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策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晋西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提出土石山次生林区应实行“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植被恢复策略。在土层浅薄、坡度较陡的生态脆弱地段,需要进行长期的植被封育;在土层深厚而且坡度平缓地段,可适当辅之以人工措施,包括人工抚育,以及补植或补造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等。当前土石山区次生林经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林分质量,加强管护力度;黄土丘陵区应该实行封山禁牧或轮牧、围栏圈养以及陡坡地退耕等措施,这是植被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黄土丘陵区恢复和建设森林植被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指出只有转变农村传统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长期坚持植被封育和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人工营造乡土树种为主的森林群落,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才有可能恢复原来的森林植被景观,真正实现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水土流失的根治。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张文辉  刘国彬 《林业科学》2007,43(1):102-106
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区考察组获得的资料为依据,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方面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策略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退耕还林和禁伐禁牧措施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质量已经呈现稳定提升的势态,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植被恢复措施优化,多元化投资与城镇化发展使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前景较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植被恢复投资力度不够;政策不稳定使农户无远期规划,政策不配套,使大户承包治理停滞;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人工经济林比例过大,生态功能不强;禁伐禁牧封禁措施缺乏技术支撑,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亟待解决.未来植被恢复策略包括:明确不同时期植被恢复目标和完善恢复途径;保护现有成果,增加自然恢复和生态修复比例;用政策保护承包大户植被建设的积极性;加大植被建设和科研投资力度,培育黄土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农业生产不利,应迅速增加这一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增加植被的方法除了人工造林种草外,还可采取封禁措施以消除对植被发育的不利因素,促进植被自然恢复。高原上除少数山地森林和次生梢林外,绝大部分地区光秃裸露,且气候条件干旱严酷,是否能通过封禁恢复植被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73~1974年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植被调查研究,尤其是调查总结当地群众封山育林、封山育草的宝贵经验后,认为在现在的气候条件下,只要在一定时期内消除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靳学 《河北林业》2014,(10):24-25
今年,涞水县被确定为河北省10个封山育林大县之一。借此契机,涞水县加大封禁力度,严格禁牧执法监督检查,进一步保护生态资源,遏制禁牧反弹,巩固扩大禁牧成果,实施封山禁牧"一二三四",有效保护全县林业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5.
封山育林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能力,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恢复和保护森林和灌草植被。封山育林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的森林资源培育方式。与人工造林相比,封山育林恢复的森林植被生态功能和效益更好,更能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呼  相似文献   

6.
封山育林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进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新的封山育林技术规程拓展了封山育林的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封山育林的内容.原先封育对象只有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现在叉增加了官林地以及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封育改造,扩大了封山育林的作业范畴。澄清了以前关于封山育林模棱两可的一些观念,使林区封山育林有了更好的操作性。使林业生产中一切管护措施都从封山育林中找到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林业生产建设。  相似文献   

