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细菌性烂鳃病是鱼类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防治将会影响鱼类的质量和产量。为此,本文介绍了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概念,又从防治措施及其原则、鱼类养殖地的管理原则、治疗细菌性烂鳃病的药物等方面简述了治疗鱼细菌性烂鳃病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第二讲 草鱼烂鳃病的种类及防治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鳋引起的各种鳃病。 一、鳃病症状: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3.
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养殖品种。草鱼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草鱼生长速度快、饲料来源广、产量高,但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赤皮病、肠炎病和烂鳃病等疾病,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效益。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了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技术要点,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第八讲:细菌性烂鳃病与鳃寄生虫病的区别和防治技术 鳃病是养殖鱼类常见的疾病,烂鳃病的病原体有可能是细菌直接感染,也有可能为寄生虫侵蚀鱼鳃,造成鱼鳃组织的破坏,继发性感染细菌,造成细菌性烂鳃病的假象。两者尽管外部特征相似,但治疗方案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由多种致病菌引起,如柱状黄杆菌、嗜纤维菌、鱼害黏球菌和柱状曲桡杆菌等。常年均可发病,一般与肠炎、赤皮和寄生虫病并发[1]。410月份为发病流行期,610月份为发病流行期,69月份是流行高峰期。草鱼是我国渔业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2],烂鳃病对淡水鱼类危害极大[3-5],常给水产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2011年8月中旬吉  相似文献   

6.
6.赤皮病 症状:病鱼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部分或全部鳍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组织也被破坏。鱼的上下颌及鳃盖部分充血,呈现块状红斑,鳃盖中部表皮有时烂一块。以致变成透明。有时鱼的肠道也发炎充血。 流行情况:此病在草鱼、青鱼、鲤等鱼中很普遍。我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 由柱状嗜纤维菌感染引起鱼的鳃组织腐烂的疾病,叫细菌性烂鳃病。鱼类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常见病,水质和寄生虫的侵蚀都可引起,在全国各地养鱼地区均有流行,危害多种淡水鱼及海水鱼,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是我国危害严重的一种鱼病。我站与北京农学院谢仲权教授合作,利用天然物中草药对鲤鱼细菌性烂鳃病的方剂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出对细菌性烂鳃病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中草药。特别是目前渔药市场混乱,盲目用药,使病菌产生抗体,造成病情持续时间长,死亡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水产养殖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精养鱼池面积不断增加,单产逐年提高。然而常见的烂鳃,白头白咀,赤皮、肠炎等细菌性鱼病却日趋严重,使鱼产量损失1/4~1/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与武汉葛店化工厂协作,现已研制成功了一种鱼用新药—鱼  相似文献   

9.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防治方法最近,四川合川市利泽乡四村二组农户王正中发现他所养的草鱼大量死亡,经有关专家检测,病鱼得的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的并发症。每年夏季的6-9月,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的高峰季节,草鱼肠炎病死亡率较高,有时甚至高达90%以上。现分述这...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烂鳃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重,较难治愈的疾病。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呈现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现状、病原以及发病条件,并通过分析感染鱼体的组织病理变化以及药物敏感性,对该病提出治疗和预防思路。  相似文献   

11.
烂鳃病,是草鱼常见三大病害之一,可分为粘细菌性烂鳃病,原生动物烂鳃病和中华鲺烂鳃病3种。病因不同,用药也不一样。在无显微镜检查的情况下,怎样区别3种鳃病呢?根据它们的病灶部位、发病鳃丝颜色、发病时间各不相同,可通过以下“三看”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生猪养殖尤其是规模养殖期间较常出现猪瘟、猪丹毒、猪链球病等类疫病,要想促进猪疫病得到有效防止,要求结合现状,加强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高发几种疫病的研究,并积极通过疫苗防治、养殖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生猪常见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草鱼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草鱼的养殖面积和养殖数量逐步增大,对草鱼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工养殖草鱼中常出现的病害有出血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和水霉病等,发病原因主要与病原、养殖水质、草鱼鱼苗、养殖技术和防疫用药有关。防治这些常见病害的措施有:调控水质,定期清塘;正确投放,苗种消毒;饲料消毒,池水消毒;科学防治,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春季随着气温升高,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迅速复苏并繁殖,加之越冬期间鱼体冻伤,易造成体表感染而致病。因此,春季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细菌性鱼病 (一)主要疾病 烂鳃病:病鱼体色发黑,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鳞片脱落。肠炎病:病鱼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和  相似文献   

15.
福瑞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推广的大宗淡水新品种,具有稳定遗传性状、适应力强、生长快、饵料系数小等特点。在2012年永靖县就引进推广养殖,现在养殖面积达2500.5亩。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病害发生的情况也增加.经过诊断治疗主要为福瑞鲤细菌性烂鳃病,鱼种发病率80%,成鱼发病率60%,给渔业养殖群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一些中药防治烂鳃病的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网箱养殖鲤鱼疾病中,烂鳃病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危害大,发病率高,且多次发病,每次发病都造成很大损失.2016年8月,瓮安县天文镇某养鱼户饲养100余箱鲤鱼发生了烂鳃病,共计死鱼1.22万kg,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高峰季节,最高死亡率68%.分析发病原因后,制定了"以防为主,结合内服药饵,外用泼洒"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效控制了烂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放养草鱼成本低、增重快、效益高,但由于草鱼较其它鱼类易患细菌性烂鳃病和细菌性肠炎,倘不及时进行防治和治疗就有可能发生群体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80~90%。 草鱼烂鳃病:俗称“开天窗”。多发生在气温高热的8~9月,即鱼类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病变部位在鱼的头部和鳃部,病鱼鳃瓣颜色发白,呈粘稠状,并开始局部腐烂,鳃丝尖端有时可发现软骨外露。鱼体发黑,鳃盖处可蚀成一个小洞。病鱼离群独游,停止摄食,明显消瘦,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价格便宜效果好。 1.五倍子。每立方米水用2~3克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赤皮病及烂鳃病。 2.菖蒲。每亩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各4~5公斤,打碎成浆液状并略经浸泡后,将渣和汁一起均匀地全池泼洒。可防治鱼肠炎、烂鳃和赤皮病。  相似文献   

19.
鱼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嗜纤维菌引起的鱼传染病,在全国养鱼地区普遍存在,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鲫鱼、鲤鱼等淡水鱼类,严重时引起鱼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特征为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水面。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28-35℃最为流行,因此每年6-9月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20.
草鱼是我国传统的优良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肉味佳的特点.但草鱼的抗病力和成活率均较低,易患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该"四病"严重影响草鱼养殖生产,务必引起养鱼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