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虹鳟鱼俗称鳟鱼,属鲱形目鲑亚目鲑科鳟鱼属,原产于北美州的太平洋沿岸溪流中,属于底层冷水性鱼类.虹鳟鱼雄性性成熟早于雌性.虹鳟鱼雄鱼性成熟一般在2~4年,雌鱼性成熟在3~5年,通常成熟雄鱼以2龄、雌鱼以龄居多.虹鳟鱼孵化对条件要求较严格,虹鳟鱼卵在孵化时应避免强光刺激和外来环境的干扰,所以受精卵孵化应尽可能在室内进行,孵化室面积可根据生产苗种的量来决定.培育数百万尾稚鱼,孵化室在200 m2左右即可.另外,育种孵化室应靠近水源,水质一定要清洁,无污染.池底应高出地面,便于水和污物的排出.延长每天的光照时间可促使产卵期提前,但是不应超过12 h.在平均水温过高的水体中,虹鳟的性腺也会不能按期成熟,不仅会出现异常卵,而且卵的发眼率显著下降.受精卵孵化的水温的范围6~13℃,最适水温为8~10℃.在水温10℃时,孵化期为30d左右.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水产专家对鲑鱼受精卵注射生长激素和促长基因,生产出快速生长鲑鱼。注射的大鳞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和抗冻促长基因。促长基因激活生长激素,产生生长激素蛋白。诱导雄性发育的雌性鲑鱼,其精液中的精子只含X染色体,用其精液给正常雌鱼的卵授精,其后代全为雌性。将这种受精卵施行热休克或压力休克处理,即可产生雌性不育三倍体。试验鱼与正常鱼比较,早期生长快10倍。同期饲养7.5个月,正常鲑鱼体重200g左右,试验鱼达1.2kg。加拿大试验成功速长鲑鱼@任维美  相似文献   

3.
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6尾雌性养殖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进行人工催产,其中4尾雌鲟顺利排卵;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成熟卵7.7kg,共计42.77×104粒;以"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28.82×104粒,受精率67.37%;孵出鱼苗12.69×104尾,孵化率43.63%。本研究对人工催情方法和活体取卵方法与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养殖亲鱼催产效应时间长于野生鱼(已报道);不同时间取出鱼卵的授精效果差异较大,即成熟卵均能受精,但受精率随产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经产雄鱼与初产雄鱼间精子活力差异显著,经产雄鱼精子平均快速泳动时间及精子寿命均长于初产雄鱼精子。  相似文献   

4.
元荣 《科学养鱼》1986,(4):32-32
日本最早应用生物机能技术,并培育出不妊化的大型鱼类。北大水产系小野里助教授认为成熟=妊娠,是使鲑属鱼类停止成长的要因,因此,研究大型鱼生产时一定要去除这个不利因素。通常,马苏大麻哈鱼的卵具有每组为33条的二组(2n)染色体,受精时放出一组(n)被称为极体的染色体,替代的是接受入精子的一组(n)染色体,然后结合而成具有雌雄双方形质的二倍体(2n)的受精卵发育成稚鱼。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的雄鱼比雌鱼长得大、长得快,有两种方法可以产生全雄或超雄罗非鱼用做商品鱼:其一是激素法,在鱼苗开始吃食时人工投喂拌有甲基睾丸酮的饲料使雌鱼雄性化,但是对人体和环境生态的影响受到质疑;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杂交法产生,如奥利亚雄鱼(基因型是ZZ)与尼罗雌鱼(基因型是XX)杂交,由于雄性基因强于雌性基因X,所以其子代鱼全是ZX型雄鱼,但如果其他染色体上也含有X型基因,则该鱼可能是显雌性。故亲鱼的混杂导致雄性比率的下降是多年来全雄奥尼商品鱼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直接产生ZY异配型超雄罗非鱼用做…  相似文献   

