3种园林灌木建造的彩色绿篱地段,应注意对金叶女贞的管理养护。在当地园林建设中,不宜大面积地应用金叶女贞。  相似文献   

15.
北海道黄杨叶片应答低温胁迫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强  张睿鹂  冷平生  关雪莲 《园艺学报》2011,38(11):2169-2179
 采用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北海道黄杨叶片蛋白质对低温胁迫的应答反应。北海道黄杨植株在室外种植,从2008年10月—2009年2月每月提取叶片总蛋白。在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胶上发现36个表达量显著差异蛋白点,其中通过质谱鉴定出19个蛋白质,包括已知的和新鉴定的低温胁迫相关蛋白质。这些鉴定出的蛋白质涉及多个生理过程,如能量与代谢、调控、防御应答等,同时这些蛋白质的表达模式与生理生化变化模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采取盆栽控水法,研究多效唑对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绿篱植物抗旱性影响,以期为节水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3种绿篱植物应用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可不同程度的增强抗旱性。单就抗旱性而言,大叶黄杨的适宜浓度范围为1.33~9.33 g/L,最佳浓度为6.67 g/L;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适宜浓度均为1.33~4.00 g/L,最佳浓度为2.67 g/L。  相似文献   

17.
张丽杰  王强恩  周强  张才 《北方园艺》2010,(17):141-143
以桃叶卫矛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对桃叶卫矛离体胚萌发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消毒液及消毒时间。同时,选取不同培养基和激素浓度进行卫矛的离体胚培养最佳激素组合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的灭菌剂和不同的灭菌时间对无菌苗的萌发与生长有显著的影响;筛选出MS1/2+BA0.5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7g/L的培养基为成熟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配比。  相似文献   

18.
陕西卫矛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云香 《北方园艺》2011,(23):119-120
以陕西卫矛幼茎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对陕西卫矛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幼茎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mg/L+NAA 0.2mg/L+30 g/L蔗糖.  相似文献   

19.
遮光处理对扶芳藤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不同遮光处理(0、30%、60%、80%)对红脉扶芳藤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光下,扶芳藤光饱和点(606.4 μmol·m-2·s-1)和光补偿点(32.6 μmol·m-2·s-1)均较低,属耐荫植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一天内Pn总值低于遮光处理,枝叶生长较慢;遮光处理,Pn呈单峰曲线,且高于全光处理;遮光30%60%下,光合作用较强,蒸腾旺盛,枝叶生长加快,叶片组织结构正常,叶片变薄,比叶质量下降,叶绿素总量增加,叶色浓绿,观赏价值增强,表明一定程度的遮光有利于扶芳藤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践踏胁迫对4种园林地被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乐  夏宜平  楼建华  陈菁珏 《园艺学报》2010,37(10):1673-1678
以佛甲草(Sedum lineare)、矮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var. nana)、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小叶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var. radicans)等4种园林地被植物进行践踏试验,比较分析其植株生长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显示:除佛甲草外,几种地被植物践踏后的生长势与翌年恢复性均良好;践踏胁迫后4种地被植物的固定荧光(Fo)图像颜色变深,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其中尤以佛甲草最为明显;践踏后6周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均明显降低。两种藤本地被植物络石和小叶扶芳藤在践踏胁迫后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高于对照,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低于对照;两种草本地被植物矮麦冬和佛甲草与之相反。综合各项指标来看,藤本地被植物的耐践踏性强于草本地被。叶绿素荧光特性可用于评定地被植物的耐践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