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森林落叶土、腐烂的秸秆和农家堆肥等含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样品中分离到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4株,初步判定为3株细菌,1株放线菌。各菌株产酶(CMCase)较适宜的温度均是37℃,培养基初始pH值7.0,接种量(V/V)2%,接种培养12 h的种子液酶活较高。对各菌株单独与混合培养研究表明:菌株组合D6/D7、D1/D7、D6/D7/B7和D1/D6/D7/B7在72 h的酶活均显著高于其单一菌株,其中最优组合D6/D7在72 h的酶活可达67.12 U/mL,相当于其菌株单独培养酶活的2倍。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混合发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纤维素的高效降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森林落叶土、腐烂的秸秆和农家堆肥等含有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样品中筛选出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其进行单独与混合发酵培养。[结果]最终筛选出4株能较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初步判断为3株细菌,1株放线菌。菌株的混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纤维素酶活,菌株组合D6/D7的酶活72 h达67.12 U,相当于其单独培养时的2倍。多数菌株的纤维素酶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菌株组合D6/D7的稳定性较好。[结论]菌株的混合培养可以提高纤维素酶活,尤其是菌株组合D6/D7。  相似文献   

3.
以酪蛋白水解圈为筛选标记,在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3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和16S rRNA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p.G1、Bacillus sp.G2、Stenotrophomonas sp.V1。将这3株菌株的发酵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初步纯化后,其比酶活分别为22.21、19.10和16.03 U/mg。菌株Bacillus sp.G1和Bacillus sp.G2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均为40℃和7.0;菌株Stenotrophomonas sp.V1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酶反应pH值为7.5。  相似文献   

4.
以酪蛋白水解圈为筛选标记,在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3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和16S rRNA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p.G1、Bacillus sp.G2、Stenotrophomonas sp.V1。将这3株菌株的发酵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初步纯化后,其比酶活分别为22.21、19.10和16.03 U/mg。菌株Bacillus sp.G1和Bacillus sp.G2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均为40℃和7.0;菌株Stenotrophomonas sp.V1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酶反应pH值为7.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株芽孢杆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B02号菌株与Ba-cillus cereus的同源性为100%,系统发育树分析与Bacillus cereus遗传关系最近,确定该菌株为Bacillus ce-reus。而B03号菌株与Bacillus cereus的同源性为98%,要确定其种还需进一步DNA杂交;该2株芽孢杆菌的芽胞数在1.0×1012个/kg体重以下安全无毒。2株芽孢杆菌的药敏性试验和拮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菌对5类抗菌药物大多数都很敏感;对4种动物肠道病原菌无明显拮抗作用。通过酶系测定,参试菌都具有一定SOD酶活性。喂养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对雏鸡具有一定的防病治病效果。以上结论初步证明该菌株的抑病促生机理主要是生物夺氧和有益代谢产物的作用,而非优势种群、生物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HM菌剂对餐厨垃圾堆肥的发酵效果,以国内主要商品菌剂为材料,筛选出三株适用于堆肥发酵的菌株:产淀粉酶D6(Bacillus Cohn,1872)、产脂肪酶Z4(Bacillus Cohn,1872)、产纤维素酶X4(Brevibacillus shida,1996)。结果表明:D6体外淀粉酶活达26.48 U/mL,Z4体外淀粉酶活达6.67 U/mL,X4体外淀粉酶活达4.05 U/mL,且菌株之间及菌株与HM菌剂之间拮抗作用不明显。混合菌剂以D6∶Z4∶X4=1∶1∶1时产酶效果最好,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分别达到12.00 U/mL、1.83 U/mL和76.93 U/mL。与HM复合菌剂混合堆肥效果优于HM菌剂单独堆肥。  相似文献   

7.
对分离自养殖水环境的4株假单胞菌属细菌的16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定其核酸序列,在Gen-Bank中通过BLAST查找其同源序列,应用MegAlign软件中的Jotun Hein、Clustal V、Clustal W 3种方法进行序列差异和同源性分析,分别使用Mega 4.0软件中的邻接法(N-J)、最小进化法(ME)、最大简约法(MP)、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系统发育树。3种序列分析方法结果显示,由Jotun Hein法可知,菌株T3与菌株T6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8.5%,菌株T4与Pseudomonas sp.N9-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1%,菌株T5与Pseudomonas sp.N9-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6%,菌株T6与Pseudomonas putida KF703及菌株T5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1%;由Clustal V法可知,菌株T3与Pseudomonas sp.N9-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7.0%,菌株T4与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21、Pseudomonas sp.N9-1及菌株T5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7.7%,菌株T5与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2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8.9%,菌株T6与菌株T5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7.2%;由Clustal W法可知,菌株T3与Pseudomonas sp.N9-1序列相似度最高均为97.7%,菌株T4与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2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3%,菌株T5与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S2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6%,菌株T6与Pseudomonas sp.N9-1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7.9%。4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可初步确立4株菌株的分类地位:菌株T3与Pseudomonas sp.G53亲缘关系最近,菌株T4与序列Pseudomonas sp.N9-1以及Pseudomonas sp.WP6亲缘关系最近,菌株T5与Pseudomonas sp.3-3(2010)亲缘关系最近,菌株T6与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21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8.
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耐高温纤维素酶产生菌A13。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A13菌株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特征基本一致。测定了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并根据16S rDNA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A13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形成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0%。最终确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从23种植物中分离得到243株内生菌,对这243株内生菌发酵液进行抗木瓜致病菌的抗性筛选,筛选得到29株抗尖孢镰刀菌的菌株,18株抗展青霉菌的菌株和20株抗拟茎点霉的菌株,其中6株菌株对三种木瓜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对这6株菌株进行16S r 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比对结果中,其中有4株与芽孢菌属同源性为99%以上,1株与类芽孢菌属同源性为100%,1株与寡养单胞菌属同源性为99%。  相似文献   

10.
白掌根腐病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峙培养法,从土壤中筛选出对白掌根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2株细菌菌株C3和S1;通过盆栽防治试验,结果显示2株拮抗细菌C3和S1对白掌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55%和50%;通过16Sr DNA序列分析,拮抗细菌菌株C3和S1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序列相似性达99%;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C3与枯草芽孢杆菌在同一分支上,而菌株S1不在同一分支上。因此,初步将拮抗细菌菌株C3和S1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