7.
封山育林是恢复和重建晋西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晋西黄土高原封山育林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及可行性。分析了不同时期弃耕地和封禁小流域的植物演替和植被恢复规律。在黄土弃耕地上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为:弃耕后,15a-20a为草本植物群落阶段;21a-25a可形成灌木群落;26a-30a能达到较成熟、稳定的灌丛群落;30年后,开始形成乔木林。黄土残塬沟壑区封禁小流域植被恢复情况为:经过12a,木本植物的种类达到了41种,分属于16科34属,其种源来源于周围残存的次生林。总结了封山育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晋西黄土高原封山育林小流域植被群落多样性及种间关联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黄土高原地区仿拟自然植被的恢复与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6年7、8月,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内实施封山育林35年的柳沟小流域为调查对象,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梁峁顶和沟底6种不同生境的植被状况进行调查,并与1996年(封禁15年)、2007年(封禁26年)、2016年(封禁35年)在柳沟小流域相同生境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比,将1996—2007年划分为第1时段,2007—2016年划分为第2时段,研究封山育林小流域群落生物多样性及种间关联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在时间尺度上,表示相似性程度的Jaccard指数在第2时段各生境均较第1时段同生境明显增加,半阳坡、阳坡、半阴坡、阴坡、梁峁顶和沟底的增长率分别为69.6%、27.3%、18.1%、48.5%、5.2%和1.0%;表示物种更替程度的Cody指数在第2时段除梁峁顶与第1时段相同外,其余生境均有所减小,半阳坡、阳坡、半阴坡、阴坡和沟底的减小率分别为41.2%、29.4%、28.6%、50.0%和22.7%;2016年生境梯度Jaccard指数表现为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沟底-阴坡,生境梯度Cody指数表现为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梁峁顶-阳坡;2007年半阳坡与1996年同生境群落的种间关联性不显著(P﹥0.05),阳坡、沟底也存在相同情况,其余同生境不同时段的群落种间关联性呈显著正关联(0.01﹤P﹤0.05);2016与2007年沟底群落种间关联性为显著正关联(0.01﹤P﹤0.05),其余生境群落种间关联性均为极显著正关联(P﹤0.01);表示群落间联结强度的联结系数(AC)除梁峁顶第2时段较第1时段下降外,其余生境的联结系数均较之前增加。【结论】在晋西黄土高原封山育林小流域,植被多度指标的改善速率在封山育林后2007—2016年阶段慢于封山育林后1996—2007年的前期阶段;阴坡与半阴坡、阳坡与半阳坡群落的相似度提高,物种更替速率减慢;随时间延长,同一生境其群落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群落结构渐趋稳定,仍处于进展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9.
分析洱海东岸面山石灰岩山地的生境、植被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提出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措施是本地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邓永生 《中国林业》2008,(18):43-43
封山育林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对加快绿化速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封山育林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文中就封能林的范围,。封山育林规划设计中的空间配置,封育年限,育林措施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边境沿线生态环境,恢复边境森林植被,对东四盟边境沿线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营造边境防火林带,提高边境防护林建设标准,按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模式实行重点投资。  相似文献   

13.
桐庐县定向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及成效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庐县采取分阶段规划,稳步推进定向封山育林,采用人工造林、无林地封育、伐针留阔人工促进、定株抚育间伐封育类型4种主要模式进行定向封育。经过20多年的定向封育,林分质量得到改善,林分的活立木株数比人工造林(补植)增加近50%,针叶林封育可使蓄积量增长33.7%。同时封山育林有利于形成丰富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改善林分结构,增加地表的有机质,从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彰武县沙区造林成活率低,受风吹沙打、降水量少、土壤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较大。调查发现: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杨树当年生长非常重要,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大于2%,草本植物才能生长正常。应慎重选择造林品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从沙地生态保育角度考虑,彰武应以封山(沙)育林、封山(沙)育草、禁山禁牧为主,造林为辅。  相似文献   

15.
对乌江板桥河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水文效应进行 10年的定位监测 ,初步掌握了小流域的气候、水量分配情况 ,以及防护林体系建成对流域水文功能的影响。 10年来 ,小流域防护林体系对径流产生了明显的调节作用 ,洪峰径流量有所减少 ;林地的水量分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林冠截留量和树干流有所增加 ,地表径流量减少 ;林地的地表径流系数仅为农地的5 3 3 % ;封山育林对改善次生植被的水文功能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了竹节沟、撩壕、块状挖穴整地方式,加速母质风化,提高林地保水保土能力;采用加客土、施基肥、容器苗等造林措施;并选用湿地松、木荷、枫香、楷杷、柑桔等多树种营造混交林和经济林;全面封山育林、育草,并加强抚育管理;采取多种节能措施,保护森林植被。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温差、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综合治理配套技术和合理开发对策。项目研究5年来,成效显著;历来认为难以造林绿化的1.33万hm2片石破土,经省林勘院抽查验收,全部消灭了荒山;人工造林合格面积0.21万hm2,成活率、保存率90%以上;有林地面积增长21.4%,活立木蓄积量增长54.6%经3年监测,幼林地与荒山比较,水土流失量减少70%左右;治理开发工程投入产出比1:4.86,项目区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估值已达2.08亿元/a。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影响植被建设的关键因素,因而对植被建设全过程的水分关系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人工植被建设要以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为依据,从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林草覆盖率目标。强调了西北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的水文效应及其重要意义。从不同地区植被建设面临的水资源环境,指出了应面对的水资源限制问题,讨论了内陆河干旱地区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黄土高原地区284个县气象多占1951~1985年的气候资料,应用动态聚类分析法,把黄土高原地区划分成6个不同类型的林业气候区。区划结果与实际考察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