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南方日本松干蚧(Matsucocus matsumurae Kuwana)发生区存在着有虫无灾、严重成灾和轻度危害相对稳定的三种类型。本文应用生态因子对日本松干蚧数量变动的原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通过野外接种,观察测定和室内实验,得出影响日本松干蚧寄生若虫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为夏季高温。该虫寄生若虫在枝干上的死亡率阳面>阴面,阳坡>阴坡,疏林>密林,死亡率的高低与光照,温度密切相关。沿海地区松干蚧一般危害严重,内陆地区经常有虫无灾,这是由于海洋性气候和内陆性气候的关系。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合理定株修枝,使林内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对松干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预测森林害虫大发生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在对害虫种群数量与质量指标的大小和气候条件变化趋势的分析以及对具体虫种发生动态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质量指标(产卵量、性比、食虫昆虫和致病微生物的作用)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判断食叶害虫大发生的猖獗期。运用这些指标特别适合于预测大发生初期种群密度较低,难以精确估测而具有偶然性的数量变动。  相似文献   

3.
预测森林害虫大发生的现行方法,主要是分析种群数量和质量指标变化的幅度和趋势,以及气象条件。同时,也要掌握具体虫种数量变动的规律性。根据质量指标(生殖力、性比、食虫昆虫和致病微生物的有效性)变化的幅度和特点,推测针阔叶害虫大发生的时期,在虫口密度低时特别有用,但  相似文献   

4.
油茶蛀干害虫是油茶的一类大害虫。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十四种之多。主要害虫有五种:油茶兰翅天牛(Chneonoma atritarsis Pic),油茶红翅天牛(Erythrus blair-Cressitt),油茶蛀茎虫(Casmara Patroma Meyricr),茶梢蛾(Parametriatestheae Kus),茶天牛(又名油茶大黑褐天牛,学名未定)。它们的幼虫蛀入枝干,不但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而且还引起枯枝枯梢或整株死亡。当这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使整个林分败坏,结果严重下降或不结果。对于这一类蛀干害虫的防治,目前尚无一比较良好的经济有效的方法。化学药剂有时收效甚微,人工捕捉既费时又费力。笔者在对油茶蛀干害虫种类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密度、郁闭度与油茶蛀干害虫发生的数量、种类均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广东省深圳、珠海、惠东等19个县市近年发生的危险性害虫。目前发生面积已达650多万亩,其中120万亩已濒临枯死或枯死。为摸清该虫种群数量自然消长的规律,给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1984—1986年在惠东县寨场山林场设点,对其种群数量消长规律进行定期观察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杰恩 《广西林业科学》2006,35(3):164-164,178
松茸毒蛾大发生与生态环境因子关系十分密切。大面积马尾松纯林危害严重;气候秋冬季节高温干旱,有利于害虫大发生;天敌数量是影响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是综合治理工作中控制害虫大发生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森林病害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害虫的发生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条件适合于害虫生长发育时,害虫数量就显著增长,因而形成灾害。否则害虫数量就减少,灾害不易形成。因此,根据环境条件变化情况预测害虫数量的上升或下降,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防治工作。影响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的环境因子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类。非生物因子对害虫的影响: 1、温度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异。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害虫的发  相似文献   

8.
了解吉林省上营森林经营局水曲柳林地森林害鼠种类和数量变化情况。2014年4月~10月每月采用铗日线法对水曲柳幼林和成林中森林害鼠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进行调查1次,并统计调查结果。水曲柳林害鼠种类有3种,即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东方田鼠。黑线姬鼠为主要害鼠。幼林地中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以前峰为主的双峰型曲线;大林姬鼠和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后峰型曲线。成林中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以后峰为主的双峰型曲线;大林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U型曲线。  相似文献   

9.
<正> 松干蚧(Matsucoccus spp.)是世界上多种松树的常见昆虫,其中某些种类是毁灭性害虫。自五十年代以来,各发生松干蚧的国家对本国种类、分布、生物学、发源地、寄主、蔓延扩散、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都进行了较为详尽地研究。现就所掌握的国内外资料,简介如下: 一、种类、分布及大发生史1.种类及分布松干蚧在世界上从亚洲、欧洲到美洲分布极广,种类也很多,但在四十及五十年代对其种类的认识,曾有过一段混乱的时期。据杨平澜报道,最初是美国,后来在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在发现松干蚧的初期,都曾把它误定为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  相似文献   

10.
松干蚧属同翘目、珠蚧科,为刺吸危害松树枝干的害虫.由于此虫在苏州地区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已列为地区主要林木害虫之一.1981年在森林病虫普查工作中,着重对此虫的发生面积、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取得了丰富资料,可为今后防治提供参考.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一、松干蚧的危害性松干蚧危害赤松、马尾松和黑松.在苏州地区以危害10—20年生的马尾松为主.轻者造成松树枯枝,严重的整株死亡.据观察,松干蚧寄生部位在主干裂缝、枝条向下一面皮层居多,其口器刺入皮层组织,吸取树液,致使枝条向下一面输导  相似文献   