6.
彭泽鲫雌核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彭泽鲫(♀)×彭泽鲫(♂)的受精细胞学观察,彭泽鲫卵子受精后,具有与两性生殖鱼类相同的精子入卵过程和排出极体,但精子入卵后精核始终不解凝,也不与雌性原核融合。对精母细胞成熟分裂中期染色体观察表明,彭泽鲫精母细胞在进行成熟分裂时未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全部为单价体形式,其精子形成过程中第一次成熟分裂异常;对精子与体细胞DNA含量进行比较,体细胞DNA含量与精子DNA含量比为2.218:1,精子DNA含量发生了减半。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彭泽鲫为雌核发育鱼类。同时,作者对卵核染色体倍性保持稳定的方式及精卵不同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半滑舌鳎省级良种场—唐山市维卓水产养殖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合作,开展了半滑舌鳎高雌苗种制种与示范推广,已形成伪雄鱼检测、亲鱼培育催产、精子质量分析和冷冻保存等一系列受精卵生产技术,创新半滑舌鳎工厂化高效养殖模式,实现了高雌受精卵全年生产,商品苗种雌鱼比例达到40%。年产高雌性比例受精卵200kg以上,连续五年鱼卵供应量占国内总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8.
鲤科(或包括鲤亚目、泥鳅等)鱼类的染色体试验的比较早,已能制成各式各样的倍数体和雌性发生二倍体等。一般地说,鲤科、鱼类等,不象鲑科鱼类随着成熟期出现的弊病(生长、成活率、商品价值低等)显著,致使养殖界对生产三倍体不育鱼的兴趣不大。反而积极发展雌核生殖的全雌(种苗)生产和确立早期纯系的研究。这里,概要介绍东京水产大学水产养殖学教研组和水产厅养殖研究所育种研究室共同进行的“关于通过染色体操作的鲤科鱼类全雌性生产的研究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银鱼移植分为受精卵移植和成体移植,成体移植风险大,受精卵移植风险小,受精卵质量的优劣是移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受精卵移植成功仅两年即可形成一定产量。现总结如下。一、生产大银鱼受精卵技术1.大银鱼产卵期的监测北方水体11月中旬进入大银鱼产卵前期,监测到雌鱼腹部略微膨大,卵粒Ⅲ期,雄鱼性腺不明显,体内有食物。11月底进入大银鱼产卵中期,雌鱼腹部膨大明显,卵粒Ⅲ~Ⅳ期,但没有完全分离,雄鱼性腺白线条明显,同种残杀现象增多,食物消化部分残留。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 (Oreochromisspp )的雄鱼比雌鱼长得快、长得大 (叶冀雄 ,1983) [1] 。有两种方法可生产全雄或超雄罗非鱼用作商品鱼 :其一是激素法(马仲波 ,1984 ;胡逸农等 ,1979) [2 ,3] ,在鱼苗开始吃食时人工哺拌有甲基睾丸酮的饲料以促使雌鱼雄性化 ,但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质疑 ;另一种是通过杂交法产生 (江山 ,1984 ) [4 ] ,如奥利亚雄鱼 (性染色体组成是ZZ)与尼罗罗非鱼雌鱼 (性染色体组成是XX)杂交 ,由于染色体Z的雄性性别决定基因强于X染色体上的雌性基因 ,所以其子代鱼应该全是ZX型雄鱼 ,但如果其它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极边扁咽齿鱼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获黄河上游玛曲段极边扁咽齿鱼,在甘肃省临夏国家级鲑鳟鱼良种场驯养后,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结果发现,极边扁咽齿鱼繁殖期为5-6月,雌鱼和雄鱼都在6龄达到性成熟,雌鱼成熟系数为18.19%~23.02%,雄鱼成熟系数为7.13%~8.34%。成熟卵径为(2.1±0.1)mm,每克卵子数为134.9粒,绝对繁殖力为12630~40470粒,相对繁殖力为每克体重12.6~28.78粒。通过干法授精,两年累计孵化极边扁咽齿鱼受精卵14万粒,平均受精率87.5%,平均发眼率77.5%,平均上浮率72%,发育平均积温为6321.5℃·h。  相似文献   

12.
日本最早应用生物机能技术,並培育出不妊化的大型鱼类。北大水产系小野里助教授认为成熟=妊娠,是使鲑属鱼类停止成长的要因,因此,研究大型鱼生产时一定要去除这个不利因素。通常,马苏大麻哈鱼的卵具有每组为33条的二组(2n)染色体,受精时放出一组(n)被称为极体的染色体,替代的是接受入精子的一组(n)染色体,然后结  相似文献   

13.
<正>研究显示,黄颡鱼雄鱼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雌鱼,一龄雄性黄颡鱼比同类雌鱼的生长速度快30%左右。养殖第2年的雄鱼可生长至200~350克,而雌鱼却只有75~150克,雌雄生长差异接近3倍。利用鱼类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以YY超雄鱼作为父本、以普通雌性黄颡鱼作为母本繁殖生产的黄颡鱼苗,在实际生产中雄性率可达98%以上,大大提高养殖速度,经济效  相似文献   

