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行间覆膜技术防治棉花烂铃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棉田行间覆膜技术在河北省献县、河间市、曲周县三地开展了棉花烂铃病的防治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在棉田第一个棉铃成铃之前,利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棉田行间裸露地面,可以阻止棉花烂铃病原菌由土中向棉铃上传播,有效防烂铃病的发生.在发病初期,对棉花烂铃的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到发病中后期,防效仍较显著,达到34.0%~54.92%.测产结果表明,行间覆膜比行间不覆膜的棉田每公顷增收子棉418.5 kg,当年每公顷纯增收2641.5元,具有防治棉花烂铃病的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保铃剂防治棉花烂铃试验总结秦久刚,左宜和湖北荆沙市农科所沙市434129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烂铃率常年在15%左右,秋雨多的年份,烂铃率可达20%以上,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蛀铃害虫和多种铃病共同为害是造成棉花烂铃的直接因素。为了兼治蛀铃害虫和多种铃...  相似文献   

3.
我省位于长江下游,秋雨多,烂铃重,一般年份烂铃率在10%左右,严重年份达20%以上,对产量、品质有较大影响。为了探讨减少烂铃的损失,我们在1984~1986年组成了棉花烂铃综合防治技术协作组,着重研究了棉花烂铃发生规律及采用不同杀菌剂、采摘黄桃和调节棉花生育期等方法,探索防治烂铃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烂铃是棉花生长中后期较为突出的问题。随着植棉技术的改进、双膜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烂铃有发展加重的趋势。据调查一般年份因烂铃损失产量一成左右,严重年份某些田块可高达2成以上,已成为我县发展棉花生产的一大障碍。近几年来,我们利  相似文献   

5.
黄淮棉区一般年份烂铃率在 1 0 %左右 ,严重年份达 2 0 %以上 ,控制棉花基部烂铃是保证棉花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化学防治方面尚未有高效药剂情况下 ,采用适时摘除棉株基部两台果枝内围铃 (下称基部铃 )的办法 ,再结合烂铃防治的综合措施 ,对减少烂铃损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基部烂铃发生和摘除依据本地棉花 7月上旬进入开花结铃期 ,到 8月底 ,基部铃的龄期均在 50天以上 ,棉纤维成熟 ,而吐絮则要到 9月中旬前后。从棉纤维成熟到吐絮需1 5天以上 ,此时正是基部烂铃大发生时期。主要原因 :(1 ) 8月中旬到 9月上旬常年为阴雨日 ,棉花上…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防治棉花烂铃的技术措施,以棉花品种K836为材料,设去下部4个果枝、行间盖膜、覆盖秸秆、喷杀菌剂、喷落叶剂及常规管理(对照)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于 2013-2014 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不同措施对棉花烂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去下部4个果枝、覆盖秸秆和喷杀菌剂3个处理的烂铃数2013年减少了28.1%、36.4%和8.0%,2014年减少了14.9%、30.6%和12.4%。喷落叶剂2013年表现为增加烂铃数和烂铃率,2014年则减少烂铃数和烂铃率,2年的效果不一致。行间盖膜增加了烂铃数,提高了烂铃率。不同处理的2013年籽棉产量基本相当,2014年去下部4个果枝的籽棉产量略有增加,其余几个处理间产量无明显差异。表明,去下部4个果枝、覆盖秸秆和喷杀菌剂皆具有较好的防烂铃效果;喷落叶剂防烂铃效果不稳定,行间盖膜没有防烂铃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棉花蕾期和开花期喷施不同剂量的蕾果保,并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在棉花初花期每公顷一次施用蕾果保3L效果最好,可使棉花成铃率提高25.5%、皮棉产量增加33.10%,烂铃率降低54.1%。  相似文献   

