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先强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9):1267-1272
肺部药动学是基于肺部药物浓度来描述或预测药物在肺部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项新兴研究手段,也是临床防治呼吸道疾病药物制定合理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动物的肺部采样手段以及药物分析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兽用抗菌药物的肺部药动学研究正成为兽医药理学中的研究热点。论文综述了目前兽药肺部药动学研究中的肺部采样手段、动物麻醉方法、药物提取手段以及肺泡液中药物分析技术等研究概况,旨在使兽用抗菌药物的肺部药动学研究技术能更好的应用于如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折点分析及制定给药方案等兽药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并作出客观的评价。方法查阅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的手术病历391份,对其中符合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要求的368份病历的用药品种、给药时机和持续给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应用的主要药物种类为头孢菌素类(83.4%),预防性用药的给药时机术前2h内应用的仅占12.0%,80.0%的病例给药时机为术前2h或术后回到病房,持续应用抗菌药物平均7.96d,持续用药时间不合理者占81.2%,I类切口手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达63.9%。结论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辛芍组方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芍药内酯苷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芍药内酯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结果]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04+(7.16×Ce)/(Ce+372.4);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6.83-(37.31×Ce)/(Ce+0.04)。[结论]SOD和LDH的浓度与芍药内酯苷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芍药内酯苷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乳腺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期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6例Ⅰ类切口乳腺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填写相关表格,对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例乳腺手术患者预防用药40例,使用率为27.4%;选用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有23例,选药合理率为57.5%(23/40);单用1种抗菌药物占77.5%(31/40),二联用药占22.5%(9/40);用药时机合理率为65.0%(26/40),用药时间合理率为12.5%(5/40)。结论我院乳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选药、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不规范,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安全性高、价格低廉,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感染症的防治中。为使养殖鱼类及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能够有效、迅速地得到治疗,并且在治疗后避免药物残留等问题出现,笔者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及其药物代谢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门诊急诊患者共10188例,回顾性分析了患者就诊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种类及使用频度、配伍方式、联用情况,并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病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调查病例10188例,使用抗菌药物病例5400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34%,涉及9类42种,以单联用药为主,占79.76%。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病例618例,分别在溶煤使用、给药方案、药理作用以及合并用药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问题,抗菌药物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抽取2011年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共164份,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率为26.83%,联合用药占9.30%,无指征用药占58.14%,超规定范围选药占48.83%,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占46.52%.结论 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还不够规范,建议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为进一步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及改进方向。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241例(其中乳腺手术92例、甲状腺手术89例、疝气修补术44例、骨科内固定取出术16例),对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联合用药情况、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起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1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01例,占41.9%;选药合理占70.3%(70/101);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占94.1%(95/101),二联用药占5.9%(6/101);预防用药时机合理占81.2%(82/101);用药起止时间合理占34.7%(35/101);24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不发生感染。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在选药及用药时机方面较为规范,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住院病历667份,对病原学检查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667例患儿中,97例(14.5%)作了病原学检查,其中细菌培养阳性56例。所有患儿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69.3%者应用二联药物治疗;选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依次为青霉素类、抗感染中成药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结论:儿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盲目性及配伍不当。临床医师必须重视病原菌的检测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2006,(8):36-36
磺胺类药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而且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目前是仅次于抗生素的一大类抗菌药物。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新型磺胺和抗菌增效剂合成以后,使磺胺类药物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为了更好地应用磺胺类药物,应做到以下几点。1.正确掌握用药剂量。首次用药量或第1天用量要加倍,以后的用量为维持量。拌料一定要均匀,对急性病例也可以用针剂注射给药。2.注意交叉耐药性。细菌对磺胺类药物有交叉耐药性,如使用某一种磺胺药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后,不要用其他磺胺类药,而应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化学合成抗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