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蜇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蜇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极高。营养成分独特之处在于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含量丰富。近几年,由于社会需求量大,滥采酷捕现象严重,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为了满足海蜇养殖的需求,人工育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海蜇的人工育苗技术要点,供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37-39
海蜇是海洋中常见的食用大型浮游生物,热带、温带海近陆阶区,都有它的踪迹。我国的黄渤海、东海、南海都有海蜇分布,沿岸广大渔民对海蜇的生产和加工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沿岸渔民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海蜇捕捞和加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浙江温洲和舟山,江苏的连云港和东台、辽宁的营口等地在生产和加工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较高,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被利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海蜇营养成份的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2002年,笔者在福建省平潭县北唐乡进行海蜇池塘养殖试验,取得成功,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池塘选择面积5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最好附近有淡水水源以便调控水体盐度,池水水深在1.5m~2.0m为宜,且应在岸边水深0.5m处设置围网,以防海蜇抢滩死亡。二、清塘消毒养虾池清除淤泥,用30ppm~50ppm的漂白粉或100kg/亩~150kg/亩的生石灰消毒。三、注水池塘进水应在放苗前10天结束,进、排水口应设置40…  相似文献   

4.
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很高,其营养成分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海蜇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  相似文献   

5.
正海蜇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海蜇的营养很丰富,其营养成分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食品。江苏沿海从1999年就开始进行海蜇养殖试验,经过几年的探索,在大水面养殖方面较为成功,其效益也较为稳定,但在池塘养殖方面问题较多,其效益也是极不稳定,为促进海蜇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将调研和试验中的一些技术方法介绍如  相似文献   

6.
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很高,其营养成分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近几十年来海蜇作为大宗出口海产品,在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增养殖海蜇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等优点,已受到了我国沿海渔业科技工作者和养殖业户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海蜇的加工     
一、概述海蜇,又名水母。其种类很多,我国常见的有海蜇、面蜇、沙蜇和黄斑海蜇等。生产旺季在7~9月。海蜇经腌制加工后,伞体部分叫海蜇皮,口腕部分叫海蜇头,是比较名贵的海产品。  相似文献   

8.
海蜇Rhopilema eseulenta(Kishinouye)是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很高,其营养成分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海蜇是我国沿海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食用海蜇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海蜇作为山东省大宗出口海产品,在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海蜇是生长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的大型暖水性水母类,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海蜇属。据初步调查,广西沿海盛产海蜇,资源丰富,有花蜇、红蜇、菠萝钉蜇、扒头蜇等品种,以花蜇为主。海蜇是渔民“大敌”,蜇汛旺季,海蜇经常阻塞网目,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对海蜇的生活史、人工育苗和放流增殖进行过不少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技术,为今后进行海蜇生产性放流增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莱州湾等多年的人工育苗、人工放流、回捕效果等方面研究,结合海蜇的生态习性和山东沿海的海况条件等,认为在山东沿海适亢内湾进行海蜇放流,扩大放流规模,增加放流数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海蜇是大型食用水母,经济价值很高,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被利用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其营养成分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可食部分主要为中胶质。据报道,水母受伤后中胶质有阻止伤口扩散作用和促进新上皮形成的功能。海蜇作为保健食品,还具  相似文献   

12.
海蜇     
海蜇为海生的腔肠动物,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cm、最大可达1m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剌丝囊,能分泌毒液。  相似文献   

13.
海蜇     
华贵 《海洋渔业》1986,8(4):173-173
<正> 海蜇又称海蛇,是一种腔肠动物。它那浑圆的上身称为伞体,一般为30~50厘米,大的可达1米左右。伞体下面是口腕,口腕上又挂着众多的圆锥形的棒状体和丝状附属器,随海流漂流恰似一枚飘落在水中的降落伞。世界上海蜇仅有四种,其中海蜇、黄斑海蜇和棒状海蜇在我国均有分布。海蜇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是我国的主要水产品之一。海蜇的体色变化很大,多为青蓝色,也有呈暗红色或黄褐色的。海蜇的自泳能力很小,它在海中漂浮,是因为伞状体含有很厚的半透明的中胶层,其中95%是水份,这样大大地减轻了它的比重,另外伞体内面有一层绕伞一周的环状肌,受伞缘  相似文献   

