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当年红豆草大部分种子能成熟,阿尔岗金个别植株开花,越冬率高于红豆草。播种当年两种牧草可刈割2次,第一茬红豆草产量高于阿尔岗金,第二茬阿尔岗金产量高于红豆草。第二年均可刈割三次,红豆草每公顷产鲜草66281.5kg,种子产量1101.0kg。阿尔岗金每公顷产鲜草65027.5kg,种子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红豆草的产量和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红豆草的栽培引起国內外草原牧草工作者的普遍重视。我校牧草试验站是农牧渔业部部商投资的红豆单种子繁殖基地,向全国各地提供红豆草良种。为了加速红豆草的大面积推广。对其两个主要生产能力指标——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红豆草不同生活年限、不同生育期的产草量动态;不同生活年限的种子产量动态;不同生育期牧草和种子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不同刈割期的根系重量、根系贮藏营养物质以及根瘤量和根瘤化学成分等。研究表明,红豆草的产量高、品质好,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良豆科牧草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2年5月~9月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水浇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刈割方式下5种禾本科牧草的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鲜草草产量健宝、苏波丹二次刈割高于一次刈割,甜格雷兹、润宝、大力士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各品种干草草产量均以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受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粗蛋白质产量健宝、苏波丹、大力士二次刈割高于一次刈割,甜格雷兹、润宝、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综合产量及品质认为,健宝、苏波丹以二次刈割青饲喂利用为宜,甜格雷兹、润宝以一次刈割青贮利用较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黑龙江省饲草高粱的种植,促进畜牧业发展,对健宝和龙草1号2个品种分别进行不同刈割次数的产量和刈割后不同追肥水平下肥效利用率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宝刈割1茬的产量高于刈割2茬产量,龙草1号刈割2茬的产量高于刈割1茬产量;健宝刈割1茬和刈割2茬追肥4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龙草1号刈割1茬追肥8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刈割2茬追肥40 kg?hm‐2肥效利用率高;农艺性状方面,二者再生和分蘖能力强,抗病、抗倒伏,都是优良的饲草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5.
一、当家草种的栽培利用要点(一)、藏东、藏南、藏中紫花苜蓿、红豆草区1、紫花苜蓿:学名:Medicago Sativa L.紫花苜蓿在我区种植已十多年了,种植范围很广,占目前全区栽培草种面积的50%以上。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粗长,入土深3米以上,侧根着生有根瘤,较红豆草丰富。根颈产生茎枝,耐刈割、耐牧性都较红豆草好。(1)饲用价值紫花苜蓿寿命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在藏中藏南地区广泛栽培,生长良好,在拉萨地区3月中下旬返青,4月初分枝,6月中下旬开花;8月下旬结实,10月中旬种子成熟。在日喀则地区4月中下旬至5月初返青。7月初开花,8月下旬结实,10月中下旬种子成熟。紫花苜蓿抗旱性较强。在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海拨4000米以下,无  相似文献   

6.
绵羊对红豆草的采食率和消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全收粪法测定了绵羊对红豆草二槎青干草的采食率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在以绵羊体重4%供给红豆草干物质的条件下,测得绵羊对红豆草二槎青干草干物质的采食率为80.61±3.41%。干物质消化率为:60.29±0.28%;有机物为60.72±0.27%;粗蛋白质为56.11±0.86%;粗脂肪为57.46±6.50%;粗纤维为43.88±2.00%;粗灰分为40.65±1.04%;无氮浸出物为72.36±0.63%;钙为12.07±11.05%、磷为22.55±7.98%。试验期间绵羊增重快,说明红豆草确实为优良的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7.
不同株高刈割对王草营养价值及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王草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相关资料,选择生长第1年的王草,在株高40 cm、60 cm、80 cm、100 cm、120 cm、140 cm、160 cm、180 cm、200 cm和220 cm时刈割,测定其营养物质和降解率.结果表明: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含量均随刈割株高的增加而降低,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随着刈割株高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刈割高度王草的体内外降解率均与刈割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以根据刈割高度来预测王草的体内、体外降解率.  相似文献   

8.
一、适期刈割 适期刈割有利于苜蓿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与质量的提高。一般以初花期至盛花前期最佳,此时蛋白质含量高,草质好。盛花期产量虽高,但纤维素增多,草质变差。  相似文献   

