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方正银鲫做母本,三杂交鲤[(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Fl×散鳞镜鲤]Fl做父本,在室内经人工催产、授精,孵化出异精雌核发育的子代(异育银鲫)。本试验亲鱼催产率83%,授精率60%,出苗率84%。  相似文献   

2.
南方大口鲶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活鲤鲫鱼和链鳙鱼为主要饵料进行亲本培育;用PG、LRH-A2、HCG及混剂和不同剂量进行催们;用静水、微流水、脱粘等3种方式进行孵化。结果表明:以鲤鲫鱼等底层鱼类为主要饵料,用PG+HCG+LRH-A2的混合剂人工催产,用微流水孵化效果最佳,其催产率达100%,受精率和出苗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开始,茌平县水产局即探索出用双层网箱催产建鲤新法。经10年不断完善,形成“摇篮式”催产新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很大成功,其受精率、集卵率、孵化率较之常规池塘催产方式分别提高20%、50%、20%以上,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开始,山东省茌平县水产局即探索出用双层网箱催产建鲤的新方法,又经过10年的不断完善,形成“摇篮式”网箱催产的新模式,并在生产实践中获得很大成功,其受精率、集卵率、孵化率等较之常规池塘催产方式分别提高20%、50%、20%以上,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5.
鲤鱼起捕率低是多年来淡养的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我所为了搞清抗寒和高起捕率的遗传规律,先后进行了柏氏鲤与黑龙江鲤、德国镜鲤、荷包红鲤等的正反杂交。从中选出一组双杂交种 [(柏氏鲤×镜鲤 )F1× (黑龙江鲤×红镜鲤 )F1],此组种系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起捕率却不很高,其起捕率高者为两网 40%左右,为提高起捕率,又以此组鲤鱼与柏氏鲤原种进行回交,得到一组抗寒能力强且高起捕率鲤鱼新品系。   1983年我所从云南引进 58尾柏氏鲤亲鱼,采用杂交技术分别与黑龙江野鲤、江鲤和散鳞镜鲤进行正反交,并对其亲和力及后代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建森 《水产学报》1985,9(4):375-382
正交风F_1—荷包红鲤×元江鲤较亲本荷包红鲤(P_1)增重快30.05-38.57%;较亲本元江鲤(P_2)增重快21.2—23.2%。反交F_1较亲本荷包红鲤增重快14.39-19.62%;较元江鲤快4.2—12.14%。正交F_1较反交F_1增重快5.2—23.8%。四种回交鲤中以回交B_3(元江鲤×正交F_1)最好,它比正交F_1增重快14%。F_2在增重方面与F_1相近似。P>0.05,差异不显著。正交F_1、反交F_1、回交鲤及F_2的成活率和起捕率均较高。比较九种鱼的经济效益,以回交鲤B_3和正交F_1为最好,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两个较好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异育银鲫"中科3号"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用该鱼作母本,建鲤作父本,进行了两批次的人工催产及人工授精试验。试验结果:第一批次催产雌亲鱼500尾,雄亲鱼40尾,在水温18.2℃时,催产率74.2%,受精率63.5%,孵化率83.6%;第二批次催产雌亲鱼900尾,雄亲鱼90尾,在水温21.5℃时,催产率95.8%,受精率86.2%,孵化率85.2%。两批次共获得异育银鲫"中科3号"水花1000余万尾。结果表明,亲鱼的成熟度和催产水温对催产率均有一定影响,催产水温在20~22℃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北方渔业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承担着农业部下达的向全国供应优质建鲤苗种的任务。通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共催产建鲤亲鱼2442组,产卵3.058亿粒,收卵率88%,受精率75%,卵化率80%,共生产建鲤水花1.6145亿尾,培育乌仔4500万尾。水花和乌仔销往河北、河南、山西、宁夏、辽宁、内蒙等地,兑现了所有供苗合同。  相似文献   

9.
芙蓉鲤体短,腹部膨大,目前在市场上销价一般低于野鲤20%,对此,我们开展鲤鱼三杂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资江野鲤♂](简称三杂交鲤,下同)的研究试验。三杂交鲤不仅制种技术简单,而且体型、生长、含肉率、空壳重等方面,显示了它的经济特点,已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一、材料与方法三杂交鲤的亲本为散鳞镜鲤,兴国红鲤及资江野鲤。散鳞镜鲤体色青灰、腹部微黄,散鳞型,除背鳍下一行、腹部一行  相似文献   

