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收治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结果本组死亡4例,其中死于脑出血3例,重症颅脑损伤1例,抢救成功率为81.8%。讨论正确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气道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形管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氧气雾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将T形管一端与一次性呼吸机管道V形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一次性呼吸机延长管端相连接,T形管的下端与氧气雾化器连接;对照组则按常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氧气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的满意度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65.0%,P<0.01),机械通气后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vs25.0%,P<0.01)。结论 T形管氧气雾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痰液的黏稠度,提高气道湿化效果,减少VAP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症患者的措施之一 ,本文是对 1 5例气管切开后即予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 1 5例 ,其中重度颅脑损伤术后 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 (简称慢阻肺呼衰 ) 2例 ,重症肌无力 2例 ,其余 5例。应用呼吸机时间 6~ 1 3d。气管切开前 1例慢阻肺呼衰患者有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后 1~ 2 d在无菌操作下留痰培养结果 :绿脓杆菌 4例 ,金葡萄菌 2例 ,酵母样真菌 5例 ,埃氏阴性杆菌 1例。胸部 X线片示肺部感染 4例 ,白细胞升高 1 4例。气管切开后 6~ 7d取痰培养均无菌生长。2 护理体会2 .1 使用呼吸机的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冷哮丸对动物的祛痰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酚红法和毛细玻管法测定排痰量,用家鸽活体气管法及兔离体气管法测其纤毛运动.结果冷哮丸能显著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增加大鼠排痰作用,增强在体鸽及离体兔气管纤毛运动.结论冷哮丸有显著的祛痰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增加气管内浆液成分,痰液变稀,同时加快气管纤毛运动而达到祛痰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对气管切开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局部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气管切开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19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另一组采用改进的护理方法,同时观察导管留置时间及局部感染情况。结果:改进的护理方法在导管留置时间,局部红肿、渗液情况等方面与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改进的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的施护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法。  相似文献   

6.
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玲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2):154-154,156
目的:了解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后医院感染的状况。方法:对我院近3a收治的76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7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19例次(发生率2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高(14/76,73.7%);患者年龄以≥60岁发生医院感染率最高(32.1%),其次为≤3岁婴幼儿(26.7%);气管切开后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62.5%),原发病以传染病和脑血管病为常见。结论: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医院感染最常部位是下呼吸道,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术后时间长短、年龄、滥用抗生素及原发病的病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B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并发症如刺激性咳嗽、痰阻、气管粘膜损伤发生较B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在气道湿化上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滴入湿化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护理操作不规范、气道干燥、无菌观念不强、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经有效护理干预后,患者治愈率为73.6%。结论:为防止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应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支镜在抢救多种急危重症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与呼吸系有关的危重症患者17例。用OlympusBF3及BF20型纤支镜,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镜。纤支镜治疗过程中,进行心肺及循环等多项参数监护。结果:进行纤支镜监护及检查的11例中发现痰栓8例次、痰痂2例次、肉芽肿出血2例次、鼻腔出血1例次。上述11例经过治疗后SaO2、PaO2、PaCO2、pH值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余6例特殊病例(突发性吸气性呼吸困难、术后肺不张致急性呼吸衰竭、重症哮喘等)通过纤支镜检查可明确病因、吸净痰液及作支气管肺泡灌洗,经过纤支镜治疗后治愈。结论:纤支镜在呼吸系的急危重症抢救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重要应用价值,已大大超出过去应用局限性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因长时间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的外套管导致气管狭窄行狭窄段切除对端吻合术的护理措施,探讨长时间使用人工气管气管狭窄发生的预防措施。方法:气管狭窄后行狭窄段切除对端吻合5例,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手术;术后指导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做好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5例患者中,治愈4例,1例因明显瘢痕体质手术后切口部位又形成瘢痕狭窄,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行支架植入术痊愈出院。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是手术获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察痰辨病     
痰是肺和支气管的分泌物,正常人可有少量痰液。如果呼吸系统发生病变,则痰量增加,而且有质的改变。不同的病,不同的病理状态,痰的成分也不一样,这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痰。注意观察痰的颜色及其质和量的差别,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判断病情,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及实验组(n=42),分别行传统气管切开及经皮气管切开术。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瘢痕面积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并发症方面,实验组气管狭窄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4.8%vs 23.8%,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舒适护理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62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咽喉部疼痛、恶心、痰液增多等不良反应的差异,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恶心、咽喉部疼痛、痰液增多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减少或防止留置胃管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近年来我科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然而这类患者极易发生院内感染,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对9例院内感染患者的防治与护理作一分析。1 病例和方法11 病例 本组9例,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59~78岁,平均657岁。9例中气管切开后出现感染的时间为3d1例、4~10d4例、>10d4例;感染病原菌:属真菌感染5例、绿脓杆菌合并真菌3例、大肠埃希菌1例。12 方法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配合以下措施:(1)严格进行呼吸道隔离,床边隔离,对病房空气、物品进行彻底消毒,用过的敷…  相似文献   