9.
在河北平原农区,通过对国内外11个高丹草新品种的产草量、粗蛋白产量、物候期、分蘖力、再生性、株高等性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以青饲、青贮饲喂牛为目的,表现最好的品种为健宝,不仅产草量高、粗蛋白产量、分蘖能力、再生性、长势均较好。其次为晋草1号、瑞奥3号。高丹草在河北平原农区春播、夏播均可,春播可刈割三次,夏播可刈割二次。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稗草(Echinochloa crusglli(L)Beauv.)在不同刈割强度下资源分配特点,对其进行了3种刈割强度处理,分别测定了不同刈割强度条件下稗草的根、茎、叶、花(果)器官的生物量、株高、分蘖数,并对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盛花期到结实期,在各处理条件下,根、茎器官生物量和分配比例下降,生殖器官生物量和分配比例上升,叶器官无明显变化规律;盛花期生殖分配比例为:轻度刈割(Y1)>对照≈重度刈割(Y3)>中度刈割(Y2),结实期生殖分配比例为:对照~轻度刈割(Y1)≈重度刈割(Y3)>中度刈割(Y2);株高表现为轻度刈割促进其绝对高度的增加,而在中度及重度刈割条件下,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重度刈割条件下,单株分蘖数与刈割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水稻不同繁殖方式在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育性等方面的表现及存在的差异,为水稻不育系扦插繁殖在生产上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两个光温敏感核不育系为材料,采用茎节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方法,调查两种繁殖方式的扦插(播种)期、始穗期、齐穗期、株高、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穗长、株叶型及套袋自交结实率等.[结果]茎节扦插繁殖与种子繁殖相比,生育期大幅提前,株高降低,有效穗显著增多,穗长略短,穗粒数减少,植株形态表现紧束,长势旺,叶色浓,但群体整齐度较差;花粉育性及套袋自交结实率方面二者无差异.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比,光温敏感核不育系扦插繁殖植株的上述性状表现相对较优.[结论]两种繁殖方式植株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影响育性;光温敏感雄性不育系更适于扦插繁殖,可用于杂交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2.
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米老排树种生物学特性,探索采伐方式对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为其天然更新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设计3种采伐处理(TA:带状皆伐作业,皆伐迹地带宽约为100 m,顺坡长度大于100 m,两侧不采伐保留带宽度均不少于30 m;TB:沿顺坡方向带式渐伐,渐伐带宽约50 m,渐伐后林分保留密度120 ~ 150株/hm2;TC:皆伐,作业面积4.0 hm2)和1种对照CK处理(沿顺坡方向,保留宽度为50 ~ 100 m的不采伐保留带),每个处理布设3块样地。基于数据处理系统(DPS14.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对米老排人工林不同采伐作业后天然更新幼树的更新密度、更新频度、生长等进行分析。  结果  (1)在采伐与抚育作业2年后,所有采伐处理迹地天然更新幼树(树高 > 1.3 m)的更新效果均可达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更新密度大于3 000株/hm2,更新频度大于60%),但仅有TC处理种子更新幼树的更新效果达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2)在带状皆伐迹地内,米老排天然更新效果随林缘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仅能在距林缘18 m范围内(单侧林缘距离范围)达到天然更新良级标准。(3)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前者米老排天然更新的效果远高于后者。(4)在0 ~ 10 m尺度内,米老排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多为非单一的分布类型,并呈规律性变化(先呈聚集分布,随后再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  结论  (1)在采伐处理与对照处理样地之间,采伐与抚育措施对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空间分布类型影响不明显,对促进种子更新幼树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的影响极显著(P < 0.01),对改变种子更新幼树的径级分布作用明显。(2)在米老排人工林落种高峰期(其落种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外的带状皆伐作业,其作业的带宽宜控制在36 m内。(3)光照是影响米老排人工林天然更新幼树建成的关键因子,利用米老排人工林的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落种在空旷地易萌发),采用皆伐、渐伐与带状皆伐均可有效实现其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3.
以阿鲁科尔沁旗2013年种植的紫花苜蓿为对象,分析2015-2018年紫花苜蓿适宜刈割期与实际刈割期差异及近30a(1989-2018)逐日降水保证率曲线。结果表明, 适宜刈割期与实际刈割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第二茬推迟最为明显。第二茬紫花苜蓿刈割期降水风险最高,第一茬、第三茬次之,第四茬风险最低。第一茬紫花苜蓿应在6月上半月完成刈割,第二茬紫花苜蓿应气象预报选择合适时机刈割晾晒或直接加工青储饲料,第三、四茬紫花苜蓿刈割期选择上有较宽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盐肤木为落叶小乔木,是一种较好的秋色叶园林观赏树种,为使盐肤木在嘉兴及附近地区大面积栽培和繁殖,通过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盐肤木种子发芽、播种繁殖、扦插试验以及苗木栽培1a的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温汤浸种催芽以80℃和沸水处理最好,发芽率达到63.65%和60.01%,播种以草炭等基质播种发芽率为高,达到96.4%和94.8%,苗木生长繁殖以硬枝扦插和营养钵育苗为好。  相似文献   

