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盖鲽(Pseudopleurnectes yokohamae)地方名又称黄盖、沙板、小嘴、沙盖。属鲽形目,鲽科,黄盖鲽属。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近海,中国、朝鲜、日本沿海均产,我国产于黄海和渤海,洄游范围小,适应能力强,其适温范围在2~28℃,最适宜生长温度在16~26℃,可自然越冬,是一种广温性鱼类,以蓬莱沿海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2.
星鳗(Astrocongermyriaster)体呈圆筒形,尾部侧扁,一般体长30~60厘米、体重250~700克,头锥形,两眼间隔宽而凹。体无鳞,皮肤光滑,头部及体侧具白斑,背侧灰褐色,腹部白色。分布我国黄渤海、东海,属广温、广盐性鱼类。为充分利用育苗车间在夏秋季的空闲水池,并为育苗及养殖场的室内水池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养殖品种,我们针对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仰口中试基地地处崂山风景区,此海区无污染、水质优良、适合星鳗的室内人工养殖等优势,进行了星鳗室内水池养殖试验,并获得较好的结果。现将试验过程与经验总结如下:一…  相似文献   

3.
正黄盖鲽在我国地方名又称黄盖、小咀、沙板等,为黄渤海域的冷温性底层鱼类。日照市于2015年开展了黄盖鲽的人工育苗生产,成功培育了3厘米以上的鱼苗50万尾,并在日照海区首次开展了试验性人工放流。现将育苗过程简要总结供大家参考。一、育苗的基础设施和准备育苗工作在室内进行,选择工厂化玻璃钢瓦大棚作为育苗车间,大棚棚顶采用遮光材料进行遮挡,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2000勒克斯。准备室内底面积为5米×5米,池深1.2米的圆形中间  相似文献   

4.
钝吻黄盖鲽的工厂化人工育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钝吻黄盖鲽 (Pseudopleuronectesyoko hamae,Gunther)属鲽形目 (Pleuronectiformes)、鲽科 (Pleuronectidae)、黄盖鲽属 (Pseudopleuronectes) ,俗称黄盖、沙板、小嘴、小高眼、沙盖。我国多分布于北方 ,鱼体呈卵圆形 ,一般体长 1 5~ 2 0cm ,体重2 0 0~ 40 0g。黄盖鲽在我国主产于黄海和渤海 ,辽宁省长海县、山东省石岛等地产量较多 ,渔期多在5月份和 8月份。黄盖鲽肉质细嫩 ,鲜食为主 ,主要出口 ,山东、辽宁、江苏出口至日本。近年来渔业资源下降 ,黄盖鲽渔获量日趋减少 ,急需人工增养殖 ,为此我们于 2 0 0 1年春季 ,在威海北海水产开…  相似文献   

5.
张本成  冯敦国 《海洋渔业》1982,(1):F002-F002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1年3~5月在长岛县海珍品养殖试验场,成功地进行了黄盖鲽人工孵化试验。  相似文献   

6.
黄盖鲽(Pseudopleurnectes yokohamae)鲽形目,鲽科,黄盖鲽属,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近海,中国、朝鲜、日本沿海均产。为近海底层鱼类,喜栖息于泥沙质海区,我国盛产于黄海和渤海。该鱼肉味鲜美,春节前后上市,价格昂贵。由于其生长期长,(一般长到商品鱼需2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密度对钝吻黄盖鲽生长的影响及水质变化情况,将体质量为(250.00±50.83)g的钝吻黄盖鲽分成8个试验组(放养密度分别为18、22、26、30、34、38、42、46 kg/m3),进行了3个月的饲养试验,检测不同养殖密度下鱼的成活率、体质量增长率及饲料系数,同时对试验期间氨氮、亚硝酸盐和溶解氧等各项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鱼的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但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钝吻黄盖鲽的成活率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低密度组(18 kg/m3)的体质量增长率最高,为36.1%,高密度组(46 kg/m3)的体质量增长率最低,为24.8%,且体质量增长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饲料系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养殖期间各项水质指标均保持在适宜钝吻黄盖鲽生长的范围内。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综合考量养殖生长指标及单位面积产量,钝吻黄盖鲽规模化生产的最适养殖密度为42~46 kg/m3。  相似文献   

8.
<正>钝吻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属鲽形目,鲽科,黄盖鲽属,俗称黄盖、沙板、小嘴、小高眼,为浅海小型鱼类。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近海的泥沙底或岩礁底海域,我国的东海北部到黄、渤海,朝鲜半岛、俄罗斯鞑靼海峡及日本北海道南部都有分布。钝吻黄盖鲽属于冷温性底层鱼类,多生活于海底为泥质、沙质底质的区域,其洄游范  相似文献   