8.
对于棉花烂铃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产上棉花的烂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在中国棉花烂铃年均可造成几十亿元的损失,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也指出棉花品种的不同对棒花烂铃影响较大.提出了培育抗拦铃品种和研究新的药剂是防治烂铃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赣北棉花烂铃发生的时间,一般年份多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造成烂铃的主要原因是多雨、高温、病虫危害、田问管理不当等.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推广,抗虫棉品种的普及,烂铃呈现提早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棉铃疫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铃病主要表现为烂铃。棉铃感病后全铃烂毁或形成僵瓣 ,一般棉田都有僵瓣花 ,烂铃是棉田极为普遍的病害 ,每年因烂铃损失大量的棉花。河北省常见的烂铃有棉铃疫病、红腐病、红粉病、炭疽病、角斑病等 ,棉铃疫病占的比例最大。1河北省棉铃疫病的发生规律河北省棉区烂铃以棉铃疫病为主 ,通常夏秋少雨比多雨的年份烂铃轻 ,高产田比低产棉田烂铃多。棉田烂铃一般 5 %~ 1 0 %以上 ,在多雨年份 (如2 0 0 3年 )棉株下部 5个果枝都有烂铃 ,达到 30 %以上。烂铃最早始于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 ,8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 ,9月上旬病情陡降 ,多雨年份 ,9月…  相似文献   

11.
棉花烂铃,不仅影响棉花产量,也影响棉花质量.通过生产实践,笔者总结出应对棉花烂铃的八项技术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省沿江棉区光、温、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产地之一。但是棉花烂铃一直是我地深化棉花生产的重要障碍,据调查资料统计,常年烂铃10%以上,重年份(1983、1988年)可达20%~30%,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棉花烂铃的因素很多,其中气候条件主要是8~9月份降水量,秋雨连绵是引起棉花烂铃的主要外界因素,  相似文献   

13.
棉花结铃后,经常遭受不良气候和各种病、虫的危害,造成烂铃。我区棉田常年烂铃率为15%左右,雨水多的年份,可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摸索烂铃发生原因,找出有效的防治办法,我们从1981年以来,对烂铃作了以下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一项争季节,争早发的高产技术,在湖口县已推广多年。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棉花育苗移栽过程中还是经常发生烂种死苗、虫害伤苗、破钵损苗现象,营养钵有效率很少超过70%,一般在50%左右,有的年份,有的农户甚致不到10%(不能一播全苗)。烂种死苗导致棉苗不齐、密度不够、生育期推迟,提高生产成本。降低棉花产量和植棉效益。通过十多年的观察、调查、了解,笔者认为在棉花育苗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当措施而引起烂种死苗损苗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棉花烂铃的环境因素浅析傅双喜(江西省应用气候研究所南昌330046)1烂铃的主要环境因素据我省主要棉区中的湖口、瑞昌两个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站的棉花平行观测(一方面进行棉花的生育状况观测,另一方面又同时进行其生育期间的气象状况观测而称之)资料表明,198...  相似文献   

16.
当前棉花生产上盲蝽蟓难防治,棉花田间烂铃多成为棉农头疼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请教棉花专家,拜访种棉能手,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些技术措施,以便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下部烂铃多、上部青铃多、不利于机械化采收的现状,提出了以选用早熟品种为基础,以晚播增密为核心,以肥料一次性基施、全程化控、早打顶心、适时喷施催熟落叶剂为保障的棉花集中成铃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连续几年的田间观察和调查,发现不同的棉花品种由于具有不同的株型特征,在同一气候条件下,烂铃程度轻重明显不同.通过对棉花品种的株型特征分析表明:烂铃轻的品种株型特征是第一果枝着生位离地较高,吐絮速度快,株型清秀通风透光好,茎秆坚硬和果枝硬而不向下弯曲,叶片小并能及时落叶.为培育抗烂铃品种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棉花烂铃是一个由棉铃、菌源及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灰色系统,在这个灰色系统中环境因素对系统中各结构要素起着激发或抑制的作用,本文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排出其主次,并从中挑选出影响烂铃的主导因素,为建立烂铃流行的动态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北疆棉区棉花蕾铃脱落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3 年(1996~1998 年)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疆棉区棉花蕾铃脱落率达80% 以上,且落蕾率高于落铃率。落蕾在现蕾6 天后直到开花前比例较大,而落铃主要集中在开花后12 天以内。蕾铃脱落的主要时期出现明显的峰值,随年份不同而有所不同。中部果枝现蕾较多,脱落率也较高;同一果枝第一果节以落铃为主,第二果节以落蕾为主。栽培措施、气候条件与棉花的蕾铃脱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