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依据2015年元宝山区森林资源二次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元宝山区人工油松林5个龄组在9种立地类型油松林的生长情况,以期为本地区油松人工造林立地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优良红松坚果型优树的选择方法(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88-1998 年对长白山、小兴安岭和完达山地区天然红松林以及黑龙江省鹤岗地区人工红松林结实量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测定。根据调查和测定数据,对红松结实特征,包括结实量、球果长度、球果数量、出种率,种子千粒重、种子产量、种子大小、种子空实率、球果虫害率、结实指数等,进行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逐步回归,得出各项结实因子对结实量的贡献率,将球果长度、千粒重和出种率确定为优树选择的重要指标,然后采用加权系数法确定红松坚果型优树,并制订出天然红松林坚果型优树标准和红松人工林坚果优树标准。本项研究为建立红松坚果园选择优树提供了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3.
油松林是抚顺地区两大人工针叶林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生态位。大面积的油松人工纯林为以油松为取食对象的病虫害提供了丰富的食源。为了培育健康的油松林,避免危害发生,该文对抚顺地区的油松林病虫害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与监测,以掌握其发生趋势,尽早发布预警预报,为实施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调查分析东川、元江和元阳3个干热河谷居群的牛角瓜结实等特征。结果表明,1元阳居群的牛角瓜单株结实量、单位冠幅结实量和单枝结实量最高,分别为102.4个/株、35.1个/m2和34.6个/枝,且3个居群间这3个指标差异极显著;2居群内单株、单位冠幅和单枝结实量3个指标差异极显著;3各居群的单株结实量与单枝结实量、单位冠幅结实量和分枝相关性状间呈线性相关。元阳是牛角瓜人工栽培的首选区域,通过对结实量大的优良单株进行选育,可极大地提高其果实产量。  相似文献   

5.
雾灵山的人工油松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天然林保护,在标准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雾灵山人工油松林的分布、区系成分、外貌特点、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更新演替规律,并提出了群落的经营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坡向内的人工油松林生长量的调查分析 ,得出不同的坡向对人工油松林生长影响较大 ;用主分量分析的方法得到影响油松林树高和材积生长的相关因子顺序为 :林龄、年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年水面蒸发量、≥ 1 0°积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光照时数 ;分别建立了不同坡向的油松林树高、材积与林龄和年降水量、平均温度、水面蒸发总量等气象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 ,在生产中可用于油松生长的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不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在未遭受到严重干扰并且经过长期的自然生长枯损与演替的情况下,林分内部许多特征因子,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状态,而且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结构规律性,在测树学中称其为林分结构规律。林分结构包含着反映林分特征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规律。探讨了这些规律对森林经营技术、编制经营数表及林分调查的重要意义。以河北平泉地区30、40、50年生的人工油松林样地资料为依据,应用正态分布法拟合平泉人工油松林的直径分布规律作出了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正态分布能对3个林龄的人工油松林进行很好的拟合。由此,可以将研究出的直径分布规律用于平泉地区人工油松林的经营管理中,为合理经营人工油松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京北部山区天然油松林与人工油松林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α多样性和森林群落结构,对北京北部山区的天然油松林与人工油松林进行了对比分析,北京北部山区的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油松林的物种组成及重要值相似性较高;天然油松林的α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总体优于人工油松林;油松适合作为造林树种栽种于北京北部山区,但要注意控制种植密度和阔叶树种搭配。  相似文献   

9.
二次结实板栗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逐步回归和方差分析方法,证实枝条的P含量对板栗丰产具特性上的二次生长及结实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负相关,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不仅可避免板栗生产上常见的大小年现象,而且为实现第一次结实量与第二次结实量的人工调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地形因素对红松结实数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不同调查区、不同地形条件的红松结实量的调查分析,得出了不同坡向、不同坡位对红松结实量的影响程度,为红松产籽林的营建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兴安落叶松种子园无性系结实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2年生的兴安落叶松种子园62个无性系的结实特性调查、研究,初步认为:(1)不同无性系间,由于遗传基础不同,在结实初期,其结实量就相差很大,达72.3倍;(2)同一无性系不同分株间结实仍差异显著,但也有结实较均衡的无性系存在;(3)根据方差分析结果估算了无性系单株平均结实量的遗传力为0.49;(4)结实株率与结实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生长量和播种品质同结实量之间相关性较差,均不显  相似文献   

