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母畜产后肚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病因较复杂,西药治疗多难奏效。中兽医采用辨证论治每获良效。笔者多年以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熟地、当归、川芎、白芍、蒲黄、五灵脂、元胡、香附、益母草、山楂),根据病因、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先后治疗黄牛产后腹痛58例(其中寒凝血瘀型28例;气血虚弱型21例;血瘀发热型9例),治愈53例,有效率91.4%。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临床上以寒凝血瘀型和气血虚弱型多见。发病特点多与体质、气候有关,老龄、体弱的黄牛易发生。现将该病几种常见证型的辨证治疗报告如下。1寒凝血瘀型产后腹痛1.1病因症…  相似文献   

2.
牛产后腹痛多因产前饲养管理不良,畜体虚弱,气血亏损,产后外感风寒或产后空肠过饮冷水或过食冷冻饲料等,致冷热相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不分,寒气凝结而作痛.多发于产后一至三日内,一般第二日多见,笔者近年来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共治疗牛产后腹痛13例,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正>母猪产后中毒症在临床上多见,笔者在2007年门诊治疗20例。现报告如下。1病因难产及助产时不严,各种细菌乘虚而入感染,以及产程拉长,胎衣滞留,特别是产后子宫弛缓,恶露排出受阻等因素都  相似文献   

4.
母猪产后不食是消化机能和内分泌机能紊乱所致的多种疾病的总和。虽死亡率低 ,但对母猪的乳汁质量、泌乳量及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根据临床发病的先后可分为产后即不食症、产后几天不食症和产后30d左右不食症三种。1 病因产后即不食症 :多因临产前突然喂精料过多 ,分娩时间长 ,分娩过度疲劳以及产后立即饲喂 ,喂凉食、饮冷水伤了胃 ,造成消化不良。产后几天不食症 :主要是细菌感染 (葡萄球菌、链球菌、溶血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阴道或子宫引起发热 ,腹痛不食 ,临床多见。产后 30d左右不食症 :多因平时饲喂不佳 ,母猪营养不良 ,体弱…  相似文献   

5.
母猪产后拒食症在临床上非常多见,笔者从医30余年,此病一直存在.该病治疗非常棘手,有的患病猪自产后开始拒食,时间长达25天,由于体质渐渐下降、消瘦、缺奶,常造成母仔双亡,给养猪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笔者曾在河北怀来、涿鹿、蔚县、张家口下花园区对该病进行调查和临床诊疗,共发现和诊治362例,现将临床防治手段与机理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的瘫痪可分为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 ,中兽医俗称产前胎气 ,产后风 ,在我区兽医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据临床资料记载 ,产后瘫痪多于产前瘫痪。特别是高产奶牛和体质瘦弱的耕牛和羊多发 ,常在产后 1~ 4天发病 ,最快者产后几小时即可发病。产前瘫痪多在产前 15天左右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母畜机体内发生急性代谢紊乱 ,妊娠期饲料中长期缺乏矿物质钙磷以及长期缺乏运动所致。发病年龄一般在 4~ 7岁的牛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奶牛以夏季较为多见 ,黄牛冬季多见。临床上发病较急 ,多呈慢性经过 ,要注意观…  相似文献   

7.
母猪产后不食是消化机能和内分泌机能紊乱所致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虽死亡率低,但对于母猪的乳汁、泌乳量及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根据临床发病的先后可分为产后即不食型、产后几天不食型和产后30d左右不食型三种。1病因1.1产后即不食型多因临产前突然喂精料过多,分娩时间长,分娩过度疲劳以及产后立即饲喂,喂凉食、饮冷水伤了胃,造成消化不良。1.2产后几天不食型主要是由细菌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阴道或子宫引起发热,腹痛不食,临床较多见。1.3产后30d左右不食型多因平时饲喂不佳,母猪营养不良,体弱多病,体…  相似文献   

8.
母猪产后尿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临床多见于产仔多,以及产下较大胎儿的母猪.其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母猪怀孕期胎儿数量多以及胎儿个体偏大,在腹腔、盆腔中长期的压迫膀胱致使其渐行性地下沉:分娩后,膀胱不能自行恢复到正常位置,而见尿淋漓甚至尿闭.  相似文献   