14.
海蜇和沙蜇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蜇和沙蜇是同属于腔肠动物门的大型食用水母 ,分为伞部和口腕部两部分。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海蜇和沙蜇资源 ,本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其各部位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 ,并对其营养价值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海蜇和沙蜇中均含有 18种氨基酸 ,其中必需氨基酸 7种 ,含量分别占海蜇口腕部、海蜇伞部、沙蜇口腕部、沙蜇伞部中氨基酸总量的 2 6 .6 2 %、2 6 .6 6 %、31.0 4 %、36 .2 0 %。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海蜇进出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蜇(Rhopilema sp.)是我国沿海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辽宁省的海蜇捕捞、加工业比较发达,是我国海蜇进出口贸易最频繁的省份,海蜇已成为辽宁省的重要水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海外的人员交流增加,交流区域扩大,海蜇食用文化也在海外得到了扩展,国际市场上海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辽宁省在海蜇进出口贸易方面发展迅速,2000—2005年,海蜇累计进出口总量约1.5×10^4t,进出口总额约5400万美元,这与其他大宗水产品比较虽说数量不大,但从单价来看海蜇的出口价格属于较高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海蜇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蜇属于腔肠动物 ,是海洋中分布广泛的近海动物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海蜇的了解局限在海蜇的食用方面 ,少量鲜食 ,大部分制备成海蜇皮或者蜇头干制品。因为海蜇个体较大 ,产量较高 ,目前海蜇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海蜇的附加值 ,我们研究了它的综合利用问题。首先利用蜇头分离海蜇毒素 ,研究其主要成分 ,为海蜇伤人中毒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动物实验探索毒液的药理毒理问题 ,为进一步将毒素制成抗肿瘤、降血压、戒毒等一系列功能产品做出铺垫 ,开发海蜇的药用价值。然后将海蜇再加工成蜇头或蜇皮 ,提供人们饮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水产科学》2006,25(8):396-396
2006年7月15日,辽宁省海蜇资源管理指挥部副总指挥、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兴武同志亲临海蜇管理一线检查海蜇资源管理工作,先后到锦州市开发区白台子、营口市盖州西河口、光辉渔港查看海蜇管理情况,与渔民亲切交谈,了解和倾听渔民对海蜇资源管理工作的想法和意见,并登船查看船网分离措施落实情况。在锦州开发区赵兴武同志听取了白台子渔港海蜇资源管理指挥部负责人、王家街道办主任的工作汇报;在营口西河口港,赵兴武同志查看了渔港建设情况,看望了一线海蜇管理工作人员,听取了盖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工作汇报,在盖州市书记陪同下,查看了光辉渔港,就进一步加强海蜇管理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最后,到省海蜇管理指挥部看望慰问指挥部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渔业信息》2009,(6):30-30
随着全球鱼类资源量的锐减,海蜇寿司被认为是未来的海产品。科学家预计,如果不立即采取具体的措施,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真鳕、黑线鳕、鳕、金枪鱼和鲽鱼等将会从菜单中消失,而外来的替代品如海蜇可能是所有海洋能提供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与渔业》2009,(7):3-4
随着全球鱼类资源量的锐减,海蜇寿司被认为是未来的海产食品。科学家预计,如果不立即采取具体的措施,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黑线鳕、金枪鱼和鲽鱼等将会从菜单中消失,而外来的替代品如海蜇可能是所有海洋能提供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1992-1994年在浙江南部近岸水域进行了海蜇人工放流增殖,为分析放流后海蜇在海区中的繁殖情况,分别取浙南海区下关,炎亭,南麂及炎亭外水深10米处等四个地点自然海水进行海蜇和孵化率试验孵化率分别为4.32%,5.73%,13.13%,8.78%,并结合海水重金属含量及放流后海蜇出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说明海蜇能在自然海区形成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