9.
黄华伟 《内陆水产》2007,32(1):18-19
条斑星鲽俗称“花豹子”、“花边爪”,属鲽形目、鲽科、星鲽属,主要分布于日本茨城县以北到鄂霍茨克海以南海域,我国黄渤海海域亦有少量分布,为冷温性大型底栖鱼类。随着牙鲆、大菱鲆工厂化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殖效益的逐步下滑,寻求海水鱼类养殖新品种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条斑星鲽体形优美,不仅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且抗病、抗逆能力强,具有很高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鲆鲽类增养殖国外从19世纪末开始研究,主要是欧美一些国家对欧洲鲽进行孵化放流丁作。我国从1959年开始对牙鲆的人工繁育工作。目前全世界养殖的鲆鲽类有牙鲆、大菱鲆、欧洲鲽、庸鲽、星鲽、石鲽、半滑舌鳎(欧鳎)等,养殖规模和产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目前我国的养殖品种幸要是牙鲆和大菱鲆为主,石鲽、黄盖鲽等也有养殖。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2次购进规格8~10cm左右条斑星鲽苗种1万尾,在烟台百佳实验基地进行了条斑星鲽室内水泥池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试验研究,探索该鱼在深井水+大棚养殖模式下的生长特性,为今后开展条斑星鲽养殖的最佳模式研究和产业化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鄂霍次克海鲽鱼的总渔获量是较大的,可能占整个西北太平洋蝶鱼总渔获量的10~15%。然而,重要的经济种类数量很少,即黄盖鲽,双线鲽和太平洋拟庸鲽。黄盖鲽是主要捕捞种类,由渔船直接从事大量捕捞;而对其它两种鲽捕捞活动相当分散,而且主要是捕捞黄盖鲽和阿拉斯加鳕鱼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13.
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 1788),英文名为Starry Flounder(繁星鲽),又称星突江鲽,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鲽科(Pleuronectidae),川鲽属(Platichthys)。俗称珍珠鲽、黄金鲽、鹰斑鲽、江鲽、棘鲽等,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冷温性大型鲽类,与圆斑星鲽、条斑星鲽齐名。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快,一般放养全长5cm的苗种,养殖10个月体重可达到600~800g,养殖18~20个月体重可达2000g。现是日本最  相似文献   

14.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俗名:花豹子、花边爪,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鲽科、星鲽属。2004年11月,笔者从日本引进条斑星鲽苗种2000尾,经过2年的养殖,平均体重达2.3千克,成活率95%以上。试验表明,条斑星鲽是工厂化养殖的优良品种。根据两年来的养殖情况,将条斑星鲽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室内养殖山瑞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瑞鳖在分类上隶属于爬行纲(Reptilia)、龟鳖目(Testudinata)、鳖科(Tri鄄onychidae)、鳖属(Tri鄄onyx),俗称山瑞。笔者于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在室内3郾6米2的两个小水池内进行了山瑞鳖的养殖。投放30只山瑞鳖,经10个月的养殖,养殖成活率100%,获得销售总收入7500元,扣除种苗  相似文献   

16.
伍远安 《内陆水产》2003,28(4):16-17
青虾,又称日本沼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是我国淡水中个体较大的虾类,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溪流等天然水域和人工养殖水体中。生存水温1~37℃,适宜水温18~30℃,喜欢水草丛生的环境。青虾的人工养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养殖方式从池塘养殖到网箱养殖、稻田养殖,从鱼虾混养到单独集约化养殖,捕捞技术、养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池塘养殖产量从20~30千克/667米2提高到150千克/667米2左右。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  相似文献   

17.
星斑川鲽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又称星突江鲽,隶属于鲽形目、鲽科,俗称珍珠鲽、黄金鲽、鹰斑鲽、江鲽、棘鲽等,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冷温性大型鲽类。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快,一般放养全长5 cm的苗种,养殖10个月体重可达到600~800 g,养殖18~20个月体重可达2000 g。现是日本最受欢迎的比目鱼类之一,市场售价1~2万日元/  相似文献   

18.
钝吻黄盖鲽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岩  肖永双  高天翔 《水产学报》2008,32(3):492-496
钝吻黄盖鲽(Pleuronectes yokohamae)隶属于鲽形目、鲽科、黄盖鲽属,为冷温性底层鱼类,是黄渤海常见的比目鱼,产量在黄渤海鲆鲽类中仅次于高眼鲽,是我国海洋渔业重要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9.
丁爱侠 《科学养鱼》2007,(12):26-26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emminck et Schlegel)俗称比目鱼,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为冷水性底栖鱼类。牙鲆生长温度2~32℃,适温范围8~25℃。牙鲆味道鲜美,市场价格高,销路广,逐渐成为名贵的重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等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牙鲆养殖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近年来,南方各省市纷纷从北方引进苗种,或通过本地牙鲆人工育苗获得苗种进行养殖,已经形成热门的养殖优势品种。但是,由于南方夏季温度比较高,牙鲆又是低温品种,一般认为水温23℃摄食减少,水温达30℃有的成鱼开始死亡。如果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生活区域水温超过28℃,就不能保证冷水性鱼的生活栖息。所以,牙鲆安全渡夏的问题制约了其在南方养殖的发展。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养殖经验,将在南方养殖牙鲆安全渡夏技术介绍给广大养殖户。  相似文献   

20.
条斑星鲽俗称"花豹子"、"花边爪"。笔者从2005年开始进行条斑星鲽的养殖生产,试验表明,条斑星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工厂化养殖优良品种。现将其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养殖设施目前,条斑星鲽的养殖方法与其他鲆鲽类相似,工厂化养殖是条斑星鲽的主要养殖方式。可利用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池,养殖池面积一般为30~60米2,池深60~70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