9.
牛产后腹痛多因产前饲养管理不良,畜体虚弱,气血亏损,产后外感风寒或产后空肠过饮冷水或过食冷冻饲料等,致冷热相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不分,寒气凝结而作痛。多发于产后一至三日内,一般第二日多见,笔者近年来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共治疗牛产后腹痛13例,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母猪产后厌食综合症是产后母猪以食欲顽固性减退或废绝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本病临床较为多见 ,据调查我县各地时有发生 (尤其是在规模猪场 ) ,有的甚至高达母猪产后疾病的 5 0 %以上。轻者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重者造成母猪死亡。近年来我们对规模猪场 38例 ,农村散养母猪 2 2例进行了诊治探讨 ,现简述如下。1 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1.1 发病特点 :该病不分胎次和年龄 ,也无论产仔数多少均有发生 ,但以初产或年老体弱母猪更为多见 ;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饲料粗劣、缺乏青绿饲料或有异嗜癖者更易发生 ;栏舍狭窄潮湿 ,运动和光…  相似文献   

11.
母猪产后不食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近几年病例又有新的增加,尤其是大型猪场发病率较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几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不食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产后腹痛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多年来,我们辩证治疗奶牛不同类型的产后腹痛46例,其中寒凝血瘀型31例,气血虚弱型9例,血瘀发热型6例,获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病因病机1.1气血虚弱患畜发病不分季节。多由于劳役过度,气血不足,或素体虚弱,复因产后失血过多,冲任血虚,胞脉失养;又气随血脱而无所依附,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而致腹痛。1.2寒凝血瘀发病多在气候寒凉时节。多由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淘汰,给养牛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高产奶牛及体质较差的奶牛多发,多在产后1~6d发病,最急者产后1~3h时即可卧地不起而发病。发病年龄一般在3~8岁,高产奶牛、体质不良、年龄越大的奶牛发病率越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晚冬早春两季多见。该病发病较急,多呈慢性经过。  相似文献   

14.
母畜子宫全部翻出露于阴门之外,称子宫脱出。在兽医临床中,子宫脱出以牛最为多见。子宫脱出多发生于产后第三期,即胎衣排出期,有时在产后数小时内出现。笔者在指导  相似文献   

15.
母猪产后不食是消化机能和内分泌机能紊乱所致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该病死亡率低,但对母猪的乳汁质量、泌乳量及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根据临床发病的先后可分为产后即不食型、产后几天不食型和产后30d后不食型3种。1病因1.1产后即不食型:多因临产前改变饲料,突然饲喂精料过多、分娩时间长、分娩过度疲劳、全身各部肌肉收缩无力造成消化不良及膀胱麻痹积尿等因素引起。1.2产后几天不食型:主要是由细菌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阴道或子宫,引起发热。母猪喜吃凉食,喜喝凉水或冰雪,引起腹痛不食,临床较多见。1.3产…  相似文献   

16.
母畜生产之后,肚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此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其病因错综复杂,西药治疗多难奏效,采用中药辩证施治,疗效可佳.  相似文献   

17.
综合治疗奶牛产前产后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后瘫痪症,属于家畜产科疾病的范畴,目前在我区奶牛养殖场时有发生,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笔者自2000年以来在兽医临床上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节省开支,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治疗50例产前产后瘫痪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据临床资料记载,产后瘫痪多于产前瘫痪,特别是高产和体质较差的奶牛多发,多在产后1~6天发病,最急者产后1~3小时即可卧地不起而发病;产前瘫痪多在产前7~26天左右发病较高,有特殊病例在怀孕4~5个月而发病。究其原因是由于母畜…  相似文献   

18.
<正>母畜在胎儿产出之后肚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病因较复杂,西药治疗较难奏效。中兽医治疗本病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笔者采用辨证论治先后治疗家畜产后腹痛37例,治愈34例,有效率91.6%。1辨证分型本病多由于产仔时失血过多,冲任空虚,胞脉失养,血少气衰,运行无力,而致血虚腹痛;或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侵入,气血为寒邪凝滞,阻于胞脉而成寒凝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郁阻脉络而发血瘀腹  相似文献   

19.
缩宫素与青霉素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发病情况 子宫内膜炎在母猪繁殖场常年发生 ,已成为养猪场三大顽病之一 (三大顽病即 :体外寄生虫病 ,仔猪下痢 ,母猪子宫内膜炎 )。在临床上以产后急性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多见。特别是夏季高温多雨时节易发。2 症状 产后从子宫内排出脓性分泌物 ,常附着在阴门及尾根上  相似文献   

20.
奶牛倒卧不起综合征是奶牛的常见产后疾病之一,多发生于晚秋至初春,以头胎牛和老年牛多见,高产牛多于低产牛。临床特征是产后长期倒地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