15.
对解除桃种子休眠的3种方法及2种嫁接方法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嫁接成活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冷藏和除去种皮的方法可解除桃种子的休眠,切接和嵌芽接对桃树嫁接的成活率都较高,但用嵌芽接法嫁接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三年10项试验结果表明:串叶松香草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包括薄膜育苗;播种时田间持水量保持在80%左右,以当年的褐色种子浸种,播深1~2cm;育苗时间在10月上旬。大田移栽前亩施有机肥5000kg,并掺入一定的氮磷化肥;种植密度以5500~6600株为宜;在7,8月快速生长期,尤其需要及时灌水,并要求灌透。头年刈割2~3次,二年生刈割6次为好,留茬高度15cm;每次割前要施化肥,最迟一次可在11月中旬,对松香草的下年生长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期小豆生态类型的生育特性和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不同地区的20个小豆品种在杭州进行两期播种的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增加,小豆感光性减弱,全生育期缩短.早播(5月30日)比迟播(7月2日)生育期延长.高纬度地区的品种主要表现为花期延长,而低纬度地区的品种主要表现为营养生长期延长,花期基本不变.除辽宁品种外,其它品种皆以迟播产量和产量性状为优.小豆的硬实率早播明显高于迟播,不同地区之间以山东品种为低,随着纬度的增加,小豆的煮烂性变差,两播期间无显著差异.种皮比率两播期间和不同地区间也较相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在乌鲁木齐灌溉条件下,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苜蓿+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苜蓿+猫尾草(Phleum pralenss L.);苜蓿单播;苇状羊茅及无芒雀麦单播等处理的混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与一种禾草混播比禾草单播显著增产。单播一种禾草产量很低不宜采用;建立打草人工草场,以苜蓿+无芒雀麦组合为好,建立打草和放牧兼用草场,以苜蓿+苇状羊茅为好。  相似文献   

19.
以TM-1为对照,研究了5个棉花纤维突变体的形态发生与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棉花纤维突变体胚珠纤维分化突起与对照TM-1同样首先发生在胚珠脊突处,然后是合点处及胚珠中部,最后在珠孔端。有短绒有短纤维突变体(Li)与对照TM-1一样,以在开花当天(0DPA)突起为主;到开花后第5日5DPA)短绒(即第二批细胞)突起。无短绒有纤维的光籽(N1)在开花当天(0DPA)在合点附近有突起,开花后第1日(1DPA)仍有突起。纤维突变体的衣分和衣指均较低,这是突变体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但突变体籽指较TM-1高。突变体纤维的比强度较差,其他纤维品质指标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两面针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两面针种子繁殖与扦插繁殖技术。[方法]以来自桂林和钦州两面针种子为试材,不处理为CK,研究了试剂处理、砂纸处理、润砂催芽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处理时间、留叶程度、扦插基质对两地的插穗扦插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地的种子大小和千粒重具有显著差异,钦州的种子好于桂林的;两面针种子具有后熟特性,润砂处理的种子发芽最好,最高发芽率达到80%,冬季扦插效果比夏季好,基质与插穗留叶数量对扦插生根成活影响较大。激素种类对生根条数、生根总长的影响最大。[结论]温度和种子大小影响种子的发芽质量,适宜的留叶数量,扦插基质和枝条有利于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