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双酚A的毒性作用,试验将40只21日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灌胃给予植物油及0.5 mg/kg、5 mg/kg、50 mg/kg双酚A,1次/d,连续灌胃4周;取胸腺固定,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胸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大鼠胸腺无明显变化,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胸腺结构受到损伤。说明一定剂量的双酚A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探索紫锥菊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成年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免疫抑制模型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免疫抑制小鼠紫锥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小鼠紫锥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免疫抑制小鼠紫锥菊提取物组和正常对照小鼠紫锥菊提取物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00mg/kg、50 mg/kg、25 mg/kg灌胃,连续灌胃21d,测定其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溶血素水极显著降低(P0.01);正常小鼠高剂量试验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紫锥菊高、中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血清溶血素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免疫抑制小鼠紫锥菊高、中剂量组脾脏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各试验组胸腺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紫锥菊高、中剂量试验组血清溶血素水平有极显著提高(P0.01),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黄酮的不同组分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将9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9个组,即对照组和分别经35%、55%、75%及95%乙醇洗脱后所得沙葱黄酮高、低剂量组。对照组灌胃0.2 mL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120 mg/kg BW·d和60 mg/kg BW·d的35%、55%、75%和95%乙醇洗脱沙葱黄酮0.2 mL,连续灌胃21 d,1次/d,在末次灌胃24 h后处死小鼠,测定其胸腺和脾脏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脾脏组织匀浆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β(IFN-β)、干扰素-γ(IFN-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35%、95%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提高(P<0.01),35%、75%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提高(P<0.01);(2) 35%、55%和95%高低剂量组Ig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小鼠脾脏组织中IgG、Ig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3) 95%高、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发酵麸皮多糖对大鼠组织细胞因子含量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75只健康断奶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100、200mg/kgBW发酵麸皮多糖。试验期为21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大鼠进行屠宰,采集空肠、肝脏和脾脏组织及盲肠食糜,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利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盲肠菌群结构。结果表明:1)低剂量组大鼠各组织中IL-1β、IL-2、IL-6和TNF-α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其中脾脏组织中TNF-α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中IL-2和脾脏组织中IL-6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大鼠空肠组织中TNF-α、肝脏组织中IL-2及脾脏组织中IL-6的含量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灌胃100、200mg/kgBW发酵麸皮多糖后大鼠盲肠菌群Shannon、Chao1、ACE指数有提高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灌胃100和200mg/kgBW发酵麸皮多糖均显著提高了大鼠盲肠食糜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盲肠食糜中普氏菌属9(Prevotella_9)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中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_1)以及高剂量组中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粪球菌属1(Coprococcus_1)的相对丰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灌胃低剂量(100mg/kgBW)发酵麸皮多糖可增加大鼠组织中细胞因子含量,调控其盲肠菌群结构,进而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双酚A(BPA)的毒性作用,试验将40只21日龄雌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雌性、雄性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植物油及5 mg/kg双酚A,1次/d,连续灌胃4周,计算胸腺指数,同时制作石蜡切片,观察髓质直径、皮质厚度。结果表明:试验组雌雄大鼠胸腺指数降低,皮质厚度和髓质直径均小于对照组,但与性别无关。说明一定剂量的双酚A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蓝刺头黄酮对昆明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脏器指数的影响,评价蓝刺头黄酮的安全性,试验将80只昆明小鼠分为4组,每组20只,即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体重灌胃蓝刺头黄酮400 mg/kg、200 mg/kg、100 mg/kg)和对照组(灌胃纯化水0.5 mL/只),连续用药30 d,试验结束时对小鼠进行眼球采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处死各组小鼠,计算脏器指数并取肝脏、肾脏制备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组间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平均红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常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高、中、低剂量组间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三酰甘油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间脏器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剂量组肝脏、肺脏和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连翘酯苷A的抗炎效应,试验选取8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采用LPS诱导鸡炎症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LPS组、FA低剂量组(30 mg/kg)和FA高剂量组(60 mg/kg),通过剖检并分离鸡脾脏,计算鸡脾脏器官指数,并通过q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脾脏中IL-17和IL-6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脾脏器官指数上升,脾脏中IL-17和IL-6的mRNA表达量升高;与LPS组相比,FA低剂量组和FA高剂量组脾脏器官指数下降,脾脏中IL-17和IL-6的mRNA表达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脾脏中IL-17和IL-6的蛋白含量升高;与LPS组相比,FA低剂量组和FA高剂量组脾脏中IL-17和IL-6的蛋白含量下降。可见连翘酯苷A可以通过抑制LPS诱导的鸡脾脏中IL-17和IL-6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量的升高,使鸡脾脏器官指数下降,起到调控鸡脾脏免疫反应,通过影响IL-17和IL-6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发挥抗炎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人类经消化道长期慢性暴露于百草枯的方式,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及对其进行评价。