10.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需注射一定数量的催产剂入体内后。才能在池塘条件下进行人工繁殖,鲤、鲫、鲂等鱼注射催产剂后可提高繁殖效果.因此。合理使用催产剂是提高鱼类催产率和采精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12.
鲤脑垂体加LRH-A2催产青鱼,效果稳定,受精率73-96%。DOM加LRH_A2可以代替鲤垂体,受精率63-71%。多巴胺则是使青鱼致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设计实施了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催产技术重复验证等一系列试验。受试亲鱼120组,顺产75组,顺产率62.5%;收集鱼卵77.1%万粒,获受精卵57.3万粒,平均受精率74.3%;孵出鱼苗33.6万尾,平均孵化率58.6%。建立了一套稳定可靠、实用性强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稻田生态条件下,当年丰鲤比杂交鲤(散鳞镜鲤(?)×本地江鲤♀,未定名),禾花鲤、长鳍鲤个体增重分别快29.45%、42.38%、88.22%,群体增重分别快51.98%、48.33%、115.39%。  相似文献   

15.
<正> 本试验用含粗蛋白27.39%的配合饲料对三种杂交鲤子一代(散鳞镜鲤♀×鲤鲫移核鱼(?),鲤鲫移核鱼♀×散鳞镜鲤(?),荷元鲤♀×散鳞镜鲤(?);以下分别简称杂交鲤Ⅰ、Ⅱ、Ⅲ)夏花鱼种进行90天的喂养,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池。为三个水泥池,编号1*、2*、3*,面积分别为50、50、25平方米,水深0.8~1米,分别放养杂交鲤Ⅰ、Ⅱ、  相似文献   

16.
三角鲂(Megelobrama terminalis)隶属鲤形目、鲤科、鲂鳊亚科、鲂属。自1998年至2003年共催产亲鱼14批、1022组,平均催产率92%,受精率95。2%,孵化率88。3%,繁育出水花鱼苗1。6亿尾。现将本人几年来大批量开展人工繁殖总结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介绍如下:一、亲鱼培育与选择 1.亲鱼培育培育池面积2~5亩为宜,  相似文献   

17.
银皖鲫是以方正银鲫作母本,草鱼作父本,在适宜的温度下,经人工催产、受精和孵化,繁殖出的异源精子雌核发育的子代,亲鱼催产率100%。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进行鲤鱼种内杂交获得的丰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荷元鲤(元江鲤♂×荷包红鲤♀)、岳鲤(湘江野鲤♂×兴国红鲤♀)、芙蓉鲤(镜鲤♂×红鲤♀)及红镜鲤♂×黑龙江野鲤♀的子一代,杂种优势明显,应用于生产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我们用荷包红鲤♂与镜鲤♀杂交得到的子一代(简称杂交鲤)也具有较显著的杂种优势,经三年生  相似文献   

19.
鲈鲤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鲈鲤(Percocypris pingi)的全人工繁育技术,2012年对人工驯养的鲈鲤亲鱼进行了4批次共计23组催产试验,在4种不同的催产剂组合中选出催产效果较好的一组,于2013、2015年再次应用,分别进行了6组和10组鲈鲤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催产效果较好的催产剂组合为鲤鱼脑垂体(P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_2)。对所有雌亲鱼采用一次或多次注射,每次注射的催产剂量为PG每千克鱼体质量不超过8 mg,LHRH-A_2每千克鱼体质量不超过12μg。采用2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为总剂量的1/8~1/6,余下剂量第二次注射完。在水温17~21℃的条件下,效应时间为12~20 h。结果表明,对养殖条件下的鲈鲤进行人工繁殖是可行的,但亲鱼培育和苗种孵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1.粘卵板式孵化岩原鲤产卵季节在每年的3-4月,水温18~26℃,14~16℃时也可以产卵,但产卵率、孵化率都较低。前些年岩原鲤苗种行情好,生产单位为了抢占市场,一般3月初水温不到14℃便开始起塘捕鱼,采用锅炉或电加热方式,为亲鱼暂养池(催产池)和孵化池升温。放流站2009年正式运行之初,岩原鲤成熟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