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估强力型油烟机清洁剂的环境毒性。[方法]以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强力型油烟机清洁剂对其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的半数致死浓度及其对泥鳅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处理后泥鳅开始表现为兴奋不安地游动,而后反应迟钝,身体失去平衡,出现翻肚甚至死亡现象。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507、5.762、5.423ml/L。油烟机清洁剂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泥鳅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且均具有时间、剂量效应。[结论]油烟机清洁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2.
探究了强力型油烟机清洁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和仔鱼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和尾芽期等四个胚胎时期,油烟机清洁剂均导致孵化率明显下降,畸形率显著升高。油烟机清洁剂对仔鱼的发育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致畸和致死作用,24 h、48 h、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6 mL/L、1.10 mL/L、0.65 mL/L;安全浓度为0.15 mL/L。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除草剂乙氧氟草醚(Oxyfluorfen)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对象,进行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和DNA损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染毒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的死亡率升高,安全浓度为8.40mg/L,根据中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为低毒。乙氧氟草醚低浓度(8.00 mg/L,10.50mg/L,13.00mg/L)作用下,大鳞副泥鳅肝脏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明显升高;高浓度(15.50mg/L)作用下酶活性在染毒2d、4d时呈上升趋势,但在6d时急速下降。15.50mg/L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鳞副泥鳅肝细胞的彗尾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和Olive尾矩明显增加,肝细胞受到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测除草剂乙氧氟草醚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对象,研究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和DNA损伤程度。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的死亡率升高。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24 h、48 h、72 h、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41.87 mg/L、36.62 mg/L、29.96 mg/L、25.62mg/L,安全质量浓度为8.40 mg/L。生理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5.5 mg/L乙氧氟草醚染毒6 d,大鳞副泥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值最大,与对照(0 mg/L)相比差异极显著。整体上,GPT和GOT活力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的DNA损伤,试验结果显示,6 d时试验处理组彗尾DNA百分含量、彗星尾长和Olive尾矩与对照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乙氧氟草醚对大鳞副泥鳅具有一定的毒性和DNA损伤效应,应适量施用。  相似文献   

5.
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甲醛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甲醛对大鳞副泥鳅的半致死浓度、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GPT和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对大鳞副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其96 h的LD50为368.71 mg/L;试验各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与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同时酶活力与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则呈负相关。结论:甲醛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6.
常重杰  吴小华  赵旭  杜启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33-16435
[目的]研究油烟机清洁剂对水生生物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以胚胎孵化率、畸形率为指标,以胚胎发育的4个不同时期和仔鱼期为处理时间,研究了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胚胎及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油烟机清洁剂可诱使泥鳅胚胎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升高,对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致畸、致死作用。随着油烟机清洁剂浓度的增加,泥鳅胚胎孵化率逐渐降低,畸形率逐渐升高。尾芽期处理的胚胎孵化率和畸形率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处理。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仔鱼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其24h半数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23和0.05ml/L。[结论]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有毒,且具有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7.
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估测毒死蜱的环境毒性,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毒死蜱对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红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24、48、96h的LC50分别为524.76、291.53、193.20μ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6.99μg/L;试验各组(毒死蜱质量浓度分别为26.99、45.11、63.23μg/L)的红细胞微核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63.23μg/L)染毒后的第6天,为4.111‰,微核率与毒死蜱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毒死蜱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反映铜,锌两种重金属和甲胺磷农药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的影响,得到了三种药物对大鳞副泥鳅胚胎的24hLC50及对仔鱼的24h、48hLC50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三者的毒性强度是铜在于锌,铜锌远大于甲胺磷,但仔鱼比胚胎对药物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铜,锌和甲胺磷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反映铜,锌两种重金属和甲胺磷农药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的影响,得到了三种药物对大鳞副泥鳅胚胎的24hLC50及对仔鱼的24h、48hLC50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三者的毒性强度是铜在于锌,铜锌远大于甲胺磷,但仔鱼比胚胎对药物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甲醛对泥鳅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估测甲醛的环境毒性,以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甲醛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甲醛对泥鳅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D50)、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对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其96h的LD50为365.04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76.82mg/L;试验各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137.28mg/L)染毒后第6天(5.801‰),微核率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同时酶活力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则呈负相关,其GPT和GOT最低活力分别出现在最高质量浓度组染毒后第2天(28.765U/mg)、第4天(44.975U/mg)。甲醛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1.
柠檬黄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柠檬黄对泥鳅红细胞细胞核的毒性影响。[方法]以柠檬黄作为诱变剂,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柠檬黄在不同浓度(7.482 08、.017 08、.590 09、.204 0和9.862 0 g/L)和不同染毒时间(81、62、4、324、0 h)条件下对泥鳅红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柠檬黄对泥鳅的2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8.594 0 g/L和48 hLC50为7.173 0 g/L,其安全浓度为1.515 0 g/L。柠檬黄在较低的浓度下(<0.094 7g/L)无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达到一定浓度(>0.378 8 g/L)之后所诱导的微核率基本上随着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柠檬黄诱发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结论]柠檬黄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染毒时间之后对泥鳅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建议食品加工业在使用柠檬黄时,应严格限量使用。  相似文献   

