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斑病是世界性的病害,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大斑病 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  相似文献   

2.
玉米斑病是世界性的病害,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大斑病 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约经14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枯死病斑,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2005,(5):24-24
为害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发病特点: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而埋在地下10厘米深的病叶上的菌丝体越…  相似文献   

4.
<正>一、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还可危害果穗。1.发病原因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是20~25℃,小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侵入的适温20~32℃。因此,小斑病在夏玉米种植区发生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玉米大斑病不同抗性鉴定技术.研究表明带菌高梁粒接种鉴定发病株率、发病程度高于目前常用的孢子悬浮液,粉碎玉米病叶,自然诱发接种.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1.侵染机制大斑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田间玉米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细胞可以转化为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在风力作用下可作长距离传播,在田间由植株叶片上的病斑产生大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病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病毒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等。1.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危害相当严重,俗称"乌米"或"灰包"。1.1发病规律: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土壤温度较低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本病菌在土壤中可  相似文献   

8.
正一、玉米主要病害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较凉爽的玉米种植区,特别是东北、华北北部、西北、西南及其他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生严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以后,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症状:大斑病菌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叶片受侵染后,出现点状水浸斑,沿叶脉扩展并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长梭形、中央灰褐色的大斑。田间湿度大时,在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传播途径:通过分生孢子或者菌丝形  相似文献   

9.
正一、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较凉爽的玉米种植区,特别是东北、华北北部、西北、西南及其他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生严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以后,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症状:大斑病菌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叶片受侵染后,出现点状水浸斑,沿叶脉扩展并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长梭形、中央灰褐色的大斑。田间湿度大时,在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传播途径:通过分生孢子或者菌丝形式附于病残体上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斑病是沐川县玉米生产上的常见病害之一,历年来由于发病较轻,没有引起重视。2003年,玉米大斑病在全县19个乡镇普遍发生,局部成灾,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为深入了解玉米大斑病发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分析病害大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县农业局的组织下,笔者对本县发病较重的乡镇进行了田间实地调查,并通过访问农户、与乡镇农技员和种子代销商座谈,从多方面分析了沐川县2003年玉米大斑病大发生的根本原因。1玉米大斑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1大量的病残株遗留田间是导致玉米大斑病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玉米大斑病病菌是…  相似文献   

11.
为防治玉米大斑病,复配不同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剂筛选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测定不同复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质量比1∶7时,共毒系数极值为495.33,有效成分量为250 g.a.i./hm2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达84.88%;氟嘧菌酯与氟环唑质量比5∶1时,共毒系数极值为439.19,有效成分量为120 g.a.i./hm2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达83.95%。氟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氟嘧菌酯与氟环唑复配防治玉米大斑病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省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省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市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1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  相似文献   

13.
枸杞炭疽病菌对成熟果实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往研究认为,枸杞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Penz)仅侵染花、花蕾、青果,一般不会对成熟果实进行侵染。本研究证明:室内和田间接种孢子均可对成熟果实造成侵染危害。室内在16~36℃条件下接种孢子,均可造成侵染,以28~32℃侵染速度较快;在76%~92%RH条件下接种孢子,均可造成侵染,以92%RH侵染速度最快。田间接种孢子后,成熟果实危害病指最高达49.33;成熟果实晾晒过程会继续发病,危害病指最高达57.2。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的扩大,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病害不断蔓延、加重,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现把4种玉米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一一论述。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玉米上最主要的叶斑病,常年发生且为害较重。1.症状。可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多从下位叶向上位叶扩展。叶上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潮湿时病部产生黑霉。病斑易合并连片形成更大的病斑,使叶片提早枯死,对产量影响较大。2.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凸脐孺孢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病残组织在玉米秸中越冬,种子也可少量带菌。分生孢子由风雨、气流传播,可有多次再侵染。7-8月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本文针对宁夏灌区玉米大斑病的越冬茵源、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以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进行了系统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大斑病以茵丝在田间和秸杆垛的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5月上旬开始产孢,产孢期30天以上.田间初次发病时间是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是病害的快速增长期,此期的降雨量大小是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宁夏现行大面积种植掖单13号玉米品种和麦套玉米的耕作方式十分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稻旱轮作和早期摘除玉米底部病叶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以75%百茵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65%代森锰锌600倍液和50%扑海因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1~2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斑病严重威胁玉米产量,选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田间接种筛选抗性自交系为选育抗大斑病品种提供基础试材,2013、2014年连续两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玉米大斑病菌混合菌种的方法,对东北主栽玉米杂交种的60份亲本自交系进行了玉米大斑病抗性鉴定与评价,鉴定筛选出抗性在3级以上的抗大斑病玉米自交系28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质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差异,国内玉米种质对大斑病的抗病能力强于新引进的国外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1.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  相似文献   

18.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樱桃叶斑病 1、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酸樱桃和甜樱桃的叶片.在酸樱桃上产生褐色或紫色不规则形坏死斑,数斑联合可使叶片大部分枯死,叶背产生红色霉菌.甜樱桃病叶上的病斑较大而圆,叶背有粉色霉菌产生,病叶易较早脱落. 2、发病规律 该病由真菌引起.病菌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樱桃开花时,子曩中的孢子成熟而放射出采,随风传播,造成侵染.病菌入侵后,经1-2周的潜伏期即表现出症状,并产生分生孢子.以后孢子可进行多次侵染.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大斑病鉴别寄主A619近等基因系为供试材料,以玉米大斑病1号、2号、3号、N号生理小种组成的混合小种为接种病菌,通过单叶病斑面积的发展速率评价鉴别寄主接种后的发病情况,分析了完全隔离法、部分隔离法与不设置隔离田间接种鉴定效果。结果表明:与不设置隔离法相比,完全隔离法和部分隔离法均能成功接种病菌,完全隔离法发病程度高于部分隔离法,但操作相对比较繁琐,适宜按生理小种鉴定的小规模接种实验。部分隔离法选择适宜接种天气条件,适合大规模群体鉴定。  相似文献   

20.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大斑病发生严重,本文针对宁夏灌区玉米大斑病的越冬菌源、侵染循环、发病条件以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进行了系统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大斑病以菌丝在田间和秸秆垛的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5月上旬开始产孢,产孢期30天以上。田间初次发病时间是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下旬是病害的快速增长期,此期的降雨量大小是影响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宁夏现行大面积种植掖单13号玉米品种和麦套玉米的耕作方式十分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稻旱轮和早期摘除玉米底部病叶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以75%百菌清500-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65%代森猛锌600倍液和50%扑海因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1-2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