将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20mg/kg百草枯)、中剂量组(10mg/kg百草枯)、低剂量组(5mg/kg百草枯)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16只,连续灌胃4个月后运用行为学检测系统、中脑黑质部及肺部病理学观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等进行分析及评价。给药4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大鼠反应迟钝、动作僵硬、四肢震颤、学习记忆能力减退(P0.01),中脑黑质神经元细胞明显萎缩,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及高香草酸含量分别下降了20.0%(P0.01)和11.3%(P0.01),且肺组织有明显损伤;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变化不明显。通过口服百草枯可建立具典型行为学变化和大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受损的大鼠帕金森病模型,这将为帕金森病的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理想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葎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血液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试验将48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葎草提取物低剂量(100 mg/kg)组、中剂量(200 mg/kg)组及高剂量(300 mg/kg)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天分别按体重灌胃葎草提取物100,200,300 mg/kg,每天1次,连续灌胃30 d。肌肉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用以检测血液淋巴细胞转化率;腹腔注射鸡红细胞,取腹腔液,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表明:葎草提取物中剂量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1)。说明葎草提取物能提高血液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探讨飞机草总黄酮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试验期共21 d,在试验期1-14 d,空白对照组和免疫抑制组灌胃蒸馏水,药物阳性对照组灌胃50 mg/(kg·d)左旋咪唑,飞机草总黄酮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分别灌胃30 mg/(kg·d)、150 mg/(kg·d)和750 mg/(kg·d)总黄酮;在试验期15-21 d,空白对照组仍灌胃蒸馏水,其余各组均灌胃50 mg/(kg·d)环磷酰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IgG、IgM、IL-2、IFN-γ和TNF-α含量,应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疫器官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各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均极显著下降(P0.01);与免疫抑制组相比较,药物阳性对照组与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各组IFN-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IL-2无显著变化,免疫抑制组TNF-α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高剂量组TNF-α较免疫抑制组极显著升高(P0.01)。免疫抑制组IgM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高剂量组IgM和IgG较免疫抑制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切片显示,飞机草总黄酮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小鼠脾脏、胸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高剂量组恢复效果更为明显。说明飞机草总黄酮可增加小鼠免疫器官指数,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善免疫器官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观察连续灌胃复方姬松茸多糖口服液对大鼠产生的病理和毒理变化。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分别以5.6、2.8、1.4 g/kg复方姬松茸多糖口服液和等体积蒸馏水(NS)对照品对大鼠连续灌胃9周,观察和检测大鼠临床症状、血液学和脏器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中各试验组大鼠与对照组均未见明显差异。各组大鼠的体重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3个剂量组中,高剂量组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和中剂量组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的WBC、LYM、MID、GRA、PLT和中剂量组的WBC、GRA、PLT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的Cre、TG及中、低剂量的TG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中、低剂量复方姬松茸多糖口服液对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笔者模拟人类经消化道长期慢性暴露于百草枯的方式,制备大鼠抑郁症模型并进行评价。将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0 mg/kg百草枯),低剂量组(5 mg/kg百草枯)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8只,连续灌胃4个月后运用行为学等相关研究评价动物抑郁状况。给药4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呆滞、反应迟钝、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且旷场试验中的大鼠中央活动时间、悬尾试验与强迫游泳试验的绝对不动时间都具显著性差异,表现出了典型的抑郁症状;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变化不明显。本试验说明,采用长期口服百草枯可以建立具有典型症状的抑郁模型,这将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探究西归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将72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西归高剂量组、西归中剂量组、西归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给以外,其余各组均皮下注射80 mg/(kg·d)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同时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灌胃等量的1%CMC-Na,维生素E组及西归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分别以35 mg/(kg·d)、80.88 g/(kg·d)、40.44 g/(kg·d)、20.22 g/(kg·d)灌胃给药,连续30 d。于末次给药后24 h,测定小鼠血清、肝脏中SOD活性及MDA含量,并记录胸腺、脾脏指数。与衰老模型组比较,维生素E组及西归中剂量、低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小鼠胸腺、脾脏指数(P0.05或P0.01),并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肝脏中SOD活性(P0.05或P0.01),显著降低小鼠血清、肝脏中MDA含量(P0.05或P0.01)。说明西归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4个试验组,每组60羽雏鸡在全价料一致的基础上,添加0、0.2、0.6、1.8g/kg虫草菌粉,分别于10d、20d、30d剖解20只雏鸡取脾脏、法氏囊称重。结果表明,饲喂20d时中剂量组(0.6d/kg)和高剂量组(1.8 g/kg)脾脏、法氏囊重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喂30d时。低剂量组与对照组脾脏与法氏囊重量、中剂量组与对照组脾脏重量、高剂量组与对照组脾脏、法氏囊重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羊奶粉是国内市场主要的羊奶制品,但其功能性和附加值的探索尚缺乏充足的研究证据.