11.
“害虫管理”这个概念的提出并被人们接受,距今只有20—30年。但森林害虫管理早在20年代就有人提出用“营林措施”控制森林害虫的方法。目前人们正在趋向于根据森林所特有的结构、功能等特点的生态系,形成一个害虫管理体系。 一、森林和森林管理的特点 森林的空间结构比较复杂,总的生产量较大,有较强的自肥性。除本身树冠分层外,还有灌木、地被物、根系等提供各种动物的食料和生息场所,对某些动物有较大的收容能力,昆虫相比较复杂,种群密度变动比较稳定,大发生仅是异常现象。特别是混交的天然林,害虫的大发生比单纯的人工林在程度上要少得多。但森林为长期作物,在林木的生长过程中,除受到害虫群体的危害之外,还有可能由于火灾、干旱、洪水、降雪、暴风、雪等环境变化而降低树木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致使树木受钻蛀性害虫的危害,故森林害虫管理必须有长期的打算。森林管理的目的不仅是木材生产,还有治山、蓄水保土、防风抗灾、提供森林游乐场所、防止噪音、保护野生动物等作用。森林管理要着重维护这些功能。 二、森林昆虫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森林害虫测报中所应用的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是通过影响森林害虫发生的食料、气候、天敌、人为活动等因素作为测报因子的,其分析结果比较全面、系统。但是,森林害虫虫情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当林业单位尚未全面进行系统测报时,这些资料与数据一时难以收全,故其应用有局限。实际上,林间的森林害虫种群数量消长演变过程是有其规律性的,历代或历年森林害虫的发生,就是其本身遗传特性和所处森林生态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一特点正符合时间序列分析化选法的原则。在测报时,只要有…  相似文献   

13.
森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或一些物理化学措施(如利用射线、化学药剂、性引诱剂等使害虫不育或诱杀的措施)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生物防治是森林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很多优点:①对人畜安全,不会杀死害虫的天敌;②不污染环境;③害虫不会产生抗性;④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用在害虫已经大发生的地区直接歼灭害虫,还可以用在大发生开始的地区,制止和预防害虫继续蔓延.因此近年来生物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把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75-1990年,在黑龙江省镜泊湖林区以夹日捕获率作为数量指标,调查了各类生境及不同季节和年份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rufocanus的数量,并结合已有的报道探讨了长白山地林区棕背鼠平种群数量分布以及数量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棕背鼠平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在阔叶林带数量很少,为稀有种,在针阔混交林带数量较多,为优势种,到针叶林带数量最多,并为绝对优势种。数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数量最低,在原始针阔混交林中7月份达到全年数量高峰,在人工落叶松林中,9月份才达到数量高峰。年间数量变动很大,从1975年至1990年的16年间,曾出现过5次数量高峰年,表现出3年或4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年的周期性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近年来广东出现的一种危害极为严重的森林害虫。该虫个体小,繁殖量大,在广东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整年可见各个虫态,每年3月至4月中旬是初孵若虫(爬虫)的盛发期,主要靠风扩散。松突圆蚧寄主是松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西部杨树防护林蛀干害虫的调查结果表明:白杨透翅蛾和青杨天牛的平均危害率分别为19.31%和11.98%,是杨树防护林的主要蛀干害虫。两种蛀干害虫的主要天敌均为啄木鸟和肿腿蜂,且种群数量很少,呈零星分布;害虫的种群变化与天敌的种群变化密切相关,据此可以对害虫的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并预测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对于没有实施过人为防治的杨树防护林,可以利用诱捕害虫数量与基础危害率的相关关系进行蛀干害虫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7.
某些森林害虫的大发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阶段):要具备三个条件:1、气候条件对这种害虫生育有利;2、营养条件和食物数量保证这种害虫的幼虫能在最短期内发育;3、由这些幼虫所发育的成虫具有最大的繁殖力。这一阶段由于害虫数量少,几乎没有对寄主造成危害,不易被人们所发觉。  相似文献   

18.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大蚜种群数量在一年内有两次明显的变动,春季虫口数量是多,但初孵若蚜在迁移过程中造成大量死亡,保存率并不高,夏季虫口急剧下降,甚至达到难以找到的程度;秋季虫口回升,但总量远不及春季,研究初步认为夏季高温是影响虫口急剧减少的主要因素。对林间若蚜数量的调查分析,表明其在林中呈负二项式分布。已知天敌有食蚜蝇,瓢虫、草蛉,蚜茧蜂、褐蛉、粉蛉,蜘蛛等,以食蚜蝇,瓢虫,草蛉为主,食蚜蝇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9.
海松干蚧(Matsucocous koraiensis Young et Hu)是红松原始林的干部害虫,广泛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东部山区,以及吉林省的长白山区。海松干蚧在黑龙江省丰林林区1年1代,以1龄若虫越冬。越冬后,2龄若虫期是主要危害期。成虫出现在6月初,盛期为6月中旬,行两性生殖,但观察到一头雌虫在交尾前产卵。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98拉。新若虫在6月下旬孵化,7月上旬未达盛期,随后选择细皮结构的寄主危害。海松干蚧主要发生在南坡、西南坡的红松原始林。作者调查了8块红松人工幼林,未发现此害虫。已将害虫接种到人工林,是否可以越冬需进一步调查。草蛉和蚁类是显著控制害虫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20.
我省两种重要的森林害虫——马尾松毛虫、大袋蛾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对林业生产威胁很大。几年来,在调查和防治一些森林害虫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寄蝇在很多林木害虫体上寄生,而且寄生率高,大大压低了害虫虫口密度,使这些害虫不能大发生。就松毛虫而言,寄生蜂、鸟类和寄蝇对它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我们在省内林区多次调查,查明了寄蝇对森林害虫寄生的良好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