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发展温州市高山花卉、绿化苗木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温州市高山花卉苗木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管理,抓紧制订花卉生产产业政策;合理规划布局,发展特色花卉苗木;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苗木质量;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完善销售流通体系,开拓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花卉苗木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黄金产业”。湖南省浏阳市柏加镇培育花卉苗木历史悠久,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已经成为当地主导产业,2006年苗木销售额突破2亿元,成为中南六省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之一。我们分析了目前花卉苗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策略,走“政府引导、花协牵头、市场运作、产销并重”的发展道路,努力提高花卉苗木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花卉苗木产业成为众多农民追逐和工商资本大量涌入的一大热点产业,但是,由于近几年来的盲目扩张,花卉产业特别是绿化苗木出现了大量结构性的过剩,作为从业者,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绿化苗木生产者的产品大量积压,出现了苗贱伤农的事件,直接影响了苗农的生产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园林建设者们往往对一些绿化急需苗木找不到供应者.对此,我们认为绿化苗木生产应与园林建设同步,即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和较好的协调性,才能使园林与花卉苗木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苗木花卉业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1949-2006年浙江苗木花卉产业的起步、发育、发展、崛起4个发展阶段。1949-1977为起步阶段,全省苗木花圃数量少,规模小,品种少,技术匮乏;1978-1990年为发育阶段,农民开始发展花卉苗木生产,萧山、金华等地建立了花卉苗木专业市场;1991-2000年为发展阶段,花卉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萧山市、奉化市、金华县、绍兴县漓渚镇、嵊州市、宁波北仑区6大花卉产销中心,并涌现了森禾、虹越、蓝天等花卉品牌;2001-2006年为崛起阶段,花卉业成为浙江第四大农产品,市场容量逐步饱和,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进入周期性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5.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的迅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必将逐步实现由长三角的中心区域逐渐向中西部实施梯度转移,为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提升安徽花卉苗木产业质量、效益有机结合,我们对沪皖花卉、苗木(绿化观赏)产业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参观生产场圃、听取介绍汇报、举办座谈会、走访出口企业等形式,并与苗木花卉生产经营企业、苗农花农、经纪人及市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提出主要融人长三角、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具有安徽特色花卉苗木产业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花农苗农,加快提升我省花卉苗木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奉新花卉苗木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全面分析阐述苗木在生产中和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广大花卉苗木生产经营者提供参考,以促使奉新花卉苗木产业向着生产标准化、经营特色化、市场规范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的方向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花卉苗木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全市的花卉苗木生产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其在苗木品种、生产管理、规划定位、区域发展、政策引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武汉市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福建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成效,运用Logistic曲线模型对福建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进行阶段性识别与分析。研究表明,福建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演化过程呈现“S”型走势,2011年进入成长期,2018年到达飞跃点。依据花卉苗木产业所处的阶段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引导花卉苗木产业结构升级、深化产业融合、打造特色花卉品牌、提升科技含量、畅通国内国际花卉苗木市场双循环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湖北民族地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苗木是颇具前途的朝阳产业,湖北民族地区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笔者全面分析了这一地区花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潜力,对湖北民族地区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对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8月3日~4日,记者从河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获悉,作为河北省花卉产业发展的重点县之一,平泉县近年来花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县花卉苗木而积已超过23,000亩,花卉生产涉及全县17个乡镇,按照这一发展势头,2015年,平泉有望成为河北省花卉生产核心县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湖南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实现湖南花卉苗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定位应是优先发展观赏苗木产品,并将产业优先布局于长株潭地区;战略措施应包括建设绿化苗木生产和交易中心,调整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实施科教兴花、商品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等三大工程,强化多元化投入、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营销信息网络体系等四大体系。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园林花卉型"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卉苗木基地为依托,发展长沙市园林花卉型“农家乐”旅游产业,是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和“农家乐”旅游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长沙市园林花卉型“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江苏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和全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市场的需求,针对江苏的气候特点,对全省花卉产业产品的发展方向、生产方式的改进等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江苏今后必须强化优势,进一步发展观赏苗木生产;要抓住两头,发展盆花生产;找好突破口,发展鲜切花;同时要重视水生花卉、观赏竹类、观赏和保健兼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使江苏省的花卉产业全面、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色中国(A版)》2008,(Z1):73-73
<正>中国桂花之乡六千亩花卉基地,,花卉朵朵姹紫嫣红香飘四面八方;三十里苗木长廊,苗木株株婀娜多姿绿缀千家万户,这是对安地花卉苗木基地的概括和写照。特别是在金秋十月桂花盛开的季节,更是花的天、花的地。目前。全镇花卉苗木面积6400亩,品种200多个。2004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产业的兴盛和园林绿化建设的不断深化,花卉苗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因此,花卉生产前景广阔。在此背景下,论述了湖南常德市花卉苗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宁县贴贷500万发展花卉产业甘肃宁县积极发展花卉产业。2002年,全县种植花卉面积达2828亩,建成绿化苗木基地16个。日前,政府多方协调,落实花卉贴贷资金500万元,发放到花卉种植户中,为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林海)嵊州市全力建设木兰花卉基地浙江嵊州市提出了“以木兰科品种为龙头,建嵊州花木大市”的目标,以木兰科苗木为主的花卉基地已达6.6万亩。其中玉兰系列苗木生产面积已发展到3.9万亩,年产苗木4300万株,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圃地产值超过4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兰苗木生产、供应基地之一。(孙蔡江)花都建设广东…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金华市金东区花卉苗木产业的现状及地位,分析其拥有的产业布局向区域化集聚、产品特色鲜明具有比较优势、专业市场已成区域品牌、有一支具备现代经营理念的苗木经纪人队伍和产业基础好等优势,指出存在的规划引领滞后、影响产业发展,品种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经营主体不强、龙头作用未发挥、专业市场不旺和产业带动不强等发展短板,并提出了强化规划引领、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加大技术推广、推动花卉苗木精品化发展,注重龙头带动、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擦亮金字招牌、推动花卉苗木品牌化发展和做足美丽文章、推动花卉苗木融合化发展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衢州是个农业大市,为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衢州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市.文章分析了衢州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遇到的一些困惑,并根据衢州实际提出了政府要加强领导、确立苗木品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产销一体化经营方式等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岳阳县把苗木花卉做成了大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一条新途径。目前,全县已种植花卉苗木430公顷,年生产总值达3100万元,形成了麻塘、林科所、长湖、新墙四个苗木花卉生产销售基地,全县花卉经营人员已达2100人,花农人均年增收3500元。  日趋艰难的传统产业何以摆脱困境?岳阳县委、县政府及时提出了调整结构的发展思路,大作花卉种植文章。县委书记李开龙在动员会上算了一笔帐:1公顷普通绿化苗木产值为135万元左右,利润可达105万元,相对稻谷、棉花等普通农产品,产值高出数十倍。全县规划3年发展花卉苗木33333公顷,到时年…  相似文献   

20.
正扬州市邗江区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腹地,长江与淮河交汇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土、气等自然资源丰富,且光、热、雨峰期同季,利于林木生长,适合发展花卉、苗木、果树等园艺产业。邗江区园艺产业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下蓬勃发展,已在全区林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促进传统林业转型升级、林农增收的主要途径。一、园艺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邗江区把花卉苗木生产作为调整林业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