12.
《防护林科技》1995,(4):88-89,95
云南沙棘结实规律性和变异性调查分析云南省林科院沙棘资源调查组迪庆州林科所沙棘资源调查组据调查,云南沙棘单株结实量和单位面积结实量具有明显的变异性。15年生沙棘进入盛果期时,单株结实量高者可达50.42kg,低者仅有0.55kg,两者相差90余倍。现有...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油松林的天然更新,选择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克勒沟林场不同坡向、不同郁闭度的油松林,在郁闭度分别为<0.3、0.3~0.6、>0.6的地块,设置5m×5m的样方,调查2年生以上实生苗数量。结果表明:阴坡郁闭度在0.3~0.6最适宜人工油松林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4.
红松人工林改建无性系商品种子园的优树选择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伐倒木调查资料,研究了天然红松林的生长、结实规律,确定结实盛期为选择优树的最佳时期。相关分析表明,定期结实量与定期结实年数和定期结实平均生长量相关显著。提出了以定期结实年数和定期结实枝平均生长量为标准的优树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红松是我省最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它材质优良,种子价值高,现有的天然红松林资源日趋缩小,母树年龄日趋老化,结实量逐渐下降,红松种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为了解决红松种子不适应更新造林需要和种子需求量逐年加大的矛盾,将现有的部分人工红松林改培成母树林是十分必要的。经调查, 17~ 20年的红松人工林即可结实,此时一般母树能结 2~ 5个球果,且果大籽粒饱满,年均结实率 40%~ 50%,每公顷可采种子 120kg左右。但现有的红松人工林一般密度较大影响母树结实,要想调解种子产量必须搞好疏伐和土壤管理,搞好此项工作即做到了人工…  相似文献   

16.
油松林修枝强度的确定王如新,李建飞,任宝琮关键词油松林,修枝强度,林木生长油松是河北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天然油松林广泛分布于燕山山脉,其分布中心在燕山东南角,太行山的北部也有小面积零星分布。人工油松林除坝上地区和平原地区外,各地也有发展。据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构建林分内部状态与邻域环境相结合的林分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为林分经营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北京、陕西、甘肃和山西等油松分布较广且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置油松林固定样地,使用全站仪对样地内胸高直径大于5 cm的林木进行每木定位,调查林分组成、结构、更新特征和相邻环境类型,采用单位圆法分析林分内部状态特征;基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结构单元"原理,定义邻域环境指数(NEI)。将林分内部状态与邻域环境评价方法整合,提出林分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评价不同类型油松林的稳定性。【结果】林分内部状态单位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小陇山天然油松林内部状态最好,其次为山西运城中条山天然油松林、陕西铜川玉华宫天然油松林、山西太原东山人工油松林和北京九龙山人工油松林,林分内部状态值(FIS)分别为0.605、0.515、0.479、0.453和0.311;甘肃小陇山天然油松林NEI最高(0.75),其次为陕西铜川玉华宫天然油松林(0.40),山西运城中条山天然油松林和北京九龙山人工油松林NEI均为0.25,山西太原东山人工油松林为负效应(-0.25)。林分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数(FCS)天然林高于人工林,其中,甘肃小陇山天然油松林的稳定性最高(0.653),山西太原东山人工油松林的稳定性最差(0.235),其他林分类型的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结论】基于林分内部状态与邻域环境的林分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既可表达林分内部状态特征的差异,也可体现邻域环境对林分稳定性的影响,并能够明确反映出天然林林分稳定性高于人工林的一般规律,评价结果更加清晰、直观,为林分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油松是河北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天然油松林广泛分布于燕山山地,其分布中心在燕山山地东南角,太行山的北部也有小面积的零星分布,人工油松林除坝上地区和平原地区外,各地均有发展。据资料介绍,油松林面积约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18%,因此,搞好油松林的经营管理,是我省营林生产的重要内容。据笔者调查,各地现有油松林普遍存在修枝强度过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为了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油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天然次生林生长,探究合理的人工抚育方式,以秦岭北麓油松幼龄林为试验样地,无任何抚育措施的油松林为对照组,统计了其与经过人工抚育的油松林胸径及树高等生长量,分析对比了人工抚育与对照组油松林生长量的差异,从而研究了人工抚育对天然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人工抚育的油松林2014年、2015年平均树高增长率为9.31%,12.93%,较对照组分别高出1.16%、4.46%;平均胸径增长率为5.68%、8.67%,较对照组分别高出3.41%、5.47%;单株材积增长率为20.28%、29.73%,较对照组分别高出8.02%、15.19%,t检验结果显示经过人工抚育的油松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增长率均显著高于未经抚育的对照组油松林。  相似文献   

20.
以TM遥感影像和二类调查小班数据为研究资料,以内蒙古大青山人工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内蒙古大青山人工油松林蓄积量估测模型,其中遥感因子选取与植物生长相关的植被指数及比值波段,林分立地条件因子选取郁闭度、坡向、龄级。研究结果表明:NDVI、RVI、DVI、郁闭度、TM4*TM3/TM7通过了T检验,作为入选变量参与模型构建。所建立的模型线性关系显著,估测精度86.21%,达到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要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