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玉米芯和棉籽壳为主料,以京西北地区春栽最为广泛的平菇特抗650作为对照,对6个平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平均产量(单袋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菇黑丰90和科佳一号表现较好,建议春茬推广栽培;对照平菇特抗650产量较高,但其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农艺性状一般,仍可继续作为春季主栽菌株之一;平菇灰美2号发菌快,产量较高,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较差,可少量栽培,控制出菇时间,与其他菌株交替出菇。平菇新科619和奇美969不推荐广泛栽培。  相似文献   

2.
平菇液体菌种栽培菌株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地平菇固体菌种栽培中常用的5个平菇菌株作为供试菌株,制备液体菌种,采用熟料袋栽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综合分析各菌株栽培特性表明,CCEF89菌株在菌丝活力、长势以及抗杂菌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且产量高、菌盖厚实、韧性强,不易破碎,商品性好,是进行平菇液体菌种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3.
白平菇优良菌株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从 4株白平菇供试菌株中 ,通过生物学测定、出菇试验、品种对比试验等方法 ,选育出一个优良菌株———yt- 3菌株。yt- 3号菌株菌丝生长旺盛 ,抗杂能力强 ,生产周期短 ,生物转化率高 ,是供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王荣昌  王孟良 《食用菌》1994,16(2):11-12
潍平一号是笔者从露天麦秸上采集到的一丛特大野生平菇,经组织分离驯化选育成的优良菌株。通过两年试验及大面积栽培表明,该菌株产量高,转潮快,高抗杂菌,菌丝分解纤维能力极强,适宜于麦秸及其它疏松粗质料栽培,目前已成为本地麦秸栽培平菇的优良菌株。现将其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基本特性 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爬壁能力强,气生菌丝生长旺盛。子实体丛生,出菇密集,在25℃以上呈灰白色,20℃以下呈灰褐色,菌盖直径15~20cm,呈贝壳状,柄长2~3cm,菌褶色白,孢子少且弹射迟。  相似文献   

5.
平菇CCEF2004是我所1992年从法国引进的几个品种中,经驯化选育获得的一个优良平菇菌株。两年多的试验表明,它具有抗杂菌能力强,发菌速度快,耐料大含水量,出菇转潮快,菇质鲜嫩,孢子量少,产量高等优点,现将该菌株的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菌丝体洁白,浓密,粗壮,生长整齐,气生菌丝生长较旺盛。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菌盖直  相似文献   

6.
王家季  刘振国 《食用菌》1995,17(3):10-10
平菇CCEF89是我研究所1990年从国外引进的几个品种中,经驯化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几年试验和推广表明,该菌株的抗杂菌特性、菇的质量和产量均名列前茅。目前该品种已遍布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等十几个省市。现将该菌株的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平菇沈农6号菌株属广温型品种,是我院近年采用单孢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经过三年来大面积栽培实践表明,其生物性状稳定,抗杂力强,发菌快,转潮快,出菇早,菇形好,耐高温,耐运输,产量高,是春、秋季栽培平菇的一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余传生 《食用菌》1994,16(2):10-11
在平菇生产中,有时因选种不当和栽培不慎而造成发菌期培养料大面积污染或减产,甚至失败。为了保证栽培成功,现将本站几年来大面积推广的几个平菇优良菌株的主要特性及袋栽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株特征特性 (一)新依1号 1992年从山西引进,属广温型,菌丝生长温度10~35℃,最适22~25℃,子实体形成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5,(4)
为了筛选出适宜河南南部地区秋季栽培的平菇菌株,也为当地平菇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对收集的20个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农204、茶平39、天达650综合性状优良,均为广温型菌株,生物学效率均达80%以上,适宜当地栽培。其中华农204、茶平39表现为菌丝长势好,子实体肉厚、菇形均匀,天达650菇形紧凑,子实体有韧性,色灰黑。  相似文献   

10.
六个平菇菌株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出适应本市自然条件下栽培的优良平菇菌株,1986年对我所引进的六个平菇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筛选出优良菌株P_(24),经过菇农多年试种,一致得到好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种P10、Ps31引自广东省微生物所,P24引自韶关市人防办;宁杂1号、丹101引自南京师大;平菇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  相似文献   