12.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罡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79-15881
[目的]研究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半数致死浓度,进而分析该除草剂是否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毒害;并在急性毒性的基础上进行遗传毒性研究,通过计算微核率来判断除草剂苄嘧磺隆是否存在遗传毒害。[结果]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98ml/L和0.637ml/L,安全浓度为0.159ml/L。不同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斑马鱼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为0.0103%,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达0.372%.说明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一检测时间,不同浓度处理组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相比,具有剂量效应;在同一处理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在24h达到峰值,在48h及72h时下降。[结论]该研究为人们科学选择和合理利用除草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供试斑马鱼体重12~17g、体长4—4.5cm,购于宠物市场。实验室驯养7d,每天更换1次暴晒24h的水,选取行动活泼,身体健康的个体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4.
以8-羟基喹啉为诱变剂,研究了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测得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32.30、26.93、20.95 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其安全浓度为11.62 mg/L.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微核率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P<0.05或P<0.01),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因此,8-羟基喹啉在达到一定浓度和染毒时间以后对草鱼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因而推测其大量使用可能对永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聚肌胞注射液对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通过对昆明种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聚肌胞注射液,对其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进行评价。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用药后4 h各组小鼠开始出现死亡,死亡时间多集中在用药后4~12 h,LD50为59.73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用药后7 d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显著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脾脏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中、高剂量组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高剂量组白蛋白含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理学检查发现高剂量组小鼠肝脏有轻微炎症。聚肌胞的急性毒性较大,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贫血和轻微肝脏损伤,故临床应用要注意剂量和疗程。  相似文献   

16.
喹乙醇对蚯蚓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滤纸染毒和溶液染毒法研究了喹乙醇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染毒和溶液染毒48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02mg.cm-2和>4000mg.L-1,喹乙醇能引起蚯蚓的形态病理变化。低浓度喹乙醇(500、1000mg.kg-1)对蚯蚓的体重增长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喹乙醇(3000、5000mg.kg-1)能极显著降低蚯蚓体重增长率(P<0.01)。检测暴露喹乙醇14d的蚯蚓体和不同部位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发现,高浓度喹乙醇能显著抑制蚯蚓体及其前部和中部CAT的活性,低浓度喹乙醇只对蚯蚓前部的CAT活性表现出显著抑制(P<0.05)。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种新开发的槟榔固体饮料,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槟榔提取物的LD50,以固定剂量法计算蓄积系数。结果表明:槟榔固体饮料对小鼠口服LD50为8181mg/kg,其LD50的95%可信限为6742~9620mg/kg。槟榔固体饮料的蓄积系数是5.8。由此可见,槟榔固体饮料属于实际无毒物质,食用安全,对小鼠有轻度蓄积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卷丹的安全性,为其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南通军山卷丹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及可能的中毒症状,并测定小鼠的最大耐受量。通过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对其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结果]卷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于80 g/kg,并且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卷丹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无遗传毒性,是一种安全无毒的中药,可开发成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19.
戴朝霞  王世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57-13058
[目的]研究锂电池泄露对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方法]选择大型蚤作为受试生物,进行纳米氢氧化镍对典型水生生物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大型蚤对纳米氢氧化镍的耐受浓度随着时间变化差异很大,在24 h内大型蚤耐受浓度为0~3.83mg/L,在48 h内耐受浓度迅速降低至0~0.69 mg/L,而48~96 h后耐受浓度变化不大;纳米氢氧化镍在短时间(0~2 d)引起大型蚤死亡并引起大型蚤繁殖延迟。[结论]该研究为锂电池泄露后纳米氢氧化镍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