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掖市荒漠化土地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起荒漠化土地加剧发展的人为因素,从人类生态观构建、政府决策、恢复退化植被的理论和规划、提高荒漠化防治科技含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投入支持力度、建立荒漠化土地监测与预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今后进行荒漠化防治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评价和防治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例,构建了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提出了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居中,北部地区较差,绿洲面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利用是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流域生态安全和荒漠化现状的主要驱动力。为甘肃省其他地区的生态安全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巴林右旗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文章针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4.
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指标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评价是荒漠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该地区土地荒漠化评价体系确定的原则,并通过分析和筛选,选择出能够显著评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状况的3个指标,从而建立了浑善达克沙地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该地区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态脆弱度的灰色评判法建立了沙质荒漠化的干扰-应变关系,进而求算了不同荒漠化程度样地的生态脆弱度,结合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特征指标对东北西部沙质荒漠化地区土地荒漠化作出评价:该区的土地沙质荒漠化可分为强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轻度沙漠化、微度沙漠化、潜在沙漠化五个级别,各等级及其相应的生态脆弱性、植被群落多样性、群落稳定性等指标可用于中小尺度的荒漠化土地评价图的绘制,其可作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与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生态林业的角度出发,结合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黑河中游地区的植被、水资源、土壤等类型和该区域荒漠化成因,阐述了生态林业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生态林业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辽北荒漠化地区自然资源现状 ,论述了营建生态经济园林景观型防护林体系的理论基础及营建模式 ,提出了 3种造林模式 (其中包括以花灌木为主的景观配置林 ) ,对造林树种的选择、配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对生态经济园林景观型防护林体系营建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提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内蒙古赤峰市,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大面积围封、禁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等措施,使全市大面积荒漠化土地重新披上了绿装。内蒙古赤峰市是一个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半干旱地区,全市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中仅荒漠化土地面积就达7万平方公里,受荒漠化直接危害的群众占全市总人口的70%。多年来,赤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带领全市人民开展了长期不懈的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为了加快生态…  相似文献   

9.
荒漠化监测就是采用先进的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科学的地面调查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荒漠化土地面积的现状、动态及防治所需的综合信息,为制定自治区及国家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计划、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提供依据。荒漠化监测包括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监测。 内蒙古自治区于 1994年和 1995年首次开展了砂质荒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普查范围涉及所有气候区 8盟 4市 76个旗县 (市、区 )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普查面积约为 74.8万平方公里。 1999年开展的荒 漠化监测工作不但在范围上有所扩大,而且在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上…  相似文献   

10.
王学全  卢琦 《林业科学》2005,41(3):12-18
生态足迹是某地区生产消费的粮食和纤维、维持能源消费以及建筑用地的总和。应用生态足迹分析,共和县2 0 0 2年人均生态足迹供给1 0 5 6hm2 ,即生态承载力阈值为1 0 5 6hm2 。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 6 6 2hm2 ,与生态承载力比较,生态赤字0 6 0 6hm2 。共和县荒漠化发展是生态足迹扩大的结果之一,另一方面荒漠化扩张减小了共和县的生态承载力,因此荒漠化发展对共和县生态赤字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提出共和县减少生态赤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措施。引入产量因子的地区修正因子,使Wackernagel因子更符合中国不同地区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