15.
纤维鼻咽喉镜在气管插管困难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纤维鼻咽喉镜在气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应用纤维鼻咽喉镜引导插管。结果:纤维鼻咽喉镜引导插管成功15例,改行气管切开插管1例。结论:纤维鼻咽喉镜能快速、有效解决插管困难。  相似文献   

16.
一、止咳不当舍造成大量痰液阻塞气管 一般人认为咳嗽就应该抓紧用药止咳,并希望在病的初期就止住咳嗽.中枢类止咳药作用于大脑的咳嗽中枢,抑制咳嗽反射.但抑制了咳嗽不祛痰液,则可能造成痰液潴留在呼吸道内,阻塞呼吸道,停药后咳嗽反而加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湛江地区哮喘患者12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情况。方法采用PCR、聚丙烯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法对30例哮喘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及痰液DNA中12q13.11-24.31上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检测。结果健康对照者未发现任何微卫星改变现象。30例哮喘患者中,8例(26.7%)患者痰液DNA有一个或多个位点发生微卫星改变(包括MSI和LOH)。结论湛江地区哮喘患者痰液DNA中12号染色体上可检测到MSI和LOH现象。微卫星改变可能与哮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SI和LOH可能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法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0 mL)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或钻孔置管血肿引流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鼻饲清热化痰通腑中药(千金苇茎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鼻饲安慰剂处理。根据病情轻重,分别采用气管切开术,重型肺炎者使用支纤镜下肺泡灌洗,并结合痰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防治感染。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例数、重型肺炎肺泡灌洗例数、咳痰消失时间和发热缓解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管切开例数和肺泡灌洗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咳痰消失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清热化痰通腑法能有效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急性呼吸衰竭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密闭式吸痰,B组进行开放式吸痰。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2 min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呼吸末正压(PeeP)。并根据公式Cst=Vt/Pplat-PeeP计算患者的呼吸系统顺应性(Cst)。结果采用密闭式吸痰前后患者的Cst、Ppeak、Pplat值无明显变化(均P〉0.05)。采用开放式吸痰前后患者的Cst、Ppeak值无明显变化(P〉0.05),但Pplat水平明显升高(P〈0.05)。密闭式吸痰组的吸痰恐惧率及痰液喷出发生率明显高于开放式吸痰组(P〈0.01或0.05)。结论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无明显影响;密闭式吸痰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气道压力,可作为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管内吸痰时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在鸡发病过程中,常见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这种症状尤如体温升高一样,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在诊断中却极易混淆,鉴别监加以确诊这类疾病将有助于采取对策。引起呼吸道症状的病因很多,现就常见病作一简要的介绍,以资鉴别。一、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一般多见于成年鸡,尤其是开产前后的青年鸡。以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咳出血痰为主要特征。病鸡临床表现为频频甩头,咳嗽打喷嚏,张嘴伸脖呈明显的吸气困难;气管罗音严重,常发出尖叫声,咳出混有血液的气管分泌物,严重时导致窒息死亡。剖检病死鸡可见喉头及气管具有典型的出血性炎症,监附有带血的黄白色痰液或干酪样栓塞物。发病率有时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一般为15%左右,但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