14.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技术是六十年代必起的,属于染色体遗传工程。此技术首先在苏联兴起,而后欧美等国相继进行了研究。所谓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生)就是使遗传上去活的精子进入未受精卵使卵单性发育。在这里人工去活的精子仅起激活卵子发育作用而不参与遗传物质。这项技术的建立不仅能控制性别,而且由于使其雌性染色体加倍高度近亲,这就为迅速建立鱼类纯系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雌、雄亲鱼的问题1.从胸鳍、背鳍和白斑点鉴别雌、雄鱼(1)胸鳍雌鱼胸鳍宽而前端圆;雄鱼的胸鳍较雌鱼大,形狭而前端尖,且在胸鳍的第2软条的基部上,有一个小骨板。(2)背鳍在5~6月的产卵期,雌鱼背鳍的末端两侧,没有肉质的小隆起,而雄鱼在同一部位,有明显的肉质小隆起。(3)白斑点在5~6月的产卵期,雌鱼横腹的腹鳍上部有一个白斑点,雄鱼则无。特别是在产卵期捕捞的野生雌泥鳅,几乎都有白斑点。这个白斑点是产卵后的特征。由于产卵时,雄鱼紧紧卷住了雌鱼,压着雌鱼的腹部,鱼卵得以向体外排出,与此同时,雄鱼放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在这过程中雄鱼的  相似文献   

16.
半滑舌鳎养殖群体中自然性逆转伪雄鱼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雌性特异标记遗传性别鉴定技术,对71尾4龄半滑舌鳎的生理和遗传性别进行鉴定,结果显示32尾生理型雌鱼均能扩增出205bp的雌性特异条带;39尾生理型雄鱼,仅一尾鱼体重显著高于其他雄鱼并扩增出了雌性特异条带,因此这尾鱼遗传上为雌性,是一尾伪雄鱼。对养殖的600尾半滑舌鳎生理雄鱼大规模检测发现,养殖群体自然性逆转伪雄鱼比例为1.66%。对正常雌、雄鱼和1龄自然性逆转伪雄鱼的性腺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正常雄鱼相比,伪雄鱼性腺中也有大量的精母细胞,但数量比正常雄鱼的要略少;且未在伪雄鱼的性腺组织中观察到卵母细胞,说明半滑舌鳎性逆转发生在性腺分化期。半滑舌鳎自然性逆转现象的发现有助于解释当前半滑舌鳎养殖群体中雄性率偏高的现象,为半滑舌鳎全雌苗种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并丰富了鱼类性别分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用剂量为3000-4800尔格/毫米^2的紫外线使虹鳟精子失活,使其与虹鳟卵授精,授精后40分钟,该卵在26-28℃水浴10分钟,然后常规孵化和饲育,辐射雌核发育二倍体虹鳟发生率达86.7%。在其刚开食时,投喂每公斤饵料含5毫克17α-甲基睾丸酮的药饵三个月,然后常规饲育,最后育成假雄鱼占74%的群体。用此假雄鱼与正常培育的雌鱼受精,产生了全雌后代群体。  相似文献   

18.
范克 《海洋渔业》1984,6(5):234-234
以鱼类为对象的生物工程,在日本迅速发展。这种技术是通过人工控制遗传基因,生产出所需要性别的鱼类。其重点尤其放在雌性化研究上,因雌性鱼有其优点:①有卵;②体重大于雄鱼;③生长快,它的商品价值高。去年北海道大学已在鲑鱼雌性化试验上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正>牙鲆是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冷水性底栖鱼类,近几年已经发展成为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养殖品种。牙鲆雌性生长快、个体大,1龄雌鱼比同龄雄鱼重约20%,2龄雌鱼比同龄雄鱼重约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奥尼杂交罗非鱼的形成和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尼杂交罗非鱼的形成和生产一、高雄性率奥尼杂交鱼的形成尼罗罗非鱼性染色体组成与我国所养殖的经济鱼类相似,雌鱼性染色体组成为同型XX,雄鱼性染色体组成为异型XY。奥利亚罗非鱼性染色体组成则不同于一般鱼类,它的雌鱼性染色体组成为异型ZW,雄鱼性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