为评价羊奶粉增强身体活力的作用,研究选用160只健康的5~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羊奶粉组,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西洋参含片(剂量为625.0 mg/kg),低剂量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中药苦芪超微粉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犬细小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小鼠为模型,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苦芪超微粉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L/kg)、药物对照组(黄芪多糖口服液,10 mL/kg)、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6个组,1~4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与药物对照组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5 d后,1~5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 mg/kg),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g/kg),连续2 d,末次注射给药后,脱颈椎处死小鼠,测定胸腺指数、脾指数及脾淋巴细胞增殖率;进一步将49~55日龄自然感染的田园犬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苦芪超微粉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连续口服给药5 d,给药后观察7 d;统计各组有效率、死亡率和治愈率。结果显示:苦芪超微粉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淋巴细胞的转化率(P0.05),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增加脾指数(P0.05);高、中剂量组治疗犬细小病毒感染的有效率、治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研究酸模叶蓼类黄酮的营养免疫功能为目的,选用36只清洁级昆明小鼠,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处理。分别进行对照组(0 mg/kg)、低剂量组(3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和高剂量组(300 mg/kg)的酸模叶蓼类黄酮灌胃处理,进行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指标测试。结果显示,低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可促进小鼠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4水平呈显著性增加(P<0.05),中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极显著提高HGH分泌水平(P<0.01);低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显著提高脾脏指数(P<0.05),高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P<0.05),中剂量与高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提高半数溶血值,中剂量组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对T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各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均极显著提高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右耳增厚值(P<0.01);低剂量与中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显著提高血清GSH-Px活性(P<0.05)。中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提高SOD值和降低MDA含量的效果最好,高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提高T-AOC水平的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沙棘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体质量(180±20)g的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沙棘黄酮低剂量组、沙棘黄酮中剂量组和沙棘黄酮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125 mg/(kg·d)的剂量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D-半乳糖同时,沙棘黄酮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分别以50 mg/kg、100 mg/kg、200 mg/kg的剂量灌服沙棘黄酮溶液,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灌服等剂量的蒸馏水,1次/d,连续给药42 d。试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组织和血液中的SOD、MDA、GSH-Px、CAT、MAO、NO水平以及免疫器官脏器指数、白细胞数、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含量及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沙棘黄酮各剂量组大鼠的血清、心脏、肝脏、脑组织中的SOD、CAT、GSH-Px活力均高于模型组,以中、高剂量组最为显著。沙棘黄酮中剂量组大鼠血清的NO含量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其余各组大鼠血清和脑的NO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沙棘黄酮各组大鼠的血清、心脏、肝脏、脑的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大鼠心脏和脑的MDA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不显著(P0.05)。沙棘黄酮中剂量组ANAE阳性淋巴细胞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其余各组的白细胞数和ANAE阳性淋巴细胞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不显著(P0.05)。沙棘黄酮低剂量和中剂量组脾脏指数高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各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沙棘黄酮低剂量组血清溶血素高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高剂量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其余各组血清溶血素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沙棘黄酮具有抗衰老和提高机体非特异型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梅花鹿骨粉的营养成分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对梅花鹿骨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常量及微量元素和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梅花鹿骨粉抗骨质疏松活性进行了试验。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梅花鹿骨粉高剂量组(600 mg/kg)、中剂量组(300 mg/kg)、低剂量组(150 mg/kg)。采用切除双侧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各组从造模4周后,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90 d。各组大鼠处死前1天,分别用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标本,末次给药后1 h断头处死。检测骨密度、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及尿磷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梅花鹿骨粉中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20.69%;脂肪酸成分共检出9种,其中包括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检出总量的48.78%;在常量和微量元素中,Ca和P的比值为2.3∶1,同时富含Fe和Zn。梅花鹿骨粉3个剂量组大鼠血中钙浓度明显升高,血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梅花鹿骨粉300 mg/kg剂量组和600 mg/kg剂量组中血磷浓度明显降低,而150 mg/kg剂量组无显著差异。梅花鹿骨粉300 mg/kg剂量组和600 mg/kg剂量组中尿钙/尿肌酐比值明显降低,骨密度明显升高,150 mg/kg剂量组无显著差异;3个剂量组大鼠尿中磷浓度都明显降低。结果显示,梅花鹿骨粉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伊维菌素对雄性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安全和动物繁殖提供依据。试验选取成年雄性大白鼠,按照0.17 mg/kg(低剂量组),3 mg/kg(中剂量组),5 mg/kg(高剂量组)的剂量分别进行灌胃,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药物进行灌胃。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大鼠,取睾丸、附睾进行生殖系统毒性检查。试验结果表明:当伊维菌素用药剂量达到3 mg/kg以上就呈现出一定的生殖毒性,睾丸系数、附睾系数下降,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下降,但对精子活力并没影响,4个试验组均未显示与剂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