11.
曲师9111平菇菌株,是我系从天下第一人工园林——孔林中采集到的一株野生平菇,经分离培养驯化获得的优良菌株,经大面积栽培试验表明,适温广,出菇快,产量高,抗杂污染力强,性状稳定,朵大形美,耐贮运,无论在产量、质量方面均超过目前推广的菌株。本文主要介绍它的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2.
十五个平菇菌株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银初 《食用菌》2004,26(6):9-10
平菇栽培菌株众多,许多菌株栽培特性尚不十分清楚,尤其是随意引种不进行栽培试验会带来严重后果。近几年新推出的平菇新菌株繁多,重命名、乱命名,胡吹海宣的更甚,为此我们从周边地区引进几十个平菇菌株,通过初选对15个平菇菌株进行重点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缩短平菇菌株的育种年限,加快优良菌株的获得,以平菇的5个栽培菌株P129、黑380、茶39、华平49和B5-19分析与G30(高温30)菌株杂交后获得的71个子实体为材料,通过对71个子实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并进行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P28产量最高,每袋单产为1 007.5g,P16与HP41关联度最大,其综合性状最好,因此,筛选出综合性状较优良的平菇菌株P16、HP41。  相似文献   

14.
平菇介平1号是笔者1996年大面积生产中选育出的优良平菇菌株,它具有生长快、适温广、早熟、高产、抗杂;朵形美、耐运输、耐CO_2,适宜各种原料栽培。与全国十多个广温型菌株品比试验,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已成为本地区当家监听品种,现将该菌株的生物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菌丝粗壮绒毛状生长旺盛,特抗杂菌,适生、熟、发酵料栽培,菌丝满袋即可出菇,于实体幼时褐蓝色,成熟时20℃以上时浅白色,低于15℃时灰白色,柄长1.5~2.5cm,直径8~25cm,肉厚1.5~3cm,覆土栽培丛重2~5kg,菇体呈复瓦状叠生外观漂  相似文献   

15.
李富利 《食用菌》2012,(1):23-24
以引进6个平菇菌株和乌兰察布地区主栽的1个平菇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经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污染率和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性状的比较,以新平33和黒平2号菌株综合表现突出,为适合乌兰察布地区栽培的优良平菇菌株。  相似文献   

16.
平菇鲁植一号是1996年9月从唐王一腐朽柳木上采集的野生平菇子实体,经我所分离驯化培养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良平菇菌株.经我所和基点三年来反复试验及大面积栽培示范表明,该菌株高产质优,商品性好,转潮快,适应性广,抗杂抗病能力强.经与十几个传统平菇品种的试验比较,其综合性状名列第一.目前已陆续推广到全省各产菇区,反映良好.现将该菌株的有关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冬季栽培的平菇菌株,栽培比较10个不同来源的平菇菌株,考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K6菌株综合性状优于试验地主栽平菇菌株4195、灰美2号、平菇99,可作为豫南地区冬季栽培的主推菌株;V9、驻研1号菌株综合性状次于4195、灰美2号、平菇99菌株,可作为搭配菌株。  相似文献   

18.
平菇R-376,是我站于1989年10月25日从菇床上丛重5.25kg的平菇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其特点为菇体大、肉质厚、吃口好。两年来,经本省、皖、鄂、湘、川等22个省市平菇栽培户的大面积栽培表明,其性状稳定、产量和质量明显高于当地的传统菌种。目前,该菌株在河北唐县推广投料超过800万袋,生料栽  相似文献   

19.
目前栽培的平菇菌株多属中温和低温型品种,不适应我市高原型亚热带气候。为了筛选高温型、耐干旱、抗杂菌能力强的平菇菌株,1981年我们先后从外地引进8个平菇菌株,经试验观察,在我市夏季出菇的只有“侧5”和“成都平菇”,而“侧5”的优良性状更为突出,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平菇新品种"冀杂26"是以广温品种"科佳1号"和低温品种"2026"为亲本,经单孢杂交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从接种到采收30~38 d,子实体叠生,菌盖圆形,低温深灰色,高温变灰白色,菌柄长约11.39 mm,菌盖厚度约4.77 mm,菌柄长度约31.77 mm。出菇整齐,转茬快。2017—2018年区域试验表明,平均100 kg干料产鲜菇114.58 kg,比对照品种增产17.07%;适于在河北省及类似气候条件的广大地区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